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了解南师 > 我读南怀瑾
成都军校当教官
---我读南怀瑾

从宜宾回到成都,他谋到了一个公职,在成都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和政治指导员.并在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第十期毕业。

蒋介石投靠孙中山先生后,以黄埔军校校长而发迹,后来,黄埔军校改名为中央军校.蒋介石仍担任校长。军校出来的人,成了蒋介石的嫡系,在国民党的派系里是最有实力的.成都军校在成都的北校场,规模相当大,当时是总校,其他地方还有中央军校的分校。南老师到军校任教,少校军衔,穿军服。名义是政治指导员,实际上教的是武术。武术的本事是他小时侯以及在浙江国术馆学的.想不到在这里派上了用场。在成都军校当教官的时间并不长,他也没有成为蒋介石的嫡系。此后再也没有在国民党政权中做事,但他这一段经历,至少在感情上把自己同国民党政权连在了一起,影响了他人生的很长一段时期。他在军校穿的那身军服,经过几十年的流离颠沛,至今还保存在身边,每年总要拿出来穿一次,关起门来,自我陶醉一下。南老师后来常说:对蒋老头子。尽管我好多地方不同意他.但我见了他还是要敬礼的.因为他是我的校长.

军校的生活是很严格的.那是对学生而言的;作为教官,则比较自由.南老师没有家室的负担,除了上课之外,很是自由自在,他又像在杭州那样,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到处求仙访道。军校后门外,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庙子,那是南老师经常去的地方,同庙里的老和尚谈经说佛,研习武功。星期天和节假日,他更到处游逛,访贤问道。军校成了他的一个很好的落脚点,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结交了不少名人;后来,等他结识了禅宗大德袁焕仙,干脆辞去了教官的职务,跟着袁老师学禅去了。

南老师在成都军校这一段,最值得提的是一个人——贾亦斌.当年.贾亦斌和南老师是军校的同事.他比南老师大六岁.上校军衔,教军事战术课。

贾亦斌的前半生颇具传奇色彩,根据他向我提供的贸料,我在这里做简要的介绍。贾亦斌在成都军校执教的时间不长,便离开军校,上前线打仗去了,很快升到师参谋长,领少将衔。后又进陆军大学深造。一九四六年,经人介绍,投在蒋经国麾下.为蒋经国所赏识,成了蒋经国的副手,担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副局长;不久,又接替蒋经国任该局代局长。一九四八年,蒋经国在上海“打老虎”,一时间搞得轰轰烈烈。所谓“打老虎”,就是国民党政权在前方兵败如山倒、经济面临崩溃的情况下,企图挽回败局.推出经济改革方案,以“金圆券”限期兑换形同废纸的法币.所有商品必须限定在八月十九日的市价上,官方称为八·一九防线”.蒋经国被任命为“上海经济督导员’,发动犬规模的“惩治奸商”的运动,他的“勘建队”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只打老虎,不拍苍蝇、蒋经园高喊“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名噪一时。开始时,贾亦斌对蒋经国此举寄以希望,但这个希望很快就破灭了。要说贪污腐败.蒋家政权的”四大家族”是最大的贪污腐败.蒋经国根本不愿也不能触动“四大家族’的一根毫毛,他只能“拍苍蝇”而不“打老虎”,贾亦斌终于与蒋经国分道杨镳,秘密加人了中国共产党。

一九四九年四月.贾亦斌率领“预干团”在浙江嘉兴起义.加入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嘉兴起义”在当时是一个颇为轰动的事件,因为贾亦斌被认为是蒋经国的亲信,而 “预干团”又被认为是蒋经国的嫡系,这次起义当时被认为是 “从蒋家的心窝里反出来了”,这对本已民心丧尽、凤雨飘摇的国民党统治,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建国后,贾亦斌长期从事统战和对台工作,担任的最高职位是政协全国常委、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南老师与贾亦斌在成都军校同事的时间也不长,南老师没有在仕途上求发展,很快就离开了军校。但想不到四十多年后,这两位当年的同事,别后重逢,虽然都是鬓发斑白、年愈古稀的老人了,但他们没有悲叹年华易逝、人事沧桑,而是“烈士暮年,壮志不已”,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尽心尽力。

我为了写这本书,写信给贾亦斌,希望他谈一谈成都军校这一段历史、他接到信后,马上打电话给我,表示很欢迎我去。贾亦斌已是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还很硬朗.很热情,很健谈。他说;“你来找我,我很高兴。成都军校的那一段,我同南老师相处时间很短,没有太多的东西可讲;我主要向你谈谈南老师的后半生的事迹。古代名人贤士一生追求三件事;立德、立功、立言。南老师出了那么多书,在台湾,在大陆,那么多人读他的书,那是‘立言’方面的情况。但是,南老老在‘立功’和‘立德’ 两个方面的情况,现在知道的人并不很多.我在台湾有三位最好的朋友,一位是南老师,还有两位,胡秋原和徐复观。他们三位的共同点是,都很爱国,都很有学问。但南老师对弘扬传统文化、国家建设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贡献是很大很大的,是非常难得的。这些情况,一般人都还不知道,你现在着手写这本书,我很高兴,我愿意帮你。”

贾亦斌已届耄耋之年,尽量减少应酬,在家写回忆录。他出于对南老师学问为人的推崇.鼓励我写好这本书,并给我提供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更增强了我写作此书的信心和勇气。尽量把南老师的情况介绍给读者,哪怕写出了万一,也算是一件幸事。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