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师追影

老太庙复建缘起

时间:2016-07-26  来源:  作者:马宏达

作者:马宏达

第一次知道老太庙,是由《庙港地方志》。那是太湖大学堂开办后的某一天,我在办公室翻看《庙港地方志》,被书中所载历史资料所吸引,读给南师(南怀瑾先生)听,南师很感兴趣。这些史料中,就包括老太庙。

 

老太庙
 

记得书中记载,老太庙始建于元代,太湖上往来的船只,遇到风浪,会呼唤邱老太爷的绰号(邱癞痢)以保平安。明万历年间,敕封邱老太爷为平沙侯,后晋升为平国王。老太庙的庙会曾是太湖地区最大的庙会,举办庙会时,苏州府、湖州府会进贡12匹白马。庙前的古戏台有副楹联,颇耐人寻味,据说是明代举人赵鸣阳所撰:

上联:做出  真如是 假如是 世事从来如是

下联:看到  这其间 那其间 人情亦在其间

后来,我又搜集相关资料。有记载说,邱老太爷是元代人,生于庙港本地,后来中进士,曾为官镇江,任内清廉公正,有舍身家性命救百姓于水火之大功,死而为神,为太湖地区人民所尊奉仰赖。元代的镇江、庙港两地皆建有老太庙以供奉。明初,则有刘伯温以神道设教,借助邱老太爷形象化民成俗,引导民众敦品厉行,耕读成才。明末,则有万历敕封爵位云云。若以我国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类比,邱老太爷可谓太湖之妈祖。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聪明正直,死而为神”的人文理念,其宗旨,在于警示因果,引导人们敦品厉行,修己安人。沿海的妈祖、太湖的邱老太爷,以及范蠡、关公、包公……皆是如此榜样。

 

老太庙
 

2010年,查旭东书记来七都镇上任伊始,曾来拜访南师。谈话中,南师提议可复建老太庙,并融入儒释道乃至诸子文化,目的在于人文化导,教育世人效法先贤,自强不息,自立立他。

一年多以后,庙港地方群众动议,希望政府复建老太庙,满足群众的信仰需求。地方人代会经商议,决定复建老太庙,并经南师指点,确立了基本思路,以老太庙为载体,以人文教育为旨归。在邱老太爷及眷属等既有元素之外,还纳入了其他人文元素,其中包括:古吴国的创始人、吴国文化的奠基人、也是周代初期推位让国的人文典范——吴泰伯;吴泰伯的贤弟、推位让国的仲雍;孔子仰慕推崇的南方圣人季札;扶危济困、功成身退、三聚三散财富于天下、被民间奉为财神的商圣范蠡;智慧、慈悲、愿力与方便并重的佛教元素;以及其他诸子百家、古吴国历代先贤风范、太湖文化元素等等。

南师很快就亲笔题写了“老太庙”“吴泰伯”等匾额。

 

老太庙

 

可以说,老太庙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古吴文化、太湖文化乃至其他中国传统人文文化元素的综合体。“老太庙”的“老太”也不单单指向邱老太爷,而是包括了所有伟大的人格。老者考也,正也,尊也;太者大也,通也,高也。经过众多考验而成就伟大人格者,或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者,才有资格称为“老太”,他们的人格风范与伟大功德,永远垂范世间。因此,老太庙文化广场,对于七都镇以及整个环太湖地区、古吴国的人们,乃至更大的范围,都有着重树伟大人格榜样垂范社会的重要历史文化意义。

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美好庄严的建筑环境本身,就有着潜移默化的陶冶教育功能。为了使老太庙的建筑使人见之即生欢喜心、尊重心,南师委托登琨艳先生为老太庙做了免费的建筑设计。登先生是国际著名建筑师,他依“庙中有港,港中有庙”的思路,参照苏式古建筑风格,设计出来的老太庙果然不同凡响,别具一格,足以载入史册。

在南师来吴江办教育的12年中,吴江政府承诺的300亩土地中有18亩一直未落实。 2012年春季,南师提出不再需要这18亩地了,过去付的对价款项也不要了,赠送给政府。吴江政府觉得对不起南师,不知如何是好。查书记跟我提议,南师支持老太庙这个文化教育项目,而老太庙核心区正缺18亩的土地指标,南师可否将土地指标捐给老太庙?我跟南师汇报后,南师本来不知土地指标还可以转让,听后很高兴,称赞查书记“头脑灵活,才堪大用”,于是决定捐赠这18亩土地指标给老太庙用。

七都镇计划于2012年9月4日举行“老太庙文化广场奠基暨七都孝贤表彰仪式”,希望南师派代表来讲话。我起草了一个讲话稿,到二楼南师起居室内,读给南师听。南师听后都同意,他要我代表他、代表太湖大学堂去讲这个话。同时,他老人家要我补进一段话,就是他要捐赠自己的稿费一百万元人民币,用于老太庙建设,并且老人家特别加重语气强调:“这笔钱,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虽然不多,但也希望为此地人民的福祉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南师强调这个话,明确不是借钱来捐,而是他老人家自己的稿费。我将南师这个原话记录下来,原原本本地补充进讲话稿。

当时,宏忍法师、永会法师、陈照凤大姐、乌慈亲、代兴玲,都在旁边,听到我和南师的谈话。

 

老太庙

 

之后,南师吩咐郭姮妟汇出这笔捐款,因为郭姮妟当时暂且代管着复旦大学出版社付给南师的版税。此前,我所亲历的,南师用自己的版税做过几次社会公益捐助,也是如此办理的。

南师带头捐款,同学们纷纷跟进。李慈雄萧明瑾伉俪,吕松涛刘梅英伉俪,各捐九十万;刘雁平、李想母子捐五十万;其他同学凑了二十三万多。与南师捐资加总共三百五十三万多元人民币,算是大家的一点心意。后来,当地的企业与个人,还有其他人士,也纷纷跟进出资出力。

不论钱多钱少,一块钱也是一份功德心。重点在于社会共建、共护、共享、共同提升。社会中每一分子都有一份社会责任。共建、共护、共享、共善,是建设良善美好社会的前提。每个社会成员,也都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承担其对社会造成的因果责任。否则,永远是一部分人在承担,一部分人在不负责;一部分人在建设,一部分人在破坏;一部分人在付出,一部分人在享受,社会就在这些内耗对冲中艰难蹒跚而行。希望这个道理,将来可以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常识。

 

老太庙

 

后来,应地方需求,为了与老太庙文化广场项目的文化教育功能相配套,需要建设一个相对独立的可用于社会各界讲学的空间。吕松涛刘梅英伉俪发心并出资二千五百多万元,除了为怀轩、龙型建筑一层做了装修,还承担了一个“交钥匙工程”——在老太庙旁边,设计建造了“太湖大讲堂”。这一切做好之后,都赠给了地方。

庙子有了,住持方丈请谁呢?这位方丈,当然要懂佛教佛法,但不能局限于佛教,还要能广泛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善于领会并运用“一切法皆是佛法”(《金刚经》),明白法门无量皆是化导社会人心之方便,才能与老太庙复建的初衷相应。而且从舍己为人、普护众生的角度而言,邱老太爷也是菩萨道中人。地方上最后确定,礼请时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成都文殊院方丈宗性大和尚,做老太庙首任住持方丈。宗性大和尚说,南老师支持的文化事业,他一定支持,遂慨然应允。很快,宗性法师就邀请多位名家题写了老太庙的多副楹联。

 

老太庙

 

2015年9月29日,吴江梁一波书记,在太湖大讲堂内举行的第三届太湖国学论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会上,宣布老太庙文化广场系列项目落成。

老太庙自复建以来,开展了读经、拜忏、春节庙会、讲经等活动。太湖大讲堂,举办了太湖国学论坛暨纪念南师活动、科学专题讲座、身心修养讲习班、企业家培训等活动。群学书院,则开办了社会学界的国内国际研讨会以及专题系列讲座。怀轩,除进行南师著述整理之外,还注册成立了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此外还与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和华夏心理机构合作,已举办三期面向司法界人士、监狱、戒毒所、少管所的内观培训,收效颇佳,影响深远。

相信未来,以老太庙为缘起的这个文化体集群,不负初衷,持续发挥文化教育作用,为社会做出长远贡献。

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