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著作 > 楞严经讲座
楞严经讲座 第八集
---楞严经讲座

我们上次讲到佛告诉阿难的话,就是说眼前所见的、我们眼睛所见的一切等等,都不是道。那个心的体、这个“道”,那么——外缘都去掉了以后,所剩余下来的。

这句话,也就是说在我们《楞严大义》这本书上三十九页,最重要的地方。那么阿难提出来问的问题重点是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样能够得到一个真正的止定的境界?由能够得到止定的境界就能够发慧。如何证道?那么讨论这个心的问题。现在佛开始答复的话。

另外一点我们要注意,我们研究佛经千万不要把它研究死了。我们普通研究佛经,把它当佛学来讲,那就变成一个死的佛学。我们研究佛学,要把它研究活的,就是说会之于心,同现实的生活、同自己现在所要求的要配合在一起的。不要书本是书本、经典是经典、我是我,那就白研究了。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因为《楞严经》的文字太美了,往往会被这个文字牵走了的。

现在我们开始是《楞严大义》这一本书的四十一页最后的大字,经典的原文,佛开始答话。“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这一段。

这一段里头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第一行“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尔时”就是“这个时候”,佛准备开导、明白地表示佛法的大要,告诉阿难以及大家,要使大家心证入什么境界呢?有名的佛法大乘菩萨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是佛学的专有名词,这个名词我们也不要看死了,要让它变成活的佛法。就是说我们这个心性、身心躁动不定、浮躁不定,那么一般人所谓修行、打坐,就是把这个身心如何能够宁定得下来;普通叫做入定。在中国文化,后来宋明的理学家就叫它“习静”,练习如何静下来。不管是入定也好、习静也好,就是使我们烦躁、波动的心情、身心(生理和心理)如何宁静得下来。这是普通的。

那么这一种方法呢,就是修止的方法——“奢摩他”有很多;或者靠生理的作用来,或者靠心理的作用来,各种方法很多。但是证入佛法大乘道理呢,有一个最高的原则,所谓大乘菩萨道要真正证入定慧等持的境界,必须得到“无生法忍”。那么什么叫“无生”呢?

我们这个心理的作用在佛法里头认为是生灭法。我们一个思想来了,一个思想又过去了;一个感觉来了,一个感觉又过去了。一生、一灭,起伏不定,不会永恒变成一个的。那么,以生灭心来修这一个不生不灭的道,——众生颠倒!我们现在用心去做功夫,都是生灭心来修一个不生不灭的道,那是颠倒!错误的!永远搞不好的。

要真正得到一个不生不灭的道,要想它不死,除非不生;开头就没有动过,那永远也没有毁坏,永恒的,如此所以叫做“无生”。因为要修到不灭,不灭还是后果,你不如修前因不动。例如我们做生意怕蚀本,那么不做,也不赚钱、也不蚀本,永远保持,所以是“无生”。“法”,这个法门;“忍”,形容那个境界切断了。拿现在观念解释这个佛学名称叫“无生法忍”,那么就是阿难所要求的我们怎么样得到真正的奢摩他——止、定了,真正的定。大乘佛法最基本的,菩萨要得无生法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佛现在开始要告诉阿难,要使他“欲令心入无生法忍”,要想领导阿难同大家,使你这个心境证入到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大乘道的第一步,所谓得定;普通小乘叫得定,大乘无所谓得定——无生法忍,连定都不需要了,超越了这个定。因此,佛表示的特别重要!

所以这里如果我们把这个经典看活了——并不是不恭敬;你很恭敬地把它当一个现场的描写,写一个剧本一样。“于师子座”,佛坐在他那个位置上。“师子”并不是狮子、老虎那个狮子,指老师的那个座位,大师的座位佛经里称它为“师子座”。因为古代相传,我们中国讲老虎是百兽之王,狮子比老虎还厉害!所以狮子一叫,百兽脑裂。所以狮子一出来一叫,其他的百兽头都昏了,有这样威严。因此比方佛的那个座位、老师的座位,称它为“师子座”。那么后来佛教塑佛像,只好把它变成一个形式代表,这个佛像的下面雕一个狮子背着那个座位。

“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前面上次讲到佛发了脾气,刚刚骂了阿难,“咄!那么笨!”——这个意思。然后这一下很慈悲,阿难还跪在那里,他就摸摸他的头,大人摸小孩一样摸摸他的头。那么在西藏后来密宗碰到活佛啊、什么大师给你摸摸头、摸摸顶、灌顶,什么灾难都消了。结果嘛大家都想摸顶,往往那些像达赖啊、班禅啊一出来,成千上万的人,你看那个顶怎么摸啊!结果就弄几个大力士走来拿个竹杆,竹杆前面挂着皮鞭,老远就“啪”这样打过去,所有人的头顶都打得噼里啪拉的响,代表这个手摸了顶了。我一看,我也不想摸顶、也不想挨打!还是对我的“无生法忍”吧!忍一忍算了!(一笑)这是讲到摸顶的这个故事。

那么摸顶是佛在这里开始,摸阿难顶,就是表示很亲切、慈爱,告诉他重要的话。

“而告之言”,佛说话了;“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这一段经典的文字把佛法的总纲重提一下。这个文字是古文了,写得很优美的。“如来”,这里没有讲“世尊”,这是佛的一个别称,凡是一切人成了佛的,一个总称都叫做“如来”。所以像“释迦牟尼如来”,那是总称上面加一个特称,他是特别这个名号。“阿弥陀如来”,那是代表阿弥陀佛;譬如“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那是代表东方的药师佛。所以“如来”是个总称,所有成佛的人都称“如来”。注意这个文字,这里没有讲哪一个特称、单独哪一个佛;所有十方成佛,佛佛道同,所得的道是一样的,所以他用总称。他说,佛教、佛法“常说”常常告诉大家,“诸法所生,唯心所现。”

“法”就代表了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作用,动、静等等,都叫做法。“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事物、一切的作用说起来都是心造的,没有其他的;没有另外一个东西作主的。什么鬼啊、神啊、上帝啊,菩萨也作不了你主,佛也作不了你主,一切唯心。真正的佛法是讲一切唯心。拿哲学的一个名称来讲:纯粹的、彻底的唯心哲学,包括了心物一元道理的唯心。当然没有他力的存在了,也否定了一切物质的存在;物质也是唯心所造,所以是纯粹的唯心。佛法的道理是告诉我们,“诸法所生”,一切万有的现象、能够成长在这个世界的现象,“唯心所现”,纯粹是唯心所呈现出来的。

甚至于物理世界、一切世界,因为佛说的世界不只讲我们这个世界。我们都晓得佛学有个名词——三千大千世界。怕有些青年同学不知道,再简单地重提一下。佛法的道理,像我们这一个地球,不过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名称根据什么呢?根据一个太阳系统所带领的有关的星球,这样是一个世界。那么,这个太空里面像我们这个世界太阳系统一样的,很多太阳。所以,一千个太阳系统的那个世界叫做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累积起来,总说叫做一个“中千世界”;再累积起来,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一个“大千世界”。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观念就是这样来的。三个千世界,“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合拢来就是一个世界,这么一个世界算是一佛国土。一个佛成佛了,他的影响力到达那么多。那么,每一个佛都有他的三千大千世界。

换一句话说,佛法的宇宙观是无量无边扩大的、很伟大的宇宙观。所以看这么一个人类的世界是非常渺小的,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这个宇宙像这样的世界很多。

同时,另一个世界的观念,佛法的归纳性的分类,那么又不同,世界也叫做“世间”(人世间)。人世间这个名称在中国文化是出于《庄子》的“人间世”。这个世间包含了三个观念,我们好像上一次提到过吧?“器世间”,就是物质世界;“众生世间”,就是有一切生命存在的;“有情世间”,众生里头有生命、有思想的。这三个合拢来,物质世界、精神世界,合拢来叫做一个世间。那么,有些佛学还加一个,第四个:圣贤世间。圣贤世间就是一切佛菩萨、得道了的人,他所成立的这个世间,譬如阿弥陀佛有他成立了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么这个世间观念同世界观念差不多是同类的(类同的)思想。

现在我们回转来看《楞严经》的原文,“一切世界”,这个一切就包括了三千大千世界,不可数、不可知、不可量,这个太空里头不晓得有多少世界。“一切因果,世界微尘”,一切世界所成立的,像我们这个世界是这样,到现在两百多万年,人类永远在打打杀杀、你争我夺、生生死死,很痛苦地过下来,已经到现在两百多万年了。像我们的历史文化,讲少一点是三千年;规规矩矩是五千年,还是客气的话。刚刚有位同学告诉我,一个外国美国同学在这里(台北)讲演,他就站起来讲,他说我们这是在台湾,我只看了一个月,他说我觉得你们中国的这些同学,中国的文化至少是八千年,为什么自己对自己的文化你们那么看不起,(却)相信我们那个可口可乐的文化?哈,这个是美国同学在这里演讲讲的,今天刚刚有位同学告诉我,我觉得蛮好玩,很有道理!尤其是在外国的同学嘴里讲出来的。他用的名词很滑稽,美国的文化是“可口可乐的文化”。(一笑)

所以说,这个世间为什么形成这么一个世间呢?其间都是一切众生业力果报所造成的,有它的远因、有它的近果(远因,很远的因;所发生现实、面前的果报)。所以他说一切因果所形成的各个不同的世界;“微尘”,微尘是指物质、物质世界。他说这个物理世界的形成,“因心成体。”也因为心所构造,才变成这个物质世界。所谓物质世界在佛法里头四个物质的大元素,叫做四大:地、水、火、风。固体的物质就是“地大”;液体的物质就是“水大”;那个热能就是“火大”(不是发脾气叫火大——热能叫火大);那个大气层就叫“风大”。那么,还加一个“空大”——五大。四大以外加一个空大,空大就是整个有相的、我们抬头看得见的太空、虚空。这个有相的虚空看得见,这也是物理世界的一种。

所以他说,这个世界、物质世界物理作用的四大(或者五大)也是唯心所造的。这是佛法的纲要。所以这几句话诸位同学要学中国文字、学中国文学,不管你学古文或者白话,好好把它背来,慢慢你不管写古文或者写白话,你的文笔就会进步了。我们再念一道:“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是佛法的大纲。佛重说一道,告诉阿难。

那么我们懂了这个文字以后,推开了文字,就是佛摸摸阿难的头顶,他说你应该记得,真正的佛法的中心道理——一切唯心,物理世界也是唯心所现的。这是第一句话。

“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他先摸摸阿难的头顶是安慰,因为上面搞得阿难很恐慌,他说照你这样讲来,我这个心在哪里?大家心找不到啊!既然找不到,我们就没有心啦!恐慌。所以佛发了脾气、又摸摸他头顶:“不要害怕!”那么,告诉这个道理。他说,“若诸世界一切所有”,这个“若”就是“例如”,他说这个物质世界上一切所有、万有的东西,这个万有的东西其中就包括了乃至一根草,乃至“草叶”一根树叶;“缕结”,那个草拿来打一个结,就是台湾的席子那个草,拿来晒干了,把它编出来做席子,就是“缕结”。乃至一根丝,“缕”就是丝,这个丝把它纺织了变成衣服、打一个结。“诘其根元”,如果我们作科学的研究,追查它的远因,“诘其根元”就是追查它的远因;“诘”就是诘问它,诘问它的根源;“咸有体性。”咸就是统统;统统有它根源、有它的体。台湾席子是什么做的?台湾那种席子草编的;席子草是怎么样种的?是一颗种子怎么样肥料、怎么长大……作科学的研究,万事都可以追出一个根来,都可以找到它的本体,都可以找到它的性能,所以“咸有体性”——佛说的话。

“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他说譬如我们手指到天空指一指,你看上面什么都没有,这个叫虚空,我们看到:“哦!对了!这个叫虚空。”因为我们看到了,“什么都没有”叫虚空。他说,虚空也有个相貌啊!因为我们眼睛看到什么都没有,“哦,这个是空的。”所以虚空也有个相貌。“纵令虚空”,“纵令”是古文,白话文是“假使”。就是说这个虚空嘛,他说虚空也有个名称、也有个样子,什么样子?“什么都没有”这个样子,“亦有名貌。”他说物理世界是这个样子啊!“何况清净妙净明心”呢?何况我们这个心呢?这个心可以成佛的、成道的。那么佛形容这个能够成佛、成道的心,给它加上几个好的名词了:“清净”,本来清净,不要你去修的;本来很“妙”,不是不妙——妙得很!妙不可言!讲不出来了(不可言就是讲不出来),所以妙;“净”——它本来就是个净土,是不垢不净的、干干净净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干净的;这个心本来是光明的。这几个名词就是形容我们这个本来心,不止佛,每一个众生——不止人哦!每一个众生这个心之体本来就是“清、净、妙、净、明”心。

“性一切心”,为什么这个文字里头把“性”摆在前面?就是我们现在一切的思想、用心这个心、这个性能,都是靠那个本心的功能来的。所以这个“性”字在这个文字、在这个古文体的写作方法(四个字一句),这一句把这个“性”字放在上面,这个“性”不是名词了,变成动词了——“性一切心”,他说这一个本来清净光明的我们心的体,能够为我们后天、现在起心动念,能够思想、能够知觉、能够感觉的一切的根本性能,是从哪里来的?所以是“性一切心”;“而执无体”啊?

他说照你这样一惊慌,好像我们这个心性找不到,找不到就是没有,没有就没有。他说世界上一切物质的东西,乃至虚空都有一个、最后都可以找到答案那个样子啊!何况我们那么一个灵妙的心性作用、这个心的体,还没有东西的啊?!

佛是安慰他了,同时也给他讲道理。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 断录] ……现在能够思想、能够感觉、能够起作用的、能够自己知道的,认为这个了知的这个性能、性质、这个作用,“必为心者”,你认为这个就叫做心。对不对?阿难同我们大家一样,你说这些都不是心,我心到哪里去了?那就找不到一个心啦?!现在我们能够听、能够感觉,就是这个心嘛。佛说这个不是,不是(的话)阿难同我们一样是要惊慌啊!这个不是,那我心在哪里呢?那么佛说,如果你认为你现在感觉知觉这个就是心,他说我告诉你啊,他说你要听着!

“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那么,你这个心的体、这个全能(完全的能力)、你这个心的体这个全能(这个心的全能),应该要离开了现在一切色(眼睛看到的颜色)、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呼吸到的气味、嘴巴知道甜不甜咸不咸、触(就是身体的感受);换句话,你现在离开了生理心理的知觉、有感觉;“诸尘事业”,“尘”就是物质世界、物理世界一切的作用;“别有全性”,你把心的体再拿来,应该拿得出来,特别有一个完全的功能。这个心在哪里呢?他说应该拿得出来啊!假使你认为这样是心、这个心的体,换句话,佛说我们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思想能够想、感觉能够感觉,这是心的投影作用啊!心体的反射的一种投影作用,不是你的本心。他说你不要抓住这个影子当成真实啊!就是这个意思。他说这个不是啊!这是影子。

他说,你离开了眼前的眼睛能够看、耳朵能够听、这个能够感觉的,像我们大家打坐起来,闭着眼睛自己很清静,以为这就是我的心了——那个是你意识假造出来的啊!也是前尘影事啊!那也是生理的作用啊!你睡着了,那个就没有了,靠不住了嘛!你说我睡醒了,再来作功夫把它恢复,那又是你意识造出来的嘛!他说这是“诸尘影事”,前面那个影子,同灰尘一样,是个影子。他说离开了这个,应该“别有全性”,特别地有一个心的体啊!

“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佛又说,譬如现在我讲话、我在说法——佛法叫做“说法”,那我们把佛学的外衣把它剥掉了,就是说佛说我在讲话、你听到了,“如汝今者”,就像你现在;“承听我法”,在承受、听我在讲话;“此则因声,而有分别。”因为外面有一个我发了声音,刺激你心理、脑神经的反应,心理起了作用,所以你才有思想嘛!也是靠我外面这个声音引出来的啊!他说这个也不是你的心啊!我不讲话了,你那个能听、能思想、能分别的就没有啦!他说这也是一个投影啊!不是真的啊!这个不是心啊!

“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注意呦!大家修道的、学佛打坐的人特别注意这个话!他说就是你盘腿打起坐来,灭掉了一切见闻觉知——眼睛闭着,什么也看不到;耳朵打雷也听不见了;好像入定了一样。打雷也听不见了、眼睛什么也没有看到了——“见、闻”。“觉”,感觉,身体也没有感觉;“知”,也没有思想了——你以为这个叫入定啊?譬如人睡着了就是这个样子,见、闻、觉、知你灭掉了,眼睛也不看了、耳朵也听不见了、感觉也没有了、知道也不知道了。“内守幽闲”,你闭着眼睛,盘两个腿,“哦,里面有一个……嗯!你不能说我不知道啊!我在入定啊!嗯——嗯——!都知道啊!”那个内守,内面守着一个“幽”,清清幽幽,好像念头都没有动、这个清闲的,以为这个是道吗?嘿!他说“犹为法尘分别影事。”什么叫“法尘”?还是“意识思想留下来的一个影像”而已!因为你意识想:只要我这么一清净,哦!这个叫清净。——你清净个屁!你在里头很忙!忙什么?忙着:“呦!我这个东西不能掉,不要吵我!唉呀!好讨厌啊,这些众生!”你不是很忙吗?!他说这个境界还是“法尘”。就是意识平常听得多了,“意”跟“法”两个相对,“法”就是思维,“意”是意识、思想。“法尘分别影事”,那个清清净净什么都不知道,乃至你的睡眠完全睡着了,还是意识的投影。睡眠还是个现象、是个境界,人的睡眠还是个习气造成的,是个境界。睡眠并不是没有东西呦!睡眠有个东西,什么境界呢?——睡眠那个境界。这个境界也是意识造成的。

很注意呦!所以大家用功,认为这样打起坐来一坐好多时间,“嗯!这一下修道了!”那你修个什么道啊?佛说啊,“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内”闭着眼睛里面守着一个空空洞洞、守着一个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还是意根上的,意根——意识的根根那个习气。尤为法尘分别心,思想上的这个观念所造成的。这不是道,不是明心见性。所以呢,在后来流传到日本的禅宗里头的曹洞宗,闭起眼睛冥想,以为叫做禅。冥想,闭着眼睛冥想;什么超觉静坐啊,坐在那里念咒子、冥想,传一个咒子五千块;再要进步,再传一个咒子,又是三千、八千。那我说我可以传你八百个咒子!各出一千,那我可以大发财!那个怎么是道啊?!有些闭着(眼睛)冥想、假想,那是你开着的……所以脑筋都不得休息,就要变脑神经了;然后听到外面有个菩萨跟我讲话了、什么声音……那都是“法尘分别影事”。注意这句话、这个文字:都是你心理意识自我造作起来幻想的投影,不是真的。不是我说的哦!佛说的哦!我说的不算了,佛说的啊!“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啊!不是啊!他说那个还不是心啊!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注意这一段!他说你闭着眼睛在那里黑洞洞的、清清净净的,那也不是哦!那个是法尘分别影事啊!不是哦!你不要认为这个是道。拿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我们现在盘起脚,什么都不想,坐在那里清清净净认为修道;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不讲佛法,讲科学的道理,你把自己平常能够思想、能够动脑筋那个放射出来活动的功能把它收回来,硬把它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内部,那个黑洞洞的什么都没有的那个认为是道,“道!道!嗯!这是道!”——这是“十贯道”!还不只“一贯”呢!那还不是你心造的啊?!对不对?你不过是把它注意力集中到里头一点,虽然你觉得“我没有注意、我没有注意”,你没有注意你坐在那里干什么啊?可见你在注意了。

像有些同学来问:“老师啊,我那个时候好清净!”我说你知道清净?“对啊!好清净!”“知道清净”可见不清净啊!这个逻辑他都不知道。那么你说我不知道清净——那你怎么讲清净啊?!他说这不是很简单!这两头一打就没有啦!中间就昏过去了!(众笑)

对不对?你知道清净,可见你在有心;你说我到那个时候清净得都不知道清净——你睡着了。那究竟什么是道?所以这个地方就要搞清楚了。所以佛法是个科学的道理。佛在这一本经典是讲的非常清楚。

但是你注意佛下面的话:“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他说阿难啊,我并不是强迫命令你承认说这个境界就不叫做是心,我并不是这个意思。他说我并不是说完全把你否认了,这个不是的。老实讲这个境界也是心造的,不过是你心造出来这么一个境界;你认为这个叫“心”,还是你意识造的。所以他说我并不是勉强要你承认这个不是心;他说我是要你研究清楚,“但汝于心,微细揣摩”,我叫你对自己心性之体要很细微、很小心、很仔细反省研究(揣摩就是研究,就是摸摸它看、摩摩它看、捏捏它看),究竟摸一下,这个究竟是什么东西?他说我要你仔细摸一摸、研究,“微细揣摩。”

“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如果离开了前面眼、耳、鼻、舌、身、意,离开了外面的经验、影像;拿现在话来讲,离开了人生外面物理世界所有的经验、影像,都把它离开了。我们打起坐来清清净净,也是我们的思想上的经验,觉得清净才是道;还有些说“哦呦!我都看到光了!”看到光怎么样?!“哦,有个亮光啊!”以为得了道了。你总还没有一百支光的电灯泡好吧?!而且亮一下又没有了——那个也是前尘分别影事!所以你看到亮光、看到什么境界,那是你静坐在这里,心脏的气血、心脏在打这个血在流通,气在走,气跟血到了后脑这一部分一摩擦发电,所以你坐起来觉得境界里有亮光。这是生命的电能发动的一个作用,不是道!不要上当了。觉得“哎呀!我看到鬼呀!看到什么……”其实就是气血走到这里,后脑这里走不通、转不通,刺激了脑神经,那个下意识就认为“唔唔唔!菩萨!菩萨来了!唔唔唔……”不是神经了吗?!都是前尘分别影事!记住哦!佛说的哦,不是我说的哦,不要搞错了!这些都是前尘分别影事。

他说你要仔细晓得,离开了前尘这些经验的影像,为什么你看到光呢?光是平常你有经验的嘛。听到讲经说“自性光明”,所以看到一个亮光:“哎!来了,来了!自性光明来了!”——等一下就找精神科去了。来了?来要挂号!(众笑。)就糟了!

他说这一些……你要离开了前尘,有分别心;现在这个前尘的道理,我用现在话告诉你们,离开了前面一切经验(生活经验、思想经验)所有的影像,离开了这些;假使这个时候你找出一个心来,佛说我承认,你就对了,“即真汝心。”你找到了明心见性。你不要拿着鸡毛当令箭了——“令箭”大家现在没有看过,现在应当不用这个话。——你不要拿着草纸当公文啊!那是卫生纸耶!不是公文啊!他说你不要搞错了。他说你不要把这个影像当真心啊!离开了这一些影像以外,他说你找出一个,你指出来、你信得过,那个是你真心;“即真汝心”,佛说那我就承认你。

“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假使我们静中、动中,能够思想、能够分别的这个作用、这个性能;“若分别性”(这个是讲性能的性,不是明心见性的性。)这个分别心的性能“离尘无体”,“尘”就是前面经验的影像;人世间、物理世间这一切经验的影像都叫做“尘”。离开尘世间这一切经验影像,你找不出自己一个本体的话,“斯则前尘分别影事。”“斯”就是“这个”,那么好了,那么你这些境界统统是你生活、思想观念里头的经验的影像而已,都不是真的境界。那个境界都靠不住的。

“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他说我告诉你,“尘非常住。”尘,这一些境界,你们大概学念佛、打坐都有个经验,“哎哟!非常好!非常好!”好个什么啊?最多不到二十分钟,掉了!几十年找不转来。说我当年有一次啊,好哦!好得怎么样?“哦哟!”——好得不过“哦哟”而已!(众笑)掉了嘛!

“尘非常住”,他说这些影像啊,它不会永远存在的。同我们现在的环境一样,同时间、空间一样,一分一秒变去了;“尘非常住”,不是永恒存在在这里,所以不是常常住在这里。“若变灭时”,当你那个清净的境界,你觉得今天修得很好、很清净;明天呢?不清净了。刚刚修得好,有个人逗你一下、骂你一句,一气起来:“老子不修行了!打一架再说!”你那个清净统统掉了,可见你那个清净没有用啊!“尘非常住”啊!“若变灭时”,一变去了,那个境界没有了;他说好,那么你认为那个是心啊?这个心同乌龟身上的毛一样、兔子身上的角一样,就“莫得了”!就“冇了”!“冇了”就空啦?那就是断见了;那同唯物思想是一样的;那就没有了。

那么那个境界既然一过了就掉了,掉了以后没有了;没有了,他说你认为那个清净,清净也是假的啊!“则汝法身同于断灭”,没有了,你说我那个境界找不回来;找不回来,心的体等于是断见,等于唯物一样,一个东西用完了就没有啦?就断灭啦?

“其谁修证?”那么,你的修行都白修啦?你说我也一天念十万声咒子,有人很努力,一天念一万声、五千句咒子,还有人念一百声、五千声佛;现在正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你那些咒子跟佛到哪里去啦?那不是断灭啦?你说我修了放在哪里……哪里呀?还是十二楼?还是底楼啊?你找出来啊!找不出来,你说“我放的那个地方你不知道!”——谁知道啊?他说你不是欺骗了自己吗?他说你这样的佛法的观念认不清楚,那等于是断灭之见,是外道的邪见啊!“其谁修证”啊?那真正修行的、那个能够修的靠不住喽!那谁在修行呢?你说得无生法忍,哪个在得无生法忍啊?你说我那一次得到过,后来掉了——掉台南还是掉高雄了呢?掉了登个报嘛,招领一下,算不定在警察局呢!掉到哪里去了呢?他说你要仔细研究啊!

好!佛又在批驳他,这一回不是骂他;用逻辑的方法正面告诉你,反面把你驳掉:你的观念错了。再提出来一个意见,你仔细去研究,想一想:心性之体究竟在哪里?这次讲话,所以摸摸他的头顶,那么慈悲。阿难这个头上很重了,这一下摸得吃不消!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佛这三番两次这么一辩哪,阿难跪在那里动不了了!跟大家都“默然”没得话讲了,变哑巴了;“自失”,自己都愣住了:对呀!佛讲的没有错啊!这个道理很对!当然有许多做功夫做了半天的半罗汉也不罗了,变“萝卜”了;不做罗汉,就变萝卜了——那我的功夫都没有啦!一切唯心,是啊!你一讲心变了、境界没有了,到哪里去了呢?所以“默然自失”,自己好像失落了东西,掉了、没有了、都靠不住了。当然,这个要演成话剧、演成电视剧,这个时候啊,就要轻音乐来一下了——大家就愣在那里了。佛嘛用眼睛到处看看,大家这个傻瓜,都好像哈蜜瓜一样,很可怜!呵!

佛又来了:“佛告阿难,”他又说话了。

“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佛看大家愣在那里,这一下他老人家很不慈悲呀,大家已经愣得不得了,他又在顶门上给大家锥了一针,这一针锥得更严重!“佛告阿难”,怎么样说啊?他说世间上一切——一切就很多了,学佛的、修道的、修显教的、修密宗的,不管你修哪一宗了,乃至端午粽都可以了,随便你什么道,——一切的修行人,“现前”目前现生,哪怕你立刻得到四禅八定,都给你修到了;还不只四禅八定,最后一定、大阿罗汉最高的定、第九定“灭尽定”,他说现前即使给你得到了九次第定(九次第定:四禅、四空定,加最后的灭尽定),达到大阿罗汉的灭尽定这个境界。“不得漏尽,成阿罗汉。”智慧没有开发,一切还是有漏之因;你的思想、你的观念、你的见道与修道都还有渗漏,都还不圆满。所谓“漏”,就是不圆满,等于一个尼龙袋一样有洞,水漏掉了;假使圆满的,就无漏。他说“不得漏尽,成阿罗汉”,虽然得到灭尽定,但是没有证到阿罗汉果。他说为什么道理呢?“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

他说你们大家的修行做功夫,都是拿这个思想、妄想来修行的,拿这个思想:“哎哟!我要打坐了、做功夫了!”“嗬!我今天做了功夫了!”好像赚钱一样,赚了两块,后天又蚀本了三块……都是那么在搞。他说这个是生死轮回根本是妄想作用,“误为真实。”大家真是误了!这个误,耽误的误。自己以为是真的,自己以为修行。所以,他说真可怜哪!“是故汝今虽得多闻”,所以他说阿难像你一样,像你这一辈子学问好、知识渊博——多闻就是博闻强记叫做多闻,学识很渊博,博闻强记,什么都记得住——“虽得多闻,不成圣果。”但是你永远不能得道。就讲阿难、当时骂那个阿难,是讲那个时候的永远哦,那一刹那之间哦!所以“汝今虽得多闻”,学问是好,道理懂得多,方法也懂得多,有什么用啊?“不成圣果。”你不会证果,不会得阿罗汉道。智慧不会圆融无碍,定慧圆满做不到。

好!现在这一段佛也骂得很厉害了,训得很厉害!也告诉我们修行一个要点,重点如何要找到心性之体,才能好修行。

翻过四十六页。这一下比上一次给佛骂了还难过。“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阿难这一下,这个软棒子;前面打的、上一个礼拜讲“咄!阿难!”那个是骂的硬棒,硬棒有时候打了还不服气——怎么样?!你打就打,我不怕!犟起来了。这个软棒,摸摸头顶:都很对,你讲的对!你看佛的这个教育法,开始讲“你讲的很对”,“不过呢……”下面一“不过”,统统完了!完了以后啊,阿难这个软棒打下来吃不消了!所以“阿难闻已”,跟大家听到的;“重复悲泪”,“哇……!”大哭起来了,哭了。“五体投地”,就跪下来;“长跪合掌,而白佛言”,又跪下来请求。

“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神,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他老哥子讲了老实话。他跟佛一边哭一边讲:自从我发心跟着你来出家(因为他是哥哥嘛,跟大哥来出家)。自己哥哥成了佛,“冇问题!”“恃佛威神”,他说我认为都靠着你,总有办法;“常自思惟”,讲句老实话,我平常想啊,“无劳我修”,我不需要修啊!我哥哥成了佛了嘛!“将谓如来惠我三昧”,我哥哥哪一天高兴,指头在我头顶弄一下,我就会得道了。

你看阿难都有这种想法!这个老师对我好、师父对我好,没有问题!哦,某一个活佛又给我灌顶了,灌了顶就成佛——来来来!我的茶杯统统往你头上倒!那个都是水耶!有时候加一点白糖、放一点酒,叫做灌顶甘露。我告诉你,真甘露你哪里吃得到呢?!不知道甘露是什么,还不懂呢!他说一般人都是这个思想的。

下面阿难讲,“不知身心本不相代。”他说我想不到,身体跟心理两个都不相干,何况哥哥你是你、我是我,他说当然你不能帮我修道啊!身心是两个,本不相代嘛!“失我本心。”因此啊,他说我一天到黑等着,悠哉游哉好玩;没有自己好好用功,把自己的本来心搞掉了。

“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这八个字很重要哦!虽然看到我身体出了家了,或者看到我身体在修道,这个心啊,同世俗的人一样、同普通人一样,心不能证入道,有什么用?就叫做有“菠萝用”了!心不入道,这个一点用都没有!有什么用啊?

“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他说譬如《法华经》上讲的,有钱人家的一个独子做太保、不听话,跑出家里做了太保,最后自己忘记了回家之路,在外面流浪、讨饭了。他说现在我等于你讲这个穷子,“舍父逃逝”违背了父母,逃出家里,自己不晓得归家稳坐。阿难讲,我到现在今天才知道,“虽有多闻”,学问最好、方法最多、功夫再有办法;“若不修行”,不真懂得明心见性修行之路的话;“与不闻等。”学问有什么用?等于一个白纸、等于白痴。学佛,有的人说“我学佛三十年了。”三十年有什么用?那个佛像刻了也大概有五十年了,他还是木头的。它是个佛像,不是真佛,那有什么用?

“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就等于人家一天到黑念菜单,今天吃面、哪一天吃扬州菜、今天又四川菜、哪一天又台湾菜,讲了许多菜;菜单念完了,肚子还越念越饿。他说学问、佛学好了有什么用?没有用。所以讲经说法,同我一样的,讲完了以后肚子讲饿了还是要吃饭——没有用!说食不饱。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他就告诉佛,我们现在大家,佛学里头提出两个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成道?两种最大的障碍,哪两种啊?二障:烦恼障、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我们心中的思想、烦恼、分别;所知障,懂得道理越多,修起来越难!就给这些染污盖住了。所以前尘影事把你盖住了;道理越懂得多、方法越学得多,修起来越难。所以阿难就犯了这个毛病,他多闻,一切修行的方法都懂,一切修持的道理都懂,他都晓得。所以“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他说,因为我不知道、没有见到自己真正寂灭清净、永远不生不灭不变的这个心性之体没有见到。

“唯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这几个字文学都很妙了!他要求佛,“唯愿如来(佛)哀(可怜)愍(悲悯我们)”,你可怜我们大家;“穷露”,我们都是穷人、可怜,像那个《法华经》上穷小子;“露”就是暴露、赤裸裸的、什么都没有、光蛋;穷露就是穷光蛋,这两个字就是这个意思,一点没有错。翻译成白话,你干脆一起地讲,阿难就说:佛啊!你就可怜我们这一班知识上的穷光蛋;“发妙明心”,他说你开发那个玄妙、不可思议、光明清净那个一切众生本来心,什么?“开我道眼”,打开我修道这个眼睛看一看。

阿难又犯了错误!哭尽管哭,求也尽管求,他还在那里观望。他只叫佛,等于小孩子说:“妈妈!你让我打开电视看一看哪!——”他还是这个味道!你看,“开我道眼”,那个道的真正眼睛在哪里?他说道在哪里?

好!现在重要的来了。佛放了两次光了,第一次头顶放光救阿难,把他救回来;第二次哪里放光啊?哦,面门(因为我好像忘记了,呵!)面门放光。那为什么面门放光,是什么啊?是两个重要的事,一个是怎么样修定,一个是怎么样开悟。那么重要,佛法就是两路:定与慧。你没有见道,无法修道、无法得定;没有见道,无法修行。所以很重要——面门放光。现在第三次了——胸口放光。胸口,一般塑的佛像这里有个“卍”字。据说佛生下来,胸口有这么一条纹路、一个影子。实际上这个“卍”字是轮转的、旋转的,永远在旋转。不过有人坚执向这一边旋、向那一边旋,那个圆圈,天道左旋、地道右旋,这样旋、这样旋都可以(师比划),看你爱怎么分头就怎么去旋!(一笑)佛现在在胸口放光,第三次啊!

“即时如来从胸卍字涌出宝光。”涌出就是蹦出来光明。这三个地方都很重要哦!你真开悟得定了,都有象征性的哦!那不是偶然的哦!那所谓“脉解心开”,真开悟了,这个“脉解心开”,那这个心光涌出啊……那是谁看到?开悟了的人就看到;开悟了的人看开悟了的人都看到。所以我们看不到。

“其光晃昱,有百千色。”亮晃晃的,各种颜色、彩色的光明。

“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这个光一下就由佛的胸口冲出来,十方世界每一个佛土、每一个世界上都被这个光的光芒投射过去了。

“遍灌十方所有宝剎诸如来顶。”释迦牟尼佛放光出来,包括阿弥陀佛都在内,佛这个光芒出来,给那些佛灌顶,从他们的头顶进去。你看我们这个世界的本土的释迦牟尼佛的功力之伟大!你们念“阿弥陀佛”也是他介绍来的啊!我所以常常说,你们念“阿弥陀佛”念完了,或者开头也念两三声“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忘记了自己老师介绍,等于世俗讲的“新娘一进房,媒人抛过墙”,那没得良心!光想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也是释迦牟尼介绍出来的呀!你看现在看到本师放光,遍给十方诸佛灌顶。

“旋至阿难”,这个“卍”字是旋圈转的,这个光放开,然后回转来给阿难灌顶,这叫灌顶。我们现在学灌顶啊、学密宗啊,弄点水头上倒倒;天主教学会了,叫做洗礼。洗礼、灌顶,就是一个东西,这是印度的文化。在恒河里头洗个澡,因为印度(对不起!现在没有印度朋友在吧?不过我老实话讲啊)又穷又脏!是这个样子,比我们还不如了。又好杀、又好猜疑,所以贪嗔痴慢疑,佛在那一个印度讲的文化,就是代表了一个民族性,很严重!你们到印度研究研究就知道了。他回转来给阿难灌顶;“及诸大众”,同时也给大家灌顶,他要说最严重的大法。

“告阿难言”,就开始对阿难讲;“吾今为汝,建大法幢,亦令十方一切众生,获妙微密,性净明心,得清净眼。”他告诉阿难,他说我现在为你建立真正——我们拿现在话讲,修一个真正佛法的灯塔给你,照亮了十方。“大法幢”,法幢这个幢,印度有,现在中国也有,这是一种建筑物,代表崇高、伟大。那么我们中国呢?这个建筑、这个“幢”不大喜欢用。——“塔”,是建筑了,变成中国的“塔”。所以到东南亚、泰国就看到了,圆圆的一个建筑,一个柱头一样立起来表在那里。我们过去有,中国文化叫做什么呢?——“华表”。那么日本人呢,把华表同印度的塔两种文化精神综合起来,日本人叫做“神社”;就是那个四个圆洞、一个顶,那个东西日本到处都有,那个“神社”就是这个东西。这个“幢”叫做“法幢”。

换句话说,我现在给你建筑一个最高的标杆、最伟大的一个目标、一个灯塔;同时,也使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获”(得到了)最“妙”——这三个字注意呦:最妙、最微细、最秘密的(“获妙微密”)“性、净、明心。”这个东西的“性”,这个性不要作名词看,还是作动词看;“性”,它能够使你真正明心,这个法幢、这个性能是能够使你真正明心见性;“得清净眼。”那么你懂了这个道理,你修行(就会)法眼清净,学佛法的法眼就清净了。哪个是正法、哪个是邪法、哪个是什么,这个法眼就清净了。

佛讲了很严重的话!他现在要说法以前而且还特别放光,第三次从胸口亮相、放光。

他说,“阿难!”叫他名字。“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汝将谁见?”他问阿难三个问题。他说你刚刚在我们讲这一段话以先(是上个礼拜我们讲的,佛把这个拳头那么拿起来叫他看。)他说你现在先回答我,这个拳头你看到了;“此拳光明”,这个拳发的亮你看到了;“因何所有?”你眼睛前面怎么有这个拳呢?——第一个问题。

“云何成拳?”第二,这个拳是怎么样会变成功的啊?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汝将谁见?”你拿什么来看到这个拳哪?三个问题。

“阿难言”,阿难听他一问,答复了。“由佛全体阎浮檀金,赩如宝山,清净所生。”他说这个光明,因为你的身体“阎浮檀金”(“阎浮提”是佛学上讲的这个世界的名称,叫阎浮提。)“金”就是黄金。他描写佛的这个身体就像这个世界金色(黄金的颜色)一样,他说你“赩如宝山”,什么金呢?不是黄金哦!释迦牟尼佛是棕色人种,带一点黄色、带一点黑色、带一点紫色;换一句话说,红得发亮、紫得发亮光,很好看。“赩如宝山。”清净色。他说你问我那个拳头的颜色呢,——不要照传经讲的那么好听啦!就是你那个皮肤这种颜色发出来,他说就是这个亮光嘛!“故有光明。”所以嘛,我眼睛看见了。

“我实眼观五轮指端,屈握示人,故有拳相。”他说老老实实讲,我拿眼睛看见,你那个手五个指头这么攥下来,变成了拳头。所以这个拳头哪里来?他说那个亮光是你的皮肤发的嘛!拳头嘛,是你的手那么揪拢来的嘛!“故有拳相。”谁看见呢?他说我的眼睛看见的。阿难就是那么答复,一点没有错!

“佛告阿难,如来今日实言告汝,诸有智者,要以譬喻而得开悟。”佛告诉阿难,他说我今天老老实实告诉你。我们年轻时候读经典,我读到这一句话笑起来了:佛怎么这样讲啊?“如来今日实言告汝。”他说我今天老实告诉你——可见佛前几下都是说的不老实话!哈!(一笑)这个是说话的方便,他加重语气,他说我今天老老实实告诉你!“诸有智者”,这个世界上的人笨得很,不管你智慧怎么高,“要以譬喻而得开悟。”直接告诉讲的话懂不进去,要比方一下、转个弯,他就懂进去了。“譬喻”是比方。譬如有时候讲唯识学讲,我们这个心啊像大海一样——那是个比喻啊!心如果是真的同大海一样,那我们里头都咸的,多难受啊!而且大海很大嘛,也装不下来。那是个比喻啊!因此有许多人拿着比喻这个影像经验来,打起坐来:“嗯!我现在在大海里头啊……”就来了。——“前尘分别影事”。

所以呀,一切有智慧的人,要透过比喻,佛说的话,“譬喻”就是比喻,比喻懂了就懂了。比如我们中国人常常讲一个比喻,“和尚不吃荤——”,嘿!大家就懂了,“肚子里有素(数)。”这就懂了嘛!那一句话就是比喻。比喻得好就容易懂;你老实告诉他不容易懂。这个世界上的人很怪的!“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他就懂了;不是那么讲就不懂了。当然还有些更土的话,那个土的话讲了,比佛经都清楚,一讲他就悟了。他说这个世界上众生是这样的。

“阿难!”他说我现在也比喻给你听。“譬如我拳,若无我手,不成我拳。”他说譬如现在这个拳头,我假使没有一只手、没有五个指头,就捏不起来变成一个拳。“若无汝眼,不成汝见。”他说这个拳头捏好了,拿到你的面前;你如果没有眼睛呢,你也看不见。这是当然的道理。

“以汝眼根,例我拳理,其义均不?”他说因为你有肉做的神经构成的这一个眼睛能够看,我有个拳头被你看见,以你的眼睛相对我的拳头,“其义均不?”这个道理很公平吧?

“阿难言:唯然!世尊!”怎么叫“唯然”?“嗯!佛啊!”——就是这个话,就是表示是答复:“嗯!对!”你们现在青年人问什么对不对,就是这样“嗯,对!答对了!”就是“答对了!”他说,“既无我眼,不成我见。以我眼根,例如来拳,事义相类。”他说对!阿难说假使没有我的眼睛,当然看不见东西;所以,你没有手也不能够变成拳,这个都懂了;“事义相类”,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他说这个逻辑是对的。

那么,佛同阿难讲,“佛告阿难,汝言相类,是义不然!”佛又给他讲逻辑了。“相类”的意思就是“差不多”,——差不多就差很多哦!他说“汝言相类”,你讲的是“差不多”,“是义不然。”这个道理不一样。差不多?——差很多!

“何以故?如无手人,拳毕竟灭。彼无眼者,非见全无。”他说你说差不多吗?所以你看佛的教育法——佛好在成佛了,如果做法官的话,或者当辩护律师,不得了啊!他打官司没有打不赢的,他的逻辑高得很!他先把你的话都抓住,他拿个拳头晃啊晃,他说:阿难,这个道理对不对啊?阿难说对啊!他说你觉得道理公平不公平啊?阿难一句话讲错了,“两个道理差不多。”——哎,他就抓住了,“差不多?——差很多!”他说假使没有我的手,当然变不出来一个拳头,我手都没有嘛,没有五个指头,那么怎么变得出来拳呢?可是假使没有你的眼睛,不能说看不见哦!这个道理来了。

一个人没有手了,这个手如果砍断了,就没得拳头,根本没有这个东西;如果没有这一双眼睛都挖掉了,你说看不看得见呢?他说你认为眼睛挖掉就看不见,不对哟!你看,这就是佛的佛法,《楞严经》是很科学的呦!“彼无眼者,非见全无”哦!他说那一些没有眼睛的人,你不能说他看不见哦!

“所以者何?”什么理由呢?“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他说什么理由呢?他告诉阿难,你不相信,你出去试验。“汝试于途”,你到路上找来一个瞎子(没得眼睛),你把他抓到,你问他“你看见什么?”他说,“彼诸盲人”,他那个瞎子一定告诉你;“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什么都没有,只看到黑洞洞的。“唯见黑暗,更无他瞩。”除了眼睛前面有黑洞洞的、或者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见。因为他没有亮光,太阳反应也看不见了,黑洞洞的;他说我什么都没有看见。“以是义观”,他说你要懂这个道理哦!这也是科学,也是逻辑。“以是义观”,以这个道理、义理观,你看,“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断录。原文:“阿难言,诸盲眼前,唯睹黑暗,云何成见?佛告阿难,诸盲无眼,唯观黑暗。”]

……瞎子因为没有看的工具、没有眼睛,所以他能看的只看到黑暗。“与有眼人处于暗室,二黑有别,为无有别?”他说我问你,你不懂这个道理啊?譬如我们有眼睛的人,现在跑到一个绝对黑暗的房间里头,你看到什么?看到前面是一片黑暗。他说这个有眼睛的人跑到黑暗房间里头,看到前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一片黑暗;这个黑暗同瞎子那个所见的黑暗,有差别还是没有差别?他问阿难。

“如是!世尊。此暗中人,与彼群盲,二黑校量,曾无有异。”阿难说“这个、这个……”那个跑到黑暗那个房间,一点亮光都没有,前面看到黑洞洞的、只有一片黑洞洞,同那个瞎子看到前面黑洞洞一样,没有两样。

佛说,“阿难!若无眼人,全见前黑,忽得眼光,还于前尘,见种种色,名眼见者。”他说好了!你讲到这里,我问你:那个没有眼睛的瞎子“全见前黑”,他看到前面完全是一片黑暗;“忽得眼光”,假使这个瞎子忽然有了眼睛了,我们把一个好的眼睛移植给他了,他有了眼睛了;那么有了眼睛以后,他就看到:“前面有人!有亮光!”见到种种的颜色;“名眼见者”,他说我问你:那是这个眼睛看见啊?还是什么看见呢?假使认为装了眼睛就看见,“彼暗中人,全见前黑,忽获灯光,亦于前尘,见种种色,应名灯见。”他说,那么好了,我们在黑暗中什么都看不见,忽然来了一个灯一亮,都看见了,他说我们能不能叫“不是我看见,是灯看见了”?加了一个东西(灯光)就看见嘛!是不是光看见呢?

“若灯见者,灯能有见,自不名灯。”如果灯的亮光它自己能够看东西的话,那叫做亮光看见;那就不要叫做亮光了;它这个名字就叫“看见”好了嘛!就不要叫做“灯”了嘛!

“又则灯观,何关汝事?”再说,灯的本身能够看见东西,灯去看,同你什么相干呢?

“是故当知,灯能显色。”这个灯啊、光啊,只是呈显一切东西的色相。“如是见者”,我们能够看见那个色相的,“是眼非灯。”是你的眼睛,不是灯。

再进一步呢,这里要进一步,“眼能显色”,眼睛同黑暗中那个灯光一样,眼睛也不是真实看见的功能;它等于在黑暗中的一个明灯,它是个工具。“如是见性,是心非眼。”至于我能够看到黑暗、能够看到光明——能见之性是你的本心本性,不是眼睛!

本心本性几时看见呢?下一个礼拜。

我们下一个月七月份开始,一个礼拜两次,礼拜一晚上同礼拜三的晚上,多加一次。

(第8 集完。玉树临风录入、二校完。妙音三校。)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