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中观部·瑜伽部
般若灯论释 (15卷)〖唐 波罗颇蜜多罗译〗
---中观部·瑜伽部

般若灯论释卷第九

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

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

观有无品第十五

复次空所对治若有若无。为令他解缘起诸法不断不常故。有此品起。外人言。汝说诸法无自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违汝自言。亦立义过故。云何违言。如有人说我母是石女。我父修梵行。他人难曰。若汝父母审如是者。云何有汝。汝若从生则石女梵行义皆不立。汝亦如是。若无自体。云何名诸法。既云诸法。云何无自体。故是违言。亦立义过。论者言。汝谓诸法有自体者。第一义中如何等物。以无譬故。汝语非也。复次若我先于第一义中忍有诸法后立无者可违自言。而实不尔故不相违。又世谛中安立诸法如幻等者我所不遮。无立义过。或有聪明邪慢者言。何等诸法是无自体。若如虚妄分别诸法有体。汝言此法无自体者。此则成我所成。若此诸法从因缘起。而汝意欲此无体者。则违现见。及与世间所解相违。论者言。于真实中无分别识缘。色起者不可得故。此物有故者。如前已遮。世谛所说者。我不遮故。不违现见及世间所解。是故汝所说者。义则不然。复次第一义中若有一法有自体者。则无起义。如偈曰。

法若有自性  从缘起不然

释曰。若谓诸法有自性者。得如是过。若汝定谓见法有起不能破我者。此中应问。汝言见法有起者。是依他因缘耶。如偈曰。

若从因缘起  自性是作法

释曰。若是作法者。此则无自体因缘相。云何若法不共无间自分生唯一能起自果者。此是因相翻此名缘云何名作。若法有自体者。则不须作。然今有作故知无体。此中立验。第一义中内入无体。何以故。因缘起故。譬如幻师幻作牛等法。若有自体则不从因缘起。复次有人不解此中譬喻。作如是言。幻咒药力泥草木等是有非无。由此有故。彼象马等形像显现。以是义故。汝譬喻中无成立法。论者言。汝不善说。我引喻者以象马等无体为喻。不取草木有体为喻。复次若谓草木地等有起有实者。前已遮故。有人言。所有诸法从缘生者。皆有自体。如虚空等不从缘起而是有法。汝所出因此非一向。论者言。汝不善说。因缘生法如幻梦焰。世谛中有。非第一义。此义云何。如偈曰。

若有自性者  云何当可作

释曰。若是作法者。不离无自性。由所对治自体无故。是故出因非非一向。于世谛中虚空等者。亦是无生。犹如兔角。岂是有耶。诸有为法皆无自性。前已观察令他信解。今复立验。第一义中诸法无体。何以故。由作故。又是差别言说观故。如幻人等。若是一物有自性者。则与上相违。复次此中外人立验。第一义中彼内入等皆有自体。何以故。由起自他差别言说因故。譬如因长有短。长为短因。今言自者。与他差别言说为因论者言。诸法无体。先已立验。由汝执故。今当复说。如偈曰。

法既无自性  云何有他性

释曰。若法有自性者。观自性故。得说他性。自性既无观何说他。汝言自性与他为因者。此因不成。及违义故。又第一义中短长无故。譬喻不成。外人言。第一义中眼等有体。何以故。由体故。譬如火暖。论者言。火无自体。如观阴品已破有及起灭。第一义中亦前已遮。火不成故。譬喻无体。又如偈曰。

自他性已遣  何处复有法

释曰。体义已遮故诸法无性。由法无故因义不成。语意如是。外人偈曰。

若人见自他  及有体无体

彼则不能见  如来真实法

如汝所言自他性已遣。何处复有法。如偈所说。此语则违。复次有如是体。由相违故。如乌角鸱。论者言。第一义中已遮起故。如偈曰。

有体既不立  无法云何成

释曰。为遮有执。是故言无。无更无体。虽不言无。无非我欲。何以故。以无别法可执取故。是故亦非。因义不成。复次偈曰。

此法体异故  世人名无体

释曰。法无体故名之为无。更无一法名为无体。是故汝立因义不成。及违义故。云何违义。汝立相违法为因。由相违破故。所立有法此亦不成故是相违。又第一义中乌鸱无体故。譬喻不成。由此观察自他无体三皆不成。菩萨摩诃萨以无著慧不见诸法若自若他及有无等。云何不见。以升无分别智车故。复次诸浅智人前世未起深大法忍。于彼自他有无等法。言说熏习故。覆障实慧。如前偈言。若人见自他。及有体无体。彼则不能见如来真实法。此义云何。见自他等违正道理。及阿含故。偈意如是。违道理者。如先已说。违阿含者。汝今当听。如偈曰。

佛能如实观  不著有无法

教授迦旃延  令离有无二

释曰。云何教授。如佛告迦旃延。世间多有依止二边。谓若有若无。有深智者不著有无。如是等。又如佛告阿难。若言有者。是执常边。若言无者。是执断边。复次或有人言。若第一义中诸法悉无有者。云何得有见谛法。由世谛中法从缘起故。以智观察从缘起法。无自无他无有无无。遮如是见名为见谛。云何见谛。此缘起法是见实因故。何人见实。谓诸佛子得缘起智日光所照。以此为因故。论者言。怖畏空者作如是说。犹如世人怖畏虚空。执著有对实物依止故。生心欲得远离虚空。远离空者。由彼依止自他等见。如偈言。若人见自他。及有体无体。彼则不能见。如来真实法。此义云何。如是见者。名为邪见。是故佛教迦旃延中。若有若无。二边俱遮是正道理。由此道理不应见彼自他等法。此复云何。如偈曰。

法若有自体  则不得言无

释曰。先未起时及后坏时。皆无体故。又若诸法有自性者。偈曰。

法有自性者  后异则不然

释曰。如火以暖为相。后时冷者不然。为此故说不相似喻。如法是常而是起作者。义则不然。此中立验。如证得实法。内入等体则不显现。何以故。由内入等后时异故。如水得火故暖。非暖为水自性。复次经部师言。如我阿含木中有种种界。由如是义水亦有暖。汝云暖非水自性者。此譬不成。论者言。彼阿含中作此说者。谓有比丘获得神通及心自在。随其所缘草木等物欲变为金。若水火等如意则成。故言木中有种种界。种种界者。此谓木中有多界功能。若彼物中有功能者。此物功能非彼物体。若诸功能是彼体者。如地大中有四功能。亦应具以湿暖动等为地大体。不唯取坚。复次毗婆沙师言。世位虽别而体有不异。应如是知。何以故。由是识境界故。如现在者。以是义故。汝先出因言体异者。非我所受。若汝欲不异者。则自义不成。论者言。第一义中现在物者。有亦不成。汝喻非也。若谓有法经历于世及诸位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已遮起故。复次于去来中无现在法。非现在故。如虚空花。又世谛中过去未来体亦不成。若僧佉人作如是言。汝先出因言异体者。此义不然。何以故。我立诸法有二种义。一为覆蔽。二入自性藏中。为成此义更须立验。定有如是不灭诸法。何以故。由覆蔽故。譬如日焰翳彼星光。又是识境界故。时节说故。如现在世。是故汝立因义不成。应如是答。现在物者。第一义中有亦不成。何以故。无譬喻故。汝立覆蔽以为因者。义亦不成。此中应说云何验耶。彼未了者终是不了。何以故。以不了故。如虚空花。复次不入自性藏者。终无入义。何以故。以不入故。譬如思。又如自性藏。由此执法。有过失故。如偈曰。

若有是自性  则不得言无

自性有异者  毕竟不应然

释曰。由是自性不变异故。譬喻则无。若是无法则无变异。如石女儿。从小至大。以此变异。令人信者。终不可得。如偈曰。

若无自性者  云何而可异

释曰。二边有过智者。不受外人言。汝说自性有体无体皆无变异。意欲尔耶。是故汝先所立义破。因亦不成。云何不成。若有自性而变异者。此不然故。论者言。此说不然。何以故。我言无者。明自性空。非欲说有。彼自性法。如偈曰。

实无有一法  自性可得者

释曰。有自性者不然。而汝为彼烦恼习气。自在力故。作此分别。如先偈说。若无自性者。云何而可异。此变异过。如先已说。遮止二边。及成立者。皆是世谛。非第一义。是故我先立义不破。于世谛中有变异故。亦非所出因义不成。复次鞞世师言。第一义中眼等诸入定有自体。何以故。此等能为有觉因故。譬如涅槃。论者言。汝说有觉因者。此因不成。何以故。如焰中水亦为觉因。是故因非一向。今当更说。如偈曰。

有者是常执  无者是断见

是故有智者  不应依有无

释曰。彼断常执有何过失。法若常者。乐应常乐。苦应常苦。亦无厌苦求乐起于圣道。先已有者不须因故。法若断者。则无染净及苦乐等。虽复受持禁戒空无果故。是皆不然。有无俱者。名为恶见。由此恶见能闭天人趣涅槃门。是故欲出生死旷野者。欲共诸天婇女游戏受乐者。欲断一切受乐。欲受一切戏论。息乐者不应依止有无二见。何以故。依止彼者得断常过故。云何二见是断常过。如偈曰。

若法有自性  非无即是常

先有而今无  此即是断过

释曰。由如是等断常过故。说中道者。应正思惟。依世谛故色等法起。是有觉因。色若未起及已灭者。是无觉因。第一义中觉自体空。以无起故非是有见。如幻所作故。不著无见。由如是故不堕二边。此中为遮诸法自性。令人信解。从缘起法不断不常。品义如此。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罗蜜经中。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不断不常。如是受想行识不断不常。若色至识不断不常。此是般若波罗蜜又如月灯三昧经偈曰。

有无是二边  净不净亦尔

是故有智者  离边不住中

如是等诸修多罗此中应广说。

释观有无品竟。

般若灯论释观缚解品第十六

复次已遮有无离断常过。此中为明空所对治系缚解脱无自性义。此品次生。有人言。第一义中诸内入等定有自体。何以故。由彼入等有缚解故。此若无者则无缚解。如石女儿不可言说。是故定知。第一义中诸入有体。论者言。诸行相缚如幻焰梦。而彼无智极盲暗者。无始已来为我我所执之所吞食。贪等烦恼杻械所拘。是故如来为令出离生死囹圄爱见关钥故。于世谛中假名相说。正智起时于彼极重贪等结使得远离故。名为解脱。非第一义作此施设。何以故。第一义中有缚解者。义不然故。如来所说有生死者。但假施设。而无于中实流转者。涅槃亦尔。但假施设。而无于中般涅槃者。见是经故。阿阇梨言。若定分别有缚解者。今此系缚。为是诸行。为是众生。若是诸行者。为是常耶。是无常乎。二皆不然。何以故。若是常者。如偈曰。

若诸行是常  彼则无流转

释曰。诸行是常令人信者。验则无体。若立常者。则无缚无解。缚解无故法体颠倒。立义有咎。复次诸行是常无流转者。是义云何。诸趣往来先后相续。名为生死。若是常者。诸行则无先后差别。而言流转者。义则不然。复次鞞世师。及自部人言。若诸行常则无起灭先后差别无流转者。今诸行无常应有流转。此亦不然。何以故。如偈曰。

无常无流转

释曰。若无常者灭不复起。是故。诸行五种往来者。是则不然。复次无常不流转者。如外诸行。此中立验。第一义中内诸行等流转者不然。何以故。由无常故。如外瓶等。如诸行二种若常若无常流转者俱不然。若汝分别有众生流转者。亦如前答。为此众生常而流转。为无常流转。若俱立者。亦如先说过。是义云何。众生常者则无流转。何以故。不变异故。亦无先后差别故。众生无常亦无流转。何以故。彼已灭者。无起法故。如偈曰。

众生亦同过

释曰。是故众生若常无常有流转者。亦如前所立诸行验过。复次佛法中人欲令诸行及人是无常者。作如是言。未起对治道者。前灭诸行以此为因。后起诸行相续为果。众生亦然。如是诸行流转义成。故我无过。论者言。彼语不善。已灭诸行及与众生。为后刹那作其缘者。如先次第缘中已遮。立义及譬有过失故。此亦如是故我无咎。复次路伽耶陀者言。汝说诸行若常无常皆无流转者。此成我义。云何知耶。如我论中偈曰。

舍摩唯眼见  一种名丈夫

多闻说后世  如人言兽迹

汝今极端正  恣食任所之

过去业皆无  此身唯行聚

死者竟不还  此事汝应信

是故当知无一法从此世至后世。亦无人从后世来入胎。若有人言。此胎已前更有前世。云何验知。谓此入胎初觉次前灭心为次第缘。何以故。由觉故。如后起觉。此譬不然。何以故。唯有一觉故。由此一觉乃至未终。常如是住。故无先世。复次亦无后世。以何道理作是说耶。如调达命终心不作后世初入胎心。何以故。命终心故。如阿罗汉命终之心。论者言。诸行流转者。世谛中不遮。诸行是常计流转者。此亦俱遮。故非成汝所成。复次调达色觉与调达声觉。此非不异。何以故。境界别故。譬如他人身相续觉。由如是验有譬喻故。非世谛中先世不成。复次非无后世。云何验耶。谓彼有漏命终之心。能续后世初受胎心。何以故。由有漏故。与彼命终因心别故。于世谛中义不相违。复次路伽耶陀者言。第一义中彼调达觉与一切人觉亦不异。何以故。由是觉故。如调达觉。论者言。汝语非也。彼调达觉。第一义中前已遮故。又汝言。第一义中与一切人觉不异者。此执不成。于世谛中立不异者。则与世相违。复次彼阿罗汉命终之心有续念无续念者。第一义中此皆不成。譬喻无故。成立有过。若立无漏心不续后世者。于世谛中成我所成。复次犊子部言。如我立义阴入界等。若一若异。若常无常。皆不可说。人亦如此。汝先所说二种过失不能破我。何以故。如是人者有流转故。论者偈曰。

若人流转者  诸阴入界中

五种求尽无  谁为受流转

释曰。无流转故。云何验知。第一义中无人可得。何以故。离五阴外无别体故。犹如兔角。虽实无人而汝谓有。此人我执覆障实慧。如翳眼人见毛轮等。复次偈曰。

若从取至取  则招无有过

无取复无有  其谁当往来

释曰。若从此取向后取者。取体则空。本由取故施设于有取体既空有无所寄无取无有则无质碍。无质碍故无可流转。而汝定谓有往来者。是则不然。外人言。我中有中有取阴故取义得成。无前过失。异部破言。汝舍中有趣生有时。此二中间无取无有。如前过失。汝不得离。复次经部等人言。汝此言者不解我义。何以故。此舍及取。先后刹那同一时故。而言无取无有者。是义不然。如汝前言五求尽无谁流转者。今当答汝有如是人。何以故。向后取住故。此若无者。不可说向后取中住。如石女儿。由有此人从于前取向后取住。云何验知。如佛言曰。我于往昔作顶生王。及善见王。故知有人从此至彼。论者言。如先偈说。若从取至取。则招无有过。此义云何。初有之取不作。后有依止之因。何以故。离有自性有无体故。譬如调达从此一房到彼一房。如汝所言。有彼诸取能成人者。是义不然。何以故。由取故。如余人取。是故偈言。无取复无有。其谁当往来。如是诸行及以众生。第一义中有流转者。是皆不然。复次执有解脱者。亦应观察。此解脱者。为是诸行。为是众生。为当是人。若言诸行得解脱者。今此诸行。为是常耶。是无常乎。若汝欲令第一义中诸行常者。是则不然。如偈曰。

诸行涅槃者  是事终不然

释曰。第一义中以无起故诸行常者。于世谛中亦不成故。若第一义中诸行无常得涅槃者。是亦不然。何以故。由无常故。如外地等。若谓众生得解脱者。是亦不然。如偈曰。

众生涅槃者  是事亦不然

释曰。若常无常若有分别。若无分别得涅槃者。是皆不然。云何众生是常不得涅槃。无视听等诸根具故。譬如虚空。若非质碍。又无视听。而是有者。世所不信。如石女儿。若谓无常得涅槃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无常者无解脱义。如外地等。已验无常不得解脱。外人所立法体差别得解脱者。是皆不成。立义过故。复次婆私弗多罗言。如我立义。言有人者。不可说常亦非无常。由如是故解脱义成。无如上过。论者言。汝谓第一义中人是实有不可说常及以无常得解脱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藉因施设故。譬如瓶等。如是则破。若实法者亦是无常。譬如色等。由此验故。汝立实人者。则为可说。体是无常。汝言法体差别不可说者。此言则坏。立义过故。复次无余涅槃一刹那时。人若有体即是常过。人若无体即是断过。若言无余涅槃彼刹那时不可说人有体无体者。此则与我中论义同。如经偈说。

解脱若有我  有我即是常

解脱若无我  无我即无常

复次此中立验。第一义中缘人之觉无实境界。何以故。由觉故。譬如缘瓶等觉。由验彼人无一物故。第一义中则无解脱。若汝定言人是实法。何以故。由可识故。譬如色等者。此义不然。无常等物。同是可识。无别体故。如兔角等因非一向。复次自部人言。由因缘故。展转相续。诸行增长。若与贪等。烦恼共起。障碍善趣。贪等有故。缚义得成。若被缚者。听闻正法。正念思惟。发生明慧。除无智暗。得离贪等。名为解脱。以是义故。缚脱得成。汝云何言。无缚无解。论者偈曰。

诸行生灭相  不缚亦不解

众生如前说  不缚亦不解

释曰。如先已说。诸行是常。诸行无常。皆无流转。如外地等。今亦如是。诸行众生若常无常有缚解者。此皆不然。如外地等。是故诸部如所分别。第一义中一切诸行流转涅槃者。此皆不然。其执云何。彼谓诸行新新灭坏。或初如是住。乃至后时方有坏者。或谓不可说常及无常者。此诸行等皆无流转及般涅槃。何以故。是起灭故。譬如瓶等。如先偈言。诸行起灭者。不缚亦不解。众生如前说。不缚亦不解。诸行无住。何以故。刹那刹那别时而起。此相位中有缚解者。此义不然。如前已说。汝言诸行与贪俱起者。此已灭故。已灭之法得解脱者。是则不然。未来当起诸行刹那得解脱者。此亦不然。以相违故。偈言诸行起灭者。无缚解故。复次阿毗昙人言。如我俱舍论偈曰。无学心生时。诸障得解脱。汝云何言都无缚解。论者言。彼生时者。若有染污。若无染污。俱无解脱。有过失故。不可说者。彼染污时亦如上生时。若有染污若无染污。俱无解脱。不可说故。复次经部人言。相续道中有缚解故无过。论者言。彼相续者。无实体故。相续道中若有染污若无染污。亦无解脱。如前已破。于世谛中缚解成故。无断灭过。若执众生有缚解者。今答此义。如前偈说。众生无体故。缚解法亦无。又如偈说。诸行常无常。皆无缚无解。众生常无常。亦无缚无解。此意正尔。复有人言。有彼众生没在诸取。故名为缚。此缚息故名得解脱。然此众生常以无常皆不可说。先言诸行若常无常皆有过者。我无此咎。论者偈曰。

若为诸取缚  缚者无解脱

释曰。因诸取故说为取者。此人正为诸取缚故。名解脱者。义则不然。缚解二法性相违故。复次第一义中调达之取。此取不作彼调达者。何以故。由取故如耶。若取若定如此先无其取而有彼者。义则不然。如偈曰。

无取故无缚  何位人可缚

释曰。若离取位无别人位。以是义故。无人可缚。偈意如此。复有人言。定有众生是其可缚。何以故。由有缚故。如有杻械枷锁等具幽禁彼人。由此诸取为能缚故。知有众生是其可缚。论者偈曰。

若缚者先缚  可言缚能缚

而先实无缚  去来中已遮

释曰。汝谓先有缚具故有可缚众生。而缚者之先实无缚具。云何验耶。由调达无缚何以故。以同时故。如调达体。复次已缚者不缚。何以故。已被缚故。已被缚者不复更缚。如不解脱未缚者亦不缚。何以故。以无缚故。如解脱者。缚时亦不缚。何以故。彼缚时者。一分已缚。一分未缚。有二过故。复次不可说者。亦无缚义。何以故。不可说故。如解脱时是已脱者。此则不然。复次去来品中。已广分别已去未去及以去时有初发者。三皆不然。此亦如是。已缚未。缚及以缚时有缚初起者。三皆不然。云何不然。彼已缚者有更缚初起。义则不然。何以故。由已缚故。譬如久已缚者。彼未缚者有缚初起。是亦不然。何以故。由未缚故。譬如久解脱者。若谓缚时有缚初起者。是亦不然。何以故。二俱过故。及不可说故。如解脱时。问曰。我意定谓有如是缚。何以故。有相违故。譬如智慧对治无知缚。对治者。所谓解脱。由解脱故缚则非无。答曰。若汝定谓。有解脱者。为已缚者。为未缚者。为正缚时有解脱耶。三皆不然。如偈曰。

缚者则无脱

释曰。缚对治道未起之时。此名为缚。不得名脱。何以故。无对治故。如具缚者。偈曰。

未缚者无脱

释曰。由缚空故。缚空者。于世谛中缚无体故。如久解脱者。若谓脱时名解脱者。谁是脱时。汝应定说。若已缚者名为脱时。是亦不然。偈曰。

缚时有脱者  缚脱则一时

释曰。缚脱同时不欲如此。是故彼人。复欲取缚。复欲取解。若如此者。有缚解过。不能避故。由如是故。第一义中有解脱者。此义不然。如汝上言。有相违故。及对治者。此因譬喻二皆不成。立义有过。外人言。第一义中解脱是有。何以故。求解脱者有希望故。果若无者。终不为彼起希望心。譬如屯度婆蛇顶珠。由定有故。求解脱者起希望心。如偈曰。

我灭无诸取  我当得涅槃

释曰。云何当知有涅槃耶。譬如薪上火灭。是故定有涅槃可得。论者言。汝谓我灭无诸取我当得涅槃者。此执不然。如偈曰。

受如是执者  此执为不善

释曰。若起如是缘取我当得涅槃者。此非善执。何以故。此不善执障解脱故。偈意正尔。复次取无自体。而计取为境缘。此所起邪分别智名不善执。是故汝言。求解脱者有希望故。以此为因者。此因不成。如是谛观诸行众生。及彼人等有缚脱者。此皆不然。如阿阇梨教诸学者。说此偈曰。

不应舍生死  不应立涅槃

生死及涅槃  无二无分别

释曰。第一义中生死涅槃一相无差别。如虚空相故。无分别智境故。不集不散。非实法故。是故不应作是分别。舍离生死安置涅槃。若立若谤者。皆分别智。自在可得物境界故。若是可得物境界者。此等皆是集散法故。复次或有众生堪以涅槃而教化者。诱引彼故说有涅槃。云何安立。但于未来不善诸行分别不起烦恼息相。是则名为寂灭涅槃。故名安立。又为令彼厌离生死。作如是言。生死苦多。汝应舍离。何以故。诸行展转从缘起者。自体无实。如幻梦焰。即说此等名为生死。舍离此故名为涅槃。世谛门中作如是说。非第一义。何以故。第一义中诸行空故。烦恼息相名涅槃者。此等亦无。不应置立别有涅槃。由彼诸行自体无起。本来寂灭如涅槃故。而欲安立为涅槃者。此义不然。舍生死者。亦不应尔。如前偈言。不应舍生死。不应立涅槃。生死及涅槃。无二无分别。应如是解生死涅槃。第一义中无差别故。若谓此二境界差别。由境别故慧亦别者。二俱不然。如彼外人品初所说。第一义中有是生死有缚解故以为因者。此义不成。由彼说验成立法者。论者前来已与彼过。令他解悟生死涅槃空无所有。是此品义。是故得成。如般若波罗蜜经中。佛告极勇猛菩萨言。善男子。色无缚无脱。受想行识无缚无脱。若色至识无缚无脱。是名般若波罗蜜。又如梵王所问经说。佛言。梵王。我不得生死。不得涅槃。何以故。言生死者。但是如来假施设故。而无一人于中流转。说涅槃者。亦假施设。而无一人般涅槃者。如是等诸修多罗此中应广说。

释观缚解品竟。

般若灯论释卷第九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