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了解南师 > 其他资料

贾亦斌会南怀瑾 搭桥“九二共识”

时间:2016-08-18  来源:香港信报  作者:郑纪农

2016年8月,香港信报财经月刊 记叙了一篇《贾亦斌会南怀瑾  搭桥“九二共识”》的文章!

作者郑纪农是资深传媒人,《新晚报》前副总编辑,《天天日报》总编辑兼社论主笔,前香港报业公会荣誉秘书,前香港作家联会永远会员。

全文如下:

 

前言:

蔡英文上台,两岸政策维持互通现状、还是毁其共识的政治基础,海内外皆拭目以待。海峡时有风浪,“九二共识”却是深植两岸人心的历史之桥。它的“密使”故亊,由香港半山的一间神秘豪宅,像一出戏般铺开……

 

1988年1月14日,台湾领导人蒋经国猝然病逝,此时,两岸关系僵化,长期处在敌对状态,蒋经国辞世,两岸关系带来怎样的变化,引起各方关注。

1月22日,即蒋经国离世后第八天,北京一位密使、民革中央的贾亦斌以探亲名义低调抵港,他心目中首位接触的目标为在台湾军政界走红的国学大师、李登辉的“国师”南怀瑾。两人关系推至1940年在成都中央军官学校共事,南是政治教官,贾为战略教官兼区队司令。贾亦斌与蒋经国情同兄弟,一度执掌蒋经国一手建立的“太子军”,1949年春,两人在溪口最后一次见面,贾亦斌随后在嘉兴起义,蒋经国撤至台湾,对旧部投诚中共,一直耿耿于怀。

 

五十年代台在港追杀贾

贾亦斌为两岸和平统一奔走于大陆与香港之间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两岸处于严重敌对状态,蒋经国获情报知道他在香港活动,派特工来港除掉他。其中一次他与原国民党旧部在半岛酒店见面,被特工盯上,迅速撤离,登上的士逃脱。事后从情报获知,蒋经国令情报局香港站站长王新衡将他干掉,并派舰艇在香港附近海域候命,一旦捕获,即绑架至军舰,押往台湾,不能活捉,就地处决。由于处境不利,贾亦斌奉命速返上海。改革开放后,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贾亦斌与蒋经国逐渐捐弃前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通过秘密通道进行联系。

但是,造化弄人,蒋经国猝然去世,好不容易才建立起来的联系很快就中断了。

76岁的贾亦斌向旧友打听南怀瑾下落,知道他6天前才从美国返回香港,居于中环半山麦当劳道。2月5日,贾亦斌打电话给南怀瑾,相约晤面,南怀瑾随即应约,这已是两人1940年分别后第一次接触,将近半个世纪过去了。据华东局台湾工委近年资料披露经过,当晚,贾亦斌到半山麦当劳道探访南怀瑾,老友重逢,异常激动,共叙当年旧事,历历在目,不胜唏嘘,少不免谈到两岸情势。

两人话至深宵,渐入主题,贾亦斌不瞒这次会晤目的,希望南怀瑾为两岸和谈打开通道。南怀瑾感到当年避“党祸”离台,隠居美国3年,对两岸当局的底牌不甚了解,既退出了便不想再涉其事,甫接触到敏感话题,他婉言谢拒,回应老友说:“你说来看我这个老友,却谈来谈去都是这些政事,我已经跳出三界外了,不在五行中了,如果让我再回台湾去为你们做说客,这不行的,一来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再说、我与经国先生没有什么关系。现在李登辉当家,你与我一样都是外省人,与他更没关系了。

贾亦斌态度不兜什么圈子,把话直说:“我们知道李登辉对你很尊重,你的弟子又是他的亲信。看到两岸骨肉同胞长期分离,老兄能置身事外吗?”贾亦斌坦然说出找南怀瑾的三点想法:“第一,你与李登辉有话能说;第二,你在两岸政治圈子有许多人脉关系,了解两岸历史状况和政治环境;第三,你有社会地位与威望,人选非你莫属。”

亊实上大陆方面早已注意南怀瑾与李登辉的关系,如今蒋经国离世,李登辉成为台湾领导人,架搭沟通,南怀瑾是理想人选,他所以说李登辉尊重南怀瑾,因掌握内部材料,南怀瑾一句话,将李登辉推上“总统”的位置。

这段内情—度在国民党高层中耳语,南怀瑾博古通今,对台湾思想界影响很大,1966年,蒋氏父子邀南怀瑾为三军各驻地巡回演讲,一次在高雄冈山空军基地讲“中庸”,蒋介石亲临高雄基地听,但不露面,安排布帘,坐在幕后听南怀瑾讲学。此事不胫而走,南怀瑾顿成党、政、军的闻人。

 

南一句话  李登辉做总统

1983年间,蒋经国感觉健康状况渐不如前,提名“副总统”人选不宜再拖,令他有些伤脑筋,时任副总统谢东闵年事已高,没有意向继任,刻意培养的孙运璇突然中风,脑中剩下可考虑的省主席邱创焕、内政部长林洋港、台北市长李登辉,他举棋不定,命总统府秘许长马纪壮去找南怀瑾征询意见。 1983年的一个深夜,马纪壮亲访南怀瑾,还未坐稳,急忙道:“老师,情况紧急,盼老师指点迷律,您怎样看邱创焕、林洋港、李登辉三个人?”

南怀瑾回答:“我跟这三个台湾人没甚往来,说不上意见。”

直到凌晨三点多,南怀瑾没什么再说,马纪壮得不到回答还是不走,此时,南怀瑾去洗手间,马纪壮以为他要睡了,急起来恳请老师赐教,南怀瑾随口回应:“你等会儿!”他的温州人口音,“你等会” 在马纪壮听来,变成“李登辉”。 马纪壮问为什么是李登辉。南怀瑾没好气随意说,他是农业家,台湾人,没有后台。马纪壮满意离去。

过了一些时间,蒋经国征询黄少谷、孙运璇,蒋彦士、郝怕村意见,采纳了南怀瑾意见,选定李登辉为副总统候选人。南怀瑾的几句话,也由苏志诚传到李登辉,此后,李登辉视南怀瑾为“国师”,遇重要事征询意见。

贾亦赋说的都是实话,南怀瑾不再托辞与李登辉的关系,当晚谈至彻夜不眠,此后再有六次深谈,两人达成共识。最后南怀瑾轻松地说:“我编一个剧本,你们审查。”贾亦斌、南怀瑾经过七次深谈,拟定出初步方案。

1988年4月21日,贾亦斌为南怀瑾带来一位新朋友,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杨斯德。

杨坐定后,向南怀瑾表达中共中央与台湾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意愿。谈到武力问题时,南怀瑾颇激动:“假如你们要出兵,我就回台湾去与你们打仗!”两人连忙说:“不会打啦!小平同志有过批示,要和平解决统一问题。”为了释疑,4月27日再见面时真的带来邓小平手谕:“对台暂时不能出兵”,南表示竭尽全力为两岸和谈牵线。双方各带走一盒谈话录音带。此刻,南怀瑾身份已是台方密使。然而,李登辉听过录音没有动静。此时,北京正发生“liu--四”风波。

1990年李登辉邀南怀瑾回台,9月8日晚,在李登辉官邸书房详谈,南纵论天下及和平统一民族大义,提出具体建言。次日晚间,又谈了两小时,到门口时李问“老师再有甚话”,南说:“希望你不会做历史罪人。”

 

大陆冀李登辉任内解决统一

至1990年12月31日,即将踏入新一年,杨斯德以国家主席杨尚昆代表身份,由贾亦斌陪同,台方苏志诚以李登辉代表身份,首次在中环麦当劳道南怀瑾寓所会面。苏志诚首先表示,李登辉正在做准备,终止动员戡乱时期。杨斯德吿对方,这次中共中央对台工作会议已确定,以李先生为谈判对手,希望能在他任内解决国家统一。

第二日的密谈,代表台方密使的南怀瑾建议成立“中国政经重整振兴委会员”,国共或多党人士参加,使之成为全中国人的国统会。又提出在温州到福建泉州、漳州和厦门划出一块地方,台湾划出金门、马祖,两岸合作搞一个经济特区。这意见双方认为好主意。

首次密谈结束后,双方将会谈录音带回去,各自向高层报告。

第二次密谈1991年2月17日,已是新春期间,贾亦斌、杨斯德等一方,苏志诚、郑淑敏、尹衍梁一方,在南怀瑾寓所进行。苏急切了解大陆如何响应李登辉宣布终止动员戡乱令。贾亦斌指郝柏村说过,终止以后,两岸还是交战状态,使大陆很难表态。苏说,他是个军人,对大陆对台政策不了解,想了解有关政策,他可以拿出一份高层会议纪录,台高层同意读给杨先生听。

杨则表示:“我们希望台方把中共定位为友党,将来停止军事对峙,停止一切敌对行动,停止一切危害两岸关系和统一的言论和行动,达成秘密或公开协议,并得到双方最高层认可,内容就是上述“三停止”,有这秘密协议,台方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大陆有两个响应办法,一个是双方各自同时发表声明,内容事先交换;另一办法是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向全世界昭告,不允许外来势力干预中国人自己的事。”

苏立即追问:“你的意见是否向高层报备,邓小平是否同意?”杨答:“报备了,邓小平只管大方向,不管具体事务。”

苏核对郑淑敏做的记录重复杨的意思是两岸签订和平协议,内容是“三停止”,然后回去报吿。相约第三次密谈定3月29日,地点为南怀瑾坚尼地道新宅。

 

台终止动员戡乱时期

台当局于1991年5月1曰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中共决定组成由汪道涵领衔的四人小组,成员许鸣真、杨斯德、王兆国,通过香港的南怀瑾,以李登辉为对象的台方展开谈判。6月16日,小组秘密赴港,与台方代表苏志诚、郑淑敏会面,双方接受南怀瑾建议,确定汪道涵,辜振甫会谈日期,由南起草“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基本三原则为:和平共济,祥化宿怨,同心合作,发展经济,协商国家民族统一大业。

至此,贾亦斌、南怀瑾两岸密使完成搭挢角色,功成身退,开始启动“汪辜会谈”。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在香港露面,集中讨论两岸事务性中,如何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从11月3日到12月3日,双方通过书面往来,就“以口头声明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项共识在九二年达成,“九二共识”便成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贾亦斌会南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