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了解南师 > 其他资料

南怀瑾老师与《宗镜录》

时间:2013-05-23  来源:  作者:

  ──周勋男先生讲于2013年三月三十日“南师慧炬永续传承系列讲座”兼答道友问

 

综览佛法经教全局中土第一人的智者大师

谢谢各位大德,先生小姐。这个题目是十方禅林文教基金会临时决定的。 事实上《宗镜录》并不适合只以两小时来介绍它的内容,因为《宗镜录》部头非常大,内容也非常多。 今天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宗镜录》的作者永明延寿禅师大概的生平。

关于永明延寿禅师,在高僧传里面并没有重视,大概在宋朝高僧传里只有三百个字的介绍而已。当时的人并没有对他给予相当的重视, 但是后来陆续写的传记里边就越来被看重起来了。尤其是到了明朝的蕅益大师,他把《宗镜录》读了三遍,发现《宗镜录》里面有很多内容是后来人掺加进去的。因为中国人读书喜欢写眉批,因此后代人就把眉批当作本文看了,混杂不清。我们读古书常会碰到这个毛病。 蕅益大师把中间认为是后人掺加进去的给删掉,变成我们今天大正藏所收录的《宗镜录》,还是维持原来的一百卷。仍基本保留三百四十个问答,这里面一问一答都是非常有深度的问题,因为这牵扯到佛教传进来以后佛学思想的历史。

各位都了解,佛教从汉朝进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各种翻译,然后到了唐朝。当然中间最有名的译家是鸠摩罗什和玄奘大师。而这些经典的翻译都是在不同时期,印度不同的派别发展下完成的,所以中国人要读佛经了然全局非常困难。在当时的社会里面能够读到佛经的,基本上都是士大夫阶级比较多,因为中国当时至少90%以上都是文盲,所以很难有一个人把它全部综览一遍。大藏经也不普及,当时只有皇帝颁赐的寺庙才有。

其间在中国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开始把印度佛教传进来的各种佛经加以判教,说明为什么这部经这么说,那部经那么说。这是中国人第一位把佛经进行分门别类,做一个完整的科判整理。哪一些是了义,哪一些是不了义;哪一些是方便说,哪一些是究竟说;哪一些是原始的教,哪一些是圆满的教,清楚的判定。 所以他创立了天台宗, 是中国佛教第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大师。晋王杨广当时要争太子的位置,所以极力要拉拢智者大师,要他前往扬州。智者大师走到接近扬州的时候就涅槃了,并留下详细遗嘱,盼请杨广全力扶助佛教的教化工作。他的修行功夫是真实的,要死就死,不为晋王所利用。所以可以看出智者大师学问和功夫都到家了,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一本真正的佛学概论

永明延寿禅师在雍正皇帝给他的评价是:佛教以来第一位导师,最大的导师就是永明延寿禅师。这评价非常高。

(注:雍正皇帝的评价原文是:诚以六祖以后,永明为古今第一大善知识也。)

我们都知道南老师非常喜欢、非常推崇雍正皇帝,经常都会讲到他的一些故事。南老师当年在讲《宗镜录》,一开始就说:现在都没有好的佛学概论。他说其实最好的概论就是《宗镜录》,这当然是以南老师的程度来看,不是我们现在市面上所谓的概论了。我们现在的概论往往既不概又不论的,只是泛泛之谈。各位知道在当时印刷不是很发达,永明延寿禅师在《宗镜录》里面引用的大乘经大概就有六十部,引用中国和印度的祖师爷的著作至少三百多家重要的论着。所以读了《宗镜录》相当于把传统以来佛教的经论都囊括在里面研究了。

我在二十几年前开始整理《宗镜录》,后来要配合出版,所以也查不同资料写了一篇永明延寿禅师的传。这个传在十来年前“十方月刊”就登过,一些老读者都看过了。今天就根据这个传记,和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五代吴越王对佛教的护持

永明延寿禅师生在唐末五代之间, 他四岁时唐朝就灭亡了。 各位知道唐末的党锢、朋党之乱后还有太监之乱,最后还有黄巢之乱,所以那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代。在唐朝有一次灭佛,在五代十国又有一次灭佛。所以我们传统说的灭佛,在他之前已经有两次了。因此当时佛教的图书和寺庙都残破不堪。还好当时只有吴越王还相信佛教,吴越就在现在苏州、杭州这一带的地方。上海有一个古镇叫七宝,也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七宝。那里有一座木塔还保留完好,我进去从一楼爬到顶楼,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佛菩萨像,还有道教的神祇也在里面。

为什么这个塔能够保留这么好,因为吴越王知道争不过赵匡胤,所以他干脆就投降,不动干戈了,让老百姓免受战争之苦。 所以南老师最后晚年会选在太湖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很喜欢这个地方。其实南老师最喜欢的是杭州,因为地的问题谈不妥,后来才选到太湖这边来。有一次南老师带我们从上海到庙港,南老师在车上刚好看到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就随口吟唱:“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情?”这首刘禹锡的〈竹枝词〉。所以南老师很喜欢这个地方,他说这一带在历史上出人才很多。 还好吴越王的治地是在五代十国里,唯一对佛教能保留完好的,包括建塔庙、迎舍利,更重要是派人去朝鲜把很多遗失的经典请回来。永明延寿禅师就刚好生在吴越这个地方。

据说永明延寿禅师在童年有一些不平常的表现, 他的父母吵架,他从床上一滚下来,他父母就不吵了。 传记这么写了,具体怎么不平常就不知道了, 没有详细说明。不过有某种象征意义,就是中国佛教里面发生宗和派的争执。

我们知道佛教在印度大致是不分宗立派的,印度它只有历史的发展,逐步的从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到初期的大乘佛教、后期的大乘佛教,以及后来兴起的密宗,而到十四世纪左右就基本告一段落了。

后来大乘佛教传到北方来,原始佛教传到了南方。印度的部派佛教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到了大乘佛教,主要有偏重究竟空的般若系统,以及究意无的唯识系统。最后当然是空有不二之说,但这些并未形成宗派式的门庭之分。所以由印度的佛教可以研究它为什么这类佛经这样说,那类佛经那样说,大致上都有一个思想史的脉络可追溯。

中国的佛教不一样,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是民族文化的问题。所以某些大师抓一部佛经就要开宗立派做祖师爷,因此后来就形成很多宗,到最后剩比较有名的十宗,有两宗不太重要,剩八宗。不管八宗十宗,到今天为止,比较盛行的有几宗?大概就是净土宗、禅宗,还有华严宗,至于最近是密宗。密宗在中国很早就消失了。尤其朱元璋禁止传密教,所以只有民间陆陆续续在传了。

唯识宗在中国很早就衰落,从玄奘大师创宗后几代就没有了。因为中国人喜欢简明,不喜欢那么繁琐。今天能够找到的很多唯识论著作都是清末民初从日本引进来的,然后才有欧阳竟无这些大居士来提倡,因此唯识才有了复兴的迹象。但是历史上还是很多书都不见了,但在《宗镜录》里面还可以找得到。这也是《宗镜录》很有价值的地方,因为只有它有所保留。

 

“禅在台湾”与“禅海蠡测”

再说,现在台湾到底还有没有禅宗?有没有,看用什么标准、什么定义去说了。依照南老师的说法禅宗到雍正以后就几乎衰微了。我曾寄过一本影印的绝版书给南老师,南老师看了吓一跳,匪夷所思,台湾还有禅宗。那是日据时代的台湾人写的《禅在台湾》。从妈祖得道和禅宗有关写起,到妈祖传播信仰到台湾来,台湾还是有人在参禅、坐禅。像坐禅一词已经变成台语的一部份了,这本来是佛经里的话,中间变成台语。

南老师的《禅海蠡测》,是他的第一部著作。我是初中时候买的,也是看不太懂,因为都是文言文写的。但萧天石先生写的跋,就写的很有趣:写南老师的四海为家,好像侠客一样,很潇洒的一个印象。所以大一时我来台北刚好就有机缘去见南老师,到现在已经五十多年了。至于讲禅,很可惜,南老师也没许可谁开悟了。我想南老师有遗憾的话就应该是这件事了。现在大陆有人传说南老师许可他,我们都在笑。以前南老师常会开玩笑说禅是嘴巴“馋”,不是真正的禅。

南老师的著作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禅海蠡测》,另外就是他的《习禅录影》。反映出南老师年轻打七的时候,非比寻常的精神和气派,洋溢着非常多智慧的话语。另外南老师在闭关的时候写的日记,被我们师兄传出来了,里面说下辈子若看到《禅海蠡测》他会顶礼膜拜,可见南老师真正得意之作就是这一本。因为这本书是文言文,所以销路并不广。我最早买的是善导寺印的,那时还没有老古。

 

曾经南老师给我戴了一顶大帽子

民国五十九年,南老师成立东西精华协会,我就跟南老师说:我很想把绝版已久的《禅海蠡测》印出来。南老师说:我的书不急,你先印我老师的书。南老师就抽出《维摩精舍丛书》,交代我去印。结果印好之后发现怎么多了一篇再刊的序。因为南老师事先没跟我讲,他等于当我的枪手;他写好了序,叫古琴大师孙毓芹先生用毛笔字写得工工整整的,直接交给印刷厂。所以书印出来后,我说怎么跑出来这一篇,还是用我的名字发表的。这就害我很幸苦哦,因为人家一直赞美说:看不出来一个年轻人写的这么好。我说:不是我写的,是老师写的。他们说:你谦虚。我说:不是谦虚,真的不是我写的。这真是叫人百口莫辩啊!因为南老师在后面还署名门下周某某。所以有一位师兄,他看了很不服气,他说南老师没有弟子啊,怎么有人自称门下,非要见我一面不可,我只得费舌再跟他解释一番。

这顶大帽子戴上去,一戴就是多年。还好后来《维摩精舍丛书》重新打字编排,就把那篇景印的序拿掉了,这样一来也就省得我一些啰嗦的解释。当年在东西精华协会成立的时候,据说许可通过初参的大概十个人,因此就不谈所谓的透三关了。禅不容易,讲还容易,但是做到真正的禅很难。

 

永明寿禅师的出家因缘、修行传奇与历史地位

永明延寿禅师在七、八岁就会读诵《妙法莲华经》了,所以他可能是个再来人,我们也只能这样猜测。而且从那个时候他就开始吃素,断掉荤食不吃肉。因此据说他小时候读经,连羊都跪下来听。永明延寿禅师二十八岁当华亭镇将,有说他管税务,也管财政,因此综合各方面资料,他应该是文武全才,一方面掌握军力,一方面又掌握财政税收。而且他在十六岁就写一篇文章《齐天赋》送给吴越王,吴越王赞叹得不得了,认为是奇才。

可能因为这个原因,二十八岁他就担任了重要的职务。但是因为他有一次看到满船的鱼虾,产生了慈悲不忍之心。就挪用公款,买过来放生了。当然后来这件事情爆发,要被问斩,已经都押送到刑场去了,吴越王偷偷派一个使者,要他去看永明寿在用刑前脸如果变色的话就马上斩,如果不变色则放他一马。结果永明延寿真的不在乎,他认为他自己一个生命能够救满船的鱼虾,那值得了。所以吴越王受到感动,还真有这么不怕死的,于是就让他出家专修。

他修行非常的精进,经行并修习天台宗的禅观。修到最后据说,可能在梦中或是打坐间,观音菩萨灌给他甘露。所以从此以后辩才无碍,文笔非常的好。南老师对永明延寿禅师的文笔简直是赞不绝口,在上《宗镜录》课的时候每一次都赞叹不已。他的文章就像好的对子,非常的工整、典雅。并且他修持很精进,还感动了天神。因此天神就来到他的房间,永明延寿禅师见了就说:你是怎么进来的?天神就说:因为你修行太精进、太清净了,所以我就来了。

据传他还看到普贤菩萨现身,坐着莲华,种种瑞象很多很多。永明延寿禅师后来就跟天台德韶禅师亲近。天台德韶是法眼宗的第二代宗师。第一代是清凉文益。禅宗一花开五叶,从唐末到五代之间全部都开完了,其中一个是法眼宗。所以永明延寿禅师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爷。他相关的公案大家可以参阅《指月录》的记载。

后来吴越王就派他去杭州的灵隐寺,大家如果去过,都知道是非常有名的,里面也有慧能大师的六祖殿。永明延寿禅师就去当灵隐寺第一代的主持,第二年就转去了永明寺,现在改称净慈寺,也是后来济公显圣的地方。他在永明寺当主持大概十五年, 度化的弟子约有一千七百人。

《宗镜录》就是在永明寺写的,他当时召集了佛教几大宗派,尤其是慈恩宗、华严宗、净土宗和禅宗,几乎当时有名的宗派人士都汇集在永明寺,他们把各派里面互相有诤论的地方提出来讨论。所以就变成《宗镜录》里的三百四十个问。由于来这边集会的都是很有学问的大和尚,所以问的问题不是像一般佛学问答那样肤浅,都是针对佛教的教义而提出来尖锐的问题。最后就是永明延寿来做一个综合的答覆,他的答覆当然是以他禅宗的观点来一一回应。不过他也尊重各宗,想要融会各宗观点。

在公元九七四年,七十一岁,他又到天台山国清寺,开始专修净土念佛,精进的程度简直令人无法想像。当时的人认为永明寿一天要做大大小小一百○八件佛事,然后还要写东西,还要度化弟子,简直是忙的不得了。所以认为他应该是很清瘦的,后来一看法相,长得还很伟硕,法相庄严。他的精神毅力真是异于常人。

他每天日诵《法华经》,在天台山就诵了一万三千遍。这可能也是受了智者大师的影响。他提倡净业,昼夜六时都替法界众生修《法华忏》,回向一切众生替众生来消罪。这不用说,他当然还坐禅,希望一切众生都和他一样进到法界。每天晚上更上堂说法,并修持《华严经净行品》、《千手千眼大悲陀罗尼》,以及《尊顶胜陀罗尼》诸法。

尊顶胜陀罗尼从唐朝以来就非常流行,我们去大陆参观寺庙很多还有尊顶胜佛母的咒石轮。在西藏密宗里,尊顶胜佛母,加上阿弥陀佛、白度母就是修长寿的三本尊。尊顶胜陀罗尼经也是超度法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

我去年赴马来西亚拜访他们的佛教协会,他们专修尊顶胜陀罗尼,使我倍感惊讶。据说西域的一个和尚来到中国,碰到一个老头子,问道:你来干什么?他答道:想到五台山朝拜文殊菩萨。老头子说:你来没有用啊!你没有带《尊顶胜陀罗尼经》,把这本经带来再说,这本经和中土大有因缘。所以这位和尚就专程回印度把这本经带到中国,并翻译出来。永明延寿禅师他这么用功,几乎难以想像还有睡觉的时间。七十二岁时,他要走的那一天早上,他还起来焚香,然后就在禅定中走了。

除了《宗镜录》以外,收录在大藏经中的还有他的《唯心诀》及《智觉禅师语录》等书。各位有兴趣的,可以找出来研读。

他对后来中国禅宗非常大的影响就是他提倡的禅净双修,因为他本身是禅宗祖师爷,但是又那么提倡净土宗,所以影响后来非常大,包括憨山大师、莲池大师等,都受到他的影响,几乎都是走唯心净土,禅净双修的路线。可以说禅宗到他那边,一花开五叶都开完了,然后剩下的就是禅跟净的合流。所以他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道德文章千古事   济世家业难两全

《宗镜录》经过蕅益大师的整理,有一百卷。南老师只讲了《宗镜录》的二十分之一。大概讲第一卷的开宗明义,讲完就跳过去了,接讲四十二,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所以一百卷中讲了五卷。

有同学提议十方再来开讲《宗镜录》,我想《宗镜录》一百卷,负担太重了。我想用雍正选的《宗镜录大纲》,这二十卷大纲大家能上完就已经非常难得了,一百卷要是能看完是很不容易,那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那涉及到里面很多佛学的典故,但还好南老师的《宗镜录略讲》已经非常白话了,把一些重要的关键都讲了出来。

南老师讲《宗镜录》是从民国六十九年开始讲,讲到七十年,讲了两年。录音带整理出来共一百卷。整理出来后,在十方月刊连载了八年左右才登完,最后又重新整理给南老师订正。

其实我最早不是想整理《宗镜录》的,因为曾去美国读心理学,觉得对唯识有兴趣。就向老师报告想整理唯识的东西。南老师说:唯识的东西暂缓,你先把我讲的《宗镜录》整理出来。后来知道,南老师不停地继续研究唯识,因为他从美国运到香港的书箱都没有打开,所以他要用哪本书懒得去翻箱倒柜,就叫我从台湾直接买各种书本,包括蕅益大师对唯识的研究。

南老师非常的用功,晚年还一直不停读书。所以到今天为止,有关唯识的东西还没整理出来。我整理完《宗镜录略讲》就送到香港,老师看了看说,还需要补充很多资料。为此他还专门找我去香港,问我要不要去当他的秘书,以便每天讨论个三、五页,比较没有压力。但是我没办法答应。所以此事就搁下来了。

后来老师搬到太湖大学堂,隐隐约约知道我不会去,但是还是多次暗示我去。但是我实在是没办法。南老师说儿女情长,办不了大丈夫的事情。我心里笑笑,当然老师的话不能反驳,我们是众生嘛,当然儿女情长,有家庭责任。世人的家庭好不好?世间事没有十全十美的,总是有代价的。

南老师发了这么大心来度众生,那么家庭,子女方面,就比较没时间照顾了。一个居士家庭,做这个出世的事业,坦白讲,想做入世事业的孔子的婚姻也不行。孔子周游列国,那他太太呢?历史上是不会提的。这是陆云逵老师告诉我的,他九十几岁才过世。陆老师教授易经多年,曾是第一批参加国共会谈的一员,做过老总统蒋公的秘书,后来搞情报。辗转来台湾,躲在宜兰的山上教小学。被情报人员发现了,蒋公要他出来做官他不要,就安排他在文化大学教书。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

他的祖先是《四库全书》的副总编辑,总编辑是纪晓岚。他家收藏了各种文献非常多。所以古来相传乐经早就没了,但是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发现民间还有流传一部份。因为不全所以没有收进四库全书,但是他们历代秉承祖先的遗愿还在搜寻有关乐经的资料。可惜文化大革命一下把他家几百年宝贵的文献都烧掉了。所以他跟我讲历史上所有做学问太有成就的,一定会牺牲家庭的幸福。

 

烛舌解诗韵 宗镜映彩文

书成别离后 几疑故人来

世间事没办法十全十美。结果《宗镜录略讲》就这样搁在那里,我曾跟南老师商量说我没办法来,您可不可以哪里需要补充资料,就告诉宏忍师打一个记号或是写一两个字需要什么,我在台湾,文献好找。因为我家里就是书堆嘛!不可能把这些资料都带去上海。我没有悟道,所以某些同修都叫我书柜。书柜是什么意思?书柜就是书很多,但读得不通。我跟南老师说:要补充什么,我根据指示来补嘛!结果还是未能允准。

因为《原本大学微言》是我在台湾整理的,整理好带去香港在客厅里面大家轮流朗诵。老师在听,大家都没有意见,都没有发现错误才付印的。可见老师对本书的重视。对《宗镜录》他也是非常重视,但是很可惜,因缘就是这个样子。

所以老师走了之后,我就跟老古说《宗镜录略讲》没出版很可惜,因为那是老师去美国之前最长的一次讲课。于是老古同意了,重新再把它整理,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完美,但是引用宋朝一位学者讲的话,“欲于待,则书之成未有日也”,就是说等待完美,这本书永远也出不来。美国历史学家维尔杜兰的《世界文明史》里面,就引用这句话。要圆满永远是很难的。所以最近《宗镜录略讲》终于可以出第一册,附有永明延寿的详细传记,今天只跟大家报告其中的大略。

南老师很怀旧,他认为读《宗镜录》最好是不要开电灯,点根蜡烛,在烛光下朗诵,这样《宗镜录》的文彩音韵才会出来,体会起来才会比较深刻。光读只是视觉一扫而已,一定要经过嘴巴,像念咒一样。虽然那不是所谓咒语,却也可以当作无上咒、无等等咒来念,因为不止非常好听,又很有意义。

今天就讲到这里,剩下的时间请大家自由发言。

 

不同时代的读书情境

地域差异的求真途径

问(一):

历史上谁对《宗镜录》最了解?那么以我们六十岁怎么看《宗镜录》?四十岁怎么看?二十岁怎么看? 

答:

历史上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复杂因缘,很难说谁对《宗镜录》最为了解,但就对它投注心力整理、选择、阐释来说,可数蕅益、雍正、南老师。至于什么年龄怎么看,并不很重要,重要是如何善巧了解。当时光五卷南老师就讲了两年,南老师天马行空讲的很详细。但时代背景不一样了,当时台湾至少还没有电脑,没有手机。大家能够静心下来听课。现在这个时代变得太快了,要以南老师往年讲的那个速度是不适宜的。原则上,《宗镜录大纲》已经是精华里的精华了。这二十卷我们希望上课时速度加快一点,带大家导读下法。里面一些文学和佛经上的典故会加以解释,省得各别去查字典的时间,不至于让人看不下去,这样就不错了。

南老师说,把《宗镜录》的精华都吸收进去了,就可以证道,明心见性。

以前我倡印三本宗通:《金刚经宗通》、《楞严经宗通》、《楞伽经宗通》,从大藏经中把它拿出来重排,请南老师写序。南老师就说这个书出的太晚了,要是能够早个十几年,那时候学佛的风气不一样,阅听人的水准比较高一点,有很多老先生跟着南老师,程度都很高的,本身都是教授、学者。结果后来老古只印了一两版就绝版了,不幸言中。

这三本宗通是憨山大师好朋友曾凤仪大居士看了憨山大师的《楞伽经笔记》,后来就发心注解这三本宗通。跟其他著作不一样在于每一处注解之后,都附有禅宗公案。禅宗公案是中国人明心见性的文献,把它和佛经做对照,非常有价值,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和印度人对于明心见性这件事有不同的见道途径。

因为印度人比较偏重因明学,也就是今天所谓的逻辑,中国人却不太喜欢,春秋战国时代还有名家,即逻辑学家,但后来就断掉了,逻辑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但印度从古代一直到现代就讲究逻辑。所以印度的电子高科技非常发达。佛经上很多都是逻辑,最有名的是《楞严经》中一再的问心在哪里,都是层层的逻辑。中国人却喜欢开门见山,不立文字,直接明心见性。

 

问(二):

三本宗通会再版吗?

答:

这要大家向老古反映。识货的人多了,就可能再版。我也希望这么精彩的三本书,能够再版。

 

娑婆不乏再来人

问(三):

周老师提到再来人,您对于永明延寿禅师是阿弥陀佛再来是怎么看的?是等于还是等同于,相当于同等学历一样,修道那个地步就相当阿弥陀佛,就像硕士博士学位一样?

答:

再来人是随口说惯了,严格来说,看你怎么定义了。因为照最宽松的定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再来人,因为不止一生一世嘛!除非你是从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第一次来做人,大部份都是从人道来比较多。所以再来人没有什么特别不好或是好,因为只是形容在轮回中其来有处。比如形容一个人,他上辈子一定是读过书的。南老师经常引用的名句:“书到今生读已迟”。无始以来从没有读过书,那这辈子很难喜欢读书。这是指其来有自。另外是指他有一个前世的因缘,不一定是佛菩萨转世,但对某位佛菩萨的法门,专修有所成就,世人往往就称他是某位佛菩萨,如马祖大师就被称为观音的化身,但他从不如此自称。

中国佛教没有像西藏密宗那样强调佛菩萨的化身,比如他们说达赖喇嘛是观音菩萨化身等等。至于所谓活佛就太多了,不像中国千年来只出济公活佛等少数几位。

所以说再来人是比较中性的说法,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永明延寿禅师那么小,七、八岁就能读《妙法莲华经》,大家就认为应该是前辈子就学习过。南老师从来不讲这些,他喜欢讲经解惑。

 

学以致用三家志

治世才高一心师

问(四):

南老师的智慧如海,他刚刚离开,也在著作中给我们留下许多的宝贝。我也很有幸能够接触到南老师的著作。那么我想请问除了整理南老师的著作以外,有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南老师著作的组织或是读书会,让我们能够更深入的去接触他的法乳?

答:

因为南老师的书都是很白话的,我们十方禅林也有办类似读书会,例如古国治老师辅导大家来读南老师讲解的《圆觉经》。我们很多在座的参加过,我们十方禅林有办过几期了。

南老师讲解的已经很白话了,但是怕有些初学的还是不懂,所以读书会老师是一个辅导的角色。南老师的书最大的特色就是可读性高,所以可以成为畅销书。现在需要讲解的是《禅海蠡测》,因为它是文言文的,里面又涉及许多的公案以及禅宗和道家、宋明理学的关系。

南老师涉猎儒释道,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来。他佛家的讲的最多了,道家讲的最少,主要是《周易参同契》。《易经》他也是讲了一点点,《系辞传》和《杂说》。《易经》他则写到观卦就由自动愿意代劳的学生徐芹庭继续执笔,徐当时是南老师指导的易经博士候选人。

老师晚年讲儒家比较多,早年就是《论语别裁》,后来讲《原本大学微言》。有一次专门找我去香港,要我整理《中庸》。我去了以后,他说还没写好,但据说这书大陆最近也要出版了。所以除了《孟子旁通》梁惠王篇,其它各篇也是隔了很久才继续出版。《老子他说》也是只出了上册,我去香港跟老师说下册为什么不出?老师说下册是会害人的,我说不会害人啊!下册是刀子,刀子可以害人也可以救人啊!老师说:也对。所以后来下册也出来了。其实下册经过南老师融通之后,刀子也不会那么利了,因为老子真正利的东西是和兵法家相结合所产生的力量,但是南老师不会这样做。

各位的印象可能认为南老师只是一个讲经说法的,其实南老师更重视的是实践力行。大陆学者在研究南老师,把他当作一门显学在研究。以前我读大学的时候南老师看我读得很可怜,就说:你们读书干什么呢,拿个文凭这么幸苦,那有什么用?所以南老师是很讲究实用的。

像以前自由主义学派的殷海光被冷冻,他是专门研究逻辑的。他心里很苦闷,有时候在南老师泰顺街的门口徘徊来、徘徊去,不敢进去。或许因他总觉得学术高高在上,去求教一个平民老百姓,有点拉不下面子。南老师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去专研纯学术,他还是希望能够讲实用。

所以大陆研究南老师,认为他的实用之学应该来自太仓学派。那是宋明理学传到浙江这边流行的学派。南老师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倡建金温铁路?传统读书人不会去干这种事。但南老师就是去做了,中间非常的辛苦,辛劳万分。不少台商到大陆多少投资都被吞掉了,南老师金温铁路最后全身而退,简直是奇迹,非常难得。

最后金温铁路是捐给国家的,他认为利益老百姓的事他就干。金温铁路通车他也不去,风光的事他不要,就是默默的把事情做完。上一期十方月刊,周次吉教授从训话角度来写南老师,写的很有意思。周教授看出来南老师有经国治世之才,但是没有被重用。国共内战之际,他的父母不愿意一起来台湾。老人家的传统观念,改朝换代也不愿意走。但南老师一看不对,大陆还没有沦陷就只好先来台湾了。当时蒋公已经下野了,李宗仁代总统就曾派人找南老师去担任总统府参议。南老师何等智慧过人,他认为事不可为就不去了。

这里我讲一个题外话,民雄有一个算命的瞎子,我曾问他:我认识一位先生叫南怀瑾,但不知他的生辰八字,这个人怎样?他说:奇才,这个人在台湾至少可以胜任省主席,我一天到晚都在帮人算命,但没有遇到这样的奇才。接着又说:他的婚姻,太太有一个半。我那时年轻听不懂。什么一个半?要嘛就两个,不然就是一个嘛!

我回泰顺街童言无忌向老师报告。也不管客厅还有客人敖教官,跟南老师很要好的。我说那个民雄算命的很有名。北台湾就是关西摸骨,南台湾就是民雄柳得男。怎么那个瞎子说老师一个半太太?南老师不置可否,笑笑说:“也对,也对。”后来才知道,离开大陆时,原本就有一个太太,而我们所熟悉的师母,另有一段奇缘。

因为那个时候,南老师做船的生意,有些货轮可能被国军征收去用。由于那时大陆情势危急,结果他有些货轮烧掉了,后来所有的家当都泡了汤。但是没有倒以前,南老师很好客,手头很宽。那时基隆有一个旅馆发生大火,当时一些从大陆避难来的住在那里。南老师看他们很可怜,就将他们都接到家里面来。后来他们陆续离开了。最后就剩下我们所认识的师母留下来,跟南老师在一起。

几十年前我去美国读书,师母招待朱文光师兄与我外出共餐。前年因事赴美,又路经洛杉矶,本想再次拜访,没想到她刚过世三个月。想起从前对我们这些穷学生的细微照顾,只有恒久感念了。

 

灵山同坐一堂梦

转身惜言谁是谁

问(五):

老师对不起,我是比较少接触,所以问题比较多。老师刚刚提到这些过程,我非常感动,您就好像是南老师的阿难。听你讲起来颇有“如是我闻”之感。所以我就有些期待,想多听听南老师的生平事迹。那位您刚才提到的老先生研传乐经,其实二、三十年来我一直遗憾六经中这么宝贵的乐经就没了吗?不知有没有可能有人可以入深定,穿过时空一般,再把它带回来现代。这是第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您刚刚提到说禅宗一花开五叶,已经开了五叶,那么达摩说结果自然成,那这个果实可否解释为永明延寿禅师提倡的禅净双修?还有就是所谓的:“今世为人师,来世做佛祖”,对于做佛祖一事,佛教会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指永明延寿禅师为阿弥陀佛的再来。是否就是如此?

答:

首先声明,阿难不只是多闻,还是实证的阿罗汉,怎么能把我跟他比拟?中国佛教传统上不标榜什么化身之类的示现。像永明延寿禅师也没有这样自称。比如他非常的慈心,照佛经上讲,就是有慈心三昧。所以当他在山上修行的时候,就有人称永明延寿禅师是弥勒菩萨,因为弥勒菩萨慈心非常的广。另外也有人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因为他修净业是如此的专注。

据说唐代的宝志禅师曾现出十一面观音的相,但标榜佛菩萨示现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至于回到过去灵山会上的情境一节,是智者大师的老师慧思大师为提点智者大师所进入的境界而说的。但南老师从来不讲这个,我们有位师兄打坐时看到他跟南老师坐在灵山会上,第二天非常兴奋,跑来十方,凑巧在电梯中碰到南老师,就说:“老师,老师,我们是不是曾一起在灵山会上。”南老师笑笑,不置可否。类似的例子很多,例如很多人都猜南老师就是雍正再来,南老师也是不置可否。

中国佛教基本上不以佛菩萨示现或化身转世做为号召,甚至以强调这些是禁忌。除非自己要走了,也许可以露一下。比如说禅宗五大宗是从两脉分下来的。一个是南岳怀让,一个是青原行思,即六祖下面两大脉。后来特别兴盛的临济宗即属于南岳这一脉。在文革期间,另一脉祖庭所在的青原山,有位体空法师。这位法师自出生以来就是不吃荤的,而且家里有什么女客人来,他就躲起来,自小就是这样。后来离家出走,出家去了。最后到了虚云老和尚座下,碰到佛教界所称的云门事件,虚云老和尚被打个半死,人都倒在地上。根据体空的说法,虚云老和尚说:“我绝对让你打不死。”后来那些打虚老的人认为他已经死了才离开。结果虚云老和尚又活起来了。他是虚云老和尚的侍者,亲眼目睹整个事件。

他在文革时受到迫害,被要求还俗,但他坚持不从。他说:“除非你把我枪毙,不然我绝不还俗。”结果他被下放到牛栏,去喂牛、喂羊。文革十年,他就一直做各种苦工。后来文革过去了,他回到青原山,发扬禅宗。他在走以前才透露,他剃度的一位弟子,是他这辈子的父亲。因为他从小离家出走;父亲太想念他了,结果死了后,来做他儿子的徒弟。

南老师的书除了中观唯识方面的讲述没有整理出来,我印象中在香港还有已打字好的文稿,但是十几年过去了仍没有出版,就是南老师在香港讲的生命科学。

 

穿越时空觅古籍,何如精思开创新时局

(杨教授回应有关乐经的问题:)

刚才这位先生有提到。是否这个乐经可以找回来。其实刚才周老师提到那位陆云逵老师,我曾去和他见过面,请他帮我上过几堂课。关于乐经方面,这位陆老师有出过一部书,叫《音律学》,有四大册,中国的易经、九宫、河图洛书,都涉及了。这本书内容非常庞大。那时他帮我上课完以后,将那四大本送给我,可是太重,我提不动,只先拿了两本。后来这书便绝版了。

周老师:

刚才来宾所问的问题,我一时没有回答是否可以透过入定,穿过时空再把失去的乐经找回来。现在杨教授再次提到,就略说几句。穿越时空是现代小说、电影等艺术的创意想法,跟现实或科学是有相当距离的。中国历代战乱不停,失去的名著太多了,何止只有乐经!即使定中找回来,也会为学术界列入康有为所著《伪经通考》里面。佛教也有一些经咒,据说也是由定中所见所听而来,即使由信而有力量,但在学术上,不见于译经总目录上,或无法确认是何人何时所译的,总是要被质疑,而失去公信力。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讲神交古人,最好是精义入神。以现代来说,最有价值的是从中再进一步提出创意,创造新的文明思想,促进人类身心的提升。对乐经有关的音律,除了杨教授所提已经绝版的四大册《音律学》外,各位对陆老先生的著作有兴趣的,还有希代出版的《易经八卦衍》,云龙出版的《阴阳家》。他为了传授绝学,只身离家在台北授徒,才有感而发,对我说出学问与婚姻难两全的话。我在太湖大学堂向南老师报告此事,他亦以为然,南老师与陆老师都曾在文化大学授课,陆老师到老古买书,老古都不收他的钱。

 

展望未来的南学

主持人(十方禅林文教基金会黄德舜秘书长):

刚才那位杨光祚教授,曾经是我们十方禅林的秘书长,所以一些典故他都知道。再来,请陈老师可以为我们补充一些。

陈定国教授:

南老师思想的传播。为什么中国大陆现在非常注重、非常尊敬南老师?让南老师可在庙港太湖大学堂里公开讲课?让他的书可以在中国大陆发行?这大家都以为是必然的,其实不是。是因为中国大陆的经政演进一代换一代,思想进步,可以接受了、时机成熟了。说不定三代之前的人,也不容许南老师的书在那里贩售。到了南老师进去庙港太湖那边,复旦大学出版社也大量出版南老师的书。到现在,另外还有五家出版社也争着出版南老师的书。这样南老师的思想影响就大了,包括盗版书商的书更广为流传。

到了第二代、第三代的人读了这些南老师的书,他们与长辈的思想就不一样了,认为南老师写的东西是非常合情合理的。所以当他们上了台主政后更开放了。尹衍梁先生曾用南老师的名字设立光华奖学金,在二十几个一流大学颁发奖学金。一个学生大概一年也得不到几千块人民币。一个月差不多一、二百块。但是在那时一百块人民币是非常的大,那时一个月一百多块人民币是可以三餐过的非常好的。所以这样由尹衍梁筹款出钱,挂着南老师为董事长的名字去捐助奖励好学生,偶尔陈定国也曾去各个大学颁这个奖,感到很荣耀。这些二代、三代的人,现在几乎都成为他们的高干,有省长级、部长级的。在他们的影响之下,对南老师的思想得以在中国大陆宣扬开来是有一定助力。

南老师的书都写得非常浅白易懂。最重要的就是要读,才能深入心里。所以一九九八年我回来台湾,就推动一个“成人读经班”。事实上和成人班相反的就是幼儿读经班,幼儿读经班读三字经、千家文、千家诗等等。我说我们成年也要读,所以就取了一个名字“名著选读励进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的早上九点到十二点上课,这班已经办了十二、三年。读那些书呢?就是读南老师的三十几本书。我们把它选来读。来读的人都是自动自发的,也不缴费。大概他们开始读的都是读儒家的。后来也读易经。比较少读佛家的书。

南老师说佛教是心理学,儒家是社会学,道家是科学。所以我们读了很多社会学,社会学是讲人跟人之间的事理,很实用。而现在佛家的书,如《金刚经说什么》,《圆觉经》等等,也慢慢的在研究。在中国大陆读的书则多为儒家的书,如《论语别裁》、《大学微言》,这些一般都是大学、硕士班毕业的人在读,如果能读到佛家的,那大概是博士班了。像刚刚提到的《宗镜录》,我也看过,但还看不懂。易经方面,一九八八年,南老师送我一本《易经杂说》,我也读了,但是当时是有读没有通。今年有人要我写《易经与策略评断力》。为了这事,我只好把我以前二十多年读过的有关易经的书全部再读一次,写了三十页的资料。其中有人提到我有哪一点不对,我就为了那一点,再回去拿一九八八年那本《易经杂说》,重读一下,结果竟然都读懂了。读南老师的书很重要,很有价值,如果大家能够定期聚会,每个人读一部份,然后大家再来分享,那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