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怀瑾:现代人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

时间:2018-12-02  来源: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

 

南公怀瑾老师开示:

中国人有很多毛病都是吃出来的。中国人最注重吃。抗战的时候,德国人粮食不够,第二次大战打败了,他们研究中国人吃饭,如果把全中国人大便中的养分再提炼出来,制成粮食,可以供德国人打三年仗。 中国人以农立国,讲究吃饭。其实一个人身体真正需要做燃料、能量的饭量只有半碗,如果吃三碗,其余两碗半都浪费了。有许多消化不良的渣子,变成大便排泄出来,还有许多是供给了身体内的蛔虫、细菌等。中国人喜欢吃,肠胃都吃坏了,而很多病都是肠胃堵塞,中气不足所引发的,要少病就得使肠胃健康。

 

一般人如果一星期中,一天一夜不吃饭,清理清理肠胃,那是非常好,非常合乎生理卫生。因此,伊斯兰教有斋戒月;天主教、基督教真讲修持的也有不吃饭的一天;学瑜伽术的人,一个礼拜也禁食一天,很健康。中国佛教的丛林制度是百丈禅师创立的,他也告诉你:“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不管什么病,先要把肠胃清理一番,比吃什么药都好。中国人还有一句土话:“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可惜大多数人却喜欢在晚上拚命吃。

 

《药师经的济世观》

-----------

 

“若于食知量”,你们经常生病,那都是饮食不知量,看到好吃的就多吃,肠胃就出毛病了。肠胃生病就容易感冒,凡是要感冒胃先出问题,中西医一样的道理。肠胃没有问题的话,即使感冒,细菌进来可以把它控制得了,这是自己本身的生命功能。有时因感冒来了,肠胃就出问题。

 

出家修行人食不知量,该吃时饿着,该饿的时候拼命吃,连饮食都不能知时知量,如何去修行?这是佛所说的,因为饮食的障碍是很重的,应该学会调整。

 

*****

 

“云何于食知量”,弥勒菩萨教诫我们多清楚啊!上面提了一句话,下面再三地给你解释。出家修行人饮食要知量。我经常发现你们饮食不知量,所以多病,修行人吃多了不好,对修行不利。饮食知量很难,今天自己修持的工夫到什么程度,自己要注意到,譬如打坐腿容易发麻是肠胃不清之故,血液也不干净,所以发麻,百病皆是从饮食来。《百丈丛林清规》二十条,其中一条是“疾病以减食为汤药”。你们没有减食,菜好吃就拼命吃,吃得多多的,一大碗、一大碗装下去,那是给身上的寄生虫吃了。所以饮食要知量,也是修行第一步。

 

“谓彼如是守诸根已,以正思择食于所食,不为倡荡,不为憍逸,不为饰好,不为端严,食于所食。然食所食,为身安住,为暂支持,为除饥渴,为摄梵行,为断故受,为令新受当不更生,为当存养力乐无罪安隐而住,如是名为于食知量。”

 

你们不是要学佛吗?学佛就要根据佛学、依佛的教诫去做才对吧?吃饭要有学问。怎么叫“食知量”?什么年龄该吃多少?什么样的身体该吃多少?乃至于营养的配合问题。营养不要过分,现在的人都是营养过分,反而吃出病来。有一些老前辈来跟我说:奇怪,大陆不是没得吃吗?我们的父母在大陆的,都长寿啊,我的老妈妈已经九十几了。我说活得那么长是因为吃得少呀!文明社会多数是吃死的,营养过分。我在贵州西南边界的时候,那山中没有什么好吃的,辣椒沾盐是好菜,哪里看得到肉啊?豆腐就是非常难得的上品菜。但是那里的人活得很长寿,子孙满堂。西藏、四川西南部吃糌粑,吃苦荞麦、青稞,等于我们吃饭,一个个身体都蛮好的。

 

什么是“食知量”?修行第一步要守根门,六根不放逸,吃东西要有头脑,要以正思维心来选择饮食,不是指营养好的。众生没有成佛以前,每个人体质不同,病不同,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

 

“食于所食”,吃我应该吃的食物,第一个“食”是动词,后面的“食”是名词。“不为倡荡”,吃东西不是为了表示阔气。你看我吃东西多讲究,我做的菜多讲究呀!那是指饮食的丰富,也是犯细的戒。“不为憍逸”,不是摆个架子,像我们现在的伙食,比一些庙上都好,如果对人说:我们伙食比你们好吧!这就是犯憍慢心、放逸心,这就不对。“不为饰好”,不为装饰、好看,或出风头。“不为端严”,也不是为了吃得让身体发光,脸色发红。不是为了这些而吃,是吃我们应该吃的。“为身安住,为暂支持”,身体四大本来是假的,可是我们未修成以前,还要住在这个肉体中,所以要补充照顾它,慢一点死,慢一点倒下去。

 

机器靠能源,肉身靠饮食,戒律要我们饮食时要有一个观念,做吃药观,像吃药一样,使这个身体暂时活着,是为了免除饥渴而饮食,保留住身体性命才能修梵行。为了断一切烦恼,为了修清净的梵行,使烦恼“当不更生”,不再生烦恼了,保身体无病,得安稳快乐,而不去犯罪,也不犯戒,起心动念都要清净,这才是“于食知量”。

 

听了这些道理要记得啊,看了佛经不记得是罪过。我说话也要花气力的,我的身体也是暂住在这里,多给你们讲一分钟,我的生命体力也多消耗一分钟,你要对得起你自己,也要对得起别人啊!

 

*****

 

饮食知量也很重要,因为肠胃太满才昏沉,所以中国人骂人“脑满肠肥”,脑子满满的没得思想,如果脑子像水泥一样的,肠又太肥了,还会悟到空吗?所以饮食要知量。

 

*****

 

吃东西贪好味,吃多了就昏沉。所以佛的戒律过午不食,就是为了少昏沉。肠胃清了以后,脑子就清明;肠胃不清,脑子就不清,所以过午不食是有科学的道理。身根就是男女性器官,男性犯手淫遗精的,身根破坏了容易昏沉。女性两乳房也是生命身根之一,所以要守根门,现在跟你们讲明了,否则你们学佛一辈子也不知道身根是什么?“食不知量”,或者贪嘴乱吃,吃得太多了;或者什么都不吃,十二指肠溃疡、胃出血,饿出毛病来,都是“食不知量”。做劳动工作的更不能饿,否则一脸乌气,胃要开刀的,所以饮食一定要知时知量,以避免昏沉。

 

《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

 

有同学问关于吃肉的事。每逢有虔诚的信仰,又真诚恳切地用功时,稍稍一上路,自然就有这个现象,就是一吃到肉马上受不了;或一闻到肉味,一看到肉也会受不了。照佛教的道理,这是善根发起,功德的成就。久而久之,如果修持一松懈下来,就又想吃肉了,这是心不坚、不用功的关系。

 

《如何修证佛法》

------------

 

修行要注意饮食调整。饮食欲望的痛苦,这个习气之难除,比男女关系还要难,所以孔子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其实,“男女”固然严重,还不及“饮食”的严重,饮食很方便啊,看到茶看到水,随便拿来喝一口,又不犯法,有时候这么一口水就妨碍了你,有时候不加这口水就不行。所以修行是非常细密非常精密,要一步一步的来。我们的生命不是只靠吃大米青菜。不过营养愈好,愈会吃出毛病。美国报导有一种实验,一组老鼠给予过量的营养,一组老鼠给予正常定量的营养,一组老鼠经常挨饿。结果营养好的老鼠死得最快,正常营养的,活得比第一组长些,但是后来多半生癌,只有饿饭的这一组活得最长。所以《百丈禅师丛林要则》,也以减食为生病时的汤药。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文章由“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整理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