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南师:不要病了才想起养生,这四个方面平时就要做好!

时间:2020-02-24  来源:敦众文化  作者:
 

【编者按】常人多以未得到或已失去之物为珍贵,健康亦是如此,未生病时不保养,生病以后追悔莫及,悔之晚矣。天下只有养生之道,没有长生不老之药,慎起居饮食,节声色嗜欲,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养生之道,不可不知!

 
《黄帝内经》 有云: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乱治未乱。
 
南师亦说:
生命重要的是养生,
不是卫生。
西方文化讲卫生,
是消极的。
卫是保卫、防御。
养生是积极的,
把现有的生命再加培养,
自己来培养。
 
 
 
 
1
养生之本在养心
 

我们现在不妨略知皮毛地说一点养生学的理论,如说,愤怒伤肝,恐惧伤肾,好乐伤心,忧患伤肺。换言之,容易发怒、容易发脾气或脾气不好的人,便是肝气不平和的现象。容易害怕,俗话所说胆小怕事的人,便是肾气(与脑有关)不平和。嗜好过分,特别如饮食、男女方面过分,可使心脏有问题。多愁善感,或遇家庭问题,其他等等事故,心多忧患,便由肺气不平和开始,影响内脏健康。

 

总之,七情六欲与生理健康关系非常大,错综复杂,一言难尽。中国古代医学,所讲的“五劳七伤”,便是这些原因。但是知道了,也不必怕,只要明白了“诚意”、“正心”,明白了“心能转物”、“心能转身”,一切可以从“唯心”的力量自能转变。当然,这就是“大学之道”大人之学的学问所在了。通常每一个人,由面目的表情、态度、动作和言语表达等综合起来,才构成为一个人的行为。所有这些行为,是由整个人体的“身”在运作。

 

其实,所谓这个人,是人们习惯性“逻辑”上的普遍“通称”。严格地说,这许许多多不同类型的人,是从他有每一个单独不同的“身体”所表达出来的外形不同。人们因为使用名词成为惯性.便就统统叫他是每一个“人”的不同,不叫他是每一个“身”的不同。我们明白了这个“逻辑”道理,再来看《大学》,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就用很严谨的界别,述说有关喜、怒、哀、乐等情绪的重点,是属于“身”的一边,尤其容易见之于形态表达的作用上。要想修整改正这些生来的习性,所谓从事“修身”之学,便要从“心”的方面入手。

 

——《原本大学微言》(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2
养生之要在养气

 

不只是养气,而且还是养生的方法。有一位老朋友,脾气很暴躁,来台湾以后,我问他脾气好些没有,他说脾气更大了,问我有没有办法。我说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你做到的话,包你有用处。当你要发脾气的时候,你赶快做个气功,把嘴巴一张先吐一门气,再用鼻子吸口气,咽下去,再说要不要发脾气。他照做了,过了一个多月来看我,他说:“嘿!你的话真有效。当我要发脾气的时候,我把嘴一张,把气一咽,就没气了。”这是个好办法,当你要发脾气时,你告诉自己停一秒钟,忍一下,忍不住的,你干脆做个气功,嘴一张,呼一口气。那真有气耶!人生气时,硬是有一口气,不是假的。

 

人一生气,气机就变了,经脉也乱了。我常看年轻人爬楼梯,不过几层,上楼以后就坐那里气喘吁吁的,他因为不懂张嘴吐气这个窍门。爬高时不要闭嘴,嘴巴要微微张开哈气,才不会累。这个秘诀,是当年学武艺时老师传的。爬山时,我们跟不上,在后面拼命跑,看见老师在前面健步如飞的轻功,我们怎么跑也跟不上。老师回过头来说:“张嘴!”嘿!一张嘴果然轻松了。当然,这与真正的养气还没有太大的关系。

 

养气工夫真做好的话,自然没有妄想,真的会得定,真的会不动心。所以佛家的修持方法中有“调息”的方法,尤其身体衰弱,或者老年人,的确必须注重养气。会养气的话,祛病延年,绝对不成问题;要想腰腿灵便一点,头脑清明一点,养气的确是个好路子。至于养到“浩然之气”,那就要心气合一了,涉及更深一层的道理。

 

孟子在此只告诉我们要“持其志,无暴其气”,倒不是他不肯传我们,因为古人智慧高,“知言”,只要有一个原则,一句话就懂了。对于现在人,无论怎么说,他都不懂。教的人说得清清楚楚的,学的人一边照着做还一边问:这样对不对啊?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这就是“志”不够,没有信心。所以我们要对“持其志,无暴其气”多体会、多研究,自然会有心得。

 

——《孟子与公孙丑》(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3
要懂得顺应自然

 

现在人我是在冷气间里得病的,这里冷气可以很冷很冷,但是试了几天了,认为温度不能低于二十六度。冷气是给你凉快凉快,夏天要按照自然的规律,身体有一点微汗是最好,最健康了,贪着凉快会得冷气病。所以这里气温是控制的,不像一些地方,把冷气开着玩,冷得像冬天,那是死路一条,不可以的。像我坐在这里,背上在流汗,我还喜欢呢!如果不流汗,我的习惯认为生病了,那就不得了啦。

 

现在假设不开冷气坐在这里,或到外面晒一下太阳,是什么感觉呢?现在梅雨季节快要过了,马上到三伏天了,就是《黄帝内经》讲的燥、热、火这个季节,身上难受,所以梅雨季到三伏天最严重。这是讲身体外面的感受。如果学医的就要知道,夏天身体里面反而是寒的,我们的胃是寒的;可是大家喜欢夏天吃冰凉的东西。以养生之道来讲,修道的人不干这个事,夏天反而要喝热的,吃热的。这里地球自然的物理,夏天手伸到井里去,地下水是凉的。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东方出版社)

 

 

4
要做到节制嗜欲

 

关于养身,什么是人的身体?以现代科学的说法,粗略地解剖,有毛、发、爪甲、皮、血、肉、筋、骨、心、肝、脾、胃、肾、肺、膀胱、大小肠等等三十六样东西,再微细地解剖就更多了。可是没有任何一部分,我们不爱护的,因为都属于我们的身体,互有关连。所以孟子说“兼所爱”,于是对于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同样要保养它,没有哪一点不爱惜,每一尺,每一寸,都会去保养。怎样去保养,也要由我自己想办法。

 

我们的身体,有重要的部分,有较不重要的部分;有大的部分,有小的部分。人体的贵贱与大小,本来是没有标准的,随时间、程度的不同,自己对它的爱惜,也有所不同。由此我们了解,人身的修养也好,做人做事也好,要有远大的眼光,远大的见地,高度的智慧。“无以小害大”,人往往很容易只看小地方,害了大体。孟子说:人只顾到身体的一部分小处,而忘记了大处,忘记了更重要处,这种人,就叫做“狼疾人”。

 

他说,“饮食之人”,贪吃的人,如喜欢抽香烟,吃河豚,告诉他有刺激性,会生肺癌,会中毒丧命,他不听,还是照旧吃。人就是这样,贪图小的,不顾大的。这一段大意是如此,其中的道理都很对,几个比喻都不错,可不要忘记前面重要的道理。孟子举这些比喻,是在告诉我们养生、修身的重要,我们一般人,理论上都懂,事实上做不到,也是我经常讲的:“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人都犯这个毛病。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东方出版社)

 

(点击图片购买)

 

抖音搜索“敦众文化”或打开抖音app扫码即可关注

640(8).jpg 6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