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站关注

治鼻炎,百年古法焕新生

传承百年的乐清永人堂鼻宝列入省非遗
时间:2017-01-20  来源:温州新闻  作者:王民悦

日前,乐清永人堂鼻宝传统治疗术名列第五批省非遗名录。该治疗术历经五代人的传承发展,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当代传人蒋章元曾是一名资深报人,半路出家,深挖祖传方案在药理、实践上的优势与不足,在十余年时间里不断改进优化,使这一中医古法再焕新生。

从“家宝”到“省宝”,鼻宝走过了一段颇有传奇色彩的漫长时光。

 

这剂良方,源于治病需要

据乐清《蒋氏宗谱》记载,鼻宝创始人蒋敦琴为清朝国学生,博览群籍,业儒之余兼行医药,行医中,常常碰到《黄帝内经》所称的“鼽”病,主要症状与现代西医的过敏性鼻炎相类似。但因中医历史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术记载,一直是个疑难病症。于是,蒋敦琴自拟中草药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用药规律,约于1880年创制了专治“鼽”病的经验方。这就是鼻宝传统治疗术的核心方药——鼻宝汤剂的原方。

二代传人蒋士林,在农耕之余兼习医法,每遇病患,治之往往应手而愈。其子蒋焕槐便是在他的指导下治愈了自己的肺病,走上业医为生的道路。1927年,温属师范学校毕业的蒋焕槐在旧乐清县长岐乡沪屿村狮子山下开设“永人堂”中医药堂,鼻宝作为主要医疗项目之一,服务十里八乡。1954年,因政策所需,永人堂被归并到乡卫生院。年事已高的蒋焕槐不欲归并,永人堂也由此歇业。后来,这项独门秘籍传到了四代蒋成苞的手上。

“这剂良方,源于服务他人和蒋家人治己病的需要。自祖父蒋焕槐开始一直到我,三代人都曾患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作为五代传人,蒋章元结合现代医疗要求,在祖传方剂的基础上挖掘整理,他每改进一步,均使疗效提高一步。2010年5月,蒋章元受邀在首届全国中医外治法学术研讨会上作鼻炎外治学术报告,引起学界热烈反响。2014年,永人堂鼻宝入选我市非遗。2014年,永人堂淘宝店上线,推行网络诊疗服务,患者辐射海内外。去年,该治疗术作为保护对象,被收录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知识保护工作平台。

为了传承,蒋章元现将鼻宝传授给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的儿子。儿子虽从事股权托管交易工作,但也会帮助父亲进行该项技艺网上营销的创意设计和产业化规划。“一旦条件成熟,我们将引入资金,展开股份合作,进一步完善方剂,创立药业,把鼻宝项目纳入药物研发轨道,实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为更多患者解决病痛。”

 

为革新以身试药,变卖房产
蒋章元

蒋章元在剔除残次中药,制作鼻宝。现年58岁的蒋章元曾任《浙江日报》驻上海首席记者,大学里学的是中文专业,从不懂医的书生转身为中医达人,要归功于曾深受过敏性鼻炎“折磨”十年。“晚上睡下去,鼻子就堵住了,只能张嘴睡觉。早上醒来,嗓子干痒难耐,还狂打喷嚏不止。妻子打趣说,连街对面的人都能听到阿嚏声。”说起这个病,蒋章元满脸无奈,他去了杭州、上海多家医院,疗效却不大。这让他想到祖上的独门技艺。“我怎么那么傻,我家就是治呼吸道病的行家里手啊!”

2003年,蒋章元从上海赶回乐清老家,费尽周折找到了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方。不过,这方子是汤剂。“汤剂要煎煮,不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习惯。我要改良药方,做成外用制剂,这样用起来会方便得多。”在中药里,更换剂型和给药方式,并非易事,得对药方进行变动。蒋章元便开始边看药书边琢磨。他拿自己做试验,把中药磨成粉剂,结果吸入得太快,呛到肺部。家人见了都担心:“你这样会搞出病来的。”

但蒋章元没有放弃,两年时间以身试药上百次。2005年的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的顽疾治好了,便把配方与炮制方法记录下来,这就是现在永人堂鼻宝的雏形。“自己用了有效,就送给亲朋好友,很多人赞不绝口。”为了让鼻宝疗效更佳,使用更便捷舒适,蒋章元琢磨将喷剂升级为膏剂,再配以古时膏摩疗法,将药膏与穴位按摩相结合。2006年,从事新闻业20余年的他提前退休,变卖了一处90平方米房产,筹集100余万元资金,以维持生计、购买药材与设备。从此,家里变成了实验室,常常“烟雾缭绕”“机鸣锅叫”,一台台煎药机、制丸机随处可见。而鼻宝在经历了4次更新换代后也终获成功,成为一项完整的传统治疗术。

现在鼻宝的固定“版本”是两个白黄小瓶的组合装,各有两种药膏,由传统草药精心炮制而成,整个生产过程繁杂,从采集、水洗、晾晒、细切、分拣到浸润、蒸煮、制膏……有20多道工序,其中有10多道需手工完成,历时七八天。“这是民间传统疗法的创造,又是中医古法的活用。”在蒋章元看来,鼻宝传统治疗术的医理、药理和膏摩理疗方式的选择与运用,无不蕴含和遵循中医药学中的自然哲学辩证思维。“疾病诊断上的‘有诸内,形诸外’,治疗方法上的‘亢则害,承乃制’,愈病过程中的‘阴为病,阳弥补’等自然哲学原理的运用,都是中医药文化价值之所在。”

 

国学大师南怀瑾引入医门
南怀瑾,蒋章元
2011年,南怀瑾(左)与蒋章元在太湖大学堂。 南品锋 摄

 

我这段人生的转变,不仅是因为治病的需要,更是受到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引导。”蒋章元回忆道,2011年9月24日,他到南师的太湖大学堂做客。南师当着众人面说:“他祖父当年是名医,我们两家是世交。我十一二岁时就跟他爷爷学医,他拼命叫我读医书,都是他教我的,打好基础来着。他爷爷是我的老师,是(我)武功发蒙的老师,也是(我)医药发蒙的老师。”

当时的一番谈话,被南师的秘书录存了下来,它无意间佐证了永人堂至今90年的历史。

“我一直不知道南师与我祖父还有这么一段因缘。”实际上,蒋章元与南师的邂逅要从1992年说起。那年11月11日,浙江金温铁道公司成立前一天,他从温州打电话到香港,成为内地第一个采访南师的记者。2004年,南师移居上海,他又多次受邀做客,两人交往日渐频繁。南师还亲笔题写“蒋章元老弟”,以资鼓励。

南怀瑾题字
南怀瑾题词

 

南师说要想学好中医,必须深刻理解领会《周易》的精髓,比如阴阳学说等。他告诉我,中医学的源头在易和道。道家的内丹理论与实际修炼都是古人对生命科学的重大贡献。”对南师的鼓励和教诲,蒋章元一直铭记在心。自2003年立志学医后,他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就起床,苦读中医典籍,每天坚持两三个小时。出差在外也要随身携带医书。“南师著的《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都是入门必读书。其中,《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我是反复学。除此之外,对四大中医典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以及历代医家名著,也是反复研读,常读常新,熟稔于心。”

随着中医学养的水涨船高,蒋章元医路渐宽,开始涉猎其他病症。他对鼻窦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咽炎的治疗也颇有效果,研发成功专治鼻窦炎的“窦宝”。特别是在糖尿病方面,有关治疗糖尿病的学术论文入编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的专家文集,他本人更是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耳鼻喉科等两个专业委员会破格吸收为正式会员。学医期间,蒋章元婉拒了多家大型企业的高薪聘请,“医关死生,来不得半点虚浮,必须一门心思,排除一切干扰,放弃所有挣钱的机会。中医药学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需要有人去传承、发展和创新,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弘扬!”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王民悦 林勇

 

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