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惊蛰 | 南师:感人生之多艰,了解了“惊蛰”便理解了人生!--南师开示--手机实修驿站
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惊蛰 | 南师:感人生之多艰,了解了“惊蛰”便理解了人生!

时间:2020-03-05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
 
 
 

“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更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是因为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所以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梨可以生食、蒸、榨汁、烤或者煮水。此时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吃梨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引自百度百科)

 

 

二月是卯月,卦象,内卦是乾卦,外卦是震卦,震为雷,雷天大壮。二月是大壮卦,大陆上放风筝,可以飞起来了。二月的惊蛰节非常重要,在立冬以后,蛇虫青蛙就看不见了,口里含一团泥巴,钻到地底下,不食不动,半死状态,现代科学上称作“冬眠”,我国古代称作“蛰”或“蛰伏”,要到二月间雷天大壮的时候,第一声春雷一鸣,这些蛰伏的蛇虫青蛙,吐出口中的泥巴出洞了,称作惊蛰。过去农夫惊蛰以后下田耕作,一不小心,触到毒蛇含过的泥巴,会中毒肿痛。在大陆未过惊蛰,农作物种子下地,不会发芽生长的,一定要惊蛰第一声雷以后,才开始抽芽的,这个科学的道理,大家没有注意。

 

前几年有一位美国农化方面的教授,来台大农学院讲学,他亦研究《易经》,所以有人介绍来看我,谈起他们美国人现在也知道研究雷和生物的关系了。据他们的研究,一声雷的结果,可以在地面产生八十万吨的自然肥料。我告诉他我们中国人老早就知道了雷的作用,而且《易经》上告诉我们,雷有八种之多,水雷屯,泽雷随,风雷益,天雷无妄,火雷噬嗑,山雷颐,地雷复,震为雷等,而地雷复的雷肥料最多。

 
——《易经杂说》(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故易统天心,复卦建始萌”,你们懂了这一句,也就懂了《易经》。日月之谓“易”,“易”包括“天心”,“天心,就很难解释。《易经》的乾坤两卦代表阴阳,阴阳是道的用,不是道的体。阴阳、动静、善恶、是非,都是道的用,道的相。这都是相对的,有阴就有阳,有是就有非,有动就有静,有善就有恶,有光明就有黑暗,这都是相,不是道。道的体,那个能阴能阳者,不在阴阳上面,那个是道,要把这个搞清楚才能修道。那个道,在佛家是明心见性,佛说“万法唯心”;道家叫做“天心”,永远居中而不动。“易统天心”是讲阴阳法则的用,这就要懂得修道了,你要“天心正运”。换一句话说,你念头越空,把身体越忘掉,那个生命力发动得越快。

 

这个时候“复卦建始萌”,地雷复卦,上面五爻都是阴爻,下面一爻是阳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这个卦上卦是坤,代表地;下卦是震,代表雷,这个电能从下面发上来。地雷是什么时候打?春天惊蛰时候打,那个地雷打起来声音都不同,这就是所谓“惊蛰一声雷”。依中国的农业科学,这个时候才可以开始耕地种稻插秧了。不到惊蛰你那个稻子插下去都不会成长,所以“惊蛰一声雷”,开始农忙了。这个雷配八个卦,天雷无妄,水雷是屯,山雷是颐……共有八种雷。

 

现在只讲复卦的震,震为雷是雷电,第一个发动,震者震动也。在十二辟卦图表上,震卦在阴历的十一月,是地雷复卦“冬至一阳生”。我们每天的震卦呢?就是我们这个生命的“活子时”,也就是你休息睡眠到极点,阳能发动的时候。真的阳能发动不止生理方面,所以我常常问诸位同学,人怎么样醒的?怎么样睡的?为什么睡够了会醒?这些现象要先把握住,这就是“复卦建始萌”,刚刚萌芽的意思。

 
——《我说参同契》(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这是讲物理世界的现象,“尺蠖”爬行的时候,先把腰弓起来,狗也是一样,要攻击对方的时候,也是先把腰弓起来。你如果碰蚯蚓一下,它马上把身子卷曲起来,以保护自己。所以“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它要把身子弓起来才能伸,才好发挥力量。

 

“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蛰”,十二辟卦里边有个节气叫“惊蛰”,就是这个“蛰”宇。动物到了冬天的时候,尤其是蛇啦、青蛙啦,嘴里含块泥巴,钻到泥土里边,不食不动,过一个冬天。有些修道人炼气功,就是参照这个原理来的。只要一口气存在肚子里,便不会饿死的。动物的冬眠好像死亡,但是它没有死,等到二月惊蛰这个节气,便又复生了!在台湾日期不很标准,大陆中原地区非常准确,每年春天的第一声春雷,就是惊蛰节来了,一切虫蛇动物马上出土,不到这个节气,它们是不出来的。这些虫蛇由于气候、地气的发动,到了这个节气,自己就会感受到地球生命的动能,它们把嘴里的泥巴吐掉,又开始了第二年春天的生命。

 

龙蛇到了冬眠期好像一点出息都没有,这正如几十年前上海的流行话“孵豆芽”。现在这句话很少听到了。意思就象一个人生意做垮了,欠了债躲在家中不敢出来,就叫孵豆芽。人到了倒楣的时候,就认倒楣,先躲起来。躲起来并不就是失败,等待第二回合有机会再出来,这就是所谓“以存身也”。我们在中国旧小说里常常看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两句话,就是这个道理。只要能把 自己的生命保住,才能谈第二回合的冲刺。

 

——《易经系传别讲》(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欢迎扫描二维码,加入
敦众文化南粉微信群,
我们一起问道南师365天。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