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見,不是用眼睛看,譬如我們通常都會說某人有沒有見解,以現代話來說,就是有沒有正確的觀念。觀念就是見,你的思想見解構成了心理上的一個確定的力量,就叫觀念。你認為這樣對或者不對,就是習慣性的觀念。換句話說,第六意識非常堅固,認為這個理解、看法是對的,就是觀念。
脾胃 ——「呼」陰瑜伽
林美玲老師
帕坦伽利的《瑜伽經》:
1:7
Ptatyaksa-Anuman-Agamah-Pramanani
所以,真正達到正見,談何容易。《楞嚴經》提到:「見見之時,見非是見,見猶離見,見不能及」,這是正見。
見見之時:大菩薩悟道的見道的時候。
見非是見:那個見道之見,不是眼睛看到什麼,也不是心裡或者打坐的時候看到什麼的見。
見猶離見:那個見道的見,離開能見所見。
見不能及:不是你的絲線觀念所能達到的。這四句偈只是正見的第二層投影,形容詞而已。由此可知一切眾生學佛,要對佛法產生正見之難。
學佛沒有正見,大部分都在邪見中。所以佛說一切眾生因有增上慢覆蔽心故,「如是愚人自行邪見」,自己走入邪見之路不說,還影響別人,害了別人。
1:8
Viparayaya-Mithya-Jnanam-Atad- Rupa-Pratistham
「五見」
第一個是身見。你們反省反省,哪一個想修道證果?面談了!坐在那裡打坐,「哎呦,身上的氣脈動了」,「哎呀,這裡的氣脈不通」,這是身見,身體丟不掉、空不掉,光說四大皆空,你來空空看!三天不給你吃飯,打坐餓得發昏,你去四大皆空吧!為什麼空不掉呢?修道人的觀念問題,不是空不掉,而是你身見的觀念太牢固。
邊見,譬如你有時候坐起來也清靜啊。你那個空有多大?水桶那麼大。自己覺得好空哦,現在我沒有了。仍然有個量,處處都在邊見眾。佛法是無量無邊的,你處處有量有邊,還邊得厲害,邊到歪邊去了,怎麼證果?邊見的意思,並不是說我天天坐在這裡也沒有看到的那個邊,而是說你的心量有範圍。
戒禁取見,這更嚴重了。譬如信所謂鴨蛋教的有不吃雞蛋的禁戒,因為吃雞蛋會墮落,吃鴨蛋才能成道,這就是戒禁取見。又如拜火教認為要拜火,有如有些人認為不吃素不能證果,也是落於戒禁取見,當然你不能說不吃葷不能成道,因為那一樣是基恩進去見。所以別說是惡法,你的善法執著了一點也不能成道。
見取見,就是有所見,但卻捉著不放。例如從「畢竟空」或「勝義有」的法門走進去,要是沒有圓融的話,人見到「有」或者「空」的一面,卻以為是酒精,那就是一大障礙了。
邪見,邪見當然是歪了,歪見與正見很難分辨。好比我們的嘴一樣,看起來蠻正的,稍稍歪一點就歪了,正見有時錯誤了一點點就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