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佛教动态

秉宏法师印度之旅分享

时间:2019-03-08  来源:  作者:释秉宏

作者:释秉宏法师

因文魁先生之邀,我才有此因缘,怀着对佛陀故乡无比向往、恭敬和虔诚之心前往印度。此行缘起是世友居士,他曾多次邀请慈雄先生到印度佛教复兴中心参观,奈何事务繁忙,慈雄先生一直没空,直到今年过年才腾出时间。

 
(左起:李慈雄先生,秉宏法师,詹文魁先生)

 

说起印度佛教复兴运动中心,先谈一些背后的故事。当年,世友居士到台湾找到文魁先生,说要在位于龙树菩萨的故乡——印度龙城的龙树学院竖立一尊佛像。当世友居士对文魁先生说完此事后,马上补了一句,「不过我没有钱。」文魁先生当场允诺,笑着说钱的事情我来筹备。

(左二:詹文魁先生 左三:世友居士)

 

好事多磨,这尊佛像建设过程中的种种阻碍逆境与考验,就不一一赘述,却不得不提其中关键转折点。当文魁先生带着世友居士去拜见南老师时,南老师立马安排慈雄先生给于大力资助。世友居士报告了印度弘法事宜,南老师非常佩服,向他鞠躬三次,并感叹世友居士所做之事,换作他自己亦难以做到。这也许是老师的谦逊之词,但由此可见在印度弘法是多么地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文魁先生经过多年的艰难努力,终于,一尊行走中的佛陀塑像在龙树学院落成。

 

行走中的佛陀
(行走中的佛陀)

 

印度之行第一站是菩提迦耶,即佛陀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的地方。当我远远地向摩诃菩提寺正觉塔靠近时,此心已被塔的宏伟与佛的威德摄受。再走近时,看见全世界各地而来的信众,围绕着佛塔礼拜、诵经、盘腿,看着每个人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虔诚与恭敬,我内心无比地感动。其中有一位白人僧人,盘腿时面部之慈祥宁静不觉中吸引了我的驻足观察。他似乎进入了美妙的定境,应是受到了佛的加被。经过了2600年,佛陀的威德教化,依然像他在世时一样加被着我们末法众生。而当我们绕塔完毕,从远处仰望菩提塔时,彷佛众生所有的傲慢、无知、庸俗、卑微等习气似乎全部都化为无形。我当下那一刻只有一念虔诚之心,不自觉地磕了三个头,祈求佛的光明加持这一切的苦难众生,能够离苦得乐,证得菩提。

 

(菩提伽耶正觉塔)

 

「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在去灵鹫山的途中,慈雄先生一直在念《西游记》中这首诗词。那天的天气也真是烟雨缥缈,云深不知处的样子。遥想当年佛在灵鹫山说法时之盛况,对比今日佛法之式微,大道之难弘,不胜唏嘘。道理上来说,灵山法会,俨然未散。可事实现况是无比的衰微,就像前人常说的「禅门寥落道门衰」。

 

(灵鹫山)

 

之后我们一行人又陆续朝圣了龙洞——佛苦行六年之所、牧羊女供养地、佛遇五比丘初转法轮之鹿野苑。虽然物是人非,这些留下的圣地让我们唏嘘缅怀,但当看到来自世界各地虔诚的朝圣者时,又依然让我生出一种信心和希望。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如来,好像来过,真的来了吗?又好像没有。佛说如来,即非如来,是名如来。

 

迎佛塔,佛与五比丘相遇之处
(左起:纪雅云女士,秉宏法师,李慈雄先生,詹文魁先生)

 

(龙洞 佛陀苦行六年之处)

  

122326l4bil9fivdq39ffr.jpg
(鹿野苑初转法轮之处)

 

(牧羊女供养佛之处)

 

朝拜佛陀圣地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龙树菩萨的出生地——龙城,这里正是世友居士创立龙树学院之所在,也是全印度的佛教复兴运动中心。当年安倍卡博士带领50万人的佛教皈依仪式之盛况似乎犹在目前。

 

(安倍卡博士塑像)

 

安倍卡博士是贱民出生,后来凭着自己的造化,读完四个博士,回国帮助甘地建国。他出任了印度第一任司法部部长,负责了印度宪法的草拟与制定,在法律上废除了贱民被歧视压迫的地位。然而事实上,对于贱民日常生活中真正的苦难,安倍卡博士却无能为力。他遍寻印度各个宗教后,发现唯有佛陀的教义,提倡众生平等的精神,才能让贱民有机会脱离其所属的社会阶级。并且,安倍卡博士深入经藏后写出了二十二条誓愿,规范引领贱民了解基础的佛法,从而给了无数贱民重生的希望。

 

(安倍卡博士)

 

安倍卡博士的出生至死亡,本身是个大话头。他的所作所办,似大菩萨再来,因他的努力,替贱民争取到生命的尊严。为此他研究佛陀的教义,最终成功地举办了皈依佛教大典,让贱民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光明。从贱民谈论安倍卡博士的语气神情可以得知,安倍卡博士在贱民心中等同于佛陀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当詹文魁先生说要重新塑一尊安倍卡博士的铜像时(约四米高),这些年轻贱民的双眸中顿时充满了光亮,洋溢着笑容,有些甚至泛起了泪光。那场景非常让人动容。人的至高德行,其感化后世众生启发自觉慧知的作用,是能够历千万祀而不朽的。

 

我看到了来自各地的贱民,聚集在龙树学院学习。世友居士给予了这些人重生的希望,我们也从各方面了解到世友先生之不易与艰辛。他自己在开幕式上也自嘲道,我们这里的老师都是自掏腰包坐飞机过来教你们的啊!我没有能力花钱雇用更多的老师。文魁先生说自己希望有生之年能给龙树学院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慈雄先生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前辈们对佛法的身体力行,足以为我等楷模。身为晚辈的我们,除了随喜赞叹,更希望能尽一点自己的绵薄之力。

 

 

佛陀已经离开我们将近2600年了,今日我们有幸能听闻佛法。除了感恩佛陀的应世,还要感谢历代祖师为佛法薪火相传而做出伟大贡献。对于此种种菩萨行,我深受感染,发自内心希望更多人知道,搭上一份因缘,参与到这种真正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的事业。

 

附录一:洞山祖师的偈子

南老师有一副对联,「教育之目的为后世造就利国利民之人才,学问之理念为群生启发自觉觉他之慧知」。

122945qazvavhvv6ezspi7.jpg

 

因为这次印度之旅的感慨,又让我对于这些为弘扬佛法而不懈努力的菩萨们的情怀,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想到洞山良介禅师的一首诗,南老师也讲解过,只有二十八个字,说出这些菩萨们一生的心情和理念。

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

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

 

南老师为这首诗作了详尽的讲述:

「净洗浓妆为阿谁」,第一句话是描写尼姑的诗,等于说不打扮,不穿漂亮衣服,剃了光头出家了,洗尽浓妆,都不要了,外面一切的繁华都丢掉了。第一句诗很有意思,很香艳。如果只看这一句,好像是因为恋爱失败出家的诗。「为阿谁」,是浙江的口语,就是为了谁。

「子规声里劝人归」,子规是杜鹃鸟,读中国古文晓得杜鹃也叫子规,还有个名字叫望帝。望帝是什么呢?这就讲到中国上古文化了。四川成都在古代是另外一个国家,叫蚕丛之国,现在考古学家都考据出来了,文化与我们不同。考据研究结果发现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个国家,不晓得怎么亡掉的,最后亡国的时候,这个太子为自己的国家民族伤心地哭,哭到眼睛没有眼泪就流血了,他的血掉在杜鹃花上,死后的灵魂化成子规鸟,就是找归路,找自己的国家在哪里。这是很艳丽的中国文化古代的故事。

有些人搞错了,把子规和鹧鸪混在一起。鹧鸪鸟是春天叫的,不同。我们以前出门,古书读多了,听到鹧鸪一叫,心里很不舒服。鹧鸪叫是咕咕归,咕咕归,快点回,快点回。子规也有这种味道,快点回家吧!所以在抗战的时候,就想到古人的诗。

洞山良介禅师这首诗第二句话「子规声里劝人归」,他说自己出家以后悟道了,说法一辈子,希望人人都达到佛的境界。他一生弘扬佛法,像变成子规鸟的太子一样,眼睛里流出的都是血了,为了度世人,叫大家大彻大悟,悟道,子规声里是劝人归啊。他在山里头住,听到子规鸟叫的声音,有这个感想,形容了自己。

像洞山良介禅师的心情一样,「百花落尽啼无尽」,像山里头的子规鸟一样,春天都过去了,时代过去了,一切花都没有了,时令时节过了,还讲这个玩意,像鸟一样还在叫,不死心。子规的叫是啼,鸟啼,所以给你们现在年轻人上国文课,老虎叫是啸,龙叫是吟,狗叫是吠,猿叫是啼,鸟叫也是啼。每个叫声的形容词不同,现在简体字都弄乱了。

「百花落尽啼无尽」,时代都过去了,你老头子还在这里讲这个干吗!像子规鸟一样,蚕丛的国家都没有了,还变成子规鸟,还在伤心,还在哭。「更向乱峰深处啼」,子规鸟在山中丛林到处叫,在乱七八糟的地方也叫,这是洞山良价禅师形容自己一生的弘法,快要走了。我今天给大家讲也是这样——「百花落尽啼无尽」——时代已经过了,可是在这个时代很想挽回文化。所以「更向乱峰深处啼」!

这是诗的文学,所以大家很多人喜欢作诗,四句包含那么多的意思,而且非常优美。净洗浓妆一辈子为谁学这个东西?子规声里劝人归啊!希望大家同自己一样成佛,有所成就。

 

附录二:额外的收获

此次印度之行,还搭上一份额外的因缘。南老师的学生,美国人Pia纪雅云师姐,准备安下心来,往后余生的人生目标,就是尽可能地把南老师的著作翻译成英文,让西方人能够从南老师的智慧中得到启发,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和佛法。在旅途中,慈雄先生说起纪雅云师姐是现代鸠摩罗什。因为雅云师姐1988年在香港与南老师认识后不久,就把南老师讲的《金刚经说什么》译成了英文。有时南老师给不通中文的外国学生上课时,雅云师姐都在一旁做着英文的同声翻译。她来草屯道场观察之后,觉得风水气场都合适做翻译,便准备从高雄搬来居住。她手头上《论语别裁》的译本,也快要完成。希望在余下的生命里,至少把南老师讲解的四书通通翻译成英文,让老师的文化传承能够加被到更多的众生。草屯道场将尽可能地为她提供日常生活起居的帮助,让她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这项造福众生慧命的文化事业。

(台中草屯道场慈恩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