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南怀瑾老师 > 南师开示

“和稀泥”,听听南师怎么说?

时间:2019-12-11  来源:  作者:
 
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吗?
就是你身边的那些“和事佬”,
谁也不得罪的“好好先生”。
什么事儿都以和为贵,
什么事儿都往好了说。
其实他们最擅长的就是“和稀泥”
关于“和稀泥”,
听听南师怎么说?
 
子 曰:
乡原,
德之贼也!
 
南师亦说:
他本身没有毛病,
没有缺点,
也很规矩,
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
下一个定论时,
他却没有定论,
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
 
拾 趣 小 故 事
“汤圆”
 

有一类人被称作“汤圆”。抗战时期在四川,听到人们叫这类人“水晶猴子”。有事时,想到某人是“汤圆”,就说把汤圆找来,事情好办,因为汤圆又圆又软,任人挪拿,对于这种作风,他还自以为很对,做人成功了,绝对不讲人生的大道理。

 

总之一句话,这种人,看上去有学问,有知识,以不得罪人为原则,面面讨好,没有是非观念。当然,他心里对于是非明白得很,但他的行为,并没有是非观念。闽南人叫做“搓汤圆”,上海人叫做“和稀泥”。

 
 
中国文化是绝对反对“乡原”的,
教育的目的,
是建立一个人格;
知识只是谋生技能的养成,
千万不要变成“乡原”。
自古以来,
知识多了以后,
很容易走上“乡原”的路。
 
1
不分是非善恶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我们中国人经常骂人乡原,什么是乡原?乡就是乡党,在古代是普通社会的通称。这个原字,也与愿字通用。原人就是老好人,看起来样样好,像中药里的甘草,每个方子都用得着他,可是对于一件事情,问他有什么意见时,他都说,蛮有道理;又碰到另一方的反对意见,也说不错。反正不着边际,模棱两可,两面讨好。

 

现在的说法是所谓“汤圆作风”或“太极拳作风”,而他本身没有毛病,没有缺点,也很规矩,可是真正要他在是非善恶之间,下一个定论时,他却没有定论,表面上又很有道德的样子。这一类人儒家最反对,名之为乡原,就是乡党中的原人。

 

孔子说这一类人是“德之贼也”,表面上看起来很有道德,但他这种道德是害人的,不明是非,好歹之间不作定论,看起来他很有修养,不得罪人,可是却害了别人。总要有一个中心思想,明是非,如此才是真正的道德。

 

——《论语别裁》

 

2
没有建立人生观

 

孟子说,“乡原”这种人,有知识,也受过教育,好像学问、人品也不错,可是没有建立人生观,没有人格,平常却信口批评圣人。这一类人,“言不顾行,行不顾言”,说了一些尧舜之道,事实上又做不到,而他们的行为非狂即獧,又不能和他们口中所说的尧舜那样。

 

这类人把古人都抬出来,如何如何,自己却不做尧舜,只叫别人当尧舜,“嘐嘐然”,嘴里的大话很多,一辈子想救世界,教化人,结果没有人同路,也没有人真信他。这类人认为,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顾到现实,自己一辈子活得好就可以了。

 

——《孟子与尽心篇》

 

3
喜欢讨好他人

 

孟子说:“乡原”这一类人,不但向现实低头,而且还“阉然媚于世”,讨好现实。后世的人叫这种人为“阿世”,态度“阉然”,不男不女,没有自己的人格与精神,如风吹两边倒的墙头草,没有中心的人品。

 

假如是在现代的会议席上,当争议发生时,他会说双方的意见都好,大家综合一下就好了。这就是“乡原”。他没有对就说对,不对就说不对的气魄。反正他不得罪人,也怕得罪人,如果骂他两句,他会说:你大概有点误会,我们都是好朋友,你骂两句也没有关系。

 

——《孟子与尽心篇》

 

4
做人不痛不痒

 

孟子说:“乡原”这种人“无举也”,别人骂他是贼,都反对他,他也不脸红,不难过。“刺之无刺也”,他软瘫瘫的,正如禅宗祖师骂人“皮下无血”,是凉血动物,没有血性,刺他一下,不痛不痒。“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别人觉得怎样好,他也就怎样好。人说不可以穿长袍,他明天就脱了。

 

“居之似忠信”,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忠信——拜托他事情,满口答应,过了好几天却毫无消息,再去问他,他说慢慢来,再想办法。请他写封介绍信,他也满口答应,不管有效无效,反正他做好人,写了算了。“行之似廉洁”,他的行为看起来,似乎也干净,送他一点东西,他说不好意思收,不要,不要,但小的不要,大数目也可以要。

 

——《孟子与尽心篇》

 

5
危害整个社会
 

孟子说:孔子曾说过,一个时代,不论文化、学说、社会、政治,乃至做生意,最讨厌、最可怕的是大概、好像、差不多,等等,简直分辨不出是肯定还是否定,实际上这就是大奸大恶。“恶莠,恐其乱苗也”,就像种田的人,要将莠草、稗子拔掉,以免混乱了真正的秧苗。

 

“恶佞,恐其乱义也”,这种恶佞的人,见风转舵,看起来很像够朋友,做事适当,而往往是助人之恶。“恶利口,恐其乱信”,能说会道,擅长辩论,一张口说话,歪理千条,一句话可以把一个国家,送到灭亡的路上。

 

“恶郑声,恐其乱乐也”,那种靡靡之音,听起来很好听,但对整个社会风气,影响太大。“恶紫,恐其乱朱也”,古代认为朱——红色,是正色。现在所说的原色,其实在我国几千年前,已经有了颜色的分类,确立了原色和变色的原理。紫色为变色,但是很悦目,把朱这种正色的光华,在视觉上遮盖了。

 

《孟子》这里又引用孔子“恶似而非者”的话,最后一句是“恶乡原,恐其乱德也”。中国文化是绝对反对“乡原”的,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人格;知识只是谋生技能的养成,千万不要变成“乡原”。自古以来,知识多了以后,很容易走上“乡原”的路。

 

——《孟子与尽心篇》

 

6
逢人必笑
 

子贡曰:敢问畸人。子贡接着又问,“敢问畸人”,“畸”跟“奇”字一样,“畸”就是单,所以学《易经》要晓得,畸数,常常写成奇数,这个字念基。“畸人”就是一个怪人,我们现在的讲法,修道的看起来是怪人,稀奇古怪的。“畸人”,单独,超乎常情的人。

 

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畸者就是奇数,阳数为之奇,所以,得道人的行为与众不同,称为畸人。孔子说,得道的人为畸人,阳数充满,是纯阳之体。这一类的人,看起来都是怪里怪气,特别与人不同。“畸于人而侔于天”。他是不合于人世间要求的人,但他是合于天道。下面孔子有个结论,这个不光是讲修道,是讲做人的道德,人生哲学。

 

“故曰,天之小人,人之君子;人之君子,天之小人也。”不过这四句话先要声明,年轻人不要随便拿来用,有时候人家骂你,讨厌你,你说你是天之君子,所以被人家看不起。那些认为自己是君子,是了不起的人,在上天看来是个小人;做人做的很好,汤圆一样,到处都滚得圆圆的,逢人必笑,实际上不是那么一回事。这是“人之君子”,一般人叫做君子,但是他是“天之小人”,不合于道,心肠不直。

 

——《庄子諵譁》

 

敦众新书推荐
 
 
 

本书是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的纪念文集。作者近百余位,或生前亲近过南怀瑾先生,或是南怀瑾先生的忠实读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不同阶层。作者们通过追忆与南先生的交往,或读南师书的感悟,表达了对南先生的崇敬与追思。

点击图片购买
 
敦众好物推荐
 
 
 

点击图片购买

 

640(8).jpg 64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