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问题就是富楼那提出一个问题问佛,一切众生本体自性是同体的,为什么你成佛了,这个世界苦恼还是照样的苦恼?物质世界照样的存在?就不能够带领别人得平安吗?等于是这个道理,这是大家要问的。任何一个宗教大概都有这个问题,佛菩萨大慈大悲救世救人,上帝也是救人,这个世界都没有救得了,越来越糟,这些佛菩萨大概吃饱了昏头了,究竟是什么道理啊?他说为什么一人成佛,不能连带其他的人都有好处呢?关键在这里。
上次提到佛做了一个最好的比方,这个比方也是个大秘密,也是自己真正修持的人要参究的。比方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太阳照在水中,我们两个人同时在这个立足点上看到太阳,然后沿着水边左右分开背道而驰,两个人背对背走开了,每个人都感觉到这个太阳是跟在自己的身边的。这是做两个人的比方,假使有一百个人围着这个太阳向一百个方向不同走,每个人都觉得太阳在自己的身边的,这个比方。那么这个比方我上次请大家特别要注意,而说明体同(本体相同)用异(共业、别业的不同),所以一人成佛不能带领大家。等于我们中国过去道家所讲的话,一人成佛,鸡犬飞升。但是尽管是鸡犬飞升,鸡还是鸡,狗还是狗,不过普通的狗变成天狗了,普通的鸡变成天鸡了。那么我们现在科学时代一个老鼠把它看准了选上,送到太空上变成一个太空老鼠,可是随便你太空也好、地上也好,老鼠还是老鼠,这个道理我们要参一下。
所以一切法,佛说的法,所谓度人。佛:一切成道成就的人就是一个过来人,这条路走过了,他把走过这条路什么方向,怎么走的方法告诉我们,修持还是要自己。因此我们中国的社会几千年相传的一句老话:师父带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道理。那么以前的社会尤其是所谓江湖社会经常用这个术语,这是一个道理。所以佛说了这个道理,由体同用异,用:作用不同,体是一个,同一太阳,而个人走的方向不同,这个太阳都跟在身边的,而沿途看到太阳所照的景物、风景、人事、物理看的完全两样。一切众生与佛同体,但是我们所在的今天都是这个日影,第二月,佛上面也用过比方,在这里用的比方是日影。
所以我们今天这个色身这个生命,自性同佛都是一样同体的,但是这个色身生命中间,所发生的每个人别业不同,这个日影的风光各异。因此上一次引用夹山禅师的话: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上一次我们引用过的,太阳月亮是一个,地区不同、气象不同,景物不同、感受不同。我们现在同体每人所遭遇的业力不同,所以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体同用异的道理。那么佛重要在这里做一个结论,至于说众生为什么不能自己找到明心见性这个本体而成佛啊?就是背觉合尘,上次请大家注意,自己违背了本觉自性,追求外面的境界,刚才这个太阳的比方,跟着这个日影在转了。那么佛就是背尘同世间一切走的路是两样,合于觉性合于本觉的自性就是佛,就是那么简单。世间的道理他讲了,他说悟了道的人。
“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这个我是佛的自称,假说有我,说我现在悟道了,证得菩提觉悟了。本来任何一个众生这个自性本妙不可思议,妙就是不可思议。本妙:本来是明白的、也是光明的,本来不灭不生的,不是你去修到的,你去修出来一个不生不灭,那个修得到的那个法门也是生灭的。随便你哪一个法门,只要你修得成功都是生灭法,修就成功,不修就没有了,这是很显然的它是个生灭法。所谓自性是不要你修的,我以妙明不灭不生,注意:它的文字、经文,“合”于如来藏,注意这个文字,合于如来藏,归一了,相同了。而如来藏,如来藏就是自性的代名词了。
“而如来藏为妙觉明。圆照法界”。这个上面一直第四卷以前七处征心,八还辩见,讲到心物不二,就是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一体的心物不二都说明了,现在重复的说。我们一切的众生自性是如来藏性,它是妙不可思议,不要你去悟它,它本来没有迷,本觉自性“为妙觉明”,本来明白的。譬如象我们大家今天坐在这里没有一个人糊涂过,有人讲话,耳朵声音听到,眼睛抬起来前面色相看得清楚,身体坐在这里冷暖感觉都很清楚,没有哪一个糊涂过。所谓自性的功能起的作用为妙觉明,那么这个功能千万不要在身体上找啊,它无所不在,“圆照法界”,圆满:上面拿太阳做个比方普遍都在那里。不但在我们身体内在、外面、乃至于这个物理世界、乃至于太空、乃至整个的宇宙任何法界无所不在,你说在哪里啊,它不是物质东西你找不到。不找自然是圆照法界,起心动念一找它都不是了,用生灭法找它都不是,所以现在又转过来说明自性本体形而上第一义的功能。
“是故于中”(在自性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所以自性本体功能,先叫我们用功的人求证的人破除了数字的观念,譬如我们念佛:我念满了一百万了,我磕了十万个长头了,你短头磕了一千个也没有用啊,那个是数量的问题,一提到数字的问题是形而下的用,不是体。这个体呢?没有数字问题,一就具备了无数。所以上次我讲到数理观念、数理哲学,天下的数字开始于一,一以前是零,零代表没有数,没有,也代表了无限的数,不晓得包含了多少,太多了就是零,无限、无数、不可知、不可量,所以零不是没有啊。那么一起用,就是一,天下只有一个数,一千一万一百万,随便你怎么加,加到无量数还是一,一加上去加上去。所以一就包括了无量,所谓无量就是一。
所以上次有一次我给你们讲笑话,不是笑话,我说从前我们小的时候看佛经,年青的时候不算小,说悟了道以后,佛啊,天上今天下了几滴雨都会知道。我想我虽然没有悟道,假装悟道嘛,我就不知道,很急呀,就不晓得哪一天能够知道。有一天我晓得了,我说我也知道。有个同学问我,“你知道雨下多少”?一滴,永远就是一滴水,就是这一滴雨,没有第二滴,分开来千千万万,凝起来就是一滴。所以修行要求证先把数字观念拿掉,一为无量,我打了几堂坐了,念了几声佛了,做了多少功德了,乃至象我们老头子的这一辈,我常常劝老头子朋友,说你几岁了?我说我忘了,不是真装的,真的忘了。有些同学跟我做事就晓得,我常常问,日历都摆在前面,到处都是日历,房间也是、床头也是、办公桌也是、再有个桌子也是,因为我容易忘记它,别的都记得,这个数字观念、时间观念很不容易记。所以拿起笔来就问今天几号?中华民国七十三年经常写成三十七年,随便写,都搞错了,等我信寄出去,哎呀,那个信上大概又写错了,不喜欢记。自己几岁记它干什么?命长也要死,命短也要死,你担心,我活了多少年了?八十,明年八十一。我说我明年还七十九呢,后年七十八,慢慢倒转来数多好哟?何必吃饱了饭记这个数字呀?当然电话号码有人给你记才行啊,不然家里都打错了的,我都玩过这个事,有一天自己拿起电话,我们这里两个电话,真打了半天,对方接,接了半天还是自己的电话,我还以为电话坏了很讨厌,自己打自己接,结果觉得电话坏了,搞了半天我开悟了,原来如此。
所以数字观念修行人大可不必要,减少了一种麻烦。大小观念不能要,“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在物理道理上次也提到过,没有绝对的大,也没有绝对的小。所以庄子上次讲过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小到了最小就是大,大到了最大就是小。你看家里嘛,你生最小那个儿子他在家里最大,你们家里都要宠爱他,所以小就是大大就是小,一点没有错。当然越小的越可爱,这个道理包括得很多了,所以小就是大,大就是小。用物理的道理来解释呢,很多理由,我们不加上讲了,一讲离开了《楞严经》本题太远了。要讲物理学的道理,懂了物理学,也晓得这个物理世界一切没大小的,大小观念也是人为的,所以学佛修证的人这个观念不要有。
还有你们打坐起来不要有方位观念,哎哟东方是生气方,南方是长寿南极仙翁,北方不能住啊,也不能睡啊,北方就没有人了?北极冰川那里还有人类活在那里,还长寿得很呢,方方大吉大利,不要有方位的观念,不要有时间观念。现在佛告诉我们不要有数字观念,不要我已经坐了三十分钟了,呵,再坐五分种对得起师傅了,再坐三分钟三十八分钟,连祖宗八代都对得起了,这就是自欺,这些数字观念不能有。这个放下了,自性本来没有动过,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方位,这一切放下。
“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我们为什么不能觉得自己遍十方界?就是给后天的习惯、数字、时间观念、空间观念、方位的观念、前后际的观念等等把自己障碍了,这一切放下,自性本体不动道场遍十方界。不动是怎么不动呢?想坐到杂念不要起来,打起坐来在这里一切都不动。那不是很简单,你吃点安眠药,把绳子一捆两个腿绑在那里永远不动,过几天就臭了,烂了。不动是自性本来不动,动而不动,一切现象在变化,能变之自性本来不动,不要你去用心的,这个就是不动道场遍十方界。我为什么停在这里啊?下面佛有一句最重要的话吩咐大家。
“身含十方无尽虚空”。这句话跟着上文连着的,故意把它切断,这一节。“是故于中。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注意哟,这是身体的身啊,这里佛经并没有讲心含哪,硬是用这个“身”字。当然你们讲佛学的教理就不敢看这个“身”字了,把这个身解释成法身,法身无相。不敢直接承认我们现在凡夫的业报之身,成了佛的是正报。我们这个业报之身,你绝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体含十方无尽虚空,我们这个身体,就是这个身体。其实还不是,讲穿了,至少有一点我们可以了解,譬如我们坐在这里,人的呼吸并不专靠鼻子啊,一个人的呼吸毛孔都在呼吸呀。所以有些做功夫啊打坐的练功夫的人呼吸可以关闭了,鼻子关闭了不呼吸一样活着。道家譬如到达了胎息,学密宗的人,胎息不是鼻子在呼吸了,自己内部在呼吸,开始还是丹田肚脐那里下面在呼吸,慢慢那里都不动了。那么实际是什么呼吸?胎息一般人以为胎息是小肚子那里里面在呼吸叫胎息,不是的,十万八千个毛孔自然都在呼吸,这个就是胎息,我们也在胎息了。假使一个人活埋在泥巴里,你不要把他全部埋了就会死啊,只在心脏以上心窝子以上把他一埋住了就死掉了,上半身这样露出来还是死掉,靠鼻子呼吸不够的马上死掉。因为皮肤呼吸,不是皮肤在呼吸。前天有位老朋友讲得对:“细胞在呼吸,老师啊”。我说“对。我说是细胞在呼吸。我说完全准确。”人的细胞本来在呼吸,那么人的细胞在呼吸,等于人与天地空间自然、地水火风,这个气是通的呀。由此你进去,由这个道理第一步你进去,你真修持定慧成功了,证得自性不动道场遍十方界的时候,你自然可以了解了身含十方无尽虚空,就是你这个本身,这个肉体本身就包含了虚空。“身含十方无尽虚空”这个含不能做包含解释,“含衔”,就是嘴对嘴那么接起来那个意思。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你都要证得了。那么假使能够证得自性,所以讲禅宗证悟不是理解啊,硬是一念放下自然就到的。那在这个时候你就晓得,这是佛经最有名的佛教的文学,你看这个神通大了。
“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一根毛的头发尖尖上,头发还很粗不算毛啊,身上的细毛,婴儿身上的软毛、胎毛“端”顶尖上你看有多大,现宝王刹,整个十方世界、极乐世界都在内,就那么大,大就可以修到那么小。坐在一颗灰尘里就转大法轮,整个法界都在内了,另外没有一个法界定的境界,有个法界怎么定怎么放大怎么出去,那还是第六意识的境界啊,还是生灭法。至少你第六意识不动,你第七识根动,那个境界还不是,这是自然的。所谓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是有名的这两句话是佛教文学的名言。那么就是说要了解自己身含十方无尽虚空的时候,就了解了自己每一个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因为这个宇宙之间绝对没有大小时空的观念。现在科学大小、时空、上下这些观念,爱因斯坦都知道了这都是人为相对的,都是物理界的现象,那个本体功能不是这样,所以这个时候就叫做悟了,不是现在一般讲禅学的随便参个话头,嘣一下悟了,我还咚一下又糊涂了呢。这个样子才叫悟了,灭尘合觉,一切尘劳烦恼休息下来,大休息下来,归到本觉的自性上。
“故发真如妙觉明性”,因此这个时候,所以自己发明了(发明就是悟,我们现在科学的发明原来是借用佛经的名词。发就是开发、发心,发起了自己的心。等于一个面粉啊,放一点水松了,把它发起来了这样我们叫发面。明:明白了。这叫发明。)这个时候就开发了自性它是本有的,真如是自性的代名词,“妙觉明性”知道自性本来妙不可言,本来自性是明白的、光明的,这个自性现前。本来现在也现前啊,不要另外去找啊。换句话你说你先不管,你说我的毛孔还没有做到那么大,我的心还没有那么大,你先做到它的根本,你把它倒因为果,为什么你会得到神通智慧呢?佛告诉你灭尘合觉。你把心中的一切的妄想、尘劳烦恼灭除了,灭除了就放下了,放下了自然合于本觉自性,就相合了就对了,合了就对了,就兜拢来了。那么你真达到了灭尘合觉的境界,至于上面什么一中现多啊,多中现少啊,大中现小小中现大呢,你也懒得去想它,管它动不动道场都是动,那么你自然会觉得了解了“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就知道这是本因上的功能,也是果位上的成就。以华严境界来讲:因赅果海,果彻因源,因的当中“赅”就包含了果的作用,这个果上就包含了因在这里因的功能在这里,就是这个道理。那么现在有个问题,佛讲到这里,在上面告一个段落。等于我们讲到这里,佛对于富楼那的答复,怎么明心见性怎么样成佛,讲到了这个原理。下面讲到如来藏性我们这个自性究竟怎么样的?大家注意哟,他在这里这四卷里头这里等于做了一个总结论。大家固然要注意,更要注意现在是讲自性的本体功能,开始了: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哎哟,要把身体气脉调整好啊,筋骨强健啊,打坐口水多了,灌顶了,甘露灌顶啊,嗯,这就是道,道不是水啊,不是水做的呀,矿泉水也没有用啊。
“非风非火”。风就是气嘛,练气功啊练到什么,以为有道。你做功夫练练身体健康,对呀,你说这个就是道,不是。
“非眼非耳鼻舌身意”。所以大家说以光来练,以眼根来修,耳根念佛听观世音法门都不是啊。
“非色”。看到光了,看到一个灵光独耀,迥脱根尘,那是形容词啊,并没有个光啊,有光你一天到晚买一个两百度的电灯炮放头顶上都发亮,你不是得道了?
“非声香味触法”。触就是感受,不是身上,哎呀我有了什么感受是道,都不是。法就是意识的思维,我懂了,我这一下我都懂了,对不起,还不是。这是佛说的啊,我们只是帮忙大家解释。
“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十八界都不是。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不是。“如是乃至”就把十八界啊不一个一个说,统统说。非意识界,我们任何的功夫,任何的境界,百千三昧离不开意识界,都不是道,不是道体。
“非明无明”。那么你说道悟了才是,“非明”悟了也不是,你觉得有个悟了也不是了;那么我糊涂就对了?无明:无明也不是。
“明无明尽”。我悟也不悟,无明也没有,对不对?还是没有对。明无明也不对。
“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所以自性本体上本来没有生没有老也没有病没有死,非老死尽。说我了了生死才得道,空话,诸佛菩萨都再来,谁说不再来啊?譬如象宋朝当年,我前天晚上还看了一个旧的记录,现在才发现,小的时候听过。我说这个书在哪里呀?几十年也没有看到,最近才看到一本书,看到了,出在一本《西湖辞林》(谐音,没有查到)古书上。宋朝的时候,五代到宋朝,永明寿禅师在杭州,悟了道专修净土法门教人念佛。那么当时永明寿禅师名气很大了,他是专门放生的。原来是钱王,杭州五代的时候有个诸侯贩盐的,就是小流氓出身,后来称王了,叫钱畴,吴越王钱畴,那非常有名的。永明寿禅师是他下面的公务员,给他管仓库,晓得他很好。结果啊,他拼命的放生,喜欢放生,天生的,最后没的钱放生,把仓库里的钱抽一点也拿来放生。有人密报了给钱王,钱王说不会啊,这个人很老实啊。但是公家的钱,所以这样把他关起来,他犯了罪,要杀他。杀了他,他也无所谓,杀就杀嘛,他承认我要放生嘛,没有钱了把公家的拿一点放生了。钱王也同情他,但是依法不能不杀,要杀他,夜里钱王睡觉就看到海龙王带了很多鱼兵蟹鱼虾将来了,给钱王做揖,他说我是海龙王啊,你是钱塘江东南一王啊,我求你一件事。那个钱王很清醒,说你有什么事情求我呢?他说你下面某人啊,不应该杀的,我们这些都是他放生再来的,向你求命。钱王就答应了,好。那么梦醒了好奇怪,他也晓得这个永明寿禅师这个人做好事爱放生。但是他吩咐那个监狱里头还是拉到杀场上杀,他说这个真修行人应该拉到法场上去啊,你看他吓不吓?还告饶吧?还是哭啼啼的?照样拉去杀。不过你要知道、小心啊,不要真砍下去,我要放他的。就是拉去杀场,永明寿禅师很坦然,他高兴,不过跟大家都是同事啊,你刀砍快一点啊,我们都再见了,脸色都不变,谈笑风生很高兴。他说我本来放生啊,要这一些众生都要往生西方嘛,我所以放了它,等到我自己年纪大了要往生西方还要等好几年,不知道活几岁,现在一刀砍下去,我也往生西方和他们就在一起了,快一点,拜托。马上报告,钱畴说放,立刻放,放了你要干什么?我看你也不要再做我的官了,干脆你出家去修行,所以他供养他修行,就是永明寿禅师,那么后来一直劝人念佛。杭州另外一个和尚,我们小的时候看到画上也有,叫长耳和尚,长眉毛和尚你们没有看到过,这里有一张画相罗汉相,长眉毛。有一个罗汉在杭州出现,宋朝,耳朵长得不得了,耳朵拿来干什么?一般女居士们皈依他的,一般小孩,喜欢把他耳朵拿来在鼻子前面打一个结。你说那个耳朵垂有多长?耳朵拉过来在他鼻子前面可以打一个结,他也不生气。就劝大家去你都去皈依永明寿啊,后来人家问他,这个永明寿怎么样?哎,他有道。讲多了,有些徒弟就跑来,就跟永明寿禅师讲,这个长耳和尚究竟是个什么人?好怪呀,这个人,也不大吃东西,耳朵那么长,一天怎么逗他也不生气。他说他是定光佛定光如来转生的、应化生,到这里度你们。这个话一下,大家说:噢,他是古佛再来啊,怪不得来个怪相,那么一个长耳朵在鼻子前面可以打一个结,原来是定光如来,所以诸佛菩萨都再到人间来。那么这个长耳和尚一听到,哎,真讨厌,弥陀多嘴。两个都说漏了,他也说出来,永明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所谓弥陀绕舌,就是多嘴。所以一切诸佛都是再来的,就是说毕竟怎么样是了生死,这个地方搞清楚,我们插过来一段。这是念到非老死尽,老死尽就是了生死。
“非苦非集。非灭非道”。不是四谛法门,四谛法门如果拿形而上道第一义谛讲这些都是助道品,不是正修行之路。
“非智非得”。等于我们念的《心经》,观自在菩萨也告诉我们,真正的般若实相,无智也无得。
“非檀那”。不是布施。“非尸罗”。不是持戒。“非毗黎耶”。非忍辱,“非羼提”。不是精进。
“非禅那”。不是禅定,“非钵剌若”。不是般若,“非波罗蜜多”。不是到彼岸,
“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怛闼阿竭”翻音。如来的意思,“非阿罗汉”。不是阿罗汉。
“三耶三菩”。大彻大悟,无上正等正觉。“非大涅槃”。没有个大涅磐。
“非常非乐”。也不是常,不是永恒存在的,所以有人大骂《楞严经》是伪经,是真常唯心论,那是学者们讲讲的,根本不懂,中国经没有读懂,尽管认识中国字,没有读懂。
“非我非净”。因为《涅磐经》佛所说的成了道以后常乐我净,这一概都否定了,都不是。还没有说完,佛法你看,把我们了解的什么根啊、尘啊、这些名词大要的都不是。六度万行都不是道。一句结论很重要。上面你也可以不管下面要背来,
“以是俱非世出世故”。真正的道体,不在世间法,世间法的都不是道,那么跳出红尘修道那是佛法吗?也不是。世:入世。出世:跳出。“以是俱非世出世故”世法不是,出世法也不是。你懂了这个: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他说都不是,你看佛会说话吧?下面翻过来都是。这一段我们念下去,“即如来藏圆觉妙心”你懂了那些都不是,都放下,你用什么方法、什么功夫修行都不是,换一句话,你念佛也是,拜拜也是,吃青菜萝卜当然是,吃大葱大蒜也差不多,都是。所以即如来藏圆明心妙,
“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衔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老也是道,死也是道。即老死尽,了了生死当然也是道。
“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禅那。即钵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俱即世出世故”。世间一切法都是道,出世间一切法也是道。
“即如来藏妙明心元”。你要明心见性向哪里找啊?你找的都不是。那你说不找就是吗?不找更不对;你说我倒找不找对不对?那要挨嘴巴。都是都不是,下面八个字结论:
“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注意哟,就是上面我们提过我再三提过我再三要大家注意,七处征心,八还辩见以后,佛在《楞严经》上提到最重要如何见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过这里重复,用不同的名词分析的讲出来,不着一切相,乃至你功夫的成就、功夫的境界都是相,离一切相,那么你说不是吗?功夫的境界不是吗?功夫的境界也是它的功用啊,也是它的功能啊,也对。所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那么注意哟,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们,学佛啊第一步把胸襟心量先学大,不要象其他的宗教徒,信了这个教,哎哟我的对,你的是外道、魔道。看到他同我俩个宗派不同、教不同,一脸那个仇人的面孔,这还叫修道啊?这不是学鬼吗?胸襟那么狭小,哎哟他的不对,我的对,你对什么?你当然鼻子对到嘴,哪里不对啊,谁都对,没有一个人鼻子倒转来讲嘛,所以第一学胸襟扩大。“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一切世间法都是道。什么儒家了、道家了、基督教、天主教劝人为善都对,没有错嘛,基本立场都是教人做好。如果教你做坏的嘛,那当然不是道。那也是道啊,那是魔道,可你不能叫它不是道啊,道字上面多一个字那是鬼道那是邪道,但是邪道鬼道魔道那也是道,道尽管是道,它是歪道,不对的,所以胸襟要学大,你就懂了这个“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佛讲到这里这一段我们要了解了,不要光听过去,尤其在修证的同学们,念佛也好,参禅也好,学密宗也好,修止观也好,你处处给法困住了,学佛法学了一个法门,懂了一点佛学,你就被它绑住了,那你太可怜了。学了以后赶快丢开,离一切相即一切法,佛法也是相啊。所以离即离非,即就是是,你说这个就是道,这个就是真功夫,赶快抛掉,离即。你说这个不是,不是也要丢掉,离非。“是即非即”。是即:就是这个,就是它。你认为就是它你早错了,非即,不是他。所以一切不执著,无所不自在。佛讲到这里他就感叹,这一段话是对富楼那做结论。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他说佛法是这样一个东西,广大幽深、博大精深,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他说因此一般人学佛怎么懂啊?世间三有众生,欲界、色界(烦恼)、无色界(无明)所有众生,“如何世间三有众生”,三界众生就是我们了,比我们高一层的就是他们出家的这些同学,以及出世间跳出来出家的求声闻果的,做自了汉,缘觉果的,他没有提大乘道。他说专走小路的,以自己有限的所知的心量,没有求到,“测度”,都拿自己,大概佛法都自己认为是这样才对,哎呀,他这个法不对了,我想不是这样,搞搞搞搞又离开了,搞搞搞搞又不对了。所以“以所知心”,自己的所知有限的,“测度”:猜灯迷一样猜佛法,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间的文字言语想走到佛的境界,都是你自己乱解释,都不是。这个佛有个比方。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琴瑟都是中国古代的乐器,我们现在弹的琴是琴,瑟大概你们到中国文化那个音乐系有这个古乐器的样子摆在那里,其他故宫博物院有吧,好象历史博物馆里也有。什么叫箜篌?箜篌很大。琵琶,琵琶总吃过吧?弹的琵琶不是吃的那一个,就是抱在怀中弹的。
“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佛又比方妙极了,你们讲佛法讲的都没有对的,你要晓得佛法象最好的乐器一样。乐器是好啊,没有一个高手天才的音乐家,那个好的乐器到你手上来,弹的呀都是不好听的。当然也有知音啊,不好听也有知音啊。
我又插一个笑话给你们听喽,说有个音乐家,学了一辈子学箜篌,你没有看到箜篌,那个很个大,在背上这样弹。有个人学了一辈子箜篌,弹起来都没有人听,没有知音人,可怜得很。有一次他开了一个大音乐会,欢迎大家听古乐器箜篌演奏,当然有些名人好名的呀,有些资本家也派到只好买票也去听听。实际上啊,同我一样,我是对音乐啊,我是号称姓牛的,我不会听,对牛弹琴,我听不懂嘛。那么只好去听啊,弹了一半,全场走光了,就是有个老太太坐在下面一直在听,而且一边听还在哭,擦眼泪,他那个调子很悲。这个音乐家在台上高兴了,全场子跑光滚蛋都没有关系,总算找到一个知音了,这个老太太。弹完了下来问,老太太,谢谢你啊。老太太说不要客气了。他说你懂啊?她说我懂啊,很懂啊。噢,你懂箜篌真了不起,你跟谁学的?跟我的丈夫,过去。你的先生现在呢?过世了,所以看你弹啊,我就想到他就哭了。你先生也弹箜篌?弹哪,一家人就靠它维持生活。怎么靠他生活?原来是个弹棉花的。你看这个音乐家音乐的高明,她丈夫弹棉花的,所以看到他背上背这个咚咚她想到丈夫弹棉花那个样子,这个知音。这个故事也很妙,这就是禅。
所以佛这里说的也是禅,世界有最好的音乐、好的乐器,没有天才弹不出来好的音乐,“终不能发”。注意哟,佛法随时有,说弘法、乃至你怎么样去悟道,当然我们去听佛法都变成那个老太太了,当然我也是弹棉花的一个了,呵呵。他说这个佛法是这样,换一句话就是中国人:非其人而不知,非其人而不传,并不是秘密。你不是那个天才没有办法。所以我们看到这里,不过佛的说法同儒家同道家说的不同,如果照老子、庄子、孔子来说啊,固有才难之叹,人才难得。所以成仙成佛的也有仙佛之才呀,不是仙佛之才呀,所以庄子说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不行,有圣人之道还要圣人之才;有圣人之才无圣人之道也不行。难哪,所以佛在这里,你看透过这个经典的文学,了解了有才难之叹。有最好的乐器没有这个妙指弹不出来。终不能发。
“汝与众生。亦复如是”。释迦牟尼佛对阿难和富楼那大概也没有办法了,不好意思骂他你是愚才,也弹不出来了,佛也本事完了。他说你同一切众生也是这个道理,自性本来就是佛,但是你非其人,功德没有圆满,所以不能悟到自性是佛,你非其才。
“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所以呀,佛说啊,真正自性这个宝贝,我们本有的宝贝,本觉的自性这个真心每一个人都圆满,每一个众生都具备。他说比如,佛做个比喻啊,比如我这个指头一按,佛的神通,气功到了,海印发光,这个手并不是按地,这个手那么一动亮光就起来了。海印其实也不是真亮光,海印发光我常常叫你们参考憨山大师的年谱,憨山大师在山东青岛崂山上一个人住茅蓬,夜里经行,夜里打坐起来在外面散步,听到崂山靠海。那个月亮一出来,海水一叫,崂山风影也好,一个人在崂山山顶上散步的时候,海水海边山顶上,月亮一照,这个心境的光明和那个境界合一了。所以憨山大师自己在崂山顶上夜里打坐起来经行,自己记载证得海印发光三昧,这是真的。那么有一个三昧二昧不去管它了,三昧者正受也,就有那么一个感觉的境界,就是讲心地光明坦然那个境界。海印是形容词啊,大印,所以禅宗叫做传心印,密宗叫做大手印就是这个心印,就是海印。结果武侠小说上写的那个密宗大手印,一练出来那个手一打出来,电视里头把它一放空档,那个手好大啊,叫大手印,那不是滑稽吗?这是个形容词。海印就是心印,形容之词,自身就发光了。佛说象我现在悟得了的人一按指手一动,海印发光,大家的心境平静了证入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象你们小乘的人修行,不管你用什么功夫,只要起心动一个念都是烦恼、都是妄想,尘劳烦恼,都是做空的。为什么你会到达这个程度?
“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你没有发心,为什么你不能大彻大悟?都由于自私自利,哎呀我不行啊,我的智慧不够啊,功德不够啊,能力负担不了啊,我先求自修啊,我修成功了将来度众生啊,等你修成功了我都看不到你了。我也是一个众生,等你来度我啊,等你修成功了,慢慢等,等你来度,我不会等他度啊!心小,自己不发大乘心。讲起理由充足得很,自度度人,我自还度不了,我不能够耽误你啊,你说多好听啊,实际上自己想偷懒管自己,自己也欺骗了自己,一方面这么讲,心里头也在欺骗自己。他说你“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贪恋小乘。入山住茅棚,自私,茅棚,你就是茅棚,你本来心中就是茅棚,庄子说:夫子之心其蓬也夫。庄子有句话,他说你没有明白你的心里头都是茅草棚,乱的。住茅棚,住个什么茅蓬啊?你早就住了茅棚了,夫子之心其蓬也夫,你的心头都是茅草棚啊,你还住个什么茅棚啊?你的心里都是茅草,乱草一堆。“爱念小乘。得少为足”,然后有一点境界,哎呀,我还要进修,好象修得海印发光。你发光,你头顶上发光啊,总没有这个电灯泡亮吧?假使亮了,台湾不要电力公司,要你就是了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嘛,对不对?所以弘法度众生,多行功德才能成道,千万不要犯了这个错误。不勤求无上觉道无上菩提,爱念小乘,得少为足,拿到一点当宝贝,拿到鸡毛当令箭,那么这一段。现在富楼那听到这里,虽然挨了骂,没有生气,马上又问一个问题。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换句话富楼那说,师父啊,你讲了半天我懂一点了,不过我有问题有怀疑,照佛你老人家讲的,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注意这些字啊,不要当成形容词念过去了,这就是《楞严经》所谓秘密就在这里,这些文字你很容易把它念过去,不会加以思想的,你就完了。宝贝都在这里,妙词也在这里,这是《楞严经》,所以无上秘密密宗。我们一切凡夫众生跟如来成佛的人,这个宝贝,我们都是活宝啊,自己心中有个宝贝,本觉自性,本来圆满、本来光明。凡夫是这样,佛也是这样,悟了道的也是这样。所以“我与如来宝觉圆明”,这个使我们从生到死,无始以来这个真如自性妙不可言,妙不可言是缘起性空,性空缘起,所以谓之妙,它的用缘起性空、性空缘起讲它的现象和用。“真妙净心”此心本来是干净的。“无二圆满”,什么叫无二?众生和佛两一样,是不二,叫做不二法门,不二就是一个。所以我们商店上挂一个不二价,就是一个价没有两样。“不二圆满”众生和佛两一样,本来应该一样,对不起,实在两样。
“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道理上我也晓得和你老人家一样和十方诸佛一样,可是我从无始以来堕在妄想中,这个妄想放不下、停不了,因此在六道轮回里打滚,久在轮回。
“今得圣乘。犹未究竟”。现在跟你出家,你教我们修禅定,小乘得道的法门。他也证果了的哟,证得不高,地位不高,虽然得到圣乘,声闻乘高位的境界。“犹未究竟”,证果是功夫的境界呀,见地没有透啊。小乘声闻缘觉是四禅八定,当然功夫到了一点都有一点见地,不是圆满的见地。所以“今得圣乘,犹未究竟”,没有透彻透顶的大彻大悟。他说世尊,你说一样?我看是两样。
“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佛也上面讲过,你讲了半天,这个妄想本来空,诸妄:一切妄想。一切圆灭,本来是空的呀,妄想不要你去停止它呀。你看大家坐在这里,没有一个妄想停留住的呀,不要你去灭掉妄想,妄想来灭你的呀,你不要放掉嘛。你再想每一个思想它自己跑掉了,本来是灭的,我还要用功打坐把妄想灭下去,你不是多余吗?大妄想。灭掉了本来圆满的,所以“诸妄一切圆灭”,最后都是空的嘛。“独妙真常”,但是我晓得那个妄想不要动它它也是空,怎么样会起妄想?妄想从哪里来?格老子要它不来它它硬来呀,我不想做梦梦偏来。这是怎么搞的呢?他说道理我也懂了。
“敢问如来”。敢问是古人的谦虚不敢问,不敢问还是问了。敢问的意思就是不敢问。等于有些同学来看你啊,老师啊,我不好意思打扰你啊,不过已经打扰了。敢问也是这个意思。
“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一切众生第一个妄想它怎么样会起来的嘛?大家都是清净光明的自性,清净光明上怎么样会起来?这个很难办了。你说这一池水本来清净的,因为风一吹嘛,浮水上就起波浪了。那我们晓得此水平静的水为什么起波浪呢?或者因风吹动,或者因地震的摇动,或者丢一块石头的震动,因动而来的。石头是他丢的,风是他吹的,依他而起,唯识也讲到这里。但是要问了,学唯识的要注意了,风从哪里来?它为什么要吹风?问题在这里!你说这个境风吹识浪,境界的风吹动了心识的波浪,那么心、物两元是分开了,境界是境界,心波是心波啊,所以依他而起。那唯识这个是讲作用的现象,但是能起作用那个根本从哪里来?这个风为什么要吹嘛?富楼那问的问题也是这个,境界的风它为什么要动嘛?也是我们要问的问题。众生的心本来很平静的,譬如我们大家坐在这里现在研究《楞严经》很平静啊,这个时候大家都是佛啊。等一下回家或者你看到先生看到太太埋怨说:“听个什么鬼经啊,那么迟回来”。呵,你那个无明就来了,“你吵个什么嘛”,楞严你就楞住了。境风吹了识浪,那我们也晓得这个脾气因为太太或者因为丈夫来的啊。可我们平常坐着刚刚睡醒妄想就来了,谁叫他来的呀?是阎罗王要他来的?还是上帝要他来?菩萨要他来?“众生何因有妄”妄想哪里来?“自蔽妙明”,妄想起来把自己本来清净光明的自性遮盖了,受此沦溺,所以受这个轮回之苦。这个问题我们拿现在话来讲,妄想第一个妄念怎么来的?这个很难答复,很难答。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这是有名的一个故事来了,佛对富楼那答复了。富楼那、阿难到这里,自性的影子清净光明面见到一点没有?见到了。同我们一样,也晓得现在懂了,根本不要追了,自性这个就是。你不要以为这个就是啊,你不过是窗子捅破了看到一点亮光的影子,没有全体看到。所以佛告诉他你虽然悟到了一点,灭除了目前的疑惑,你不要认为自己就信得过了,你的习气烦恼根本没有断掉,余习未除,余惑未尽。所以阿难在上次的要求,要佛“令我更除微细惑”就是这个道理。余惑没有去,自性没有透彻、大彻大悟。佛说你问这个问题啊。
佛答复了,佛的答复教育法,往往是用比喻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世界上最会讲比喻讲得最好的是宗教家。《新旧约》圣经基督教十分之六七都是比喻,最多的比喻是佛经。每一句话都是比喻,如梦是比喻,如幻是比喻,水月比喻,空花比喻,东一个故事西一个故事都是比喻,因为世界上有许多真理没有办法讲,只有比喻才懂。所以这个比喻的逻辑,这个是逻辑,西洋逻辑很少用的,佛法佛学的逻辑拼命用这个东西。所以佛学的逻辑,因明里的中因喻,这个逻辑的三大纲要,比喻很重要。因为人世间有些理说不清楚的。
譬如我们讲一个比喻,说这个人很伟大,伟大怎么?好伟大,就比喻了。这个人好伟大,这个比喻就不对了。所以我经常说你看那个天主教的神父说法,不象我们法师们,他说法受过训练的,“啊,我们的上帝啊”,那是好啊,你说“啊,我们的上帝呀”,就完了。你说那个伟大真伟大,你说那个伟大,就不伟大了。比喻是有许多道理讲不出来,喻是最上的一个方法。佛说法善于用比喻,很难直接答复。
可是有一点我们听法的人注意哟,比喻它的本身限制于比喻,结果我们不会听话的人呀,把比喻拿来当成真实了。譬如说那个如来自性象个大海一样,有些人拿着大海去想了,哎哟海水里有鱼啊,海水是咸的,我们的自性还是咸的呀!就完了,那个聪明到笨到透顶了,因为聪明到笨。自性象海水一样是个比喻,比喻过了就要丢。说你那个鼻子上长一个东西,象什么?黄豆那么大,可是你鼻子上的那个东西毕竟不是黄豆啊。你说我鼻子上长一个东西象黄豆一样大,今天家里少买一样菜,已经有黄豆了,那不对了嘛,所以比喻限于比喻,这个注意。现在佛讲比喻了。
“吾以世间现前诸事”。他说你问这个问题,我打个比喻给你讲。他说不要讲别的地方,就是佛当天在那里,那个现场那个城里头,他在那个讲堂里说法他在庙子上说法,外面有这么一个人,疯子。
“今复问汝”。我拿这个比喻问你。
“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就是讲一个疯子,佛说你一问这个问题,我拿一个现成的比喻问你。他说就是我们现在,佛当时在的说法的地方,室罗筏城,《楞严经》就是在这里讲的,在中国的翻译呀,逢洛城。就是尼泊尔的南边一点,现在没有这个地方,有这个土地,土地还有没有这个城了,佛在那里边说法。演若达多这是个人名,疯子。他这个人啊,早晨起来自己看镜子,看镜子一看啊,镜子里头这个人很漂亮,蛮好,有鼻子有眼睛有嘴巴,长得很象样子,当然象样子,鼻子象鼻子,嘴巴象嘴巴的,很不错,看了很欢喜。他就恨自己,我的头到哪里去了?镜里头有个头啊,这个人头很漂亮,换句话说找不到看不见自己面孔就疯了,我的头到哪里去了?不见了,因此就疯了。
等于金庸写的武侠小说就是你们现在电视在演,那个什么西毒欧阳锋,武功很高的,一个人叫他参话头参疯了,谁是我,念佛是谁,他就说我是谁?找不到我了,所以参我是谁参疯了,金庸真会想,瞎想真会想,他就觉得我在哪里?
实际上这个比喻很妙,我究竟是谁啊?镜子里头有个我,我在这里。我在哪里呢?这个头是我吗?还是手是我?身体是我?我究竟在哪里?说话的是我吗?感情是我吗?思想的是我吗?每一样用过了都没有,我究竟在哪里?我是谁?谁是我?所以演若达多在镜中看头自己疯了。
“以为魑魅,”那不对我的头大概给它拿走了,认为是鬼饿鬼魑魅,
“无状狂走:,发疯了,没有理由。自己看镜子看久了发疯了。人看镜子看久了真会发疯的,你看自己在镜子里多看一下,不要去试验啊,看看看越看自己越眼睛不象眼睛,耳朵不象耳朵,鼻子不象鼻子,就没有了的,所以家里有小孩子不准多用镜子,看看这个婴儿算不定灵魂出窍就走了的呀,是这个样子啊。那么这是个事实,佛当时在。所以你们注意啊,有些时候精神病疯了,写信来找我医一医,我也不是精神科的医生,佛都当时医不好这个病人,在他前面,这个人就疯了。
“与意云何“,他问富楼那。
“此人何因无故狂走”。这个人疯了,佛问富楼那你说说看,他是什么原因疯了的?“何因”怎么来的?
“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富楼那说疯了他自己疯了,自己心里头观念一个念头错误就疯了嘛,自己的念头想不开嘛,注意哟,想不开就会疯了的哟。是心狂嘛,没有其它的理由,所以疯了,精神病来了,自己疯了。所以画符念咒那是心求解脱,自心求自己解脱。这个比喻妙极了,这又是《楞严经》的秘密哟,你们要知道我们有时候拼命求道,何尝不同这个照镜子的人一样啊!等到你真悟道了以后,才晓得以前拼命的修行,那些做的功夫,都是同照镜子演若达多一样,都是自己给自己找圈子套喔。富楼那答复这个人自己心狂了,没有其它原因的。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佛说好了,你既然这样讲,这个问题我不要答复你了。所以我上面给你讲自性本来妙不可言、不可思议,本来觉悟、本来明白的、本来圆满的,既然本来圆满本来光明本来明白本来妙不可思议,那么还有个什么叫妄想呢?那妄想有个什么原因发的?那么你这个本来不妙了嘛,不妙从哪里来的?就从那个妙上来的,一下就不妙了。“云何有因”,就是一念的反复之间怎么另有原因呢?
“若有所因。云何名妄”。假使有个原因来才发生妄想,那么就不必管这个妄想了,先追那个原因,妄想的本身就是第一因,注意这个话,妄想的本身就是第一因。所以拿宗教来讲,现在世界上宗教,过去讲上帝,哲学家叫本体。现在讲宗教哲学时代不同喽,因为怕有宗教的色彩,又怕完全变成哲学就不是宗教了,但是又要跟科学俩搭个边,现在叫宇宙生命最初来源叫什么?第一因,第一个原因怎么来的?那么我们学佛的人就问到了,宇宙万有第一因怎么来的?以其了不可得,何尝有第一因呢?要想有第一因,第一因就是这个妄想,妄想本身就是因,更无另外一个因。
“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所以一切众生不能悟道,悟道不要求佛菩萨帮你悟啊,佛法是自度啊。所以六祖的你们在禅门课诵念到六祖的: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这是六祖讲的,没有错啊。佛法一切都是自度啊,不是依赖他人。所以一切的妄想辗转相因,它本身互相做因果,它就是因,它也就是果,妄想的本身。从迷积迷,就是这样迷恋下来,以历尘劫,所以无始以来,不晓得多少劫数,虽然佛出示总总的教化,虽然开发开示明白的讲,“犹不能返”,可是你们大家一切众生还不能返本还源,不会找到自己的本来。
“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所以,你说几时开始妄想迷掉?几时开始着迷啊?这个迷的第一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几时开始堕落迷掉了?没有时间、也没有数字、也没有空间,念念之间可以悟,念念之间又着迷。“因迷自有”,你只要认识到自己迷掉这个妄想根本是无根的,妄想是无根的,它本来就是个生灭法,无根的。
“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所以悟了的人,等于醒了的人在说梦话。悟了道的人说空话不是,他也在说话,也在弘法,也在吃饭,好象做梦一样。“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所以醒了的人心里已经明白了,你还会留恋那个梦境?那就是傻瓜了,绝不会留恋梦境的。所以真悟了的人不会留恋梦境。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况且一切世间都如妄想一样,本来没有第一因,本来自性空的。空:注意哟,佛叫你们空,不是你去空他的,我打坐了,我现在要空把它放下了空掉,那已经是个妄想了,空,它来空你,妄想自空,不是你去空他的啊,自性本空。所以本无所有。
“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他比方城里这个疯子叫演若达多为什么疯了?“岂有因缘自怖头走”。那么他几时好了呢?佛讲两句重要的话。“忽然狂歇,头非外得”,假使自己把狂心、疯了的心一放下来,有一天再来照照,啊,我的头原来还在这里,就好了嘛,只有自己把它放下,本来没有动过。所以有名的佛学就讲镜中头。栯堂禅师讲的,悟迷一旦镜中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