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了解南师 > 其他资料

南怀瑾的长衫背后

时间:2007-01-06  来源:  作者:
第三章:香火进行时 第二节:南怀瑾的长衫背后  南航/文

在温州,如果碰到姓南的当地人,只要回溯三代以上,你就会发现他们大都来自一个地方,一个位于乐清市黄华镇叫做南宅的古村。南宅,顾名思义是个以南氏家族住宅命名的村落,今天它因为是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老家而闻名。

但在南怀瑾那袭长衫背后,很少人知道,南氏家族的文化香火已经足足传承了八百多年,名人屡出。南氏,因而成为乐清一大望族;南宅,因此被《浙江通志》《浙江省名村志》皆列为“浙江名村”。

一、从大禹到盘庚 南航/文

作为一个冷姓僻氏,南不见于中国姓氏的“指南”《百家姓》;作为“南面而王”的帝王后裔,南却被中国最早的姓氏谱牒著作《世本》记载,被司马迁的《史记》资格认证——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南氏。

——南航按:南姓虽然人口稀少,无法挤进《百家姓》,但却在“百家姓村”安家落户。明朝名将汤和抗击倭寇,招募江浙士兵驻扎温州龙湾区海滨街道宁村,各姓士兵与当地通婚联姻,世代居住,使全村竟有一百来个姓氏。如今宁村被称“百家姓村”,又称“中华姓氏第一村”,其中就有南姓。

对南姓起源,唐朝宰相、诗人张九龄的《姓源韵谱》提供了另一版本,据说商朝盘庚妃子梦龙入怀生子,取名南赤龙,郡望在汝南,曾孙是周朝大夫南仲。“昔我往矣,黍稷方华;今我来思,雨雪载途”,在《诗经·小雅·出车》里,我们听到这位南赤龙曾孙引发的忧伤叹息。

1999年,为重修南氏宗祠,应父亲嘱托,南怀瑾题联寄来“百代渊源,河洛东南留一脉;千秋忠义,神灵海上有孤臣”,上联即指温州南氏是从北方的河洛迁徙到中国东南的温州,属于“南”辕“北”辙(想想也是,姓南当然要住在南方咯)。

南宋绍兴末年,南氏始祖之子把全家搬到乐清黄华的海滨定居,子孙繁衍,耕读传家,乡里称贤,干脆把其地叫做南宅。

二、白石大会市的由来 南航/文

从南宅开始,从南宋开始,走过八个朝代,绵延起八百多年的血脉,一路铿锵把历史踩出深深浅浅的脚印——

卒于元末至正已丑三月的六世祖南遇福,目睹蒙古人统治的“天下骚动,仕途多险”,仿效始祖辞官啸吟山水间,死后葬在白石镇小田岙山,当地每年三月原有陈姓后人零星上坟,但他之后,每年三月初十左右,南氏子孙备办丰盛祭品,船载肩挑,水程山路,从东海之滨吹吹打打到相距三十余里的墓地,锣鼓喧天举行祭坟典礼,轰动乡野。

三月正值清明春耕,村民见其众,趁机拿出农具家具,山货海货交易。年复一年,上坟队伍壮大,商品日杂,外姓人不断加入,各地手工业者闻名赶来,周边乡镇几乎倾家出动,远至上海、福州、宁波的商人也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劲头,跋山涉水而到。扫墓祭祖的,赶集买卖的,探亲访友的,踏青玩乐的,由于白石恰好是国家级风景区中雁荡山的门户,于是再加上旅游观光的,五路人马,聚集一起,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慢慢形成今天著名的白石“三月初十”大会市,浙南最大的农贸集市。1988年不完全统计,商品成交额近千万元。而1997年的会市,仅仅三天就会集了40多万人。

(《温州密码》之《名士风流》作者:南航,转载引用摘录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在明朝著名文学家、“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的《科试考》里,名列着十世祖南昱,《明史·选举志》记载他144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右寺丞,加授奉政大夫的南昱判案公正,时比包公,被称为“龙图再世”。布衣的南昱学识杰出,与乐清同乡、名臣章纶很要好,两人后来一起在温州府学求学,当时同学还有日后的状元周旋,如今市区周宅祠巷的命名由来人。南昱的学识被温州知府何文渊得知后,想选拔他为府吏,心气高远的他回答:“我方与圣贤对,安能为吏?”上书陈述儒与吏的区别,坦白想做庠生,一心攻读诗书,府学教授、《永乐大典》副总裁潘畿也为他请求,何文渊爱才,便把南昱留做亲近,为自己检拾文稿,主管官府库藏书籍,俨然机要秘书的架势,工作之余随时授业,亲自给他“开小灶”达四载。

在何文渊的奖掖识拔下,南昱与章纶寒窗苦读,学业大成,以致于同时中举,同乡、同学、同年,结下了好一段“三同”之谊,章纶的《赠南宜斋同年》诗印证了他们的知交:“昔年同术又同心,每爱才华出士林。云锦千章随笔阵,玑珠万斛灿胸襟。簿书已会枢机密,经学应探理趣深。他日鲲程期奋跃,九重天上盍朋簪”。南昱中进士后,高兴的何文渊更是深深尝到伯乐的成就感,赠以长诗勉励他“再振东瓯作邹鲁”,南昱去世后,“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文征明的父亲文林在温州当知府,读到南昱的著作《宜斋稿》《万金录》《老莱子孝行辩》,很推崇他,特地请乡贤祭祀他。一代大儒孙诒让写《温州经籍志》,在子部儒家类著作里收录了对南昱其人其书的介绍。南昱墓现为乐清市文保单位。

三、“国学大师”南怀瑾 南航/文

合上线装的《南氏宗谱》,拂开历史的烟云,进入现当代,南氏家族形成名人迭出的高潮,最有亮度的依然是文化领域,“怀瑾握瑜”的南怀瑾是第一候选人。沿路往村口方向走十多米,河畔转角处一座旧房就是南怀瑾的故居。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之前,青少年的南怀瑾每天便是在这里“出入”。

按“嗣元应德光,常存君子道”的家族辈份,南怀瑾属于“常”字辈,辈份名南常铿,是家族第25代传人。对于南怀瑾,很多人佩服他文武双全,其实他的武术底子有遗传因素。在南宅,其父南仰周的一则故事往往被酒酣耳热时提起:南仰周武功不错,性格勇猛,日本鬼子侵华时下乡扫荡,在南宅到处烧杀抢掠,南仰周怒起反抗,赤手空拳跟他们搏斗,气运双掌,竟生生握住捅来的刺刀,“空手夺白刃”打倒鬼子,传为美谈。

少年南怀瑾受教于温州名士朱味渊。朱味渊乐清人,留过洋,国学深厚,性格极正直,谈论政治愤世嫉俗,喜怒于色,唾沫横飞,奇人一个,曾在青田教过陈诚,陈后来做到台湾副总统。因此渊源,南怀瑾称自己跟陈诚“同门”。

青年南怀瑾出外闯荡江湖,在国民党中央军校做武术教官,少将军衔,结交不少名流,如“厚黑教主”李宗吾,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贾亦斌,还遭遇到影响他一生的人物——禅宗大师袁焕仙,踏上参禅学佛之路,后来远赴康藏参访密宗大师,孤身上峨眉山“闭关”三年,通读佛教集大成典籍《大藏经》。而1948年,出手救国民党暗杀黑名单上的巨赞法师(我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侠义之举,正可以看出他修炼了一颗佛家的“慈悲”心。

(《温州密码》之《名士风流》作者:南航,转载引用摘录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1949年来到台湾的南怀瑾一度穷困潦倒,靠典当衣服度日,但仍好学不倦。六十年代,随着他被中国文化大学聘为教授,辅仁大学邀请讲学,满腹学问终于得以施展。不断讲课的结果是名气大增,弟子渐多,被蒋氏父子邀请在台湾三军驻地巡回演讲。蒋介石亲自聆听后,十分赞许,有意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自任会长,邀请他主持工作,由于对蒋有保留看法,他婉言谢绝。为不借助官方,自己弘扬传统文化,南怀瑾成立了东西精华协会。协会因经费不足,到处募捐,连当时台湾大学教授李登辉(前台湾总统、国民党主席)也被发动捐了款。

成名后的南怀瑾矢志文化传播,创办《人文世界》《知见》杂志,成立十方丛林书院、东西方文化学院、国际文教基金会、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印行根据自己讲课内容整理成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等众多著作,风靡国内外。1986年11月14日,台湾澎湖马公市一对男女青年,按照古代礼仪举行婚礼,骑马迎亲,当双方互赠礼物时,男的送给女的,是《论语别裁》,女的送给男的,是《孟子旁通》,恰恰都是他的名著,正所谓无巧不成“书”,被报纸当作佳话刊登。

在南怀瑾的信念中,“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始终是渴望身体力行的儒家教条。改革开放后,他带领弟子为大陆各类文化与民生事业慷慨解囊,如光华基金(培养大学高知分子)、参天工程(中国大西线引水工程),提出“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经营,中华文化的精神”的著名口号,表达对人民福祉的独特见解。在温州,他设立了南氏医药科技奖励基金会、南氏农业科技发展基金会。如今两会本金高达200多万元。后者在农业科技方面,是目前温州市规模最大金额最高的奖励。

告慰他晚年的完美功德无疑是金温铁路。早在孙中山《建国方略》里就指明的温州铁路,历史上反复七次都不成。当时温州市长为感动他出山,瞄准他的儒家精神,大打亲情牌,1988年除夕夜,跑到市邮电局亲自督阵,开通其南宅老家到香港的直拨电话,使他第一次听到隔绝40多年后,原配妻子的声音;1989年,甚至把他老母亲掉落的灰白头发收集起来,用温州特有的民间工艺“发绣”制作成其高堂肖像,裱成镜框,红布包好,装在精致礼盒里,亲自带到香港,然后出其不意打开送给他,感动得他当场双膝跪下,掩面泣拜。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终于牵头组织,金温铁路获邓小平批示开工建设,他首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总投资30亿元,最终在1998年建成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股份制铁路,改变了温州无铁路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