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讲座

生命科学的研究(第71讲)---南怀瑾老师讲述

时间:2017-08-20  来源: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于1994 年讲于香港                       

  学生胡松年编译整理

 

这个生命科学的这个课程,讲到现在有五十多讲了,大部分介绍了佛家、道家、显教、密宗大原则的各种求证的方法,我们依科学观点,叫求证,在一般人的佛家、道家,叫修行。

 

法门皆方便,对治万千疾

实际上我们介绍的是大原则的一般原则,而且用佛学做中心,由四禅八定来讲的,讲这个定的方面,世界上所有的功夫,与定都有关系。那么方法呢?佛经上说,这种方便的方法叫做方便法门,方便,方便乃佛学的名词,就是因人需要、人的想像,而产生的各种方法,所以叫「方便法门」。

方便这两个字是翻译佛经来的,在中国现在变成了流行的土话,方便就是马马虎虎就给你,将就你的意思,变成了这样的一个意思,实际上原来方便,是这种方法不究竟的,姑且用的叫做方便,也可以说,依佛学的观点,叫做助道品,帮助你修道的,也可以说是加行的。

如果讲,正式世界上各种修持方法,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为什么呢?因为一切众生,尤其我们心里,一念之间,有八万四千烦恼,这个烦恼的意思,就是不同的思想困扰自己,所以为了医治、吃药一样,「对治」,对治也是佛学的名词,相对的治疗,就是由这种病态需要吃这种药,所以一切众生内心上一念之间,再重复这个话,有八万四千烦恼,自己都不觉得有这么多复杂的思想在里面,那么多复杂要求在里面,为了对治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产生有八万四千的法门方法,方法都属于方便,并不是道。

 

何谓佛法?何谓道?为什么要修定?

这个原理懂了以后,首先要了解一个东西,所谓学佛、学道?要认识佛法是什么?这是一个问题了,我们普通认为,第一个要认识,佛法是什么?第二,也可以说,道是什么?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这两个问题,实际上,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这是在我们中国文化这一面来讲的。

可是一般人,认为练功夫打坐,或者是拜佛、念佛、念咒子、做观想,这许多的功夫,认为自己在修道,这个是错误的。刚才讲过的,这许多功夫包括你打坐入定,乃至得到四禅八定最高的境界,也是一种方便法门、助道品。

道是什么东西?都不在这个上面,道就是佛法了,佛法讲「菩提」,菩提是梵文的意思,属于觉悟,大彻大悟,大彻大悟悟那个道,我们打坐做功夫这一切的法门,不过是在修定,那么修定,这个又是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修定?这是个问题了,前面有两个问题,学佛、学道,请大家提醒我注意一下,现在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要修定?那么修定这个问题,简单的答复是为了求道,利用定的这种修持的方法,达到了解了大彻大悟的道。

那么道与佛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我们开始讲的,追求宇宙万有生命的那个根本是什么?那个是道,那个也就是佛,为什么出家去追求它?为什么修道一定要出家呢?为了专修的方便,因为我们不离开家庭、不离开人世的一切的习惯,无论如何,没有那么清静专一的去追寻这个东西之环境,所以他要跳出一般世俗环境以外,专门追寻那个至高无上的真理,那个东西,所以出家了。

这个至高无上真理,也可以叫做道,也可以叫做佛,这都是代号,乃至其它的宗教也可以叫做主宰,也可以叫做上帝,也可以叫做神,佛教还有很多名词,它的境界,讲它的现象境界――「涅槃」,这个大彻大悟觉到那一下,叫「菩提」,甚至于把成功的人两个配起来,作一个名称,叫「如来」,甚至中国人叫「道」,道就是一条路,这么一个东西,我们大致先了解了这个东西。

所以注意,我们做功夫,各种修练方法修定,这个里头又产生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要修定?定是一种宁静,这个宇宙的生命同我们的生命的究竟,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这是个哲学、科学问题又来了,大家没有去研究,没有去想,说这个人盘个腿啊,结一个手印坐在那,啊!这个修道、打坐,他的目的干什么呢?是求到一种身心一种宁静的境界。

 

生命的究竟是什么?

那么我们就要研究了,身心达到了宁静的境界,这是生命的究竟吗?是不是究竟?这是问号了,假定说宁静这个不是生命的究竟,那我们忙了半天,甚至于出了家,一辈子专求这个干什么呢?不是白忙吗?那么如果是说,生命的究竟必须要宁静,才对的话,那世界上几千万亿年,一切生物包括我们历史人生,都在活动,这根本是个错误的,那就生来就不要动就好了,这就是科学、哲学问题了,所以普通人,没有智慧没有思想,他不去研究,我现在这样讲,是先提问题哦!没有说静对,或者是动的对,也没有说动的不对静的不对,都没有提这个意思哦。

(你们是不是要空气调整一下,没有开,要不要开呢?要开你上面开一下,就行了,不过那一边有风不怕吧?不怕就行了。)

好!这些问题我们先提出来,放在这里,将来也许都好回到这些问题上来。

那么我们现在呢,把过去五十几次告诉大家的,大家有个了解了,当然你们只是听听了,自己也没有真正做过功夫的,也没有学过,只是听了有个知识常识而已。

 

修道与五蕴

我们晓得,这一切的功夫,做宁定功夫,我再三提到过,这些都是生理上的感觉状态,这个意思大家懂了吧!你不管打起坐来,得定,譬如说这个人打坐得定,或者完全不知道,或者统统都知道,定在那里很久,或者很舒服,很快乐,什么境界,都是个感觉状态的,对不对?都是在感觉的状态上,感觉哪里来的?因为有身体,身体怎么来的呢?身体是生理同物理的法则一样,构成的这么一个身体,那么这个身体佛的分析呢?照佛法的分析,就是四大构成,也可以五大,地水火风空,再照佛学的分析呢,这个地水火风空,构成了这个生理身体,它又做一个归纳,这属于「色法」。

色,这个色字大家都知道了,佛学讲色,譬如你们都会念《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色字的意思,包括了物质、物理各种现状,光,一切的光色,所以它叫色法,色法对我们呢,这个生命现有生命就是感受,譬如今天天冷一点了,我看到很多人,不知不觉不晓得穿衣服,或者忘记了,或者没有时间,都有点风进去了凉到了,就冷住了,那么这个这些变化,都属于色法的变化,它处处有感受的,所以佛法把这个生命构成了。

我们重提一下,叫做五蕴了,五蕴,蕴,由其了解中国翻译这个字,蕴藏就是含藏在里头,一大堆东西,看不见的包在里头,所以叫蕴。

那么第一个「色蕴」;第二「受蕴」,感受,感觉;第三是「想蕴」,思想;第四是「行蕴」,这广东话行( 音杭) 了,就是这个生命的动力在转动,它永远不断的有个动能在动,运行,就是我们以逻辑、科学来讲,运行在运转的,在转动,这叫行蕴,这是四个蕴了;第五个蕴呢,就是「识蕴」,这个识,前面有个想,为什么后面又加个识呢?我们思想是心意识,后面有个东西,这个心识的变化,换句话说,这五蕴里头,最重要是个「识蕴」,想、行蕴也是识蕴起来的作用,这个思想也是识蕴起来作用,甚至说感受「受蕴」也是识蕴的作用,再严重的生理的物理的这个「色蕴」,也是识蕴的变化,这个五蕴是这么一个东西。

 

功夫之境界,皆道之作用

刚才我们提到这些所有做功夫的,都是受蕴跟色蕴的关系,做功夫是方便法门,不是道,道不一定在这个功夫上面,这是第一层道理。

第二层道理呢?换句话,功夫各种境界、各种反应、各种现象,也是道的作用喔!虽然道的重心不在这上面,可是这许多,为什么有这许多感受知觉,也是道的作用,这个了解了以后,所以我们晓得这个受蕴,感觉这个四大,它会产生那么多特别的作用,甚至发生神通也靠它的,我们世间的神通。

譬如说眼睛,这个在《楞严经》里头有分析的,比较有大部分在里头,大家没有注意,《楞严经》里头分析眼睛有多少功能,就是视觉神经这个范围,耳朵听声音,这个音声同这个耳根的关系,耳朵听觉的关系有多少功能,乃至身体上感觉,这个《楞严经》都有分析,要注意这个分析,要了解。

那么了解了以后,我们现在做功夫,所以这一次也特别给大家提出来,采用了佛所很注重的白骨观,尤其是安那般那,就是先用风大,地、水、火、风四大里头,利用风大,在我们生理上风大的现象,就是,最明显是鼻子的呼吸,甚至全身毛孔内外都在呼吸往来,先利用这个做功夫,来使我们由父母所生的这个生理身体起变化,那么各种各样的变化呢?每一步的变化,有每一步的现象,这个就叫修定的境界,这些都是外表的境界,很重要,可是我们人呢,一般都困在这个上面了。

佛法在这里呢,叫我们追寻道的作用,生理的变化、物理的变化,它有个固定的法则,也完全是科学的,等于我们研究物理、研究化学,它是这样由一加二必然会变成三,三再加一必然会变成四,四减了一,又回到三,三再减了一又回到二,他都是呆定的,这个是呆定的。

那么追寻的道呢?由这个定追到道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知道这个变化,譬如我们想打坐修道,想盘腿打坐做功夫,这是个现象,这是个感受的作用,生理的作用,你那个思想的动机,我要这想做,那个知性呢?同想阴有关系,思想有关系的,那个不在感受上,不在这些现象上面。譬如像我们人,一死亡了,四大不调合了,地水火风不调合,分离了,或者断绝了一个作用,就会死亡,死亡了那个思想就走开了。

 

真正的修道,在追寻生命之根本

那么现在追寻道的这个东西,正式讲追寻道呢,大家打起坐来做功夫,那些定的境界与生理的变化,与各种,甚至于坐起来还发了神通,还有天眼通,还有天耳通等等,都是生理物理的作用,都是感受的作用,而感受当然配合上思想,不理那一套,回过来追寻思想,就是这个能知之性的根本,这个究竟是唯物还是唯心?还是在生理上或不在生理上?这个才是学道、学佛,那么追到最后是什么东西呢?追到了最后,这个生命根本,是空的还是有?是唯物的还是唯心?是空的还是有?是动的还是静的?这个是修道了。

那么我们大概今天把前面的,小小做了一个讨论结论是如此,然后再介绍一下,回来过再讨论佛法,这个知性的问题,这个道的问题了。

 

空、苦、无常与无我

我们就先看看佛的讲法了,我们都知道了,小乘的佛学,佛告诉我们三法印,三个大原则,无常的,诸法无常,世界上一切事情同物理物质的现象,没有一个永远不变的现象,都把握不住,一定变去了,所以诸法无常,不永恒都会变化的,无常道理我也经常讲,这是佛的文化告诉我们思想,他所认识的真理,

我们中国的道理,原始的文化根根《易经》,《易经》也告诉我们这个道理,一样的,一切宇宙万有现象随时随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变去都在变化,变化就是无常,没有永恒,没有固定的,没有一个定点,这个定点是人为人造的,诸法无常。

这个世间,一切皆苦,都是痛苦,都是烦恼的,没有一个真实快乐,甚至于我们说精神好的时候,吃了东西很舒服,譬如刚刚吃饭,这个好吃,一吃下去不到一秒钟又没有了,诸法无常,接连下来是烦恼与痛苦,吃多了的苦,饿了的苦等等。是空的,无常、苦、空,小乘基本。

那么这个生命是无我,没有个真正的我的存在,这个我是特别注意了,我是我们自己错误的认识,认为现在是我,这个肉体也不是我,四大来,变起来,换一句话,是父亲的精虫,男人的精虫同女性的卵藏,物理的变化,跟我这个生命配合了,三样东西构成来,现在是存在好像有这个生命这个假象,这个无常的,毕竟是苦的、是空的,所以没有个真正的我,那么他用另外一个方法来表达呢。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

好!这个诸行无常,佛经有个偈子,是综合所有道理,作了四句话,「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这是佛的小乘说法,很重要的中心。

「诸行无常」,一切的活动我们生命一切,同物理世界一切,因为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去,它是个生灭的、跳动的,一下跳出来好像有,等一下就没有了,等于我们讲话声音,用意识鼓动这个身体喉咙脑筋构想,发出来这个声音,这也是法,讲过了马上没有了,诸行无常,没有永恒,都是生灭跳来跳去,如果是不生,我们不把它动不动,也不尽也不灭,「生灭灭已」,不生灭了,我们不跳动,开始就没有动,就本来也不需要灭,世间法都在生灭,一跳一动、一静之间, 「生灭灭已」,不生呢,也不灭了,这个境界是叫做「寂灭」,好像看起很静,生灭是两头,不生也不灭这个中间,这个叫「寂灭」,那么有时候方便的说法,这样叫做空掉了,「寂灭最乐」,小乘。其实佛法,佛法的境界,小乘也就是大乘基础,就是这个要点,那么这些呢,就不是功夫了,都属于慧学,不是定学了。

所以佛法有三,三个基础,「戒学」讲形为;「定学」讲修养、修证功夫的;「慧学」,智慧讲解脱,就是求证那个生命真理的道理,所以这几句话都是佛法的基础。

好!我们如果懂了这几句话,我们打坐修行修不修呢?照样要修!譬如打坐吧,大家今天累了、烦了,心恢意冷,或者不心恢意冷,我追求坐起来一个舒服境界,你只要肯用心这样做,一定有这个成果的,对不对?你坐完了,不过坐一万年以后,你起不起来呢?一定要起来,起来以后,你不摆在这个境界上,这个境界也没有了,也是生灭法,是不是这样?是嘛!所以连这个都靠不住的,你哪怕做到了,这个人坐起来会放光啊,家里电开关都不要开,自己就亮起来,你永远亮吗?你有时候说我不想亮了,就关掉了,它是个生灭法,所以佛法的道,小乘就是这样。

「生灭灭已,寂灭最乐」,懂了这个道理,所以叫做走「心地法门」,这是我们几十来提出的一个名词,我讲出来,现在大家也很喜欢用了,「心地法门」,什么是「心地法门」,也没有搞清楚,回来追求自己的思想,叫「心地法门」,这个也是方便嘛,就是追寻自己的本心,所以小乘法门你做到了,戒、定、慧都包涵里头,「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就从这里体会,那是修道,真的佛法修道的功夫了,这很简单,不要另外一个什么方法。

我们姑且定名他是走「心地法门」来,就是用慧学,智慧的解脱,解脱什么?也不必戒定慧,也不必烦恼,也不必知识,一切都放下,这一切都是生灭法,所以大家可以试一试,以修定跟慧学俩配起来,你今天一盘腿,把这个道理一想清楚了,就是寂灭在那里,就对了嘛,你管它初禅,什么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得乐,四禅舍念清净,你还是在那里搞思想、搞生灭法,是不是这样?「生灭灭已,寂灭最乐」,就到家了。

所以佛经上记载,当佛在世的时候,他随便这样一说法,下面都是几百个弟子,或者千把弟子马上就证道了,得果了,因为古人的慧力很高,一相信就得解脱了,就成就了。

那么我们现在后世说,拼命修持用功夫,都没有证果的,没有成就的,原因就是这个道理不肯相信,这是很简单小乘,「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我们搞了半天各种功夫,都是自己在那里捣鬼,那就是用一种中国人的文化里头一句老话,「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你写啊!)天下本来没有事的,庸人就是笨人,自己在那里捣乱自己,哪个是笨本人呢?那个学问最好越聪明人,那个是大笨人,越是那些人更会捣乱自己,哦!那不是这个道理,这是科学,这是哲学,这是什么?这是医学,都在那里乱捣乱,就是这样简单。

 

三十七菩提道品

好!我们只要了解了这个基本原则,就看清了,看清楚了,佛说的小乘法门,基本的佛学,三十七个菩提道品,就在这里建立了,三十七菩提道品,开始上课就告诉大家了,你们本子都有记录,大家还报的出来了,最好我们讲一起报,为了自己求记录你们。

 

四念处

譬如「四念处」,第一个基础,念就是思想问题,佛告诉你「念身不净」,第一个念处,真正要学佛,很简单嘛,我身体本来没有一样好东西,而且随时老了,像我经常感觉,对不住,讲句老实话,我自己天天在衰老,也老到七八十了,你们看我年轻,但是我天天看到很担心,这个又老了一点那个老,不过不好意思讲,很快都毁坏了,这个身体的确是不净的,念身不净,为什么?因为诸行无常,身体也是生灭法。

第二念,第二个要点,「念受是苦」,一般感觉,所有都是痛苦,譬如今天我们天冷了衣服穿少了,或者穿多了流汗,穿少,都是不舒服,所以苦就是不舒服,一切感觉没有一样舒服的,活到很麻烦,累了想睡觉,睡多了起来很不舒服,念受都是苦,这个,还有念什么?(答:念心… )

「念心无常」,这个心指思想,我们的思想,没有一个可以停留住的,可是大家看不通这个道理,自己想买房子,想置财产,想自己的生儿育女,自己的儿子好,孙子更要好,样样都要好,一样都不好(到最后),这个世界也把握不住,无常的,「念心无常」。

「念法无我」,这个法代表一切事,一切物,一切道理,一切东西无我,本来没有个东西,这叫四念处。

换一句话说,这四念处就是佛法的基本,无常吗,苦的吗,空的吗,当然整个是无我的,既然无我,我还修个屁,做什么功夫,搞了半天,最后是没有事。

所以这个中国来就是禅宗,所以用那个蜜蜂的一首诗就很好,最后人生就是这样,「采得百花酿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都没有,好像你打坐做功夫修道,就是李传志两个手吧,练的摸啊摸啊好啊好啊,把你的脖子也摸好了,腰也摸好了,反正用几年你也没有了,他那个手也没有了,诸法无常,都是偶然的,李传志摸一下,哦舒服啊!其实都是自己受骗,李传志那个手摸到蛮痛的,自己还叫舒服,轻微痛他就叫舒服,重一点说,轻一点轻一点受不了了,所以给你按摩,很舒服,按摩不是挨打吗?你还要谢他还要付钱呢!重一点挨打,还要生气还要报仇呢,这个人很容易受自己的骗。

所以四念处,这个就是佛法,这也就是功夫,所以真正的功夫,都不在这个身上,是智慧的了,那么你说你假设真能够把这个真理看清楚了,其实你那个功夫就在这上面,所以理就是功夫,功夫就是道理,道理就是功夫,一般人做功夫,你们做功夫不上路,因为不在道理上做,都以为有个稀奇,有个特异功能。

没有个特异功能,所以我常常笑他们住佛学院的,住了那么久,这都是基本课,可是用不上,像我们当年学佛一听,这个是东西,不大注意功夫了,其实我们从小练功夫惯的,到了接触佛学,譬如我经常告诉,我十二岁就练武功,就想做神仙飞的起来,六通,摸到二十几,接触佛法以后我都丢掉了,劳累骗自己吗,累死人,干什么一天蹦啊蹦啊打了半天,然后做气功,诸法无常嘛,搞了半天还是气嘛,气还是靠不住的,生灭灭已,寂灭最乐,我这干什么给生灭骗了,然后打坐、念佛啊,然后做功夫啊,安那般那数息数到一千下了,还没有得定!你怎么得定?你在里头忙死了,然后说,哎哟!腰不对!明天叫传志摸一摸,气就通了,嗯!这个气舒服啊!舒服等一下没有了的,痛苦等一下也没有了,但是人不会的,都要贪图舒服,怕痛苦,这是心理作用,所以佛的四念处就讲完了。

「念身不净」,这个就是功夫,也就是佛法,「念受是苦」,精神上的享受也是苦,今天高兴,高兴的事情,所以中国人常常讲两句话人生经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好事情没有两样一起来,倒霉的时候两三样一起来,很怪的,好事情没有两个来,坏事情两三样一起来,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懂了这个道理,你说学佛也好,什么都靠不住,好,四念处。

 

 四正勤

在行为,懂了这个道理,还做人不做呢?我今天没有死,还是做人,那么做人他教你们,「四正勤」。

「四正勤」,要努力的改正自己,心理上的善念,培养起来,没有善念要培养,有了善念要培养它增长,心理上没有发生的恶念、不好的思想,不要使它起来,已经有不好思想,赶快去掉,这叫「四正勤」,是行为方面的,因为你还活到嘛,所以什么是戒呢?我经常说,什么是小乘戒律、大乘戒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两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就是戒律的根本,这是很简单。

 

 四无量

「四正勤」以外,所以「四念处」,「四正勤」,「四无量」也叫「四如意足」,你把这个舍恶去恶、培养善心,这是活到行为,然后知识上随时看通这个「四念处」,一切都是唯心的,「四如意足」,心里才慢慢清净了,慢慢清净,什么「如意足」?譬如你们大家做功夫学打坐,譬如刚才朱总讲的,看到蔡老板盘腿盘的那么好,我就是盘不起来,因为你不如意嘛,不能照你意思来,「四如意足」就是,欲如意,就是到了那个时候,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五根与五力

那么才有后面的什么?「五根」同「五力」,这个都是分析了,什么定力啊,慧力啊,定根啊,慧根啊,实际上五个名词,五个说法,所谓「五根」,叫你扎根下去,就是心理行为,扎根下去,慢慢日久月新练习它,产生心理的力量,变成「五力」了。

 

 七觉支、八正道

「五根」、「五力」是怎么来的呢?知识方面随时心里你要提正,叫「七觉支」,七个觉支,觉就是脑筋思想,随时警觉自己,不要给自己骗了,就是脑筋要清醒,不要糊涂了,「七觉支」 ,清醒了以后,自然是「八正道」,这个生命活的很有意义,这个「八正道」,就是人生讲的现实,非常现实的一个人生,所以三十七菩提道品,是佛法的基础,也就是一个非常准确的一个人生路线。

 

 出世法的基本,在四念处

那么基本上在「四念处」,出世法的基本,身体看成不净,没有什么可爱,既然活到,就是这么一回事,「念身不净,念受是苦,念心无常,念法无我」。

总结论,又回到上面,「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修行佛法,就是这样一回事,并不是一定要你有个庙子,要你有个拜拜椅,一定坐在什么形式,那是另外一件事,不相干。

 

行为方面,注意因果报应

那么在行为方面呢,人生的行为,叫你注重因果报应。诸行无常,一切活动不永恒,但是你没有得到寂灭,永远在寂灭当中,只要一动就有报应,这个因果关系,所以叫你注重四念处,观察自己的心里,这个报应呢,佛法,我也经常告诉你,一切戒律、一切报应、道德行为,四句话归纳,整个的佛法,大小乘,这个这个什么,什么所作业不亡,第一句,「因缘会遇时」,「纵使经百劫」,因果的,行为,思想行为同人生行为,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你只要动念过,心念作用、心里上动过的事情,他影子就会存在的,这也是物理的作用,「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这就是因果行为。

好!我们了解了,那佛法怎么拼命讲因缘生法呢?这是讲生灭的作用,都是因缘所生,现有的世界,是因缘所生,没有别人,没有另外一个力量,可以给你做主的,甚至我们一生的遭遇命运,都是自己多生累劫的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就是这个原则了,所以要起心动念行为方面,特别注意了,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因缘所生的东西,是生灭法的一个现象,它的本来的功能是寂灭的,空性的,性是空的,作用是空的,懂了这些原理,懂了以后,一点都不用心,一点都不用力,随时头脑看清楚了。

 

佛者,觉也,是绝对清醒的

所以佛怎么叫觉也,佛陀两个,现在外文翻的成「佛」啊,菩萨一个名称Buddha ,就是佛陀,我们原来中文翻译「佛陀」两个字,英文称佛叫Buddha ,这是时代不同,音差了一点,佛陀的意思,就是布达拉,是梵文,中文的意思,就是觉者、觉悟,佛是并不是一个偶像崇拜,所谓你信佛,拜佛拜什么?拜你自己,拜你什么?你的觉性,自己清楚了就是佛,所以我们说,你们说学佛,我学了佛以后,佛是什么?觉性,就是头脑不要糊涂,不要昏愦,随时清醒。

所以你们打起坐来说,认为打坐入定,坐在那里,四十九天也好,几年,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何必学佛呢?佛者觉也,是清醒的嘛,我们讲睡着睡着,睡够了就要清醒,你不清醒,坐在那里打坐,哎呀!老师,我坐了很久,越坐越清醒,没有得定啊!那你的定的意思,什么都不知道,那我何必学呢,你去学木头多好,你去学泥巴土块多好,那到黄医生那里拿个三十颗安眠药吃下去,你一定入定,定的还永远不起来。「定」,换一句话,越来越清醒了。

所以为什么说,道家讲神满不思食,你真的寂灭清净,你只要,不打坐一样,随便你哪个姿式,达到那个境界是越来越清醒,清醒连身体忘了,连整个宇宙中间的任何一个动态你都清楚了,那个才是觉,所以说佛能够知道一切法,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一切都清楚了,为什么清楚?因为他是一个大玻璃的镜子,统统照到了,那就是清醒了。

 

涅槃清净境界,小乘大乘之基础

打起坐来,而清醒没有妄想,就是这个难了,为什么没有妄想,知道生灭法不起生灭作用,这个是寂灭,这个境界呢,就叫做「涅槃」,「涅槃」的意思,所以翻译成寂灭,寂灭最乐就是涅槃最乐,什么叫涅槃,涅槃不是死亡,就是清醒当中的绝对的宁静,一切的万有的动作都在绝对宁静当中的清醒,所以涅槃在哪里?涅槃就在你那里,就在我们现在,譬如说大家听话现在都听到的,因为你心里头觉得我在上课,心里比较宁静,统统清楚,可是还是有个宁静的境界,摆在自己的心中,摆在你自己的脑里头,你没有发觉到了而已,这个涅槃清醒境界就在这里,这是小乘的基础。

那么这个基础如果抓住了,所谓四禅八定,功夫这种定的境界是什么?就在你心境知道了这个,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不动了,寂灭最乐,在这个寂灭里头所发生的那个境界、那个现象,这个样子叫什么?,这样给你定一个名称叫「初禅」,这样叫什么定,这样叫什么境界,这些都是花样,可是众生呢很喜欢被花样骗住了。

基础先把这个抓好,跟到我们几次,就可以做结论,年底就可以结束了,大家佛法就学懂了,你们诸位都成佛了,佛法就是这样一回事,是不是这样的,李传志你说,李师傅?

李:老师说一定对的。

南师:这个又是迷信了,所以没有事,所以真正学佛是学这个,这是小乘的基础,也就是大乘的基础。

所以,最近我看诸位也很有趣,世界上人比你们诸位还更有趣了,有趣的意思代表下面一个字,笨,哈哈,不好讲笨,讲个有趣,你看世界上众生,讲一个安那般那,讲一个念佛法门,讲一个光明,就被这个光明骗到去团团转啊,那么这一些大教主,宗教家,教育家都懂得这个,他非要弄个东西给他骗不可,所以黄医师就得道了。

黄医师:见惑

南老师:见惑,好听的,活见鬼!(众笑!)所以禅宗祖师讲呢,总有一天你会悟,等你悟到了以后,你会笑掉了大牙,所以几时悟道什么样子?他说你悟了么?我悟啦!你悟个什么?鼻孔本来向下,鼻孔本来向下嘛!

所以有一个禅宗祖师,参禅修行了几十年,大家在一起几百人打坐,他忽然跳起来,我悟了!师父说你悟到什么?他说尼姑本来是女人做的,师父说你悟了,你真悟了。有一个悟道了说,鼻孔本来向下的。

就是这样一回事,可是诸位你们都很了不起,都懂了,出去不能那么讲,你那么讲会误了别人,那个误不是开悟的悟,你非要(某某)那一套方法,要怎么管理,怎么怎么,这样才可以赚钱,啊好(某某)你看那个学问多好,管理学的祖师,总要一套方法讲,真的。

你看佛所以他会编出来这么多方法,之所以释迦牟尼佛了不起,他自己都说,你看他说《金刚经》上,你们都读《金刚经》吗,他说我说法四十九年,没有说到一个字,一个字我都没有说过,你看他说了那么多,一概不承认。

某:他说了一个字以上,(众笑)……好几个字,,

南师:那你可以回温哥华了,

……,

某:原来如此,听跟不听,是一样的!

……

南师:「诸行无常,为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最乐」,你不要认为对哦!可是你回去试试看,格老子的,明知道是生灭法,生灭灭已,我要它不生,它做不到啊,这是问题来了,下一次再说!

 

转自胡松年老师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