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师学生动态

路已打开-简述吾师张尚德教授的一生

时间:2011-06-19  来源:达摩书院  作者:

魏盛  理学博士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张公尚德吾师八秩嵩寿,我冒昧地写下对他的短浅认识。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出生于湖南湘潭乡绅之家。童年徜徉山林溪野,喜好灯火、韵调;继而浸润于“慎思追远”的宗族传统及“神道设教”的地方习俗,在自然疏旷的田园情怀之外,又熏陶出刚烈狷直的湘楚性格,也积淀了对虔诚信仰的敬畏向往。

少年遭遇母丧、家败、国难、内战,心境孤寂,嗜赌失学而从军赴台。军旅严苛,极度困顿,重病濒死。退役发愤求学,考入台湾大学哲学系。疗养时,体验到“圣灵充满”的宗教慰藉。

大学期间,思想敏锐而心绪纷扰:批判《圣经》教义与“神恩”“见证”,脱离基督教;结交广泛却少有知心,沉溺苦恋而精神抑郁,不知人生所为何来,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所幸研读叔本华哲学、《八大人觉经》,深刻反省到自我认知、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此后沉潜于哲学与佛学,从经验的立场,认同以逻辑分析建立语言的整合体系的方法;进而提出用佛法的唯识论处理西方的经验哲学,以解决西方两千年来客观与主体对立的思想危机;并尝试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架构下安排西方物格化的知识,展望中国文化应对西方冲击“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策略。首次参加南公怀瑾先生主持的禅七,经历到“菩萨现前”的清净境界。

毕业后从教、成家、解聘、复职,追慕殷海光教授公道无畏的浩然风范,感染方东美教授深厚圆融哲学的雍容器局,继续涵咏近二十年。品味世情凉薄,洞鉴政治滥污,敬佩马克思对人类悲惨命运的怜悯与同情,推崇儒家承担时代忧患的积极态度。同时,采取更实用的立场,综合吸纳西方哲学方法,梳理中国传统生命哲学的系统,尝试在形而上的价值层次中会通中西哲学。

学问完备、事业峥嵘之际,屡逢变故,万念俱灰。经南公怀瑾先生引领,用禅门方法使身心让位,契归常寂光;随即侍从南公,扫除悟迹,领会平等法性(所谓ontolgy);发心舍己救世,印证到“意生身”的道理。之后秉承师训“孤寒贫露”,潜修证量、深研唯识,统摄科技知识与人文价值,剖析文明困境与社会问题。愿力宏远,难行能行,蒙释迦授记;发心坚固,作光作盐,感耶稣现前。最终,在真善美上绵延无尽,于一合相中淡漠天然。

 

大体看来,他的成就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彰显师道尊严

南公“每分每秒都注视着我”这个禅门的“婴儿”,“一直到现在”。

“他一句话我做一辈子”。

“他说我可以在外面代表他”,“我从来也没有”,是否演讲还是“问老师”。

“他做的就是我做的,我做的就是他做的。”

故有日月丽天。

 

二、开辟禅门天地

以证量为基础,用唯识的框架,条分缕析地安立感觉、理知、直观、宗教、道学、禅等知识层次,使阴阳之表、净垢之识、神人之际、心物之分等滞涩疑难涣然冰释,从而汇合东西如洪炉化雪,信手拈来皆浑然天成,形成通俗明快、出言成章的讲授方式。接引各方,对科技文明中的众生有殊胜的摄受力。此等气象,固为“虎溪三笑”的传说所张本,更与“直指本心”的革命相媲美;岂止“愿他们合一”ut sint unum,“我们本来长相守”。

是谓晨暮通明。

 

三、蔚成社会风尚

高瞻远瞩,通晓时代趋势,细密规划,调和中外精华,宣扬讲理且有礼的价值观念,倡导为公而厚道的文明走向;更以“銮舆及门而床坐不迎”的高藐德行,坦言阳明心学、本位主义的缺陷,直斥人间佛教、权贵精英的庸俗,以求匡扶中华国祚,扭转全球世运。有心之士,对其近年言举稍作关注,即知端倪。

“路已打开了也。”

 

 

尚德读后感:

1、南公怀瑾先生说:“你死了好几次嘛!”(这是三年前,尚德问他:“我怎么办?”)

2、我老妻最近向我女儿说:“你老爸不容易死。”

3、承魏盛简述尚德一生,我现在活一天,就感恩两天,真感恩也。

4、谁知道活到哪一天。《礼记》说:“凡物皆命。”

尚德 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于道南书院

 

转自达摩书院:http://www.dharma-academy.org/

 

 

附注:

 文中提到张尚德老师  “愿力宏远,难行能行,蒙释迦授记;发心坚固,作光作盐,感耶稣现前”

蒙释迦授记一事,可见张尚德老师所作的《天下第一翁》一文

摘录如下:

 三、门童

几年以前,一天我在上师怀公的禅堂静坐,忽然出现一至为不可思议的景象:

我极为清晰的看到自己站在印度祁连河边的马路中央,我的后面有富楼那、文殊、阿难诸大佛菩萨,他们很自在的站成一列,令我惊奇的是,上师怀公也站在其中,他很平常的站在阿难佛菩萨的旁边。

我立在中央,他们立在我的后面。

这个时候是朝阳初升,河的两岸近处是明媚无比的青山。我当时完全在生命的另外世界中,是什么样的生命,我也无法理解,现在更无从描述。

我站在路的中央干什么呢?

原来正对着我前面的是:

释迦牟尼佛。

祂说:

「授记张尚德为天下第一门童。」

我静坐下座以后对这种现在百思不得其解,便用纸条记下呈报上师怀公。这已是五六年多前的事了。

「天下第一门童」?!

这是什么意义呢?!

这些年来,我自己一直为这一「天下第一门童」的语句意义找寻答案,却始终找不出答案。

在我完全找不出答案的情况下,有人通知我说:

「上师怀公七十大庆,大家写文祝寿。」

我一听之下,人生七十古来稀,上师七十岁了,他的慈悲喜舍、他的学问、他的工夫有许多人在写,而我在没有写这些之余,却继续写那些不应写、不能写、不必写的。

不应写、不能写、不必写的,我却写了,我就忽然对「天下第一门童」有了答案了,原来「门童」也者,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

一位永远长不大的小孩,所「临」的却是一位不时对自己「示现」的妙翁,我又证到了一点,这位妙翁想必是:

天下第一翁了。

 原文: http://www.shixiu.net/nanshi/liaojie/hs/50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