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接受布施的严重性
这章也是上经第二十三章的道理。二十三章有一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飘风”就是狂风,来得快也去得快,狂风、台风,不会整天整夜地吹。狂风往往到了中午就停止一阵,就减弱了,所以狂风来时不会终朝,这是势也。因此人要懂得人生,当你发财的时候,连续发上几年财就要赶快收手,金盆洗手还可以享受一辈子。倘使企图永远发财,那么“飘风不终朝”,这社会的钱都给你赚了,别人怎么办?世事就是旋转性的,所以说“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夏天的雷雨是“骤雨”,不会下一整天的,一两个小时就过去了,否则就变成了水灾。这是第二十三章讲的道理,也就是物理正反的必然道理。
懂了第二十三章的这一道理,于是“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什么叫“介”?中国字“人”字下面一直为“个”字,两直为“介”,就是一个人站在那里的两只脚立正的姿势,顶天立地,上顶天下通地。他说要想介然顶天立地地站住,真正的智慧是“行于大道”,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于天下的人。但是“惟施是畏”,“施”是布施,要知道布施是可怕的。为什么可怕?因为天地生成了万物,布施给我们;换句话说,人是靠天地万物,靠国家社会,靠大家的布施而生存。尤其现代都市的青年们,有几个人下田种过一颗米?却嫌电饭锅煮的饭不好吃;有几个人做过一件衣服呢?还嫌衣服穿得不舒服。吃穿都是人类众生给我们的恩惠,我们接受了一切的布施,而我们并没有还报,这就可怕的道理。
所以说真正的道德是付出,不希望收受进来;可是人之所以没有道德,是因为相反的想法,不能介于天地,不能给天地什么,只是接受。人都是接受父母的、家庭的、社会的、国家的,自己的生命才能活着。我们自己反省有何德何能?给社会、给国家、给别人的是什么?什么都没有!所以“惟施是贯”,要警觉这个道理,随时有恐惧之心,检查自生命的意义何在。
爱抄小路取巧自利的人们
下面讲历史哲学,包括社会人类的通病。“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非常平坦宽阔,但是人却不喜欢走大道偏爱走小路。过马路不愿到路口人行穿越道,觉得太远了要走捷径。看看两头,就从快车道跑过去了,算不定被车撞死了。都市如此,农村也是一样;上山有条大路很平,登山的人,偏偏喜欢另走一条小路,所以常常发生山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都喜欢用小聪明,就拿写文章来讲,大文章写不出来,小文章人人都写得好。一些人往往批评别人的文章“不过如此”、“狗屈不通”,如果让他自己来写写看,半句也写不出来,都是眼高手低。看到别人做任何事都不好,好像自己做得最好,真让他做又真不行。许多人批评炒菜也是一样,大师傅做的菜什么都不好,不是酱油多,就说盐少了,而他自己连炒个蛋也炒不好。所以“大道甚夷,而民好径”,人们就是喜欢玩小聪明,喜欢走这个小道,反而妨碍了自己去了解真正的大道。
历史上有些地区社会,“朝甚除”,“朝”是指朝廷,官府扫除得甚为洁净,但人民生活不上轨道;结果“田甚芜”,田地没有人耕种,土地荒芜了;“仓甚虚”,财政贫乏,国库空虚,人都没有饭吃,没有衣穿。
以现在社会来讲,我们一般人只接受国家、社会给我们的好处,没有贡献什么给社会,没有办法帮助别人。假使到乡下偏僻的农村去看看,就会发现非常严重的问题,没有人愿意久留农村。很多青年从乡下出来,读到大专毕业,如果要他们回乡,他才不干!乡下已变成“田甚芜,仓甚虚”,只有几个老人在农村,连割稻子也请不到人。
至于那些青年人,在都市中“服文彩”,穿的衣服漂漂亮亮,牛仔裤马仔帽,戴上鸡脚的手耷;“带利剑”,还有些人带把扁钻,准备跟人打架:“厌饮食”,好吃的都吃得讨厌了,“财货有余”,有钱的总归有钱,“是谓盗夸”。他说,这个是真正的土匪,剥削了自然的道德,违反了道德原则,“非道也哉”,这不是“道”的道路。因此道家的思想同佛家的思想一样,要布施出去,不是要社会帮助我们,而是希望我们能帮助社会;不要人家贡献我们,而是希望我们能贡献给人家,这就是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