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读诵 > 中国教育

视频:南怀瑾老师讲“吟诵与音韵”

时间:2015-02-06  来源: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作者:南怀瑾

【视频:南怀瑾老师讲“吟诵与音韵”(视频来源: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文字整理:

 

我要讲一讲我知道的吟诵。先告诉大家,我今年九十三了,讲这个问题我已经退回了七十五年,等于十几岁的时候所了解的,实际上是十岁到十六七岁这个中间,那时是民国,满清刚推翻。我们中国人讲吟诵读书,现在叫做吟诵,我们以前,我在那个乡下,我是浙江海边,乐清,现在你们叫乐(yao)清,不对的,真讲叫乐(wǒ)清。懂得广东话、福建话,就晓得广东话、福建话是唐代的国语,尤其广东的客家话是唐代的国语,福建话是唐末、五代到宋朝的国语。所以这个乐字呢,比如广东话音乐,我们叫音乐(yao),他叫音乐(wǒ)。所以真正我那边的发音,大家现在讲浙江乐(yao)清人啊,什么乐(le)清啊,是是是,因为不懂懒的跟他说,真正的是乐(wǒ)清。我现在声明不是讲这个问题,我讲我小的时候,距离刚推翻满清旧的文化没有几年,所以我当时晓得,现在叫做吟诵,就是读书的方法。

 

读书一定要读出来,嘴巴不发声不叫做读书,那叫做看书。我们小的时候一定读书,读古书,一定读出声音来。读出声音,各地有各地的发声,腔调不同,连各地的方法习惯不同,没有一律的。可是呢,在中国字的发音一定搞清楚,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孔子提倡的教育,所谓诗、书、礼、乐、(易)、春秋,这是乐(yao)。我们现在留下中国传统文化,孔子编的五经,四书五经,四书是后来的。孔子编的,把中国上古文化集中,是六经,不是五经,《乐经》掉了,春秋的,秦汉以后已经掉了,没有了,有一点点影响还在。中国文化开始就聚在《乐经》,乐(yao),礼乐(yao)春秋。这个呢不读乐(wǒ),唱歌叫音乐(wǒ),康乐(le),一般讲发音的名称叫乐(wǒ),乐(yao),礼乐(yao)春秋,这个字有三、四个音发。中国人上古就讲乐(yao),乐(yao)不是唱歌,包括唱歌、跳舞、练武功,生活健康快乐的艺术,统统在《乐经》里头。我们上古的文化最重要在《乐经》,礼跟乐,可惜《乐经》掉了。可是《礼记》里面保存了乐。

 

所以你们刚才提到《诗经》,《诗经》里头就是古代的音乐。真正的《诗经》怎么念法呢?据我所了解的,老师们讲的,秦腔。那个时候的文化在陕西,文化中心,上古、周、秦都在陕西。陕(xiǎn)西,这个字规规矩矩不是陕(shǎn)西,陕(xiǎn)西。另外下来一个地方,山西,陕西到山西,秦腔,一个字一个字大声地念,这是秦腔。后来下来汉代就讲音乐,读书也就讲音乐,音韵的发声。所以讲中国的文化在文学,中国的小学,过去六岁,礼上的规定,我们上古,六岁入小学,小学就是认字。譬如现在教孩子们读千字文,是小学,这个字怎么写法,代表的意义,都给它解释了。

 

因为中国一个方块字,包括了好几个的观念在内。外文,英文、德文、法文,很多的字只代表了一个观念,它跟我们不同。我们一个方块字代表了好多观念、好多句中在内,所以中国字实际上应用大概有两三千个,几千年的文化,懂了中国字,时代没有差别,没有时间的差别。了不起在这里!因为人类的言语有二十五年、三十年要变,人类的言语都要变的。那么中国上古祖宗已经看到了,把言语和文字脱开,变成方块字,几千年没有时间的距离,也没有空间的距离,没有地区的距离,了不起在这里。因此六岁入小学,认识中国字,认识了以后同时,认识中国字现在的学问叫做说文,解说文字,这是专门的学问,那么说文同时认识方块字,说文包括了什么?注意!你们讲吟诵,“音韵”,这个字发声的音韵。

 

音韵好多好多不同,这个音韵就很了不起了!这个音韵的学问在古代,我们小的时候,必须要学,叫声律。什么叫声律呢?这个学问同天文、同地球物理,上古的科学。声律有十二律吕,黄钟、大吕……有十二个东西。怎么来的声律呢?中国古代五千年以前,等于六千年已经发明了,外国没有,中国人早先的科学。譬如一年十二个月气候,过去在西北,我们刚才讲音韵之学,念《诗经》先要懂得秦腔,“关关雎鸠喔!在河之州喔!”就是这样来的。秦腔,气势很大,那么这个是黄钟之音。

 

怎么叫黄钟呢?过去测量这个气候,把西北的竹子,甘肃那边晒过的那个竹子,分十二管,十二角高低不齐的,那么放管子在山里头,那么把十二只管子这样参差不齐的,下面放葭灰,西北的一种草,烧了放下去,一张纸盖在上面,轻轻的,不是黏住的,它到了冬至一阳生,地球的气候,研究物理跟天文的关系,第一个那个很短的管子,到了冬至那一天,一阳初生,叫做葭管飞灰。葭是一种草,在管子里头,地气,冬至一阳生,地球的气上来了,它这个灰“呜……”出来了,发这个声音,所以叫做黄钟大吕。地球阳气出来了,这个时候是每一年的冬天,阴历的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呢?第二只管子,长一点的,到那个时候,所以说五天一候,三候是一气,六候一节,所以一年二十四个,第二个管子就出来了,这个声音是黄钟大吕。现在学外国的音乐字母要一早起来练的,同一个原理不及中国,几千年前已经发明,这叫声音的历律。

 

读书,中国字,历律懂了以后,是什么学问呢?照现在说,语言学。那么民国以来,只有一位赵元任,研究语言学。语言学懂了以后,你广东话、福建话,随便你讲什么,乃至外国讲话都通。譬如有一次我跟美国一个海军上将,两个人走路,他不会中文,我不会英文,两个人走路还谈了半天,一路谈了两个钟头,谈得很痛快,然后两个人逗出来一百个字相同,我们两个说,“yes”,我说中国人告诉你叫“si”;“no”,我说温州话,温州人传统客家话,这个东西有没有──“no”,我说天生会英文啊。然后你说人来叫爸爸,妈妈,妈咪,都同的,很多同的,这就是音韵学。所以懂了这个音韵学,从小学入学起。

 

到大学就不同了,这个声律变成中国的诗词。这个诗词呢,中国字没有拼音的,后来到汉朝以后佛经来了,印度的这些高僧来翻译变中文,中国字难办了,梵文有拼音,中国字没有拼音,所以他们发明了拼音的方法,拼音是这样来的。拼音叫切音,所以你看康熙字典,你们讲音韵学,一定要读康熙字典。字下面注解,什么切,反切,以前不叫切音,叫反音。这个“公”字,天下为公,下面写两个字“古红”,是自然来的。后来隋炀帝怕造反,把它改了,不叫反,叫切,所以后来叫反切,拼音来了。这个拼音,到三国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植在夜里起来,听到一个印度人唱那个梵唱,等一下叫宏忍师唱梵唱给你们听。那个字漂亮,所以曹植有一篇文章叫《渔山梵唱》。梵字,代表中国字什么?天,这个天,有个天叫大梵天,最清净了。非常清净的音声,天籁之音,所以叫渔山梵唱,才有音韵开始。那么后来这个音韵,中国人读古书,一定要懂音韵,要从小学音韵来。到了南北朝的时候,在梁武帝这个阶段,才统一完成,现在作诗所以要音韵。

 

那么简单,我们小的时候晓得啊,我小的时候听来现在告诉你,就这样听来,都是老辈子传给我,是这样,但是懒得说。因为自己会唱嘛,很聪明,听了觉得老师讲得好啰嗦,现在想,流眼泪,我当时要多问一下就好了,不肯问,太聪明,一听就懂了,“啊,晓得老师啊!知道了,我要去玩去了!”“再学一遍!”“我要去玩啦!明天再讲啦!”我们当年跟老师很调皮。这些是音韵学。

 

那么讲诗的音韵学,到南北朝以后,唐诗宋词念呢?朗诵也要懂音韵学,所以懂什么?譬如说,你们读古诗啊,五言的古诗,古体诗,学诗的要会哦,唐诗三百首应该要看一看,要朗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背啊。五言的古体诗,什么叫古体诗?五个字一句的,一大篇几十句,是鼓音,咚咚咚,秦腔,打鼓。

 

七言的古体诗,是钟音,打钟的。譬如说,我们看唐诗里头,杜甫的诗《兵车行》,当兵去参与作战,“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你们不懂,我们当时跟日本人打仗,当兵的出来,我是军官,点那个来参与作战的兵,一边点一边心里在掉眼泪,我的妈呀,这些都是父母养的、父母生的啊,上去就是死啊,心里有数,一边“你叫什么名字”,那就看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爹爹妈妈,太太儿女抱来送,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哨兵啊,集中点名,向右转!开步走!上战场就会死,眼泪掉下来,一边叫一边难过。这个是钟音,“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所以讲到音韵,这些要懂。

 

那么五言的律诗是什么呢?五言的律诗,是磬音,和尚敲的那个磬,“叮叮…”这个磬音。七言的律诗是什么呢?笙音。那么你们读《离骚》,…兮…兮,不读(xī),一般就是“啊”,太阳出来啊…,就是这样,也可以读,太阳出来唉…,后来人把它读成兮(xī)。那么现在所以你们讲各地的方言、各地的朗诵,这就是朗诵,念诗、读诗,古人所讲读书是书声朗朗,就是那么一回事。所以说你们提倡朗诵,我非常赞成。刚才我听了各地的方言了,好像没有规矩的,可是有规矩,我讲的就是这个规矩,要懂得音律。

 

转自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http://nanhuaijinculturefoundation.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