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资料来源于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以下录文只用于听南师讲课录音时参考,
请配合录音阅读,以音频内容为准,
以免出现误导错误,请谨慎理解。
本书的时候本章是第一章的开始,曾参,做了一个比方,借用佛家的禅做一个比方,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比方,这个原则是渐修,这个顿悟,下面讲的是渐修的方法,就是这么一个比方,说明德是见道,见道体的根本。亲民是外用,在儒家的传统学说叫外用,就是修道。止于至善,这是理事圆融,见道与行道的圆满,那么这是一个大原则,然后就讲到怎么样能够达到明明德明道的境界,下面是这个次序了。
第一,我们看到原文古本的《大学》,所谓经本,这个经本不是现在这个经,是秦汉以后这一本书。知止而后能定,这一路下来,需要求得知止,怎么止,止了以后才能定,定了以后才能安,安了以后才能虑,这个虑不是忧虑思虑,古文的虑,就是启用智慧。
我们借用佛学来讲,静思维就是虑,佛学的名词静思维,所谓佛学有一个专门名称八证道,一种是静思维,虑是这个意思,虑,停住了以后能得,假设我们光看文字,得个什么,下文没有了,才能够得到明德的境界。所以它的修为、观照,前后相连的,问题现在我们看了这个才晓得,古今中外一切宗教、一切哲学,人世间任何学问,不管东方文化西方文化修养的重点,都是能够先达到止。比如宗教的仪式,任何一种仪式的拜,做礼拜,都是必须要心念专一静止,这个我们都知道,尤其是流行了几千年来学佛,大家都想得到定,学佛也好,学禅也好,学道也好,都先打坐,打坐得到定。严格地说没有人得到定,不要把两条腿一盘眼睛一闭以为是定了,那是休息,那是轻微的睡眠,轻度的睡眠,轻微的昏沉而已。
书籍推荐
“四书”之首的《大学》,自宋以后被视为儒学的入门读物,童子都能熟读成诵。但很少有人知道,常见的《大学》,是经过二程特别是朱熹改编、注解而成的,与《大学》原文、原旨有重大不同。
南怀瑾先生认为《大学》原文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他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微言大义重新加以阐发、揭示,旁征博引,辨析入微,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千百年来士大夫内圣而外王的开辟路径,自立立人、自达达人的自我期许,其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昭然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