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见到古国治老师是在嘉兴香海禅寺举行的《中国文化与心性修养》学习讲座上。在为期两天的讲座学习中古老师对大家讲解了什么是第六意识,第七识等内容,在分享课上古老师针对一些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反复耐心的开导,他那儒雅的风度、渊博的知识、平易近人的微笑(当然还有他与众不同的气质)让我当下折服。 这次学习让我体认到了这个“知”性。记得当时很激动地问古老师:“我认到的这个“知”是不是就是古代禅宗大德们所认到的那个?”还问:“这是不是开悟了?”古老师微微一笑问:“这个是什么?”我愣住了答不上来!看我迷惑的神情古老师就说:“你先知道有“这个”就好了”。在学习结束回家的路上我满心欢喜,为自己能遇上古老师而庆幸,为自己能认识介绍我亲近古老师的师兄而庆幸,自己断断续续摸索了10多年现在终于有点摸到边了!人生能遇明师是多么难啊! 第2次、第3次见到古老师是在(浙江)缙云。受几位朋友的邀请古老师及其夫人在缙云讲《我们如何做家长》我因工作关系没有参加,我们几个同学晚上趁古老师休息时间一起去拜访古老师。其间一位同学的爱人痛述其夫学佛对家庭的影响,于是就有了后来的《什么是皈依》这篇文章。本人的家庭也因受古老师的指点而发生了质的改变(其过程真是一言难尽)。 第4次见到古老师是在(浙江)永康,由于有了前几次的因缘,这次永康的几位同学邀请古老师到永康讲解《圆觉经略说》,古老师说:“他最初在整理南老师讲的这部《圆觉经略说》时就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成书以后又不知道读了多少遍,每次读都会有收获,所以经书要多读,熟读”。学习的形式是每人轮流读一段,然后由古老师进行开解,大家可以随时提问,而古老师也是应机解答。 古老师从人生的苦讲到佛教、佛学、佛法的区别,举了很多信佛方法不对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子,从为什么要读经讲到理障、讲到佛法应离的四病、讲到五法三自性、讲到什么是我,最后提出应看哪些书。整个学习会场气氛热烈、轻松、愉快,虽然是在讲《圆觉经》但感觉不到一点“佛气”。期间有同学问:“南怀瑾先生是你的老师吗?”古老师说:“现在外面说我是南老师的学生,其实我是没资格做他的学生,论学识或其他的方面都不够格,但他是我的老师。” 两天的学习大家讨论得最多的是“知”的问题,正所谓:“不识本性,修法无益,”同学们都各有收获。 时间一晃而过,太短了,但古老师已经领我们踏入读书的门槛,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次学习机缘的到来! 最后谢谢古老师,谢谢所有为此次学习而付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