(学生胡松年恭整录音编辑成文)
( 这一篇 怀师开示的文字,是由末学自当年的录音带整理成文的,三年前(2009)由我呈报 怀师审核, 怀师之答覆为,文字很长,没有时间来看。因此,就压在 怀师处而搁置了。
现下 怀师业已涅槃,而这篇内容对“准提法”行者,至为重要,末学认为,道是天下之道,师是天下之师,其开示亦应归天下所有,况且,其乃 怀师当年原始的开示,除小标题由末学附加外,其余均自录音带整理出来,其内容绝无问题。
还是由末学传发于大家吧!俾使更多“准提法”修习者能够因此受惠,则我所愿也。
录音中,有关“普贤行愿品”之开示部份,早已出版成书,名为《一个学佛者的基本信念》,故在本文中,不再重复,仅将有关“准提法”之部份保留,作为行者之重要开示资料之一。---末学 胡松年谨注)
念诵要领在“气”,四大首重“风大”
………
念诵要好好念,是开口念,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念到气用完了,嘴巴闭着,用鼻子吸气,鼻子还不是鼻孔这里吸,而是以挨近眼睛那里的鼻子根根吸气,慢慢吸,待气充满了再来念,因为这是团体共修,你在吸气的时候,别人还在念,气充实了,再与众接着念。如此念诵,没有妄念,气散乱了,才会有妄念,才会有烦恼。一气接一气,一念接一念,没有杂乱,没有烦恼,没有妄想,因为气充实了,也不会昏沈了。生命就是一个“气”,人身四大以“气”为最重要,所以要晓得调气,如此吸气念诵,也不须要练气功,不须要练什么道家、密宗的功夫,自然气脉就成就了,自然身体健康无病了,这个“气”没有练好,想求无病,怎么可能呢?理论懂了讲得再好,也没有用。一口气一口气的去念,气念尽了,用鼻子吸气,也不要放在丹田什么的,就是这么简单,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你们的日记,到夜里十二点多,我统统看完批完了,很不错,都有些感应,或在梦中,或在定中。但是,佛法的道理,一切如梦如幻,梦幻不是虚妄喔!是真实,这个世界就是梦幻,梦幻的存在,梦幻一样地消散,不要认为消散──空了,就是真的,也不要认为梦幻存在,就是真的,无真也无假,非真也非假,即使成佛也是梦幻,即使六通成就也是梦幻,不成就也是梦幻。修梦幻三昧,如此念去,身、口、意三业专一,立地成就了,还要那里去找个成就啊?
三业合一修,反闻闻自性
念诵与密法的身、口、意三业合一,不要轻视了咒语的反覆念诵,反覆念诵如果做到其中没有一个妄念,没有一个妄念并不是“不知”,在智慧上更清楚,这个就不是妄念了,妄念是有生灭的,“智慧”则是寂然不动,这个要体会。念咒子,身、口、意三业合一,没有不成就的,身、口、意三业合一,没有妄念,智慧明照清楚,就叫“三合”,也可以说“六合”。念咒子“南无飒哆喃…”,念诵,当然是心在念,“心”跟“气”合一,“心”“气”合一,杂念就没有了,不要故意去除它,可是清清楚楚的喔,清楚就不叫妄念了,所以要“心”“气”合一,这是第一个要点。
第二,要“声”──声音的“声”,耳根听见,“声”跟“气”合一。第三,念诵的时候,要“身”、“心”合一,最后念到忘了身体。所以教你们要投进去,投进音声海去,然后,觉得自己无所谓在念咒,融入一片音声海中,虽然还在念,已没有初念境界那样吃力,无勉强、很自然。若能做到“心气”、“声气”、“身心”等三合,到了这样“生起次第”的成就,当然诸佛菩萨、本尊佛母的感应,自在其中矣!无所谓有相、无相,都在感应中,无相的感应,是菩提的感应,道业的感应,这要你去体会,它使你的智慧立时明朗起来,使你真正完全明白:“即空即有、即有即空,非空非有、非有非空,如梦如幻、即梦即幻,非梦非幻”,这一下,你就会了解到,“空、有”当下即是。
检讨反省,不进则退,欲证菩提,首要发心
我们这一期修“准提法”共49天,已过去了一半,大家自己检讨反省一下,三个多礼拜,这一半过程中,在“心性”与“心行”两方面,进步多少?转变多少?“心性”是在菩提智慧上,开发了多少?“心行”是在定慧的功夫上,进步多少?要反省,不反省只走了一半的路程,不进即退唷!不是进步,就是退步了。你们大体上都不错,身心都健康多了,偶然一点小病、小恼,没有什么,比过去好多了,什么是感应?这就是感应,自己不要“人在福中不知福”,佛菩萨给你感应,自己不知道,那你就愚蠢到万分,至少,在这个阶段,少病少恼。现在,还有一半的工程,让你发心,是不是能求得菩提、成佛、证道,发心很重要。念咒子祈愿,也就是一般讲的祈祷、祈求,很重要。你们有没有问题?(众无声)没有问题,我问你们,你们要答喔!
三业专修如何修?“精气神”合可得定
修准提法基本上告诉你,三业专修,基本上怎么样修呀?(众答:身、口、意三业)当然是身、口、意三业,身业在做什么?(众答:结手印)口业呢?(众答:念咒)而意业呢?(众答:观想)大家都要照这样修,昼夜、二六时中。意业观想字轮、月轮,至少观想一个明点,现在有供佛的灯都在这里,灯亮在这里,灯光这一点明点,都看到吗?心中有一个如此的明点,你们看一下灯,这个影像就有了,不要你去用妄想去观想,用妄想、肉眼去观想,就不对了。就是这第六意识的影像,影像、境像都有了,带了这个质,也就是“带质境”了,灯光是物质的,把“带质”与“独影”两个连起来,将没有意识与分别心的影像留住,这样都听懂了吧?轻松不轻松?这样不吃力的嘛!这就是“净观想”。如果用分别心妄想去观想,那就糟了!所以一般学法、修密、修止观,第一个窍门、关键都不懂,一辈子也修不成。
这样身、口、意三业去修,昼夜精进,以中国道家的说法做个比方,也就是“精、气、神”合一了,“精、气、神”合一,就结丹了,就得长生不死之道的功力。什么是修“精”呢?身体不妄动,在观心,整个心都静了下来,心不外驰求,就是“精”的修练;教你们念诵,一口气一口气地念,就是练“气”;意业在观想,在练“神”。“精、气、神”练合一了,你念起来就很轻松。(师示范念准提咒)意观想字轮,身得“定”,“精、气、神”合一而得“定”了,真得“定”不是不知道喔!一切越来越清楚,身心在若有若无之间,如梦如幻之间。专一就谓之“定”,“意”专一在观想明点、月轮或字轮;口业专一在念诵。专一了就是“止”,然后,三业合起来就是“心”,心中清清楚楚,自然就是“观”了,即止即观,即观即止,“止”、“观”同时都在这了,这就是“大止观”的修练。然后,又告诉你能够,“性空”自“缘起”里头观起来,观起的“境”与空的“相”,都不住,不住不是昏沈,不是不知道噢!与法界同体,这也就是愣严经所述的:“十方虚空生汝心中,如片云点太清里”,那么的清明,那么的自在。那就对了,如此修去,没有不成就的。
密法无密,自他不二
实际上,密法有什么秘密呢?没有啊!就是显教呀!自他不二,就有这么大的威德、功力。现在,走了一半工程,再叫你们注意的,就这样子跟你们讲,当然,你们平常没有真正的学,也没有真正修行,都是依他起,我要你们怎么样,总算很听话,教你们怎么样,就怎么样做,没有自己发心的。这次,还是从智师提出来的因缘,我说好呀!我才答应,这样地修准提法。你们才知道,在家、出家学佛,规规矩矩,净修行,这才叫修行人。因此,你们回想自己在出家或学佛以前,天天都是空过光阴。在这几天,如此才叫修行,至少,你晓得,到这个时候,如此修法,贪瞋痴慢疑等妄想时间减少了,没有了,来不及了,这个法器催到来,法器就如同看牛的鞭子一样,一鞭子一鞭子抽到你身上,没有时间去打妄想了,如果你一边念咒,一边还在妄想的话,在这个禅堂里,你不是在修行,而是在犯罪喔!造恶业喔!那你在骂准提佛母,而不在修法。真正修法没有离开身、口、意,念念兹兹,旁边有法器这一条鞭子在抽着,密集下来,你减少多少造恶业的机会,譬如闲话、骂人、埋怨等都没有时间了,消极地少造许多恶业,累积起来,也变成积极地修善业了,念咒子也就是《普贤行愿品》里的“礼赞诸佛”,如能配合《普贤行愿品》的修法,进一步在意念上修到,会成就更快了。
意业观想要专一,礼敬三世一切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诵咒观想修准提法,一开始念时,意──观想,心中不论观想明点或是月轮,乃至准提佛母,口中念着咒子,虽然不必再念普贤菩萨这四句偈,但意念上要作到“所有十方世界,三世诸佛”尽在心中遍礼无余。不只是准提佛母,三世──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人师子──人中之大导师、天人师,也就是佛,都要包括在观想里面。你说我观想不起来,不是要你幻想,而是你念头这样一带就晓得了,比如现在我在念咒子,同时“我以清净身语意”这一念已经含摄在修法里面了。身业现在安坐坛场中修法,语业念着咒子,意业正修观想,观想十方三世一切佛,一一佛前都有一个我在顶礼,“一切遍礼尽无余”,所有三千大千世界国土都到了,一切都在这一念,这就是密宗的观想。
你说我还是观不起来,那就作个比方,从你开始学佛至今,一定到过不少寺庙,在这一念中,曾到过的寺庙大殿上都有一个我在那里拜佛,这样应观想得起来吧?观想就这么容易啊!只要念头上轻轻带一下,刹那间意念上就修到了嘛!每天要如此修,这并不难啊!要是一时做不到,也要恳恳切切地将这四句偈好好念一遍,如此而修,以后一半工程就晓得怎么用功了。一念到经文时,心中同时观想到,口到,意即到。
………
一念回机,元气充满
音声回转,我们借用禅宗达摩祖师的一句话:“一念回机,便同本得。”佛法修“有”,就一切皆有,修“空”,就一切皆空,我们修“有法”,“一念回机,元气充满”,本身内部充满了生机,元气就充满了,音声、意念、气发,意动了气就动,再鼓动音声,用咒音与佛母法力的加持,自他不二,震动内部的一切气脉,一念回机,元气充满了,要晓得这样去念。(南师示范念准提咒…),你看,声音发了,气在内部,出气出来了,元气越来越充满,(南师再示范念准提咒…),就这样念,慢慢去练,所以叫“修练、修练”,修行是练出来的。
……
观想亦妄想,修成妄亦真
那么,也许你会问,如上面所说的这样观想,不都是幻想吗?修行就是幻想吗?是的,修行就是幻想,幻想修成功了,就有神通妙用,因为神通妙用也是幻想。所以这个时候你要了解,妄想并非错误,妄想也可以是对的。“我以广大胜解心”,这心性之体本来就是广大无比的,当理通了时,这个幻想就不是幻想,而是功德。教理不通,没有悟道,修得再好,也是魔道。教理通了,修一切道都是正道。“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为什么我的观想是一种事实,不只是理想、幻想呢?因为我们现在修这普贤行愿的观想,是依普贤菩萨的行愿之力,使之成为事实,而普贤(现)是无所不在的。
“普遍供养诸如来”,这地方也要明了,这个观想的意念境界,是不是独影境?是不是带质境?它是好?是坏?就如观明点,先看这油灯的灯光,借之观想,这是带质境,但它是坏的东西吗?不是的,它不坏也不好。像现在你讲话,每个思想念头都是独影及带质境,就如今天早晨你们吃的稀饭是什么呢?(同学答:地瓜稀饭)好吃不好吃呢?(同学们答:好吃)当下一面讲,一面意境就有影像,这是带质境,它们并不坏,你修得成功,妄即是真,真即是妄,就怕你妄也修不成,空也空不了。所以修一切法,“有”,就一切皆有,当我们观想供养时,一切都是真的。修学普贤行愿,是学佛的第一步,像我开始学佛,首先就是普贤行愿品及准提法这样一路上来,循此求证菩提,可以迅速成办,没什么稀奇。现在我把这二大殊胜的法门告诉你们,它包括显密一切法,我一向不大传密,这就是大密。
………
心念领气动,气动启声带,音声震气脉,定入音海中
这次念诵,要你们开口念,开口念同金刚念诵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但你们大部份始终没有得到要领,得到要领了,一定是心气合一的,心气合一,身体精神会越来越好,没有越来越差的。换句话说,你内部的气脉,因念诵的音声,都会被震开了,先由心念启动,带着气动,气动震到声带、喉咙、头脑、嘴唇、牙齿等等,这一动之后,身体内部的气脉,一部份一部份地都会被震开来了。但是,我听了你们的念诵,没有一、二个人能够得到要领的,所以都没有功效,气脉震开了,就在音声海中入定了,定并不是不知道喔!是心气专一了。真的念诵好了,就能返老还童。自己的耳根回转来听自己的发声,慢慢你就会晓得,如何可以声气合一,一边念诵,一边听声音,耳根回转来听,气就不会散了,不要管别人如何,自然就合了节拍,也不必管法器。
做到了声气合一,当然没有杂念了,只有咒语这一念,念念连续无间,此心自然宁静,心气就合一了,或者你觉得声音哑了,或者胸部、胃部等等地方难过,那里难过,就把注意力放在那里,气就在那里念,就会把它震通了嘛,一步一步统统震通了,震通了,声音念出来就一气专一了,声音就随从脚底心这股气上来,一直到头顶,声气合一,最后,是法界一体了,这样才是念诵、念佛。专一了就自成,但这也不妨碍你意识的观想,观想字轮、月轮或菩萨,都在这里,我还没讲到意气合一(心气合一)呀!不要贪嘛!意还在观想,身、口、意还是在一心,要这样的修持,自他不二的感应就会来了。
开口念你们再体会体会,(南师示范念准提咒)…当气用尽了,意还在继续念,待气自然充满了,意念到那里,就从那里开声嘛,,(南师再示范念准提咒)…,这不是很自然吗?顺到自己的气,该停就停嘛,其他人还在念,法器还照打,不受影响,你与法器的节拍是相合的,气就在体内转,上下上下地转,很自然也很轻松,就似在声音海中漂浮一般,顺这个气在念,在内部念,而不是在外部念,你们再念念看,(众念准提咒…),一口气一口气的念,才是音声的情感,这时不讲“空”念,一切皆“有”念,这个音声的情感,就等于准提佛母就在这里,我在求他,求他加持我,自他不二,我心与他心合一。
念诵的声音,会自然的有韵律高低,因为,声气发音的部位上下在变,气到了上面,就发头轮的音,到喉头,就发喉轮的,气沉下面就发丹田的音,气沉下了即上升,自自然然的,也不要故意执着其上下来回,那就搞不好了,只要你内在一口气一口气地念,自然会达到这个境界。这样地念,也不会昏沈,有时念到入定了,那不叫昏沈,是在音声海中入定了,定在专一。(南师示范…),看到没有,我的气越念就越长了,顺其自然,气在里头念,而遍虚空都是气,最后念到法界的声音都在与我同念,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与我同声念佛。(南师示范…),不是很自然吗?看你们念得很痛苦,学这么久也没学好。不过,有一、二个人懂了,学好了这一念,背上、身上都出汗了,毛孔张开了,什么毛病都赶了出去,这个练到了,什么气功都不必了,身体可以忘了,空掉了身就是真气功。越是觉得没有气,就要放开大声念,才会把它震开来。现在你们再念念看,(众念准提咒…),耳朵回转来听自己的声音,有时念到身体内部会动,那是内呼吸,当然身体会越来越好,没有不入定的道理,也没有气脉不通的,这就是密法里大秘密的一种。本来不教你们,看你们可怜。自己身心就是个大秘密,你把自己的秘密发现了,那有不成就的呢?你开口念诵念到了,就是金刚念诵了嘛!最后,自然唇齿不动了,身体内部整个的神经气脉都在震动发声了。
………
真诚专一修,自然得感应,脉通能忘我,解脱又健康
(大众念诵准提法……)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所有的修法,就是这一堂的一刹那最好,因为念得好,马上就感应了,准提佛母临场就给你们灌顶了,我想你们大部份都有感觉的,小部份没有感觉的,要多求忏悔,不是没有机会,要看你修持的专一专诚与否了,念诵就要像今天刚才那一堂这样,有时候看你们有气无力的,身心都没有修持,都在昏沈散乱中,都像这一堂一样修,没有不成就的。
念诵法门,要搞清楚,要自(自己)他(佛母)一体,与十方诸佛把臂同行,一个鼻孔出气,这是念诵最快的成就。气脉都打通了,尤其,在喉头的这块锁骨、喉骨,是生死关,修道的人,要打通这个生死玄关,非常难,普通凡夫要死的时候,一口气在这里憋住了,就死了,这个地方打通了,就是生死玄关打开了,可以跳出了生死,何以能跳出来?本身生命之气,与自然之气、天地之气沟通了,由你自己作主,可以控制了,所以音声发的也不同了。许多禅师如大慧杲等,听你一开口,就知你有没有开悟,因为,一个得道的人,其发音气度都不同了,一听都知道,脉轮打通了,整个的身体,就是整个阿赖耶识,也就是整个心物一元的“心”,如果脉轮都没有通,你说修持有成就,没有这回事,修持有成就,心性专一,脉轮当然通了。
所以,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不在于念诵的次数多少,将来你们回去专修也应如此,开始可以慢慢地念,自然会变成金刚念诵,所谓金刚念诵,就是这个“气”都在体内转动,每一细胞每一部位都贯到了,它自己会走动的,意念一动,把气发成声音,声音又震动了内部的气脉,一点一点地上来,打通了喉轮──受用轮,食道气管这一关,那最后一念就到顶轮,我在念,尽虚空遍法界的十方众生,一切鬼神、一切菩萨、…都在同声念佛。刚才一堂念得好的时候,就自然到达这个境界。
你们在家里一个人修,先上坐,调呼吸,呼吸调匀,身心宁静了,再开始慢慢观想念诵,这个仪轨还要学清楚。(南师示范…),自然会有韵调的,不是故意的,是气在内部转动发声,到某一个部位,自然会产生声音的高低、长短、快慢,气在顶轮上念时,你全身到脚底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是贯开的,每个细胞每个毛孔都在同声念诵,同声念佛,在顶轮上念,整个身体都成了一个发声的机器(共鸣箱),此身已经“无我”了,先不谈证得菩提,人生到此境界,是何等地解脱啊!一切了无挂碍。(南师示范顶轮念诵、喉部念诵及下部念颂…)那里难过,就在那里念,气脉对着那里,它自己会治疗,气能治百病,所以本师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了禅定气的治疗病方法,你练好了以后,一身气脉都通了。
修“空”易落空,修“有”反安全
这个礼拜,你们都很有进步了,差不多十之六、七,都有了感应,所谓感应,或者是自己的智慧理解到了,或是身心有所感受了,有些在梦境上,有些在定境上,好、坏都有。修“有”法,就一切皆“有”,修“空”法,就一切皆“空”,为什么中国的大祖师创了净土宗,宁可念佛了?就是怕一般人谈“空”,容易落“空”了,因此,禅宗有一句话:“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你以为放下一切,什么都不管,就是修“空”吗?还不如修“有”,所以悟了道以后,“定慧圆明不滞空”,还是“有”。故《心经》最后也告诉你:“真实不虚”。修一天就有一天的功,好自为之,都像今天晚上这一堂的修法,就对了,自然将身心都投进去了,诸佛菩萨及本尊的感应,马上就到了,如果你不觉得到,是由于你心不专一,把它隔住了,就如同太阳出来,不是太阳不照你,而是你自己造了篷子把太阳隔住了。当我告诉你们:“本尊到!赶快恭敬,合掌结印…”,你们的感受就不同了,是不是?
……
即使下座,心念不散
下座的时候,心中还在念,并不是说现在还没有进入“圆满次第”,念的时候是出声念,不出声的时候,内在心意识还在念,耳根回转来,六根收回,而内在还在念,反过来听自己的心念,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妄想,就是“止”,止于咒语,止于咒音。同时,身体气脉调整好,就能去病延年,内在意识念的时候,觉得身体那一部份不舒服,就照着那边念,就可以把它念通了,但是,不要跟着感觉走,这个巧妙,自己要有智慧。没有进入“圆满次第”功夫与境界,不要外面一停止不念了,里面也就随时放下了,那个不是“定”,是“昏沈”。
……
心气、声气、身心三合,逐节震开脉轮
现在准提法会已快近尾声,“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希望诸位还是保持刚开始的至诚专一,分秒不可丝毫懈怠。念诵方法方面,这里再次强调要点有三──心气合一、声气合一、身心合一。这三项如果做到,音声自然不同,尤其身体内部的气脉、海底轮、脐轮、喉轮、心轮、顶轮等等都会开。“唵、阿、吽”三部音,自己要用心体会。还有准提咒“怛侄他”三字要念“da、zha、tuo",念音与华严字母及身心的气脉都有关系,能如此念一口气顺着下来,有助气机畅顺,贯通中脉。如果不这样念,气就外散乃至断了,不易开气脉。依我多次提示的念诵行之,上下七轮的气脉都能震动到,抑扬顿挫有致,高低平仄分明,节拍则宜平顺,而重点在于声音随着气机自然在体内任运转动,该高则高,该低则低,三部音轮回周流,声音保持一样,但是音调可以不同,随气自然而转。唵字音转到头部发出来,阿字音在喉部,气下降到脐轮则是吽字音。吽字音动脐轮,此音属低,然后气再接着自然上冲至顶轮。顶轮有时会发胀,此时要把觉受空掉,定在光明中念,这些都要靠智慧,知时知量,善加调整。
……
有人问为何平常少梦,修了准提法反而多梦?这是好现象,道理如一杯浊水,稍以静置,经过沉淀作用后,便可看到污浊的脏物。心静才能发觉到自己的妄想多,若不修持则连胡乱作梦自己都不知道,甚至白日梦此起彼落,一样也检查不出来。并且,梦境分很多种,修准提法作的梦有时不是妄想,而是某种感应,此详情大家可参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密教部分。另还有人问“显密圆通成佛心要”提到准提本咒八个梵字安布在身体几个部位上,为何面部只有两眼布字?而双手又为何无字?这梵字布置的道理与身体气脉的关键相应,以气脉节骨眼的重要性为布字原则,其中六根最重要的是心眼,六根之发通,以眼通最难,眼通一发,余根便能随之发起,因此双眼布字是必然之举。又问准提佛母十八只手所拿各种法器含义如何?这道理意义很深,大家可先将每种法器有何象征的资料查清楚后,再慢慢为你们解释,不过十八只手法器的拿法并非固定模式,有时可以变动的。
……
三业专修,意业为重,意识转了,余识随转
准提密法的修持,再提醒大家注意,修准提密法,要身、口、意三业专一,身业,迦趺坐、结手印,六根不外用;口业,在念诵佛母真言、咒语;大家在这里修持,快六周了,四十九天还剩一周了,都是在念咒而已,就是意业的观想,没有做到,对不对?没有冤枉吧!意业用中国的道理,简单跟你们讲,意业观想佛母,或者字轮、月轮,或者是明点,意业的观想,是练“神”,念诵真言是练“气”,身心修行是练“精”,精、气、神三样合一了,自然有所成就,达到真的“大止观”专一,“即空即有,即有即空”。你们特别要注意,观想没做到,所以不得力,意业的观想比念诵真言还要重要。譬如,《普贤行愿品》的修持,念一句,观想就要来喔!意识就要到,我们现在讲到,由“礼敬诸佛”开始,而至忏悔等等,以至恒顺众生、常随佛学,随时这个意境,观想在“普贤行愿”海中,所谓“普贤”,也有翻成“普现”,即呈现,摆在眼前,须“现”出来,不“现”出来,光嘴里念,没有用的,意念要做到。
我们都知道,楞严经有云:“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怎么转?从意根上开始转,你们也听了《成唯识论》“八识规矩颂”,不要看意根分别是这么坏喔,成佛之道,是靠意根来的,“意识”转了,前五识也会跟着转,第七识也会跟着转,那么,阿赖耶识也就跟着转了,“意识”就有这么重要。所以,玄奘在“八识规矩颂”也综合地告诉你们:“六转呼为染净依”,六识一转了,修“染”法,就是凡夫,六识清净了,清净了不是叫你不起分别。《维摩诘经》也说:“善能分别一切法,于第一义而不动”,那个第六识就转成智慧了,就转成“妙观察智”了。六祖也告诉你:“转其名,而不转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你拼命要把第六识丢掉,丢到那里去啊?《法华经》也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都要能融会贯通,不能闻、思、修、慧,在这里修个什么?佛法是智慧之学,记住!六识就是如此重要,意识不转,光在那里打妄想,尽想些世间上贪瞋痴慢疑的事,就完了。
佛慢、佛瞋与佛痴
你要贪瞋痴慢,也没有错。好几个月前,有一个同学问我,密宗为什么有一个叫“佛慢”的呢?成佛的人,怎么不慢呢?我要成佛,慢到极点,释迦牟尼佛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那不是慢吗?这就是“佛慢”;我要度一切众生,痴不痴呀?那是“佛痴”,明知众生度不完,普贤菩萨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不是“佛痴”吗?;烦恼重重,如天罗地网,奋力要拔开慧剑斩断葛藤,那不是佛瞋吗?所以成佛以后,还在修功德,“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就是“佛贪”。譬如,你们学了准提法,要以它给他人治病,或者消灾,你自己如果没有信心,就做不好的,一有信心,佛母就在这里,上师、毗卢遮那佛、佛母三身与我,四身合一,就成了,这也由“佛慢”来的,没有“佛慢”,就没有自信,有了“佛慢”─自信,《华严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一转就进去了。即使学外道,画符念咒,也须要有自信,否则也不会成就的。
……
八万四千法,不外“止”与“观”
明天,是农历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你们要好好修持。一切佛法的修行,我曾讲过,归纳起来,不管密宗、显教、禅等等,不外乎“功夫”、“见地”、“行愿”,什么是“功夫”呢?包括“定”与“静”,什么是“见地”?“般若”、“智慧”,什么是“行愿”?“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行十善业道。
如果讲修持的话,所有的佛法都是为了什么?是在于“止”、“观”,“止”是“定”的因,得“定”是“止”的果,“观”是“慧”(般若)的因,般若成就、证得菩提,是“观”的果。不管参禅或修密,第一步要求“止”,以准提法而言,“生起次第”是“止”,“圆满次第”就是“观”。求“止”止什么呢?“止”就是把一切妄念停住。轮回旋转,妄念如流水一般,不停地转动,有如汽车开动,轮子在飞转,一个煞车就把它停住了,这就是“止”,“止”就止在一念之间,念佛者想止在一句佛号上,念咒者要想止在咒上,观想者要想止在一个明点或字轮上,参禅者想止在那个话头上,守身体的人想止在一个气脉上…,都是在求“止”嘛!世上修行的方法,不管是“外道”与否,“止”、“定”是共法,不仅佛法修持者要修,外道也要修。不得“止”,就没有神通,神通是从“定”中来的,不得“止”,所发的智慧,也不是真智慧,《楞严经》叫作“干慧”,干的,没有“定”水来滋润,就不能算的。不能得“止”,何以起“观”?现在你们懂了,“止”就是专一。
而什么是“观”呢?拿简单的道理来说,所谓“观想”,就是想像出来一个境界,譬如说,观一个明点;而“慧观”则是“不思而得,不勉而中”,无所不知,无所不通,没有用心,没有分别妄念,这要分这二点来说明。
现在先谈“观想”,是意识造境,就以观明点来说,要观出一个亮光,因此,要你们看这个油灯,把这个油灯的影像看清楚了,然后,随时意识里有这么一个亮光存在,明点就观起来了,观起来不动,不论何时何地,吃饭、做事、上厕所等等,意识境界中,始终有这个明点,慢慢地,这个假想出来的明点,越来越清楚,妄念越来越少,甚至没有妄念了,身心皆亡,只剩这一个亮光,心灯明朗而得“止”,这是有意想像造出来的“观”。念佛号、持咒语,也是一样的道理,一句佛号或一个咒语,就如同是面粉一样,面粉上有一点水,面粉慢慢裹拢来,转呀转地,最终把所有的面粉裹在这一点上,就得“止”,这是初步的“观”,叫作“观想”,是想出来的,不是乱想造出了的,乱想就出毛病了。
八万四千法门,初步都要得“止”。所以在准提法的“生起次第”,就是无中生有,就是要把它观成功。我不是告诉你们,修普贤行愿,每个佛前都有我,每个我前都有佛,千百亿的化身,这不是一念观出了的吗?你们做到没有?(有人答:没有。)当然没有做到,因为你心里没有得“止”,就没有那么大的功力。那么你说,那么多怎么观得起来呢?现在我告诉你,那么多都观得起来。我问你,你一餐吃几碗饭,(有人答:不到一碗。),那一碗饭有多少米呢?(答:不知道)看!你不是一下就观起来了,那么多米,不是很容易。同样地,十方三世都有佛,每位佛前都有我,这个境界,一下就来了,但是你观出来,要把它定住,就得“止”了,幌一下就跑掉了,那个是妄念,都在生灭中,还修个什么?所以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就是这个道理,“一心不乱”就是“止”。四禅八定中的初禅,是离生喜乐,离什么?世间法、身心好像都没有了,就是这一点,自然得喜得乐,最好连喜乐都不要了,不随身心去转。看到一个境界,就动心了,色、受、想、行、识都没有得“止”,气脉一动,你就摇了,被受阴给拉住了,本观的“止”,已经离开本位了。那你说,你看到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对的,你头脑没有浑不清楚,不错,但你已被想阴拉走了,你虽没有乱,但你让它作了主,而你作了宾了嘛!你随它转了,宾就作主了,你要做到主中主,不作宾中宾。曹洞宗有云:“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不随五阴而跑。如果,跟着五阴、妄境跑,身体、气脉也都成了妄境了,一般就入魔了,然后,自以为得了神通,就乱来了,距离“菩提”就越来越远了,如此不修还好,本来再修几生可以得道的,如果向外这样一跑,几百生几千生就转下去了,不能得“止”。
所以教你们身、口、意三业专一修准提法,先管好念诵,念诵好了,并不听声音了,念到后来,不论有念无念,这个心念就这在一念上,乃至没有念咒时,这个咒子仍在这里,自然在念,不再管这个咒语,观想咒语,心气合一专一了,就能得“止”、得“观”,真空妙有。念咒子是有生灭心,但是我让它不生灭,止在这一点,一刀砍下来,使它轮回断了,抓不住了,你做到了吗?依这样修法,佛法有望了。然后“正观”来了,般若正观,你得止的时候,自己晓得,这一点亮点也好,莲花也好,是我自己观出来的,我要它定住,然而,那个知道我定住的那个“能”还在,那个是“正观”,不是由分别心来的,这就是“大止观”了。
你们现在这么多天以来,都被咒语困住了,但是咒语的真正密义,与佛母的密义为何?准提佛母的密义,也就是十方诸佛与众生同一的密义,而这个“密”在那里?就在你自己这里,要把这个搞清楚。现今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我把这个“密”布施给出来,也可说是供养了你们,把真正的佛法告诉你们,密宗就是显教,显教就是密宗。教你们念咒,是要把业习调整了、消除了,身心清净了,就得“止”、“观”,念咒念得身、口、意专一了,忘我忘身,既然忘我忘身了,还有什么境界?就“止”、“观”,这就是菩提正修之路。
你们观准提佛母,观起来了没有?依照仪轨的次序,上师、佛母与我合一,我就是准提佛母,心中现月轮,口中念咒,念什么咒?念我自己的咒,我与诸佛是无二无别,提得起,就是专一在这一念,放得下,就是这一念也没有,法界同体。如此修去,哪有不成道的?
--------
今天晚上到明天清晨,是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你们好好修持,自然会有感应。以三业来修,尤其是“观想”,专一清净,不要困在音声上,一定要观想,观不起来?怎么观不起来?那么简单都观不起来?你只要观准提佛母这个影像而已,这个像就摆在这里给你看的,你想情人,一想就起来了,那么方便。当然你没有那么清楚,只是一个影像就可以了,再不然,你就观一个明点,这个亮光,把这个油灯的影像留住在心中,就可以了,能把这个影像观成一个字轮或一个梵文的“嗡”字,就更好了,如观不出来,就观一个亮光在心中,不过要注意啊!这个“心”,不一定在自己的心窝啊,如果身体都忘掉了,与心窝部位平行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心嘛!懂了没有?在这个境界上,念诵归念诵,重点是这个“观”,“止”在这个观想上。可是不能抓得很紧,也不能放松,要不急不慢、不紧不松、不来不去、不动不摇,也不生不灭。
……
(一节准提咒共修…)
(咚一声,共修停止…)就在这一声切断了,而观想的意境,没有被切断,要如此修“止”,要如此修“定”。再次提醒大家,从今天起,正修“止、观”,准提法如果都能像今天下午一样的修去,没有不成就的。首要还在“止、观”上,过去告诉你们,念咒投入音声海中──观音法门,那是“止观”的加行。念到一念定住,不会受五阴的干扰,不会受情绪妄想的牵制,就以观音法门来讲,可以慢慢“入流”了,入了法性之流,下一步,再谈“入流亡所”。这是正修之路。
“生起次第”、“性空缘起”
意业观想专一,如如不动。从明天开始,修一堂、念一堂,念也在修止观,然后,一切念诵不出声,在“止观”观想中定住,这样一定要把“生起次第”修成,念诵的一堂,用普通的话来讲,就是修止、静。这就是“大止观”的修行法门,同时也可以说是“禅、密双修”,当然,这不是指“禅宗”,而是“禅定”。内发,始终不离于止观,观想成就,专一不变。从明天起,“禅、密双修”,“大止观”的修法,也是真正密法的“生起次第”。所谓“生起次第”,是要把无始劫来,身、口、意三业贪瞋痴的习气,转化了,转成清净的“止、定”之力量与观想的成就。所以叫“生起次第”,重新生起,有如平地起风雷,赤手空拳,从无到有,再站起来,一点一点的功夫累积,由“性空”里头起“缘起”,“空性”生起“缘起”的“幻有”,也就是“妙有”,在此“止”住。
生死作主与“了生死”
假如,“生起次第”能修成这一步,观想有成就,先不要说以后的大彻大悟而成佛了,就是在临终之时,色身坏了,一念专“止”,一切念诵的止观配合,到那个时候,色身虽然坏了,而这个观念,观想“止”的境界还在,所有的准提修法、念咒,都囊括其内,一念万念,一含一切,一个法门包含了百千万亿的法门,百千万亿的法门归在一法,如果要发愿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就在这个境界上,不用分别心的一动念,就去了,或是要往生诸佛的十方净土,乃至人中再来,再继续修持,就在这一念,绝对可以作主了。生死可以作主,还不能算是“了生死”,彻底“了生死”就是成佛。不要小看生死能作主,不容易喔!生死能作主的人,在活着的时候,一切生病痛苦来时,不受其碍了,把这个四大色身现世与世世的业报,都还完了,“了去业债本来空,未了还须偿宿债。”(永嘉禅师),可是自己的正观、正念,如如不动。活到时,虽然有病、有痛、有灾难,还是快快乐乐,走的时候,不麻烦别人,不拖累自己,说再见就再见了,就有这个定力。这不算是“了生死”,但要做到如此,也非常之难,修行人那么多,无论显教、密教中,又有几人能如此呢?
……
空心静坐,不得成就
身、口、意三业相应,瑜伽念诵,意境上,观点一念清明,既不昏沈,也不散乱,不迎不拒,不要用力,不要不管。万事不管,永远放下,空心静坐,永远不会成就。所谓“正止、正观”,意识中的一念清明的影像现前,而分别妄想也用不着去除它,提此正命、正思维、正观想,一切都明白,而中心这一点,不摇不动、不去不来、不迎不拒,如此是为,初修禅定“正定”、“真止”。然后,才能谈到“不散乱”也“不昏沈”,只要一落昏沈,这一点观想,就不能起来了,一落散乱,它就跑了,要既不散乱也不昏沈,一念清净。耳朵不要向外面听,转回来就在那一念上。这样修持,就进入“初禅”;就密宗而言,这就是“生起次第”的生起萌芽;在道家,这就是“丹头一点,灵丹一点,…”,名称不同而已。平常把空心静坐当成清净,是错误的,那只是练习“定”,打坐而已。如果观不起来,因为你太用力、用意去观,所以观不起来。
………
禅宗舍相,密法执相
这次的修法,你们自动要求共修准提法四十九天,昨天期满。这是给你们大家初步发心修法的经验。也可以说是一种修持佛法渐修法门的实验。在这四十九天当中,你们大家都很有成绩。所谓成绩就是把准提咒念满十万遍左右,也许有些人多一点,有些人少一点,有些人根本在散心中修,绝对的专修根本没有。至于带发修行的居士们更谈不上,讲句老实话,无非凑凑热闹,一时兴趣而已。有人问,持咒修密法同显教,尤其同禅宗,为什么一个非常着相,一个完全舍相?为什么持咒要计较数字?很多人自作聪明,认为只要散心念,专诚就可以了,不需要计较数字,又不是做生意!这个理论很高,事实上不全对,那么一个是着相,一个是舍相,究竟那个对呢?
不着相是以契合菩提道的道体而言,譬如虚空,不着万象。其实修密法等一切渐修法门,都是修“有”法。“有”也譬如虚空,虚空能生万有,含藏万有,“有”是空的“用”,“空”是有的“体”。“有”法有相就有数。
现在我们回来探讨四十九天修持的状况。刚才讲过,你们除了念诵在数字上稍稍有点基础(十万遍的基础),严格而言,其他都谈不上,而修持准提法或密宗的见地,更谈不上;在感应上也只是稍稍有点而已,为什么没有大的感应呢?你们自己问问自心,不要问我,也不要问佛,不要问本尊好像没有爱你,只问你的心境修持如何?有没有专诚?所谓真心专诚便能得止了,止于准提法心口意业的专一境界。而在此种专一的境界上,真的得止了,则相似于得定,如呆如痴,像个傻瓜一样,而不真傻,因为六根不外用,安安稳稳地收回了,止于统合专一的境界。
没有渐修,焉得顿悟
你们特别要注意这一句话,譬如我们引用古代禅宗祖师所说的:“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这个参禅的话头。参禅是直取菩提,证得万法的根本,所以要用心参一个话头。但修行不等于参禅,一般修行是渐修,一步一步的。那你说我不如走顿悟的路线,何必渐修呢?要知道所有的顿悟都从渐修来的,没有渐修,就没有顿悟。渐修要积功累德,并趋于“万法归一”,归在你专修准提法的观想,等身口意专一了,才能得定;能得定才谈得上解脱,不然都是口头禅。
即使把“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都参通了,大彻大悟了,那么他以后修不修呢?最高明的最平凡,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大家修行还是要从基础做起,要了脱生死,要生来死去得到自由自在,你非修“定”不可。所以平常教你们注意呀!六度万行当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都是前奏加行的功夫,先修福报,福报够了;禅定,禅定够了;才有般若。小乘法门谈“戒定慧”,“定”在中间,没有定,没有真正的戒,没有定,没有真正的慧。而且我再三讲过,尤其在这个时代,这个世界,几乎所有修佛修道都是口头禅,嘴巴讲起来高明的很,功夫一点都没有。
开口、金刚、瑜伽,念诵要领如一
前天我讲了,从今天开始起,你们要继续修行,也征求过大家的意见,希望如此。但是看到你们的念诵还不得力。譬如比较真正用功念诵的,喉咙就吃不消;较为姑息自己的,认为自己用不着那么吃力,不全身投入,喉咙当然好些,你们这两种情况看来都蛮可怜!
持咒有三种念法,金刚念诵,普通的开口念诵,和瑜伽念诵。三种念诵,都要晓得调气,调气就是调心。可是你们始终对调气念诵的法门搞不清楚?为什么搞不清楚?这就是你的业障。从喉轮到头轮这一部份的气脉很难通,自己对于一口气一口气心气合一的念诵,根本没有得到要领;乃至很多人都是轻声念,怕把喉咙念哑了,不肯投身进去,这都是懈怠、取巧,甚至有些人认为我只要心念就好了,何必出声呢?也是姑息。
我一再告诉你们,开口念诵等于在修气、修脉,要想转这个色身的果报、业报,非念不可。但是看到你们受不了的情形,颇有可怜之感。因此我一念慈悲心起,算了!从今天起,一个钟头念诵,一个钟头不念。不念干什么?改为瑜伽念诵,瑜伽念就是心念,也是默念。意要观想,都摄六根,耳根回转来,眼根回转来,你身心的念头与观想配合为一,才能得止。瑜伽念诵也在念呀!不是不念。而表面上叫做参禅,这个里头也可等于同时修慧,也就是与参禅合一的。即是观照自己,观照得清清楚楚,忘却身躯,不要一定放在心窝子、乳房中间,或是喉咙、头脑里头,不要在身上转。而是以我们身体的心脏部份、喉咙部份、头轮部份,大概作一标准而已,如果你能洒然一放,与虚空合一,尽法界遍十方,同声一念,那可好呀!你做得到吗?做到就融化了身心。然后观照同时,那就是密,也就是禅。即观即照,即照即观。即观照,即是止、即是观。你能做到吗?真能做到就不得了了,就好了。
心气合一,打开脉轮
这次的进修,我美其名为“禅密双运”,禅密合修,同时进行。这是一个法门,不是两个,但是要靠你的智慧。还有大家要注意的,今天重新宣布,现在仍在准提法会中,并不同以前你们寒假的参禅打坐,咒语不念的时候,并不是放下,而是瑜伽念诵,心念还是一样,念诵的数字照样要联上去合并计算的。
再说,念诵与唱念,除了普通的节拍以外,这里主要的就是教你们心气合一的方法,依之而行,如果真有人念到此一状况,持诵一个钟头或半个钟头,那便获益很大,身心的病痛能够逐一却除。可是我坐在这里,听你们一个个的声音,转了一圈听过来,没有人到达这境界的。如此,不要说气脉的脉结(结使)打不开,就是心念的结使贪、瞋、痴、慢、疑、见思惑的结使也打不开。所谓顶轮的脉、喉轮的脉,真的打开了,效果就来。真的你的顶轮的脉打开了,喉轮的脉打开了,那么心轮、大乐轮(丹田)等气脉整个都全部可打开。这个道理要好好参究。
大家念诵的时候,要怎么样才能心气合一,打开脉轮,使气脉归一呢?我一再告诉你们,要一口气一口气的念。单独念诵时可以自由唱念,而团体共修却不能不作规定,不然会变得乱糟糟的。我不是给你们讲过,唱念不是在唱歌,你可以不管节拍的问题;而团体的念诵有节奏,有法器配合,虽有节拍的问题,但同你心气合一也没有妨碍,自自然然就配合上了吗!声音接不上时,只要意识中间有一丝连到就行了,可是你们全堂里头,几乎没有人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功夫了。偶然也有一位两位或者半位捏到诀窍,一开口音声就不同了。自然的,在这一点,你们真要惭愧。
到现在所谓一口气一口气的念诵,你们始终没有真正的体会到。如果真正体会到,一开口念诵,已经没有杂想,绝对没有妄念了,自然心气合一,而且感到身心皆空,与法界同体。一开口就做到了嘛!“南……无……”(师作示范),身体没有了,也没有所谓音声什么的。“南…无…萨…哆…喃…”身心自然空了。那么为什么注重一口气一口气的念?为的是要使你们内心的气脉打开。所以前一阶段特别要大家开口念,不要金刚念,因为你们还没有资格做金刚念诵。老实讲,金刚念诵也就是一口气一口气唇齿不动的念,一身百千万个细胞都在动,都在念,身心全投进去了。开口念也是这个道理。“南无萨哆喃三藐三菩陀……嗡部林”尽量舌头在弹动,唇齿小动。“南无……”(师再示范)一下就声气合一了,嘴巴自然懒得动,那是因为声气向内归一了。这一点大家要特别的注意,尤其这次继续四十九天后的念诵修持,更要特别注意。
贪图舒服,易落昏沉
再三告诉你们,身体的障碍、四大的老化全在一口气,所谓习气也是一口气,习气不能转化即是气质不能转化。气质是个真的东西,它不改善,身上的情、爱、欲、业力就难克服。这所谓的“气”,不是呼吸之气,但是现在要转化它,倒先要从呼吸之气开始练起,这一点特别慎重告诉大家,千万不要因达不到念诵的要求,便默然静坐,不肯用心,提不起正念,身口意观想的念头都没有,那就是的大昏沈。你要晓得昏沈的果报是什么?小则畜生道,大则地狱道,是阴暗的。很多畜生,尤其愈低等的,大部份时间都在昏沈中、在睡眠中,也就是在冬眠状态中。
动物有冬眠,人也有冬眠,气候一冷,你就容易打坐了。但打坐岂是这么容易?往往你天冷打坐,觉得很清静、很舒服,那是细昏沈,一种变相的冬眠状态。气候太热也会昏沈,一个是阴的,一个是阳的。冬天的昏沈好像静坐一样,实际上是种不折不扣的冬眠状态,它是内敛的;天气太热的昏沈它是外放的、消耗的,在这个时候,虽然坐着不念,宁可微微张开眼睛,不要落在昏沈中。要真修持的话,身口意的观想要清明,不清明时,对付昏沈的办法之一是闭气。闭气不是宝瓶气,虽差不多,实则有别,要注意。气一闭精神就来了,然后冲出去。
再说昏沈的现象,是身心两方面的,有了身体就有昏沈。你在静坐中不执守身体内部,那里在难过也不管,那里气不通也不管,你从顶门上一冲就出去了,与虚空合一。准提仪轨的修法,我不是把法本交给你们了吗?最后一冲与虚空合一,“虚空即我,我即虚空,虚空与我无二无别,也无虚空之量可得”,你们学过没有?法本看过没有?(同学们答有)为什么不求证?还是守在色身内胡搞!怎么不去参呢?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很多学佛的人都躲在色壳子里搞,口口声声四大皆空,全是妄语。你那里空得掉、冲得出来?等于黄龙禅师骂吕纯阳祖师,原来是个守尸鬼!所以教你修白骨观、死观,两腿一盘坐在这里,这个尸体几十斤臭肉一摆,身心内外皆空,我与虚空合一,还管你这一堆死肉干吗?这个气魄都没有,如何学佛?假使有这个气魄,你们的念诵就很容易到达昨天讲《楞严经》上,文殊菩萨说到普贤菩萨的那个修法。那四句怎么说?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非得“生于大因力”不可。为什么你们不能入?这不就明明白白了吗!你们又学佛、又出家,已不算初心了;而这些居士们一天到晚阿弥陀佛,念咒子,现在跑来这里赶场一样,也不能说是初心,至少在这里已修了四十九天了,等于四十九个大劫了,为什么不能入呀?因为你们不能入,所以“云何获圆通”?假使能入那个“心闻洞十方”的境界,你早已进入普贤菩萨的行愿海去了,所以要“生于大因力”,发起真正学佛的大愿心啊!
今天再给你们讲瑜伽念诵的道理,要搞清楚,好好体会。现在静下来的时候,并不是叫你参禅。“心闻洞十方”,进入这个三昧,就不是初心了。假使能够入,当然获圆通。文殊菩萨已经说得很清楚,问你自己,云何获圆通?大家正在修学,想证得菩提,就要细心参究。观音法门从耳根入,到了普贤法门,亦同耳根有关连,闻性在心,这一旨要已透露了“楞严经”是无上的密宗。
荆棘林中下足易,月明帘下转身难
你看佛说法五处放光,五次放光每次不同。你念诵的音声只要打通那一轮,都能体会到个中道理的。不要说我坐在这里,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沈;即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还是意识现量的一个境界。那么,我说“有”呢?也是意识现量的境界。所以永嘉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因此古人再三告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一落了空,转身很难。
音声气机内里转,身心健旺得自在
(师又念诵准提咒数遍以作示范)
所谓金刚念诵如此──唇齿不动,音声、气脉在里面念,完全融在一片音声气海里,这个里面就是指你的色壳子。所以用不着修气脉,气脉自然都开了。但是我们念诵不在求气脉开,在求专一得“止”,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一样的道理。念诵咒语,当然要“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止”,性空缘起,止观观想,心气合一,身心合一,再三提醒你们,要去体会。念诵、观想成就,法身、报身都会成就。念诵要好好去修持、体会,假定你一口气一口气地金刚念诵念好了,什么叫金刚呢?坚固就是金刚,不变、自然,自然就是念诵到气完全归元了。譬如你的胸口部位不舒服,一口气一口气地念诵,自然就会把那不舒服地方的气念通了,气一路下沉而归元。下沉是以身体作标准,声音由喉咙发至后脑,气是一路下沉的,准提佛母与诸佛、上师给你自顶上灌顶下来,只要不是开口散心的念诵,气就会一节一节的低沉下来,念诵到身体已经没有五脏六腑的感觉,整个身体内部,有如琉璃体,而这个琉璃体充满了气,这个气不是空气的气,而是一股力量,一个光、一个能,充满内部。以女性而言,自喉轮、心轮(心窝)以下至脐轮,都充满了气,前阴与后阴的口就封住了,封住了气就充满,气就慢慢到达脚底心,身体会自然挺直了,弯腰驼背,就代表气不足,气充满了,发出的声音皆是由来自丹田的气所发出来的,先由喉而达后脑至头顶,身心自然没有妄想、杂念,不须你有意去除它们,也就是唯识所讲的“去烂留纯”,也可以说是“去浊留清”了。
有时你们似乎念得很好,一听,还是散乱心,都散在喉咙外,没有心气合一,心气合一了,内部就越来越充满,胃内的食物消化完了,由于充满了,也不会饿,要吃、不吃都可以,如吃也可吃很多,吃胀了,一念就化掉了,连这一点功夫都没有体会到,怎么修啊?
(师又念咒示范…)
自然嘴唇牙齿都不动了,口水满嘴都来不及吞,这就是甘露灌顶下来了,气往下沉,心平气合。(师又念咒示范…),这样一口气一口气念,同你练九节佛风一样。念到后来连肚皮都瘪进去了,没有了,还在念;最后放松,自然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比你练九节佛风,什么气功都有效。身体、精神越来越健旺,乃至两腿原来坐不住,气脉念好了,一直念到下面气通了,自然经过屁股那里,一路一路都会自己开了,到了大腿、膝盖、足底心,连十个足趾头都在发乐,就不会坐不住了。气通了,一身都暖和了,甚至想脱衣服才好哩!而最好连所穿衣服都没有感觉,也没有身体的感觉,完全在一片音声海中,音声海是什么?──空的。念念皆空,念念皆有。然后法界同声,此身同空,投入本尊佛母与我合一的心海中。
(师又念咒示范…)
要知道这样一口气、一囗气的念诵,嘴巴不会发干的,稍微有点感冒,这样一念,出身汗就好了,都化掉了。精神不好的,待精气神一充满,当然好了。乃至肠胃不通也会走通了,心脏不好也会打通了,肺部不清也能清理了,这些都是附带的功能,目的不在医病。
释迦牟尼佛不是传下来有禅定修气治病的法门吗?你们一出家了,就是佛的弟子,这都不会,弯腰驼背地坐在那里穷嚷,声音再大,有什么用?几十个大破锣,一听便知不是修持人的声音。真修持人的声音,句句从胸襟中流出,每个音声从丹田发出,自自然然的,不假造作。
道家的庄子也曾经说过:“常人之息以喉,至人之息以踵。”普通人的呼吸到胸部肺部为止,得道的人却从脚底心发出来。你不要说丹田在人的肚脐下一寸三分,谁去量过?是有这个道理,但一寸三分究竟在那里?这些我都讲了,但你们不要去管它,不要着这个相,气自然通了,充满了。
心随五阴走,立落于下乘
注意啊!现在只是试试看,还没有确定,给你们一堂念诵,另一堂静下来瑜伽念。心闻在念,气脉在身体的里头动,发生动摇现象,可以让它动一下,不让它动也可以。这些自己应该懂得收放自如,恰到好处,要晓得我的一念跟到受阴在跑,所以它才会动;如果念不跟到感觉跑,这个身体坐在那里,就是一具白骨,甚至白骨都没有了,化光了,等于一个虚架子,一层很薄的烟雾一样,包着身体,内外都是光明,都是气,哪里会动?不动了。我不理会你这个受阴,不管你酸也好,痛也好,麻也好,胀也好,舒服也好,连舒服也不管。你觉得舒服好啊?一沉溺这个享受的滋味,你就被受阴所困,色、受、想、行、识不能解脱,怎么行呢?千万不要被受阴困住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因为你们不能得定,气脉不能通,不能解脱色身,所以修禅定要你先得喜得乐。先发起乐,再得喜,那也是为了打破受阴,打破这报身中的业力。这是以楔出楔的道埋,拿这颗钉子去除那一颗钉子,最后再把它拔掉。所以一再告诉你们,尽管在修持密法,念准提咒,道理还是要参究呀!
就如刚才这样,慢慢有点体会地修进去。敲键槌的人要修得好的人来担任,一个音声接一个音声,永远是这样,虽然密集,但不是快,不忙、不快、不慢、不急,就是这样,自然进入由观音菩萨的耳根法门,到达普贤菩萨的境界──“心闻洞十方”,自然可以得此大因之力,身心一天一天的健康起来,定慧等持也就到了。我希望你们此次真正的进入,这要看你们自己的福报了。好吧!开始念诵吧!
………
配合观音法门,勉称“禅密双修”
一堂开口念诵,一堂瑜伽念诵,瑜伽念不是静坐,是内在的音声,声声在念,并不是要你参禅或做别的,瑜伽念还是在修准提法,因为静下来,比较接近于禅定,瑜伽与禅定是差不多的,所以我们勉强称之为“禅密双修”的方法。实际上,我们的重点还在准提法上,这一点,大家千万要搞清楚,尤其正好我们正好讲到《楞严经》观世音的法门,配合在一起,配合好了,才是真正的“禅密双修”,也是真正的参禅、学佛、学法、成就的道理。
念诵的妙用很多,总而言之,不论是开口念、金刚念或瑜伽念,都要一气一气地念,一气一气方法要懂得,鼻子吸气,不是用嘴,也不是一口气念完了就停了,一口气念完了也可以连续,待你修持有术,有了经验,好几口气也可连下去念,中间可以吸气,如此就能达到“心气合一”的定境。重点就是“观音”的道理,《楞严经》在观音菩萨的“四无量心”,讲到“旋复”,旋转的旋,恢复的复,“旋复”初步的道理,一定要把听觉、元性,耳根的元性返转回来,不向外伸。真能念到一口气一口气专一的人,无所谓念,也无所谓不念,实际上在念,中间没有杂念、妄想,只有音声、咒语,甚至回转来只听到自己的音声咒语,旁边人在念,根本没有管,这样才能旋复到专一。当然,能够念到这个程度,还是最初步的,以观世音菩萨的说法,这样只能算是“入流”的初步了,真做到“入流”的初步,也是不得了了。你们不要被教理所困,要去求证,真修到音声“旋复”回转来,一气一气,一心一念,没有杂念妄想,身心的健康是没有问题的了,自己也会晓得,身体内部每一关节每一气脉,都被震开了,开到最后,身心是绝对健康了,无病痛了,而心念绝对专一而得止,止于音声瑜伽。“入流亡所”,亡掉所念、非所念,不是没有在念,如此,修持才能得力。所以,不管是在动中或静中,开口念诵或瑜伽默念,不要中断了咒语,咒语音声没有断,昼夜精进,才有希望。
这些天来,少部份的同学,得到了这个修持的要领,但是心气还没有完全归元,以《楞严经》在观音菩萨的“四无量心”来说,没有归元,就是还没有“旋复”,心气还会宁静下去,真能得到心气归元,到达“旋复”的境界,还不多。其他的同学,不能说没有进步,一般只能说,你们的念诵比较熟练了一点,心气还没合一,所以进入观音法门音声的道理,还没有变动呢!如果真有心得,应是冷暖自知,不但你自知,而指导你的人,也看得很清楚。你念诵的声音与一切都会转变了,转变一分身心的境界,就免除了一分业力的污染,也就进得了一分菩提境相,这是不能自欺的,也无法骗人。你们一定要努力精进,同时,道理也要参透喔!不是蛮干,也不是笼统(马马虎虎),有如调琴弦,太松了,弹不出声,太紧了,琴弦断了。
祈愿他力加持,自得感应道交
修准提法门等于修净土一样的理由,要在意识的根上,要在心愿的心力上,带到祈求、祈祷本尊佛母与诸佛加持的心愿,要有这么一个愿望。不是说自己念得很好,就觉得这就是参禅,就是止观,此与密法持咒有所出入了,这也是修密法与参禅,同中有异的地方,如果没有祈求他力加持的心愿,就会变得在修“止观”了,也不是说它不对,只是与本修法门就有了差别,如何差别?在因地上有了差别,由于见地与认知不清楚,则果地上也有差别,所得到的层级也不同。
所以,千万不要只借用咒语,作为系心一缘的作用,那是修禅定,如果能系心一缘而能得止,那是修止观,这种修法,念佛也可以,念咒或其他都可以,但在修密法的本位来讲,你如果功德大、智慧大,带着修止观、禅定也行,然而,还是要带到心愿的力量祈求他力,求本尊、佛母、诸佛菩萨加持的作用,所谓有求必应,感应道交,要求感应道交,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须注意戒、定、慧的配合,一定会得到他力(佛力)的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