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佛教动态

蜀中袁焕仙: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时间:2013-02-02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

 

来源:成都日报

居士,一号世杰,四川省盐亭县人,是民国时代四川的宗门大德。少小聪颖隽逸,善于谈论,幼读儒书,兼习制艺,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民国初年(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1926年,深感军阀割据,时局混乱,于是慨然弃官退隐,潜心于佛学禅修。1943年在成都设立“维摩精舍”,聚众讲学修禅,门下弟子众多,各有成就。南怀瑾为其座下的上首弟子。

禅宗的传承,历来以出家人为中心,居士参禅证悟,自唐宋以来虽不乏其人,但以居士为中心传禅结社,唯出现于二十世纪,肇始于袁焕仙主持筹建的维摩精舍。如 今,第二代维摩精舍的弟子们仅剩下南怀瑾先生,然而,维摩精舍的精神,经由袁先生和弟子们的努力,已经发扬光大,并传遍海内外。

1943年 春夏之间的一天,成都提督东街的三义庙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一天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意义,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渐渐显现,因为后来堪称“影响近代中国 最大的两大佛教界居士团体”之一的维摩精舍,在此正式成立。当年另一个影响巨大的佛教居士团体,是佛教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先生在南京创立的支那内学院。

当 时,人称“大禅师”、“大居士”的袁焕仙,号盐亭老人,与省内名士潼南傅真吾、大竹萧静轩、巴县朱叔痴、荣县但懋辛,以及山西贾题韬等人,在三义庙正式成 立了“维摩精舍”。据云“维摩精舍”宗旨有三,其一曰“整理禅宗原理以至方法,使之成为整体之系统。”二曰“比较与其他宗派之异同,以明禅宗教外别传之特 点。”三曰“结合中西学术思想,提高禅宗之学术地位及其实用价值。”

“维 摩精舍”自创立以来,川中雅好禅学的居士名流,纷纷会集于精舍,依止袁焕仙先生学禅。一时蜀中禅门兴盛,人才辈出,一派兴旺。在维摩精舍的众弟子中,除当 今名震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为袁焕仙的首座大弟子外,还有郭正平、杨光代、徐剑秋、伍所南、吕寒潭、邓岳高等人,后来也都成为蜀中禅门各树一方的大 德居士。另外,还有释通宽、释通永、释演观、释曼达等出家僧人,也是袁焕仙在维摩精舍培养出来的禅门俊杰。

 

维摩精舍----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袁焕仙先生(1887—1966),字世杰,号其章,四川省盐亭县人,少小聪颖隽逸,习读儒业,兼习制艺,13岁应童子试,名列前茅。1912年毕业于四川法政学堂,历任越隽县知事、二十军监督及军法处长等职。1926年,先生40岁时,深感军阀割据,时局混乱,于是慨然弃官退隐,潜心于佛学禅修。

袁焕仙弃官之后,先师从于吴梦龄先生谘决禅宗心要,后来出川行脚,广参海内高僧大德。1935年2月,在汉口归元寺,参叩于湖北禅门高僧秀空老和尚;同年4月,在苏州李印泉先生的陪同下,参谒穹窿山道坚老和尚。此番游历回成都后,人人皆称袁焕仙已经大彻大悟了,然而,在对禅门公案参究的功夫上,袁焕仙却是愈加精勤。

灌县(今都江堰)灵岩寺,是唐代南度来华高僧阿耆多尊者建立的道场,此寺群山环卫,树木森然,苍翠秀灵,为历来栖心禅修的好地方。1942年春夏之季,袁焕仙来到灵岩寺闭关三个月,随后主持灵岩禅七法会。这是一次大规模弘法,甫一亮相,就震动整个西川禅林。

袁 焕仙这一次的闭关和主持禅七法会,成就了维摩精舍门下三位开悟的高足,他们分别是被誉为头名状元的南怀瑾、榜眼郭正平、探花杨光代;另外还有朱叔痴、马白 眉、果州道士等人,也于禅道有所悟入。在这些袁门弟子中,以南怀瑾先生成就最大,其道德学问被世人称为“上下五千言,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 言”,如今已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和白衣禅门领袖;而其他诸位先生,后来也都成为德雨广布、弘化一方的大德尊宿。

1943年维摩精舍成立之初,曾遭遇了很多落后势力的阻碍。许多人不明真相,毁谤与谣言四起,流言飞语致使维摩精舍一度门前冷落。然而,袁先生不管风吹雨打,日日准时于精舍内开讲国学经典中的精华要义。当年9月, 精舍院内一株十年不曾开花结果的石榴树,突然繁花盛开,并且显现出一花三蒂的瑞相。一时大街小巷,争相观看,并引以为奇事。为此,社会上的流言飞语才渐渐 平息。后来维摩精舍的名声隆起,当时上至军政首要、学者士子,下至家妇贩夫,也都先后来集,不断向袁先生问道求法,一旦心有所得,无不欢然踊跃。成都维摩 精舍,遂成为中国居士禅的一面旗帜。

其间,袁焕仙先生曾应成都佛教界之托,带领大弟子南怀瑾前往重庆,迎请当时中国的禅门领袖虚云老和尚到成都传法。虽然虚老最终没有应邀到成都,但袁先生与虚云老和尚会晤的这段因缘,却早已成为当时禅林的一大逸事。

1946年, 袁焕仙先生为了更广泛地弘扬佛法,毅然以国大代表的身份,前往南京,并在南京成立了“首都维摩精舍”。当时的政界要人陈诚、陈立夫、周宗岳等均执弟子之 礼,时常前来参叩,而袁先生每每只以佛法教化于人,不论及余。然而,为了应付许多政界要人对时局的咨询纠缠,袁先生不得已写下了《我之国是》一文,公开宣 称全国应“团结以御外侮,安息以厚民生”。

1947年,袁先生应邀赴台湾讲法,一时在台湾佛教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年从台湾返川后,袁先生主导维摩精舍如故,并时常往来于内江、重庆、潼南、盐亭、中江各地讲经说法,并在各地多次举行禅七法会。1949年以后,袁先生家居休养,1966年溘然圆寂,享年八十岁。

 

《 维摩精舍丛书 》---直指世道人心

袁焕仙先生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主要见录于1944年初版的《维摩精舍丛书》中。丛书共分《榴窗随判》、《黄叶闲谈》、《中庸胜唱》、《灵岩语屑》、《酬语》五分册,袁焕仙先生平生所持倡的大经大法,可说是尽在其中矣!2003年,曾身为袁焕仙侍者的李自申先生,组织编辑和出版了《维摩精舍丛书》第二函,其中更补充了《统说庄子》、《心经三讲》,以及《通禅与王恩洋》、《东方学术界之函讨》等珍贵资料。

袁焕仙先生在《维摩精舍丛书》中,以博大的胸襟和卓越的见地功行,将中华文化传统之儒、释、道三家精神,圆融贯通为一个整体;同时旁涉西方文明,直指世道人心。正如丛书开篇《旨趣》所云:“燃先圣之心灯,续众生之慧命,揭宇宙之至理,轨万有之一行。”

《维摩精舍丛书》虽然问世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未被正统学术界所重视。幸好,维摩精舍有大师兄南怀瑾先生负笈海外,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数十年来著作等身,因此,被埋没了数十年的袁焕仙夫子和维摩精舍的文化精神,才在今天得以重现。

 

袁门诸弟子-----造化非凡

在 袁焕仙的棒喝磨砺下,维摩精舍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后来个个都成为禅门高手,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复兴,保存了一批珍贵的火种。当年在灵岩山和峨眉山 大坪寺的禅七法会上,袁焕仙就带出了人称“三大士”和“峨眉五通仙人”的一批杰出弟子。其中“三大士”指南怀瑾、杨光代、郭正平;“峨眉五通仙人”指五位 出家僧人:释通禅、释通宽、释通远、释通超、释通永。

南怀瑾作为维摩精舍的首座大师兄,是袁焕仙最寄予厚望的爱徒。他们见面很有意思,有一天南怀瑾到灵岩寺去游玩,正好遇到袁焕仙出关。两人见面后,袁焕仙就 说:“我听说你武功很高,会太极拳,我向你拜师啊。”南怀瑾谦虚一番后,也就认真教他打太极拳。但有意思的是,后来袁焕仙的太极拳没有学成功,南怀瑾反而 拜倒在这位大禅师的门下,在首次的灵岩寺禅七法会上,就成为袁焕仙门下得道开悟的首座大弟子。后来,南怀瑾常常与同门师弟杨光代、释传西、马白眉等说:这 段因缘真是太奇特了!如果不是国难当头,自己不可能避乱入川,也不可能得遇恩师!

还 有一位叫徐剑秋的弟子,与袁老的因缘也很传奇。维摩精舍附近有一“近圣茶园”,袁老闲时爱去那里品茗下棋,而徐剑秋跟他是老棋友。有一天,他们对弈正酣的 时候,侍者匆匆过来说:“先生,讲经的时间到了。”袁先生起身向徐剑秋告辞,徐惊问道:“你还讲得来经啊?讲什么经?”因为棋友退场,自己也闲着无聊,他 便跟随袁先生姑且听一听。那天袁焕仙正好开讲《中庸》,一堂课下来,徐剑秋惊叹不已,立即拜师,也成了维摩精舍的著名弟子之一。

2007年1月,全力支撑维摩精舍并组织编辑出《维摩精舍丛书》第二函的最后一位老宿——袁焕仙先生晚年的侍者李自申先生,无疾坐化于家中。随即,成都著名的国学行者、跟维摩精舍诸老渊源颇深的冯学成先生,在《忆维摩精舍诸老宿》一文中写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维摩精舍)诸老先后物化,其化境皆足以省人。

恢老(李绪恢)业医,医术精良,待人极为和善,是温良恭俭让的楷 模。代老(杨光代)禅养与南老(南怀瑾)比肩,唯文韬弗及。代老一生体弱多病,晚年更为癌病所累。常人早不堪矣,然代老淡泊泰然,目光内视如故,全无病 态,两年来讲学如平日。后安详而寂,享年七十有六。此次申老(李自申)亦安详坐化,化时神识清朗,与恢老、代老同,享年八十有七。 ……由此可见维摩精舍诸老宿行持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