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道友修行报告

王老师传授易筋经之练习体会(共九篇)

时间:2011-12-22  来源:  作者:

前言:参加完王洪欣老师于2011年12月初在上海的易筋经课程后。道友们写下了这几篇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也以此报答王老师的指导之恩。

 

一:以意领气,万法归一  ---- 达摩易筋经学习体会

2011年12月3日-4日两天,我在上海图书馆参加了太湖大学堂王洪欣老师传授达摩易筋经的课程,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目前对我们普通人最有实用价值的韦陀十二式。回来之后,除了练习之外,又从互联网上查找了一些相关资料,感触颇多。

众所周知,学习任何法门,都要有几个相关要点,不然的话,很可能会走偏,甚至相反,得不偿失。大体上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法脉清晰

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

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

教授方法得当

如果以上这几个要点能够落实得清楚,那就应该错不到哪里去。我的体会也基本上围绕上述四点进行。只是资料来源没有细致地去考究,完全有可能会出现知见上的错误,还请大家原谅。相关体会整理的也没那么细致,仅供参考。

 

课程缘起

此次课程的缘起,系道友在洞山祖庭偶遇古道法师,后由古道法师牵线,道友出面函请,经南公上人同意,方定此事。

需要说明的是,王洪欣老师自入太湖大学堂后,从未在外亲传过达摩易筋经,此次南公上人居然同意王老师出堂传法,因缘之殊胜,可见一斑。

 

法脉传承

少林寺建于公元495年。南北朝时,达摩东渡,在少林寺北五乳峰上的山洞面壁九年,收授弟子慧可等人,向其传授大乘禅宗,后被尊称为禅宗初祖。

初祖当年传法时,看见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差,便传授了达摩易筋经这套练功方法。这套功法包括“静功”和“动功”两部分。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练静功一般注重“参话头”,现仅存有静功十段等。而动功的练法在少林寺一直延续,历代虽有战乱等因素扰乱,但从未失传。练法主要以服气、行功、排打为主,现存有动功十八式、神勇八段锦、神勇余功等。不过,在传承过程中,《易筋经》也有过不同的本子。另有一本载十二图势,有字诀或偈语,一般被称为《易筋经十二势》:即“韦陀献杵三势、摘星换斗势、倒拽九牛势、出爪亮翅势、九鬼拔马刀势、三盘落地势、青龙探爪势、饿虎扑食势、打躬势、掉尾势”等。此次王老师所传的韦陀十二式,后九式的名称与此大致相同(个别字稍有不同),但前三式的名称完全不同,分别为:第一式:环拱当胸、第二式:平接甘露、第三式:掌托天门。

中国禅宗从初祖传至六祖都是一脉单传,但六组慧能之后,禅宗不是一脉单传,而是一花开五叶,即有名的五宗七派:沩仰宗、临济宗(后又分出黄龙、杨岐两派)、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

中国禅宗于南北朝时始于少林寺,及后,却没有-直在少林寺发展,尽管少林寺历代也有杰出的禅师,但禅宗各祖都没有回少林寺弘法。尽管这样,当年初祖留下的达摩易筋经却一直在少林寺不断传承,成为后来少林武术的基础。

元代,曹洞宗著名的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大力发展少林“以武修禅”的修行方法。福裕禅师不但将曹洞宗建立于少林寺,更使少林寺达到空前的发展,故被誉为“开山祖师”。

自福裕雪庭禅师开始,少林寺便按以下七十字诗排列顺序以命法名,这七十字诗是: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本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这七十个字,是用来命名法名,表示辈分的。法名是入禅时师父所起,一生不变,而法号则是师父随意命名。法名只有辈分高的可以直接称呼,法号则为平时称谓。

 

教授者自身圆满且愿意教授

王洪欣老师,法名释永欣,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33代(永字辈)拳法传人。祖居嵩山少林寺后山,历史名镇轩辕镇。幼年即醉心少林功夫。后因缘成就,得以拜嵩山少林寺功夫大师释行书门下习武修佛。王老师自幼勤奋,寒暑如一,虚心恭敬,深得释行书大师之器重。四十年来潜心修习,研究少林禅学、传统功夫、中医经络学说、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养生功法,收益非浅,不但使自己年幼时虚弱之身体得以强健,更使自己达到暨刚劲有余而又筋脉柔和、手法如绵的境界。在96年全国武术精英邀请赛上荣获“武林名师”称号。曾任“少林寺武术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少林拳,太极拳专习院”少林系主任及总教头、“中州武术学院” 院长兼总教练等职务。

王老师不仅自身对少林禅、武医及内功养生心法造诣颇深,还利用各种机会普度众生。1999年以来多次在内地、香港和欧亚多国做文化交流,推广少林传统功夫、养生文化,潜心培养少林功夫传人,传承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文化,亲传弟子分别在美国、日本、欧洲传授少林功夫及养生功。

2006年王洪欣老师由香港政府“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引进,受聘于“香港少林武术文化中心”任武术总监,以推广教学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内功心法及传统少林功夫为主,深受港人欢迎。

2008年,王洪欣老师到太湖大学堂礼见南公上人之后,即从香港返回内地,归隐于太湖大学堂,不再对外授课。

此次,经南公上人批准,王老师欣然出堂,到上海图书馆传授达摩易筋经功法,一方面是南公上人和王老师两位大菩萨的悲心,另一方面是学法弟子们的福分,再加上古道法师的穿针引线及道友的殷勤礼请,众缘和合,方才缘起。

 

学者资粮具足且能与教授者相应

学习达摩易筋经,对学者的资粮来说,要求并不高。只要意识清楚,能够先放下自己的观点,虚心听明白老师的话,按照老师的要点进行练习即可。至于能否做到所要求的动作要领,王老师并不强求。相反,常常在个别动作上,王老师开辟方便法门,以利学员学习。

为了达到每名学员都能够受益的目的,在总结以前授课经验的基础上,王洪欣老师此次主动提出要限定学员人数,以便自己能够照应到每名学员。最初只限定20人,但报名踊跃。主办方不得已采取各种善巧方法,选取学员。非常巧合的是,入选的各位学员几乎都看过南师的书,有的甚至以前曾在太湖大学堂跟王老师学过,或者曾经从王老师的学生那里学过达摩易筋经的学员。

 

修行要点及相关体会

不语

从起势到收势,嘴巴在整个过程中是闭合的,没有一字一句从中流出。嘴巴的关闭,可以使人的精力集中,享受安静、平稳的境界。以前在打禅七的时候,经常会看见有的师兄持不语戒,自己也曾想试试,但始终也没真正做到。达摩易筋经从预备式到结束,一路下来至少要40分钟,斩断各种机缘,不说话也是个功夫。

意缓

整套功夫,王老师说只在两个字:“缓”和“匀”。在我理解,“缓”是指自己的“意念要缓”,不能忽而想东忽而想西的,也不能止在一处不动,“意缓”的目的是要按照动作要领,以意领气,用观想的方式进行吐纳。

如第一式:环拱当胸。要观想气从头顶百会穴入,经头、胸、腹而入(此时吸气),然后,在丹田部稍做停留(此时是住气),分两腿向下,从足底涌泉穴出(此时呼气)。

气匀

另一个字是“匀”,我理解是“气息匀称”。这里有个问题,如果单独“意缓”或单独“气匀”,我相信大家都能做得到,但把两个搭配到一起,一心两用,合二为一,往往很难,尤其是筋脉还没有通畅的时候,更加困难,需要长期进行训练。

就我个人来说,前四式,目前基本上能够做到“意缓气匀”。但从第五式逐渐开始,随着动作的不到位,“意”即“缓”不下来,“气”也不能“匀”了。

方便

按照王老师的传授,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尺度。首先动作要正确(质正),其次程度要足够(量圆),第三动作先后衔接清楚(次第不乱)。但因学员根器的不同,有的做的就好一点,有的做的就差一点。针对这一情况,王老师慈悲开示,可以方便,慢慢来,也就是说目前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但是要经常做。

老师说,有很多人通过修习,得很大利益。如大学堂的一个年轻人,原来双手弯腰下压,基本是压不下去的,后来通过练习,腿都可以抬到头上了,身体筋骨非常好。我现在基本处于这个年轻人当年的状态。

相应

王老师说,达摩易筋经有四百多式,现传我们的韦陀十二式是经过整理,最适合我们现在人的功法。打的好的话,一套下来,收势的瞬间,会有进入禅定的某种喜悦,甚至不愿舍弃。我想,这大概就是“殊途同归,万法归一”的境界。可惜我目前只能在做前四式、第七式、第十一式这六个动作时,稍稍有一点这方面的体会。

连接

刚回来的时候,由于动作不熟练,往往强调每一式动作的要点而忽视式与式之间的连接。实际上,动作之间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动作再熟练,之间如果没有善巧的连接,就不能达到“意气合一”的境界,“缓”和“匀”也就无从谈起。

比如第八式:三盘落地。动作要连做七次,但在每一次最后抬起和下次双手向下、身体下蹲这两个动作的连接上,吸气是一次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分开练习,是两次吸气,一起合练,是一次吸气同时完成这两个动作。

深入

实际上,此次王老师所传的达摩易筋经韦陀十二式,只教了相关动作名称和动作要领,尚属于初级阶段。随着我们不断的练习,对达摩易筋经的学习还要不断深入。如对功、法、理、诀的研究和实践需要进一步进行探讨。南公上人曾说过,《易筋经》之口诀,分为显密二个部份,如易筋经十二势图谱下的文字,即是要领,又是口诀,要细心体会。如韦驮献杵第一势,诀曰:定心息气,身体立定,两手如拱,心存静极。这十六字诀,包含了调心,调息和调身。

 

附记

学佛的目的,对自己来说,是“了生死”;对他人来说,是“度众生”。作为一名愿意走修行之路的凡夫来说,行走的过程将会很难。不用说别的,就“色身转化”这一点来说就非常难。色身转化不了,定境就很难保持。没有定,即使表面上看,戒持再好,那也是没有入心,所谓的持戒也是落空(非性空之空),更别说智慧了。

虽说“磨砖不能成镜”,但从定生慧却是修行的必然。因此,如何尽快转化色身,尽快进入禅定,是当前学佛者的一个难点。而达摩易筋经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可选的方法。

学习期间,见到王老师在课余时间研读《成唯识论》,大为惊讶,不禁想起南公上人在《如何修证佛法》一书中所说的话:“有些朋友认为,只要修持作功夫就好了,不一定要看经论,那是绝对错误的,要知道,作功夫,如果理不明,见不正,功夫就不会上路。换句话说,功夫作不好,那就是因为理不通达。”

感恩南公上人!

感恩王洪欣老师!

感恩古道法师!

感恩诸位道友!

    善达生 

 

二:练习易筋经体会(上海赵女士)

能参加于12月3、4日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由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课程,我倍感荣幸。

一直以来我对佛道修行以及中医养生兴趣颇深,通过阅读南老师以及其他善知识的著作,我深刻地了解到“性命双修”的重要性,畅通的经脉、充沛的体能是悟道、证道、行道的重要基础。可惜我在人生的前二十几年中,一直只专注于学业,太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虽然近年来学习中医调理还算取得了蛮大的进步,但是自己目前的身体状态离修行人想要追求的精气神状态还是有很远的距离。

通过两天的学习,我体会易筋经的动作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动作强调缓和慢,配合呼吸吐纳以及意念引导,以培养和增强内炁为目的;另一类动作侧重动静结合,一张一弛,一刚一柔,有利于周身气血的鼓荡以及打通人体气脉;另一类是拉伸筋骨,可以舒筋活络,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老子《道德经》中也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人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个由软变硬的过程。所以练就一副柔软的筋骨,对于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我本人就是肝气淤滞的虚寒体质,脾胃比较弱,人很瘦,凡事容易紧张急躁。而且从小就有筋缩倾向,小学中学几次入选校区体操队、芭蕾队,每次都是因为韧带太紧而中途退出。

在这次的易筋经课上,王老师说很多年纪大的人,五六十岁才开始练习易筋经,只要每天坚持,两三个月后韧带都可以有极大的改善。他的一席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所以之后我几乎每天坚持在家练习。开始练习由于动作不熟练,前后连贯性不好,有时候还会遗漏某个动作。但是随着习熟,这个问题就渐渐克服了。身体状态好的时候,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内炁场的存在,仿佛有股引力在牵引着双手缓缓地动作。而且我的韧带也的确比几周前松弛了不少。

呼吸方面的体会是,有时候在两个动作之间,呼和吸之间“息”的时间会自动延长,人仿佛就象“怔”住一样,暂时没有呼吸的需要,也不会觉得憋气。感受最深的是三盘落地势,由于我过去膻中这里经常有堵塞感,所以有两次做这个动作的时候,由于上下气流的对冲,让我胸口有强烈的“突突”的感受。但是每次动作结束后,人都觉得神清气朗、通体舒畅,甚至有两三次还体会到了王老师所形容的“象喝了一点小酒,飘飘然,如痴如醉”的感受,神识好像还沉浸在虚境里一样自在。

但是俗事多的时候,人就容易走神,不但动作会做错,心浮气躁,也找不到那种炁感。目前我在时间的把握上还比较快,一般半个小时就匆匆完成整套功法了。虚静、形神专一是我下一个阶段追求的目标。最后衷心感谢王老师的耐心教导!

 

三:《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体会(上海张女士)

12月3、4二日参加了王洪欣老师传授的《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法练习班。回家后保持每天练一次, 半个月时间过去了,收获还真是不小。

所以参加这个功法练习是因为我从小体质就弱,精神头比较差,总有力不从心之感,到现在48岁了,更是觉得身重易烦。特别是每天早晨醒来,总觉得头重脚轻,厌烦无比,有时想想自己都讨厌自己。偶然的机会在一个网站看到了这个易筋经功法练习班开班通告,于是打电话去咨询报名,当时也只是想学一个锻炼身体的方法而已,心想锻炼总比不锻炼好吧。

然而,惊喜就在不经意间发生着。

两天的时间学了大约8个预备动作和韦陀12势的12个动作,对我这个从来都不运动的人来说,实在是辛苦无比,感觉浑身每一个部位都疼,特别是没法按要领呼吸,每次吸气觉得憋得厉害,好不难受,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坚持下来了。奇怪的是这么辛苦的练习,早晨醒来的时候竟然有神清气爽的感觉,以前的那种烦闷不见了,很是惊奇,于是,培训结束后,我坚决每天练习,无论动作是不是完全符合要领,我都做一遍,还是那个想法,做总比不做好,半个月过去了,感到自己的身心越来越轻快,以前的那种无缘无故的烦躁明显减弱,还不断有同事问我最近用了什么化妆品,皮肤看起来蛮有光彩的样子,呵呵,“资深美女”也是女人啊,一样听了很开心噢。

回想起易筋经之韦陀12势功简介中介绍“人之有病,皆因烦恼日多,肢体渐懒,或安逸享乐,懒惰不动,或肥腻充食,难以散化,或四大不调,诸病乃生。此时能知涵养生命之根本,调和阴阳动静,和合身心,易筋经乃是一上好功法,经过练习可使筋脉随功行变易,达到外坚固内清虚,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诚不欺我啊,想想自己现在动作都做不准确,只是每天练一次都有这么明显的变化,如果坚持几年又会有何等样的进步呢,哈哈,还真是让人期待呢。

 

四:瑜珈易筋经——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上海那先生)

作为身瑜珈jia的一种,易筋经韦陀十二式的确是非常适合我们初学者的体功练习方法,再配合音声瑜珈(金刚念诵准提咒或华严字母等),坚持修习,期望达到专一瑜伽qie(四禅八定)的程度。至于心瑜珈(类似禅宗心法)则不在本文讨论之中。

如来禅,按部就班,慢慢修,快快到。通过半个多月的练习,虽不如有些道友进步那么明显,但自己体能及筋骨柔韧有一定好的提升,则是不言而喻的。王老师的瑜珈功夫到达啥程度,咱不敢问,但我知道古道法师练了瑜珈后,可以双腿立直,上身弯下去,嘴能咬到脚趾头……

祈愿自己在易筋经体功练习与准提法修持的道路上,能相似达到“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也没有“专气致柔 能婴儿乎”

与道友共勉

 

五:“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体会(金华汤先生)

因缘确实是不可思议的,通过一个意想不到问题的当场问答,我竟可以去上海参加王洪欣老师全程传授指导的“达摩易筋经”功法练习。

通过二天的认真修学,王老师教得一丝不苟,我也学得不亦乐乎,一个一个动作,空了就练,累了就在脑子里“放电影”,把一个个动作在脑子里回想。看着极简单的十二个动作,认真按王洪欣老师的要求去做,是那么的累,那么的不能坚持。我自以为以前有武学功底,学动作又快,任何动作对我来说,总是容易的,不想学练易筋经的苦累,远比打一套拳更甚。且每个动作都与呼吸配合,其易筋的效果明显更快更到位。

由于以前练武,很多动作都已是成形,纠正动作使之规范,符合易筋经的要求,其实不容易。通过操练易筋经,使以前模棱两可的一些武术动作,得到纠正。并使形体更加端庄,内力充沛,精神旺盛,其中有不可言传的许多感受,非练过的人,实是我写不出来,而非秘而不宣。

以前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每次打坐结束,是没办法经行的,只能动几下身体,打个套路,或练几个从光盘里学来的瑜伽动作,可能是一直从书里学,也没个师承,又贪多不化,功夫一直没长进,又俗务缠身,练起功来更是三天打鱼,二天撒网,不能日日坚持。很早就知道少林易筋经是非常珍贵的武学宝典,心向往之已经很久了。

这次有幸跟王洪欣老师学习,一招一式,尽显易筋之精髓,一语一言,全是武学之根本;心喜之余,练功也格外卖力些,不但使腕、肘、肩、腰、胯、膝、踝等关节全部得到了锻炼,并确实做到了筋脉随功而变易,达到外坚固而内清虚的作用。真想全民都来修学易筋经,这样不但可以身强体健,还可以调和阴阳动静,和合筋脉的作用,对从事静的工作或动的工作的人,都会获益匪浅。

要想功夫上身,两天的学练完全是不够的。回家后每天练习十分重要,古人说:“得诀归来好修行”,只有通过不间断的练习,慢慢使动作熟练并渐渐内力增长,易筋易气,这样才能在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得力。

通过这次跟王洪欣老师学练易筋经,使以前练的很多武术动作和瑜伽动作,都能融会贯通,实在感叹“师傅一点,胜过苦练三年”这话的不谬。希望有机缘再跟王洪欣老师学上几次,补正动作,汇报自已的感受和接受更多的要领,更多更深地挖掘老师的宝藏,不但让自己受益,也希望易筋经从此发扬光大,使天下人受益。

 

六:易筋经韦陀式十二式练习体会(上海王女士)

我是2010年1月份在太湖大学堂实验学校的家长会上第一次学习易筋经,今年12月是第二次跟着王老师学习。其中有半年时间坚持了每天做1遍,余下时间只是偶然做。

最初开始学习时做一遍非常累,手腿都酸。坚持半年后,腿部的筋明显松了,双手下压的动作很容易就做到了。感觉呼吸比较顺畅,偶然有小腹松感觉,最大的变化是走路很轻松,明显比过去走得快。之后,断断续续练习,为有明显感觉。

这次学习矫正了一些上次遗漏的细节问题:

第一是有几节中踮起脚尖的要求看清楚了,做的时候,手指尖脚趾尖着地感觉能更好地运动一些平时不用的小肌肉,所以做完之后能体会到放松;

第二是注意到小腹要收住,不要跟随上半身的运动而扭转,这样就感觉腰部的运动很舒服,虽然没有空,已经体会到一点点松;

第三是对每一式衔接过程的呼吸转换稍清楚一些,尽量保持整套练习中对呼吸的觉知,可以比较专心地调呼吸,做时杂念较少,现在每次做完全套练习之后精神特别好。感恩王老师。感谢所有的人。

 

七:参加上海易筋经学习的体会(大连李先生)

2011年12月3-4日我有幸参加了王洪欣老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易筋经学习班。小时候就曾经有过武侠的梦想,向往天下第一的武功心法,后来看到第一本南先生的书是《如何修证佛法》彻底折服打破我的武侠梦,没有任何武功能超过佛法的境界。但是“佛法不离世间法”当然也不离武功,不离易筋经,遇到高明的老师机缘非常难得,倍感珍惜。

王老师是曾经是香港“输入内地人才计划”做为内地人才,引入到香港推广少林武术文化,现在在太湖大学堂跟随南先生参学,这次课程是经南先生批准到上海传授两天的易筋经韦驮十二式。

在学习班里见到了熟悉亲切的几位出家师父,还有好多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师兄来自全国天南海北20来人,因缘聚合让我们欢聚一堂。王老师非常随和谦虚,但是几个动作示范,要领的讲解,确实是厉害的很,真有东西,应了一句话越是平实越是高明。

两整天紧张的学习中,尽管做的动作中有些自己做的不到位,也很辛苦但是没感觉累,感觉时间不够用过的飞快。即使在课间大家还是在体会要领,互相切磋动作要领和学习内容,珍惜难得的机会。假如在年轻的时候有这样的机会好好跟王老师学上一年,不知道和现在的我会有什么不同?

具体功法的体会,等我练习几个月后,再向大家汇报,现在每练一次都全身出汗,膝盖热,感觉就是挺好。

 

八:习练体会(连云港雷先生)

顶礼老师!

弟子愚钝,进步很慢。尽管每天观想着与老师您一起练习功法,但是内心还是十分渴望见到老师。

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习练体会。

我是名工程师,平日坐着打电脑时间长,运动又少,11年下来,体质就成了眼前的这个瘦弱样。也许正是这个缘故吧,我感觉习练功法18天来,受益很大。总体上感觉,身体爽快了,胃口好了,经常有运动的冲动了。走路腰板直起来了,胸肩不喜欢窝着了,精神头渐渐好起来,打坐腰力也好一些。

我基本上每天早晚五六点钟各练习一遍。连着预备动作,一遍70分钟左右。较刚学的那2天,体力好一些,70分钟能站得下来,腰眼不那么酸疼了,压腿和下腰动作可以坚持3口气了,做九鬼拔马刀时脖子没有那么别扭了。一套练习下来,汗出,气和,有一种满足感,站着不想动,偶尔有一种静定的意思。

相对我自己,尽管日日有所进步,信心倍增,但是我体会出很多不足,离老师的教导还有十万八千里。有些细节忘记了,有些动作因体能和筋骨现状做不到位,加上懈怠少炼,内心时恐有愧师望。

动作方面,我最困难的是卧虎扑食。课堂上就没有正确的做出来过,到现在还是没感觉。头尾翘不起,腰部塌不下去,臀部塌塌的,整个脊柱是斜坡向下的,很难看。前拱和后坐的动作也做不出弧形的感觉。后坐时腿骨顶髋骨,下不去。

第二困难的是掉尾式。交叉双掌撑地做不到,还是用十指撑地。前压时气吸不足,顿脚跟时喷气短。那种揉搓的感觉做不出来。

体能方面,急需锻炼。譬如做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到第6、7次呼吸时,腿直发抖。做倒拽九牛尾时肩关节拉得啪啪作响,做完卧虎扑食白天屁股会疼,做青龙探爪时肘关节会被推疼,我怀疑自己用力不当。转念又想,啥呀?这点苦等受不了还好意思说。

气息方面,动作与气息配合不上。譬如做九鬼拔马刀时,扭动到位置时,吸气往往还没有结束。动作快可能是姑息脖子疼的缘故吧!做出爪亮翅收式时,三次呼吸与腕肘肩的放松节律配合不来。做三盘落地、倒拽九牛尾和卧虎扑食等动作结束时心跳加速,气息会乱,往往需要调息2至3次。

凝神领意方面,往往还在检查动作是否到位,做不到形神配合。做摘星换斗观看掌心、反照五脏六腑时,心神稍有宁静。偶尔返照一下呼吸,发现呼吸匀称,有点观呼吸的感觉。但是做其他动作,譬如平接甘露时,观想呼吸的意念太重,往往呼气被下行的意念给阻滞了,放弃观想,气才能呼得完。我肯定自己弄错了。我弄不明白是引导呼吸还是静静的看着呼吸。我想问的是,是不是呼吸归呼吸,观想归观想?我体会发现眼神凝聚或者奋力喷气时,妄念少一些,大部分时间妄念还是进进出出。我领会课堂上老师的意思是:意动-气动-形动,意停-气止-形到。不过我还处在动作熟悉和稳固阶段,谈形、气、神合一简直如痴人说梦。

上面我罗罗嗦嗦地写了一大堆,实在是辛苦老师了。

南太老师讲瑜珈体功对修行非常重要,我渴望着因缘聚会时能学习到。每每回想起当我望眼欲穿,忽然又接到道友的电话,通知我可以到上海向王老师学习真正的易筋经的那一刻,我都泪流满面,一次次地沉浸在至福之中。每天在起式前和收式后,我总要观想礼拜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礼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礼拜达摩祖师、礼拜南太师父、礼拜王老师,感恩一切众生,忏悔自己的懈怠,默诵自己修习易筋经的誓言--与易筋经活在一起,勤正修持,习有所成,传播正法,造福千万莘莘禅修佛子和广大病苦百姓。

达摩祖师曰: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无有是处。

弟子自知拙劣,祈请老师慈悲不弃,渴望常受指导。

顶礼老师!

 

九:学练《达摩易筋经》(大连刘女士)

这次在上海学易筋经的韦陀十二式,是我第一次参加有关瑜珈的课程。我从小体弱,长大也是好懒喜静,不喜欢运动,只知道乌龟是喜静的却很长寿。接触佛法后感觉静坐挺舒服的,可是身体素质每况愈下。今年参加了两次首愚上师的准提禅七法会之后,感到应该动静相宜:适当的运动应该是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修行的。于是,有意无意地在家里翻看了一些时下流行的瑜珈书籍,正在一头雾水时,恰有此机缘学习易筋经,实印佛母之慈悲护佑。

去之前想象过王洪欣老师的样子,但真正见到时,老师比想象的还要平易近人,目光也更内敛、深邃。

课程已经结束两周了。回来后基本坚持每天练习,下面是自己这几天的一点粗略体会,供养给师兄们,供参考:

 

一、预备动作很重要,这也是老师在课上讲过多次的。

预备动作可以帮助活动身体的各部位,能拉动身体两侧、大腿内侧,后部的筋,那些部位正是人体胆经、膀胱经、肝经等经络的分布之处。

在上海上课的时候,弯腰指尖触地都费劲儿,经过这几天的练习,前手掌可以轻松着地了。

 

二、“力不丢,息不散”。

练习时在室内,当窗而立,感受着外面的冬日暖阳,按老师所教的观想和平静的呼吸,心也会变得很宁静,十二式做下来,微微出汗,通身舒泰,走路时腿也轻松许多。有一次自作聪明,边听广播边做,结果心乱了,气息也乱了。体会到了“心动气动,心息合一,动功、静功殊途同归”的感受。

 

最喜欢的动作。

喜欢做最后两式:“折躬式”和“掉尾势”。做“折躬式”时,感觉自己的头像个皮球,柔软而有弹性,随着呼吸一缩一放,很有意思,所以每每这个动作都要特意多呼吸几次。放开双手后,可以体会老师说的外面的每个细微的声音都可以听得清楚。

“掉尾势”开始练时觉得很难,腿后部的筋拉的很疼,左右摆髋也不协调。经过这些天练习,身体柔软了,动作也熟练很多,感觉身体内部的脏腑充分得到按摩。

 

最难做的动作。

最难就是“卧虎扑食式”。虽然被老师在课上纠正了好几次,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动作不到位,反到像老虎在伸懒腰。目前还在改善当中。

以上是我学习达摩易筋经的一些体会。南师讲过,我们修持之所以不能得定,是因为身心没有调整好,尤其身体的障碍太多。如果能四大调和、身心健康,求证道业就较容易了……易筋经是一上好的功法,深信经过练习,可以阴阳和合、筋脉健康、身心康和,对修禅定尤有助益。

首愚上师常讲要懂得法的珍贵,懂得珍惜。“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这次有幸学习,非常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