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老师开示:根本智与差别智

时间:2013-12-14  来源: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老师开示:

佛学对于得道,名为“根本智”,明心见性所获得“赤子之心”就是根本智。但得道以后,并不就是一通百通,也就是说,不是只要打坐一悟了道,什么都会知道——电机工程也懂了,或者制造原子弹也懂了,一切就像制造咸鸭蛋一样制造出来。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人世间的各门各类知道,名为“差别智”。不过得到了根本智,学起差别智来会更快学会,可以说能到达一闻千悟。对同一件事,普通人要听一百句话才能懂的,而有了根本智的人,只要听一句话就全懂了。如果说连一句话也不听就懂,是不可能的。但在宗教界,往往产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尤其学佛学道的年轻人常会有这种幻想,以为打坐悟了道,宇宙间的任何事都会知道,其实一切仍然是要学的。孟子后来讲的“博学而详说之”,就是指差别智而言。

(以上录自:东方,《孟子与离娄》P274页)

 

“变相观空唯后得”,你要修道,一个人修道,得了道、悟了道、证得菩提、开悟了,前五识能够“变相”,起变化的作用、起大变化的作用。简单地、勉强说,拿我们中国儒家的文化,气质变化了,前五识的作用与普通人不同了。譬如说,真得了道、禅定功夫到了,到达了真正定力够了以后,近视眼的不近视了、好了;老花眼不老花了。一切都变了,譬如前五根返老还童了。这是他的前五根的变相。乃至前面前五根变成三神通了:天眼通、天耳通、身体有神足通。比方,到这个时候,需要怎么样呢?修到身能够空,空掉了,身根空了,眼、耳、鼻、舌,五根都能够观空,都证得了空性。由空以后,性空以后缘起,再修妙有。这样才能够证到这个报身,色身、身体与五官转变成佛身、报身的佛身,要得到“后得智”的人才办得到。得“根本智”还做不到。悟道明心见性是得“根本智”。到十地菩萨、八地菩萨以后的程度,得“后得智”,才能够做到《楞严经》上佛所说的:“心能转物,即同如来”。这是要实证的,不是空洞讲理论,(那是)不行的啊!“变相观空”唯有后得智的人,得了“后得智”。你说见一个空、悟一个道、一念不起,以为这个就是禅、就是道了,那是骗骗你的啊。过去说是空拳哄小儿,“是不是老师啊?这个对不对?”“哎,对了,对了。”先给你来点安慰,不然你要气得自杀。怎么办?哈,只好骗一下。那个不是啊!那个还不是“根本智”。“根本智”得了还不能转,要得“后得智”。所以说“果中犹自不诠真”啊!

 

“余地心后”,什么叫余地呢?声闻缘觉这两种小乘的人、修小乘的人,乃至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些地位的人,乃至大乘道的菩萨,第七地、第八地以前,“余”,这个余地心。二乘圣人修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乃至菩萨道大乘道修到初地欢喜地、二地离垢地、三地发光地、四地焰慧地……一地一地算下去,到七地是远行地,第八地才是不动地、第九地善慧地、第十地是法云地,菩萨十地,都要背来哦,尤其在这个学院的同学,这些背不来你就“糟”字下面加个“糕”了!我想都会背来的。所以到“余地心后”,到七地菩萨这个境界;修小乘道的到声闻、缘觉道,修到这个心地法门修到这个样子还没有办法得到灭尽定哦。菩萨道修到七地境界,小乘道修到声闻缘觉的果位,“余地心后”,再得后得智,叫做后得智、智慧。根本智得到,后得智发起,才能够修到灭尽定。所以“余地心后”,是后得。这些八地菩萨当然得到了,达到这个程度了,修到这个程度。七地菩萨八地以前,乃至声闻缘觉这些罗汉果位这个人,得到这个心地法门了,然后由后得智修到了一个程度。所以禅宗开悟,初悟等于根本智,再进一步所谓破重关、破末后牢关,那是后得智啊!到破“末后牢关”获得一切种智,统统现前,那很厉害了!不是说“云在青天水在瓶”;哎哟!“一轮明月在床前。”“哦,我悟了!”你真误了,耽误了!不是的,这要真实功夫。

 

所以灭尽定,“虽属道谛”,四谛法门苦、集、灭、道。虽然算是得道,而并不属于“非学”,“非无学(所)摄”,不是一般有学位的罗汉、学人或者是已经得到无学位的所摄,已经超过了这个境界。因为灭尽定相近于涅槃境界,可见涅槃这个境界之难。不要把灭尽定当成已经涅槃,“似涅槃”。

(以上选录自《唯识与中观》)

 

“根本智易得,差别智难求。”见道以后,要能够彻万法之源,能够赴应每一众生的机缘,这个就非要广博不可了,这是差别智。。。。

(录自【习禅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