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了解南师 > 我读南怀瑾
走向社会影响朝野
---我读南怀瑾

“协会”,在现代社会里,作为一种群体意识的觉醒而出现的社会集团,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一批人,人数可多可少,有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追求.甚至只是有共同的兴趣的人,集合到一起,为一个目标而奋斗、一般说来,这种协会不以赢利为目的;它也没有像政党那样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入会的会员可以合则来,不合则去,来去完全自由。在一个国家的政权之外.作为一股社会力量,也能发挥改善社会环境的作用。在西方回家,特别是美国,这种协会简直多如牛毛。记得八十年代初期.我在美国担任记者的时侯,曾经专门收集过这方面的材料.真是大开眼界,比如,有“反肺病协会”、“反艾滋病协会”,只要你说得出一种病来,就会有一个相应的协会存在。美国人爱养狗.各种名目的狗协会就遍布全国。当时.沙皮狗,这种据说来自中国而且它的祖先可以追渊到汉朝的品种,成了美国人的新宠,全国成立了两个沙皮狗协会,各地还有许多分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各种各样的协会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做了许多有益于社会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协会的宗旨和入员组成颇有同题,有的甚至巧立名同,赚取不义之财,在社会上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南老师初这个“东西精华协会”,他想做些什么事,目标很明确;社会福利和教育两件大事。他的设想也很具体,要筹建“安颐别业”和’青少年辅导院”.这是《礼记·礼运》里的理想;“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还有,南老师要做文化教育工作,弘法传道,把大学的课堂搬到社会上来,可以影响更多更广的人.他计划筹建“国际文哲学院”、‘禅学进修班”、”西洋哲学进修班、“美术进修斑”、“国乐进修班”、‘”语文进修班”和“国医进修班”等、南老师的这些想法都写进“东西精华协会”的章程里,他的目标很大.他想做的事情很多,在此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南老师根据这个目标和想法,在忙碌。在操心。

东西精华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个讲座,由南老师主讲,题目是《易经》,听课的人不多,只有十几人。协会初创的时侯,条件非常艰苦,人力财力都不够。只有几个追随他的学生和他一起.先在台北青田街租了一套三房一厅的公寓房.客厅里挂着南老师自撰的两副对联,其中的一副写着;“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南老师的理想.也可以说是南老师一生学问和事功的写照。这副对联被广泛引用,凡是写有关南老师的文章,差不多都引用了。但南老师现在的客厅里已经不挂它了。

协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经费不足,南老师一方面拿出自己不多的积蓄。一方面面向社会募集资金。他的学生拿着募捐簿到处募捐。有一个学生名叫李淑君,当时还在台大经济系念书,有一次,在上课前,她拿着有关协会的资料,在课堂里募捐.上课的教授当场就捐了五百块钱,这位教授就是李登辉。李淑君高高兴兴地回去报告了南老师,却被南老师说了一通;“对一个清苦的大学教授来说,五百块饯不算多但也不算少,你怎么好意思向他募捐呢?’好多年之后.这件事却成了南老师和李登辉的一段重要关系的因缘.

在人财两缺的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一九七一年初,南老师力排众议。毅然创办了《人文世界》杂志,南老师自己每期都要写出四五篇文章。这份杂志办了差不多十年,南老师的好几本专著都是先在《人文世界》上发表的。

这段时间,南老师的工作相当繁忙,除了为杂志写稿外,每周还有三个晚上公开讲课,还要应付日夜川流不息的访客,有来求药问病的,有来诉说烦恼的.有来卿天排遣的,有来求禅问道的。星期天上午是静坐课程.其余时间,南老师要亲自处理成堆的海内外来信,往往通宵达旦。

一九七一年五月,“东西精华协会”第二次迁移,搬到台北连云街“莲云禅苑”四楼.那里有一间较大的厅房,作为教室;学员也由原先的三十来人增加到六七十人。南老师所讲的内容则从禅学扩大到传统文化的其他领域,先后讲了《论语》、《庄子》、《参同契》、《楞严经》、《瑜伽师地论》和中医医理等.协会还从社会上聘请了学有专长的人士,开设了国乐、国画、书法、太极拳等课程.就是在协会章程里要办的各种进修班。一时间,协会办得生机勃勃.门庭若市。

除了在协会讲课之外,南老师也应社会上的邀请,出去讲课。一九七三年,杨管北居士邀请南老师讲《金刚经》,每垦期六下午,南老师都到杨宅去上课,听课的人不多,但身份都很高。这大概是后来协会“特别班”的雏形。

一九七四年四月,“恒庐”邀请南老师作学术报告,讲《论语》.这是南老师第三次比较系统地讲《论语》。“恒庐”是“国民党中央大陆工作会”的代号,请南老师讲《论语》是有原因的。那时,“四人帮”正在大搞“批林批孔”,南老师讲课就更有针对性.南老师讲了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讲课的内容由蔡策先生记录整理出来,在《人文世界》杂志发表,没想到读者热情的来信如雪片似的寄到协会。一九七五年《青年战士报》新开“慈湖版”.社长唐树祥先生专诚拜见南老师,恳请允许他的报纸转载《论语别裁》.刊出后,又造成一时的轰动,这份报纸的发行量也大大增加。广大读者要求出单行本,自己办出版社被提到议事日程。

一九七六年五月,“老古出版社”成立,南老师自任发行人。当时,他的一位学生古国治刚从辅仁大学毕业,愿意加入达个行列,南老师就让他掌管出版业务。出版社的名字就以古国治的呢称“老古”命名,后来改为“老古文化事业公司”。(---老古,老古,原来是以一个人的呢称命名的)

随即.《论语别裁》问世,在台湾出版界引起了一阵轰动,学术著作能够如此畅销,在台湾是几十年少见的事。许多人自己读了这本书后,就不遗余力向亲威朋友推荐。一位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杜先生,甚至拿着《论语别裁》.利用课间时间.到其他班级推销。出版社的业务也逐步走向正规,南老师的著作相继出版,销路都不错

一九六六年底,南老师把出版社的事交给学生古国治,自己则掩室谢客,在闹市中闭关了。闭关之前,写了两首诗偈;

忧患千千结.

山河寸寸心。

谋身与谋国,

谁解此时情。

忧患千千结.

慈悲片片云。

空王观自在,

相对不眠人。

这次闭关.是南老师一生中的第二次。离第一次在峨眉山闭关已有三十多年了。第一次闭关,奠定了他“禅宗大师”的基础;这次闭关,我把它作为一个分号.南老师的人生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很精彩了。南老师已经在台湾创出了一片天地,影响了一大批人,而其中许多人长期追随,矢志不渝。在盛名之下,南老师却为什么“隐居闹市’?我分析,一方面,他想暂时摆脱俗务的纠缠;另一方面.他自己要继续精进,考虑下一步的行动。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