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品第六(别译)
今欲分别涅槃分智。何以故。以智能断诸烦恼故。欲广释智。故先说此。
若智性能了 观察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彼相我当说
有无有者。所谓涅槃。是故智者观有无有。有者一切有漏法谓苦集义。有无有者谓灭谛也。一切有无有。故名有无有。于彼中无有义也。此说有对治谓是灭。是故灭非无也。非无物有对治。如灭尽正受心心数法不行故。对治说灭。是有物如是涅槃一切有对治。是故有事如除病得无病。彼相谓寂灭寂灭相等。彼攀缘智。智者观察于彼。非无境界而有智转。是故若智观察此即是道。问曰。彼何者是。答曰。
三智佛所说 最上第一觉
法智随顺智 及以世俗智
此三智摄一切智。法智者。若智欲界境界。或欲界灭对治。或境界无漏。彼初取法决定行。故名法智。随顺智者。若智色无色界境界。色无色界灭对治。或境界无漏。次法智后次第随顺。故名随顺智。世俗智者。若有漏智多受俗数。谓男女等故说世智。如是等名世俗智。
苦集及灭道 二智而随生
如是四种智 牟尼随名说
法智随顺智者。随圣谛转。世尊随名说苦谛境界。故说苦智。如是集灭道谛境界。故曰集灭道智。于此苦集二智行差别。苦行转名苦智。集行转名集智。缘无差别同缘五阴。故灭道二智行缘差别。
若智观他心 是从三中说
尽无生智二 当知在四门
若智观他心是从三中说者。三智中他心智有漏。是世智。若欲界对治境界。彼是法智。若色无色界对治境界。是随顺智心心数境界。彼心心数方便成就。故名他心智。尽无生智二者。尽智无生智是二智。谓法智随顺智。彼所作究竟受是尽智。不复更作受是无生智。问曰。尽智无生智何谛境界。答曰。当知在四门。此缘四谛义也。除初尽智彼缘二谛。已分别十智。行分别今当说。
二智十六行 法智随顺智
上已说及余 是说世俗智
世智十六行转。前后皆有彼十六行。暖顶忍摄。余闻思修慧第一法摄。四行无间等边十二行。彼外更有行。谓施戒慈等。
四智有四行 决定行所说
若知他心智 如是行或非
四智有四行决定行所说者。苦智有四行。集灭道智亦如是。若知他心智如是行或非者。若无漏他心智。彼有四行。如道智是道智少分故。若有漏者行则异。但摄有漏心心数法。
尽智无生智 离空无我行
说有十四行 受相为最上
尽智无生智离空无我行说有十四行者。尽智无生智第一义转。亦亲近世智作意我生尽。如是等取我众生相似行。空行无我行。定是第一义转非世俗缘。是故尽智无生智。空行无我行不转故有十四行。问曰。所有无漏智。一切十六行摄不耶。答曰。不尔。受相为最上。彼十六行是共行。若复取自相无漏智。如身念处等。彼非十六行摄。已说行差别。得今当说。
最初无漏心 或有成就一
二或成就三 于上四增一
最初无漏心或有成就一者。最初苦法忍相应心。未离欲成就一智谓世智。离欲成就他心智不现在前。非见道次第他心智现在前。何以故。与流转相违故。二或成就三者。第二无漏苦法智相应心。未离欲成就三法智苦智世智。若离欲成就他心智。于上四增一者。于上四心刹那中。当知一一增苦比智。得比智集法智。得集智灭法智。得灭智道法智。得道智集灭道比智。及忍不得未曾得智。问曰。在何地。答曰。
九智圣所说 此依于二地
当知禅有十 无色地中八
九智圣所说此依于二地者。九智依未来禅中间禅除他心智。当知禅有十者。根本四禅各有十智。问曰。何故中间禅未来禅无他心智。答曰。微细境界故。此境界微细于他身中。心心数法未来禅。少道非少道能取微细义。彼根本禅道止观双行。是强力道故彼能取。无色地中八者。除法智他心智。法智者欲界境界。无色界于欲界依对治行缘远。是故无色界无法智。他心智缘色能生。是故于色界转非无色中。余未来有顶有一世智。何以故。有漏故。已说地差别。修差别今当说。修有六种。所谓得修习修对治修出离修戒修观察修。彼得修者。若于善法不得。得现在未来故。习修者。先所得功德现前修习。对治修者。诸有漏法修对治道。出离修者。若修道时舍离秽法。戒修者。若能调伏诸根道。观察修者。若观察身等。此中唯取二修。谓得修习修。
若得修诸智 谓在圣见道
彼即当来修 诸忍亦如是
若得修诸智谓在圣见道彼即当来修者。若见道诸智现前修。彼即当来修。谓苦法智现在修。彼亦未来修。非忍非余智。如是乃至道法忍。诸忍亦如是者。忍中亦如是。苦法忍现在修彼亦未来修。非智非余忍。一切忍亦如是。问曰。何故见道唯修自分道。修道修自分非自分耶。答曰。未修智故。故见道中智未习未练。修道中二种并作。
于彼三心中 得修于世智
或修七或六 当知最后心
于彼三心中得修于世智者。彼见道三心中得修世智。谓苦集灭比智。随彼地见道即彼地有世智。及欲界世智修。若彼依未来地得决定彼修未来及欲界世智。如是依第四禅得决定。彼修七地世俗智。问曰。道比智何故不修。答曰。彼无边故。谛无间等边成就故。名无间等边。无能修一切道。于他道不能修。于自身修。乃至未来彼行者自分不现前。于三谛自他俱能知能断能证。是故随得边故能修。是故彼能修非余。是故法智亦不修。何以故。谛无间等未究竟故。于此谛世俗智本曾作证。是故此智修但有善名。方便犹未得。或修七或六当知最后心者。若离欲界欲道比智彼修七智。阿那含果所摄。除世俗智尽智无生智。若未离欲修六智除他心智。非想非非想处对治彼得沙门果。是以不修世智。
于彼上修道 十七无漏心
当知修七种 增益根修六
于彼上修道十七无漏心当知修七种者。若未离六种欲。从须陀洹果上修道中。十七刹那当知修七智。此道未来禅摄故。无他心智亦无尽智无生智。以无学故。是故彼中修余七智。彼若以世俗道进彼世俗智现在前七种未来。若出世间道四种法智。一一现在前。余七智未来。增益根修六者。增益根者。谓或信解脱。练治诸根进得见到。彼增进根。一切无碍道解脱道中得修六智。未离欲故无他心智。又复修道精进非断烦恼。精进是人未得修进功德。是故不修世智。
得不还果时 出过上七地
熏修诸神通 解脱修习八
得不还果时者。若得阿那含果时必得根本禅。是故修他心智。及前说七种。出过上七地者。彼四禅三无色离七地欲时。九解脱道中亦修八智。若以世俗道修进。彼世俗智现在前未来八。若出世间道修进彼时四比智。及灭道法智一一现在前未来八。熏修诸神通解脱修习八者。熏修起一解脱道。彼中八法智比智。一一现在前未来八。起神通境界宿命智解脱道中。世俗智现在前未来八智。他心智解脱道法智比智。若世智中他心智。一一现在前未来八。天耳生死通。解脱道无记故不修。
此无碍道中 及出第一有
彼八解脱道 当知修于七
七地离欲一切无碍道中修七智。无碍道中修对治智。是故不修他心智。彼非对治故。熏修起二心无碍道相似。初是无漏第二世俗。无漏心中八法智比智一一现在前。未来七除他心智。一切无碍道不修他心智。世俗道世俗智现在前未来亦七。起四神通无碍道中。世俗智现在前未来定七。他心智有漏亦然。无漏他心智道法比智。一一现前未来定七。有顶离欲八解脱道。四比智二法智。一一现在前未来亦七。世俗智于彼中退。非对治故。世俗智未曾至有顶。彼或时作方便不决定。
出过第一有 无碍道修六
上乘应当知 修习于下地
出过第一有无碍道修六者。第一有离欲九无碍道修六智。除他心智世俗智余现在前。解脱道前已说。六智谓四比智二法智。上乘应当知修习于下地者。一切地中当知修自地智及下地智。若初禅进彼修自地功德。亦修未来禅摄功德。如是乃至不用处次第亦如是。若人乃至不用处离欲依初禅。乃至有顶离欲。是人九地无漏智修进。如是一切应当知。
无学初心修 诸地生功德
漏无漏一切 此是随顺智
无学初心修诸地生功德漏无漏一切者。得阿罗汉果一切地。漏无漏功德一切修进。问曰。何故此地修一切功德。答曰。断一切缚得苏息故。如来解缚法降伏烦恼。力士众咸庆快。心得自在。首系解脱绢。如王登祚诸方万姓贡上珍宝尽难胜。烦恼怨离杀怨家故。一切国土人皆归伏。彼先虽得下地功德。有烦恼相续故不明净。今除烦恼尽故功德明净。及入出定心成就。是故熏修。若住欲界得阿罗汉果法或如是。若住色界得阿罗汉者。彼二界功德修进满足。是故一界生。如是地地应当知。问曰。无学初心何智相应。答曰。此是随顺智。此随顺智相应。彼作如是意。我生已尽。非想非非想处阴取此中生彼人缘彼。何以故。最后断故。是故彼苦比智或集比智。问曰。世尊说若见智慧。此为一为异耶。答曰。彼是慧性。世尊观因缘故。故如是说。
诸忍则非智 尽无生非见
若余诸圣慧 当知三种性
诸忍则非智者。八无间等忍非智。何以故。不决定故。决定义是智义。忍不决定。自品对治疑随生故。忍者求欲转。智者求欲断。是故忍非智。尽无生非见者。尽无生二智能见示故。慧决定故。智何故非见。无求故中平故。若余诸圣慧当知三种性者。余无漏慧事见智慧性。
若善有漏智 在意则是见
烦恼见是智 此及余说慧
若善有漏智在意则是见者。善有漏意地智能求故亦说见。烦恼见是智者。若烦恼见自性。谓身见等彼从测量。思觉转故推求故名见。彼决定故名智。此及余说慧者。若已说者。见事慧事。及余未说者。如无记意地五见。外秽污意地及五识身相应。所有智一切是慧。当知此中未说者说。彼中若无记不能测量。不能觉察。不能推求故非见。秽污烦恼所污故。五识身相应不能分别现境界故。一往堕故。诸见不尔。问曰。一一智缘几智。答曰。
法智随顺智 观察于九智
因智及果智 二智境当知
法智随顺智观察于九智者。法智缘九智除比智。比智亦缘九智除法智。道法智缘一切。法智彼分亦余智苦集法智。缘欲界世智。如是道比智缘自分比智。苦集比智缘色无色界世智。及世俗他心智。问曰。何故法智比智不更互彼此相缘。答曰。上下缘差别故。如二人观地虚空。因智及果智二智境当知者。集智缘有漏他心智及世俗智。何以故。集谛分数故。不缘余智。余无漏故。苦智亦尔。
道智缘九智 灭智无境界
余一切境界 决定智所说
道智缘九智者。道智缘九智除世俗智。何以故。有漏故。余九智缘。何以故。道谛分数故。灭智无境界者。灭智不缘智。何以故。缘无为故。余一切境界决定智所说者。余四智缘十智。世智缘十智。何以故。一切法境界故。如是他心智一切他心心数境界故。彼有漏他心智缘有漏智。如是无漏缘无漏。彼中法智法智分随顺。随顺智分地根人度非缘。尽无生智亦如是。一切有为境界故。问曰。如佛说。随顺智若有顶离欲。得阿罗汉果。不尽是随顺智耶。答曰。彼分对治法智断故。亦有法智彼分对治。问曰。何者是耶。答曰。
若彼灭道中 法智之所转
彼三界对治 非欲随顺智
若彼灭道中法智之所转彼三界对治者。诸修道中灭道法智亦色无色界对治。彼人生欲界舍色无色界结。彼自地阴所逼恼。彼中极见其过故。为离彼故求对治。三界中离欲去彼有顶离欲。但法智无碍道。彼随顺智解脱道。问曰。何故非苦集法智去。答曰。苦集不等故。欲界苦集下劣。色无色上胜。不应观察下劣厌离于上。有何过异处恼异处厌离灭道相似。是故观彼厌离三界欲。此道理说也。问曰。颇有随顺智。亦于欲界为对治耶。答曰。非欲随顺智。无有随顺智为欲界对治。无有一人于彼见增上过。无此道理也。若于色无色离欲。然后于欲界离欲者。无有如是理也。或初难断自地不能离。譬如国王不能降伏自国。而欲降伏他国。如王降伏自国然后降伏他国。法智亦尔。问曰。神通何智性。答曰。
神足天眼耳 当知一世智
六智忆宿命 五说他心智
神足天眼耳当知一世智者。神足天眼天耳是一世智。非无漏智如是转。彼神足通智能示现种种事。示现种种事是智慧能。天耳通者。天耳识相应慧。生死智通者。天眼识相应慧。六智忆宿命者。忆念过去处神通六智。谓法智忆法智分。随顺智忆随顺智分。世智忆世智分。苦智忆过去苦。集智亦如是。道智出世间行。罽宾论师说但一世智。五说他心智者。他心智通五智。谓法智随顺智世智道智及他心智等。
九智漏尽通 决定智所说
八智身中转 法十九智二
九智漏尽通决定智所说者。漏尽通无漏九智漏尽智摄故。问曰。如他心智尽无生智不摄。云何言摄耶。答曰。无学正见摄故。彼一切三种智说漏尽通。问曰。念处何智性。答曰。八智身中转。苦有色身名彼中八智转。除他心智及灭智。法十者。除色受心余法名法念处。彼中十智转如前说。九智二者。受心中除灭智九智转。问曰。如来十力四无所畏是智性。彼智云何差别。答曰。
是处非处力 及以初无畏
当知佛十智 余此中差别
是处非处力及以初无畏当知佛十智者。若彼是处非处力十智。如是初无畏我正遍知。如是广说彼亦十智。何以故。正取故。余此中差别者。处非处力差别。余力初无畏差别余无畏。问曰。佛何故差别作多种。答曰。佛随处化众生。欲故差别多种。有人信乐广说不乐总说。有人乐于略说。力义者随自乐欲。能成就义是力义。无障碍义是力义。能制义是力义。无能侵欺义是力义。能映夺他义是力义。彼处非处力者。因果中决定无碍者。是名处非处力。自业智力者。善不善业处事因报。若多若少若定不定。如是等义中若无碍智。是名自业智力。彼禅解脱三昧正受智力者。此禅等自性名字得方便。摄有味净无漏退住胜达分。如是等义中若无碍智。是名定力根差别智力者。于众生下中上根能知。若无碍智。是名根差别智力。种种解智力者。众生下中上自解知无障碍。是名种种解智力。种种性智力。知众生性知法差别性。若无碍智。是名种种性智力。一切至处道力者。一切生死转业。能尽一切生法。知无障碍智。是名至处道智力。忆宿命智力者。自他过去生死展转。忆知无障碍智。是名忆宿命智力。生死智力者。众生未来有相续见无障碍智。是名生死智力。漏尽智力者。若漏尽漏尽方便。若无碍智。是名漏尽智力。如来十力无畏。如经中广说。不怯弱义是无畏义。无恐怖义是无畏义。无逃避义是无畏义。不下劣义是无畏义。如师子自力雄猛满足不假于伴。如师子无畏是无畏义。问曰。无碍现见亦是智性。彼云何差别。答曰。
法辩辞辩一 乐义辩俱十
七智是愿智 智者之所说
法辩辞辩一者。彼法无碍者句味现前。若无碍智是名法无碍。是世智。辞无碍者。言音正不正方便随方俗语。若无碍智。是名辞无碍彼亦世智。乐义辩俱十者。乐说无碍者法辞义相应。任放不怯弱说种种说。若无碍智是名乐说无碍。此有十智。义无碍者。于法自相共相。若无碍智是名义无碍。是亦十智。能受真实相故。问曰。愿智有几智。答曰。愿智是七智。智者之所说。愿初转乐欲义转。故名愿智。彼七智罽宾论师。说除他心智尽智无生智。
如是知诸智。智依义今当说。
智依于三昧 无挂碍而转
是故思惟定 求于真实相
智依于三昧无挂碍而转者。如灯依净油炷。离风动处光焰不动而甚明净。如是三昧依智。离诸乱风无障碍转。其心不动如是义也。转行于缘无有疑惑。是故思惟定求于真实相者。若无定不能生真实智。无有离真实智能趣涅槃。是故求真实相者。必定须知三昧。彼三昧者何。谓善一心。是最胜根义也。如是一根转自善心相续名一心。最胜者。或云境界名也。如是一缘转是善心相续名一心。问曰。何者是三昧。云何知耶。答曰。
决定说四禅 及与无色定
是中一一说 有味净无漏
决定说四禅及与无色定者。略说八种三昧摄一切三昧。是中一一说有味净无漏者。是中一一三昧。有三种味相应净无漏。
善有漏名净 无热说无漏
有味爱相应 有顶无无漏
善有漏名净者。彼中若有漏善当知名净。无热说无漏者。若离烦恼者当知是无漏。问曰。若无漏第一义净。何故世间烦恼相续说名为净。不说无漏为净。答曰。无漏不待言说自知是净。世间法净不障他人不知。为欲成彼故。说离烦恼。是名彼非相违。能牵无漏故。是故说净。有味爱相应者。若三昧爱相应者是味相应。亦有与余烦恼相应禅等。见疑增上慢修定者。缘缚力禅等爱相应。非余烦恼共相应。非余烦恼能如是缘缚心。如爱为三昧缘缚。有顶无无漏者。有顶有净味相应非无漏。不捷利故。圣道捷利。问曰。此禅何等性耶。答曰。
五支有觉观 亦复有三受
彼种种四心 是说为初禅
五支者除五支故名五支。问曰。除支更有禅耶。答曰。不然。彼支一一是禅各各相支义须分别。分义是支义。如车支如王支。问曰。何者是支。答曰。觉观喜乐及一心。彼觉者正受初分别粗心利义。观者粗心随顺相续法说细。心微细少义也。喜者入定心悦。乐者身心乐离粗重。猗息心调柔方便。一心者心系一缘有觉有观。问曰。初说五支今何故说有觉有观。答曰。支者善有觉有观。此说秽污。三受者此中有三受。三识身乐根意地喜根四识身舍根。彼种种者。梵世种种身彼上下身。以觉观力故生。四心者。彼有四心眼耳身意识。是说为初禅者。此诸法是说初禅。俱生正受此禅中摄。
第二有四支 种种及二受
第三有五支 此禅说二受
第二有四支者。内净是信义也。离初禅欲决定界地过故。正信喜乐一心。彼无共种种身。何以故。无觉观故。成就种种心。或时喜根现在前。有时舍根现在前。彼根本喜根未来舍根。二受者喜根舍根必定意地。如是等事说第二禅。第三有五支此禅说二受者。第三禅五支舍念安慧乐。一心乐著乐故不求余名舍护。喜食故名念。恐第二禅地喜牵自地过。一切世间胜乐对治。及正智乐意地乐根一心名定。二受者乐根舍根。此中二受乐根舍根。此等法是说第三禅。
离息入息出 第四有四支
支者谓说善 随事如先说
离息入息出第四有四支者。第四禅无出入息。三昧力故。彼身无孔。四支者彼不苦不乐受舍念清净一心。问曰。味相应等三种禅悉成就耶。答曰。支者谓说善。善禅与支相应。当知非秽污。问曰。秽污中无何者。答曰。初禅中无离生喜乐。问曰。秽污中亦有喜何故言无。答曰。猗乐彼离生与喜相应。故说离生喜乐。此一向善故彼无。余者有喜。于此有喜彼非支秽污。第二禅无内净烦恼浊乱故。猗乐先舍。是故第三禅中无忆念安慧。最胜乐惑心故无忆念。若彼有念者是失念。失念故非支。非安隐非安隐故非支。舍亦无。一向善故。第四禅中除。何以故。二种等故。第四禅无舍。念清净非善故无舍。烦恼染污故念不清净是故非支。彼或失念故非支随事如先说者。若事善禅中已说。秽污禅中不除。彼秽污禅中亦说。彼初禅中觉观一心。余人欲立喜者。是故秽污初禅四支。彼第二禅喜一心余人欲立信者。是故第二禅三支。第三禅乐一心。余人欲立念慧。是故第三禅四支。第四禅不苦不乐一心。亦有欲立念者。是故第四禅三支。一切摄故说支是善。问曰。已说初禅有觉有观。未来禅中间禅初禅摄。彼云何彼中有觉观。答曰。
相应有觉观 智说未来禅
观相应中间 明智之所说
相应有觉观智说未来禅者。未来依有觉观。观相应中间明智之所说者。中间禅有观无觉。何以故。止息地故。次第方便人相续止息。问曰彼何自性答曰。
未来二自性 或离味相应
中间禅三性 二俱有一受
未来二自性或离味相应者。未来禅净无漏二非味相应。正受爱故说味。厌离欲道于中无执著。是故无味受生爱不除。何以故。于彼连节缚故。未来禅连节缚堕。中间禅三性者。净无漏味相应。二俱有一受者。未来禅中间禅必定一受谓舍根。问曰。何故未来禅无喜。答曰。有怖畏故。近欲界故。彼行者有怖畏。是故彼中喜不生。所作未究竟故。欲界离故。彼起此未得。是故所作未究竟是人不生喜。又止少故。中间禅亦止少。是故彼中无喜。已说地。彼中功德今当说。
三昧通无量 一切入处修
除入及诸智 解脱于中起
三昧者三三昧。空无愿无相。彼空有二种。有漏无漏。有漏者有漏无漏法空无我思惟。无漏者有漏法空无我思惟。若三昧无愿亦二种。有漏无漏。有漏者有为法无常苦因道等行思惟。若三昧无漏者。有漏法无常苦因道等行思惟。若三昧无相者。灭等行思惟。若有漏无漏三昧此中一向取。无漏当知。通者六通如智品说。无量者。四无量慈悲喜舍。此无量众生缘故。故名无量。彼慈者欲令一切众生得乐。如是想心转恚对治。是无恚善根性故说名慈。苦众生如何得脱。如是想转害对治。无恚善根性名悲。喜众生如是想转嫉对治喜根名喜。舍者舍众生想。如是心转欲爱嗔恚对治故。无痴善根性是名舍。彼一切共伴共方便。欲界中四阴性色界五阴性。一切入处修者。十一切入。如修多罗中说。彼中八无贪善根性贪对治故。及伴及方便五阴性。于上四阴性相续无间无有空缺。广作意解。是说一切入处。除入者八除入。如经中说。彼一切无贪。贪对治故。及伴及方便。欲界是四阴色界是五阴。能映夺缘故名除入。极增上极光曜极最胜缘此善根速得除入。如奴虽庄严犹为主欺。或说非一切圣人能欺缘。彼依缘烦恼不能起。是故名除入。智者十智如智品说。解脱者。八解脱如经说。彼初三解脱不贪善根。贪对治故。共伴共方便五阴。性余四无色解脱四阴性。灭尽定不相应行阴性。问曰。解脱有何义。答曰。不现前断后心故名解脱。初三色贪背舍故。净不净背舍。于上四种一切行转背舍。想受灭一切缘转背舍。及断后故。于中起者。三昧等解脱边功德禅中生。当知已说解脱边功德。今随彼彼地可得今当说。
五通四禅中 及见他心智
六中有法智 五中三无量
五通四禅中者。五通摄受支三摩提故。及见他心智者。他心智亦如是。六中有法智者。法智六地四根本禅中间及未来。五中三无量者。五地中除喜无量。四禅中及欲界。
除入中说四 及与喜无量
亦二种解脱 初禅第二禅
初四除入及喜无量初第二解脱。初禅第二禅欲界色贪对治故。初禅中立二解脱。四除入初禅地色贪对治故。第二禅立二解脱。四除入第二禅无色贪。何以故。眼识身无故。是第三不立解脱。是故是中亦不立除入及一切处。欲入解脱中入除入欲入除入故。入一切处。彼为胜乐所惑。彼不能生如是善根。喜根亦如是。故初第二禅中有非余禅。
余有四除入 及与一解脱
亦入一切入 佛说最后禅
后四除入净解脱。及八一切处。在第四禅非余。
余脱自名说 二一切亦然
灭尽最在后 余无垢九地
余脱自名说者。无边虚空处解脱。乃至非想非非想处解脱。二一切亦然者。余自名说无边虚空处无边识处。灭尽在后者。决定有顶摄。随顺断后边次第下地心心数法断已。乃至非想非非想地初断上上。次断上中。后断下下。一切断已彼灭尽定。余无垢九地者。若余无漏功德。所谓三三昧七智及漏尽通彼九地中四禅中三无色中未来中间世智。有顶处亦有。是故说遍一切地。
三解脱当知 有漏及无漏
定智通已说 其余悉有漏
三解脱当知有漏及无漏者。无边虚空处无边识处不用处解脱。当知有漏无漏。定智通已说者。定修多罗品当更广说。彼无漏智神通智品已说。其余悉有漏者。如是三通威仪故。受色声自相故。无量众生缘故。一切除入初三解脱。彼一切信解念处故。非想非非想非捷利行故。想受灭无慧故皆有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