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通往成功的必修课!

时间:2019-11-13  来源:  作者: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一个人只有懂得了自我约束,
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自由,
听南师讲,
自我约束对于人生成就的重要意义!
 
子曰:
以约失之者,
鲜矣。
 
南师亦说:
个人行为道德,
能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拾 趣 小 故 事
伏波将军马援
 

 

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奉命平交趾,就是现在越南北部一带。当他平乱的时候,写信回来训诫他两个侄子马严、马敦。他的信上说:我希望你们两兄弟在听到别人有什么过错的时候,要像听到人家说你们父母的名字一样,只可以听,而不可以从你们口里说出来。我国文化最重孝道,对父母应有恭敬之心。他又说:评论别人的好坏,或随意批评国家的法令与行政,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宁愿死,也不愿意我马家的子孙有这样的行为。

 

但是你们两兄弟却犯了这个毛病,这是我最不喜欢的。现在,我虽然远在外地,但却记挂着你们,所以又写信回来,对你们说这些话。我并不是啰唆,而是你们都已经长大了,又不在我的身边,该是自主的时候了。我只是像对出嫁的女儿一样,在替她系上佩带、挂上香囊时对她叮咛,再一次将父执的教训详细告诉你们,希望你们终此一生都不要忘记。

 

于是,他又举出近在京兆的两个名人来做实例说:就像现今正在京兆的山都长龙述(字伯高。据说马援的这封信后来被光武帝刘秀看到,就升龙述当了零陵的太守),对人敦行厚道,处事周密谨慎,从来不说谁对或谁错,立身恭顺,自己知所约束,生活节制而俭朴,清廉公正并有威严。我非常喜欢他,敬重他,希望你们能以他为榜样。

 
 
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
放荡的人容易犯错;
讲话随便的人就容易失信。
所以个人行为道德能自我约束、
自我管理,
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1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德言盛”,什么叫德呢?德就是盛。等于说我本来很有钱,跟穷朋友在一起,不但没有炫耀的样子,好像还忘记自己有钱一样,这就叫作德。如果自己真正穷得连一毛钱也没有,跟穷朋友们在一起,你跟人家一样穷,你若说能包容人家,那是开玩笑!那不是德,那叫作缺德。德是一切都高过人,而自己不认为高,表现得跟别人一样,这就叫作“盛德”。

 

“礼言恭”,这个礼不是敬礼的礼,不是看到老人便很恭敬的礼。这个礼是指自己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人,从内心发出来真正恭敬的那种至诚。所谓“恭之谓己,敬之谓他”,自己对自己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管理自己、为求自己、庄严自己,这就叫作恭。恭是恭己,敬是敬他。所谓礼,什么叫礼了“礼言恭”,对自己为求严格。

 

“谦也者”——什么叫谦了“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一个人到了某一个位置,要绝对地恭敬自已、管理自己,要求自己为严格,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严格地责备自己,但要能够宽厚地待人,对人家要多多原凉,这就是恭敬的道理。有了此等盛德,当然就是“能存其位者也”,他的德业的位置,永远是得以保存的。这也就是说,有良好的开始,也有良好的结果。

 

——《易经系传别讲》

 

2
以礼自律,正道坦荡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孔子说博学于文,这个文不仅是文学,而是代表了一切学术文化。以现代名词来说,包括了文法、文理和一切知识。所以说要博学于文。博就是渊博,样样要懂,才能成为通才。但是渊博的人,常是样样都懂,门门不通。所以先求渊博;后要求专精。

 

要渊博而专精,并且还要约束自己,作人处事在合礼。孔门的思想要讲礼,我们再三提过,礼并不是教我们行礼,而是《礼记》所包涵的文化精神。孔子说如果做到这样,大体上人生的道路,可以走得出来,不会离谱太远了。“弗畔”,就是没有离经叛道的意思。

 

——《论语别裁》

 

3
自我约束,减少过失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这是讲到用仁之重要。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肯乱讲话,更不说空话,为什么不随便说话呢?因为怕自己的行为做不到。所以行仁的人,有信义的人,往往不轻易答应,不轻易发言。

 

我们历史上有句话——“重然诺”,这就是说不肯轻易的答应一句话,答应了一定要做得到。我们又在历史上看到“轻诺则寡信”的相反词,这是说随便答应一件事的人,往往不能兑现守信,所以孔子指出了这个道理。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因此个人的修养也好,处理大事也好,小事也好,最好注意“以约失之者,鲜矣!”约就是约束、检束、小心、谨慎,意思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放荡的人,容易犯错;讲话随便的人就容易失信。所以个人行为道德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论语别裁》

4
约束“大人”,去恶从善

 

宰相的调和鼎鼐,也就是“燮理阴阳”,但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能不能做到调和阴阳,很难肯定。有时一个人与朋友也相处不好,更何况对上要秉承一位绝对权威人的意旨,对下又有那么多的意见,所以调和鼎鼐太不容易了。并且好人、坏人、好意见、坏意见都有,所以说,想要使上下和平、同心协力做一番大事,那是多么的困难。

 

燮理阴阳,不是说能够呼风唤雨,要晴便晴,要雨便雨,而是可以调和人心的善恶,以及人事的是非。更重要的是,他能“格君心之非”,就是能够改革君王心中错误的想法。古代曾有几位有名的宰相是能够做到的。

 

所以,孟子先说“人不足与适也”,这个“人”当然也包括国君在内;纵使是贵为国君,也不可放纵、放任,必须有一种自我约束的规范。但因为国君操生杀之权,必须有“调和鼎鼐,燮理阴阳”本领的“大人”辅助他,才能达到“格君心之非”的效果,使君主去恶从善。

 

——《孟子与离娄》

 

 

 

 
南师著述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敦众好物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640(8).jpg 6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