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读诵 > 佛教经典 > 释经论部·毗昙部
阿毗达磨发智论 (20卷)〖唐 玄奘译〗
---释经论部·毗昙部

阿毗达磨发智论卷第二十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见蕴第八中智纳息第四

智断厌离修  缘触慢业事

摄余摄一切  此章愿具说

若事能通达。彼事能遍知耶。答应作四句。有事能通达非能遍知。谓苦集灭道智。不断烦恼。有事能遍知非能通达。谓苦集灭道忍。断烦恼。有事能通达亦能遍知。谓苦集灭道智。断烦恼。有事非能通达非能遍知。谓苦集灭道忍。不断烦恼。若事能厌。彼事能离耶。答应作四句。有事能厌非能离。谓苦集忍智。不断烦恼。有事能离非能厌。谓灭道忍智。断烦恼。有事能厌亦能离。谓苦集忍智。断烦恼。有事非能厌非能离。谓灭道忍智。不断烦恼。若事能厌。彼事修厌耶。答若事能厌。彼事亦修厌。有事修厌非能厌。谓灭道智。断烦恼。若事能离。彼事修厌耶。答应作四句。有事能离非修厌。谓灭道忍。断烦恼。有事修厌非能离。谓苦集忍智。不断烦恼。有事能离亦修厌。谓苦集忍智。及灭道智。断烦恼。有事非能离亦非修厌。谓灭道忍智。不断烦恼。

若法与彼法作因。或时此法与彼法非因耶。答无时非因。若法与彼法作等无间。或时此法与彼法非等无间耶。答若时此法未至已生。若法与彼法作所缘。或时此法与彼法非所缘耶。答无时非所缘。若法与彼法作增上。或时此法与彼法非增上耶。答无时非增上。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耶。答诸意触。彼一切三和合触。有三和合触非意触。谓五识身相应触。故世尊说。苾刍当知。有意界。有法界。有无明界。无明触所生。受所触故。无闻愚夫。便执有执无。或执有无。诸慢。彼一切自执耶。答诸慢。彼一切自执。有自执非慢。谓诸见趣。故世尊说。苾刍当知自执有我。自执有我所。诸慢。彼一切不寂静耶。答诸慢。彼一切不寂静。有不寂静非慢谓余烦恼现在前。故世尊说。苾刍当知。动为魔所缚。不动脱恶者。诸业。彼不律仪耶。答应作四句。有业非不律仪。谓身语律仪有不律仪非业。谓根不律仪。有业亦不律仪。谓身语不律仪。有非业亦非不律仪。谓根律仪。诸业。彼律仪耶。答应作四句。有业非律仪谓身语不律仪。有律仪非业。谓根律仪。有业亦律仪。谓身语律仪。有非业亦非律仪。谓根不律仪。若事未得。彼不成就耶。答若事未得。彼不成就。有事不成就非未得。谓得已失。若事已得。彼成就耶。答若事成就。彼已得。有事已得而不成就。谓得已失。

除苦圣谛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集圣谛及法处说亦尔。除灭圣谛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道圣谛及法处说亦尔。除有色法及法处。余法七界一处一蕴摄。除无色法及法处。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见法及法处。余法十六界十处二蕴摄。除无见法及法处。余法一界一处一蕴摄。除有对法及法处。余法七界一处一蕴摄。除无对法及法处。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漏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无漏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有为法及法处。此除一切法。而问余法是无事空论。除无为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过去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未来法现在法及法处说亦尔。除善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不善法及法处说亦尔。除无记法及法处。余法九界三处二蕴摄。除欲界系法及法处。余法十三界九处二蕴摄。除色界系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无色界系。法学法无学法及法处说亦尔。除非学非无学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见所断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修所断法及法处。余法二界一处一蕴摄。除不断法及法处。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二蕴摄。除已生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非已生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问余法。是无事空论。除有色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八界二处四蕴摄。除无色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一界十一处一蕴摄。除有见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七界十一处五蕴摄。除无见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一界一处一蕴摄。除有对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八界二处五蕴摄。除无对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界十处一蕴摄。除有漏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无漏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有为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问余法。是无事空论。除无为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过去法现在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除未来法及定不生法。此除一切法。而问余法。是无事空论。除善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不善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除无记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界四处五蕴摄。除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四界十处五蕴摄。除色界系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无色界系法学法无学法及定不生法说亦尔。除非学非无学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见所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摄。除修所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三界二处五蕴摄。除不断法及定不生法。余法十八界十二处五蕴。颇有一界一处一蕴摄一切法耶。答有。一界谓法界。一处谓意处。一蕴谓色蕴。

见蕴第八中见纳息第五

邪断邪常见  戒邪戒邪常

六见五涅槃  九慢类常见

迷执自他作  悟则二非有

具慢及得等  此章愿具说

诸有此见。无施与。无爱乐。无祠祀。无妙行恶行。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无妙行恶行果。此谤果邪见。见苦所断。无此世。无他世。无化生有情。此或见集所断。或见苦所断。无父。无母。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诸有此见。世间无阿罗汉。此谤道邪见。见道所断。无正至。此谤灭邪见。见灭所断。无正行此世他世。即于现法。知自通达。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如实知。此谤道邪见。见道所断。诸有此见。乃至活有命者。死已断坏。无有此四大种。士夫身死时。地身归地。水身归水。火身归火。风身归风。根随空转。舆为第五。持彼死尸。往弃冢间。未烧可知烧已成灰。余鸽色骨。愚者赞施。智者赞受。诸有论者。一切空虚妄语。乃至活有。愚智者死已。断坏无有。此边执见断见摄。见苦所断。

诸有此见。无因无缘。令有情杂染。非因非缘。而有情杂染。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无因无缘。令有情清净。非因非缘。而有情清净。此谤道邪见。见道所断。无因无缘。令有情无智无见。非因非缘。而有情无智无见。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无因无缘。令有情智见。非因非缘。而有情智见。此谤道邪见。见道所断。诸有此见。无力。无精进。无力精进。无士。无威势。无士威势。无自作。无他作。无自他作。一切有情。一切生。一切种。无力。无自在。无精进。无威势。定合性变。于六胜生。受诸苦乐。此邪见。若谤有漏力精进等。则谤因邪见。见集所断。若谤无漏力精进等。则谤道邪见。见道所断。诸有此见。造教造煮。教煮害教。害杀诸众生不与取。欲邪行。知而妄语。故饮诸酒。穿墙解结。尽取所有。守厄断道。害村害城。害国生命。以刀以轮。拥略大地。所有众生断截分解。聚集团积。为一肉聚。应知。由此无恶无恶缘。于殑伽南。断截挝打。于殑伽北。惠施修福。应知由此无罪福。亦无罪福缘。布施爱语利行同事。摄诸有情。皆无有福。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

诸有此见。此七士身。不作作。不化化。不可害。常安住。如伊师迦。安住不动。无有转变。互不相触。何等为七。谓地水火风及苦乐命。此七士身。非作乃至如伊师迦。安住不动。若罪若福。若罪福。若苦苦乐。若苦乐。不能转变。亦不能令互相触碍。设有士夫。断士夫头。亦不名为害世间生。若行若住。七身中间。刀刃虽转。而不害命。此中无能害。无所害。无能捶。无所捶。无表。无表处。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有十四亿六万六百生门。五业三业二业一业半业。六十二行迹。六十二中劫。百三十六地狱。百二十根。三十六尘界。四万九千龙家。四万九千妙翅鸟家。四万九千异学家。四万九千活命家。七有想藏。七无想藏。七离系藏。七阿素洛。七毕舍遮。七天。七人。七梦。七百梦。七觉。七百觉。七池。七百池。七险。七百险。七减。七百减。七增。七百增。六胜生类。八大士地。于如是处。经八万四千大劫。若愚若智。往来流转。乃决定能作苦边际。如掷缕丸。缕尽便住。此中无有沙门若婆罗门能作是说。我以尸罗。或以精进。或以梵行。令所有业未熟者熟。熟者触已。即便变吐。以如是斟量生死苦乐边际。不可施设。有增有减。亦不可说。或然不然。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无不皆以宿作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诸有所受。无不皆以自在变化为因。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一切士夫补特伽罗。所受皆是无因无缘。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诸有此见。自作苦乐。他作苦乐。自他作苦乐。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所受苦乐。非自作。非他作。无因而生。此谤因邪见。见集所断。诸有此见。我及世间。常恒坚住。无变易法。正尔安住。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诸有此见。谛故住故我有我。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诸有此见。谛故住故我无我。此边执见断见摄。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我观我眼色即我。此有身见。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我观无我眼即我。色为众具。此有身见。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无我观我色即我。眼为众具。此有身见。见苦所断。诸有此见。此是我。是有情。命者。生者。养育者。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教者。生者。等生者。起者。等起者。语者。觉者。等领受者。非曾不有。非当不有。于彼彼处。造善恶业。于彼彼处。受果异熟。舍此蕴。续余蕴。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诸有此见。受妙五欲。名得第一现法涅槃。此取劣法为胜。见取。见苦所断。诸有此见。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名得第一现法涅槃。寻伺寂静。内等净心一趣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入第二静虑具足住。名得第一现法涅槃。离喜住舍正念正知身受乐圣说能舍具念乐住。入第三静虑具足住。名得第一现法涅槃。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住。名得第一现法涅槃。此取劣法为胜。见取。见苦所断。有九慢类。谓我胜。我等。我劣。有胜我。有等我。有劣我。无胜我。无等我。无劣我。我胜者。是依见起过慢。我等者。是依见起慢。我劣者。是依见起卑慢。有胜我者。是依见起卑慢。有等我者。是依见起慢。有劣我者。是依见起过慢。无胜我者。是依见起慢。无等我者。是依见起过慢。无劣我者。是依见起卑慢。诸有此见。风不吹。河不流。火不然。乳不注。胎不孕。日月不出不没。染净自性住。不增不减。此边执见常见摄。见苦所断。如契经中说。

众生执我作  执他作亦然

各不能如实  观知此是箭

此言有何义。答众生谓外道。彼作是执。我能作。我能生。我能化。故言众生执我作。复有外道。执他能作他能生他能化。故言执他作亦然。各谓一一非一切箭。谓恶见能中伤故。彼于此见。不能如实观知是箭。

当观此是箭  众生坚执著

如是则无有  我作及他作

当观此是箭者。谓应如实观知此见是真毒箭。与老病死为前导故。众生坚执著者。众生谓外道。彼于见趣中。坚固执著。不能出离。若能如是如实观知。则不复有我作我生我化执。亦不复有他作他生他化执。知于非有妄执有故。

具慢众生  慢著慢缚  于见相逆

不越生死

具慢者。显成就七慢。众生者。谓外道。彼于七慢。著多著遍著。故言慢著。缚多缚遍缚。故言慢缚。于见相逆者。谓断常见类。互相违逆。不越生死者。谓彼于无际生死。不能越度而取涅槃。

得当得俱坌  劣学戒禁浴

梵苦事一边  受欲净第二

不见极沈走  明眼见能异

于彼无尘慢  绝路至苦边

得者。显示已得诸蕴界处。当得者。显示未得诸蕴界处。俱坌者。此二俱为贪嗔痴。尘坌遍坌极坌。劣有二义。一目病者。二目外道。今说外道为劣者。彼于此随学故言劣学。彼作是说。诸补特伽罗。学乘象马船车辇舆。执持弓杖钩轮罥索书印算数。皆令善巧。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戒者。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受持牛鹿狗戒露形戒等。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禁者。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受持乌禁鸺鹠禁默然禁等。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浴者。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于摩捺娑比摩捺娑殑伽河门三池中浴。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梵谓梵行。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受持梵行。远离淫欲。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苦谓苦行。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受种种苦行。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事谓承事。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补特伽罗。调象马牛事日月星火珠药等。由此便得净脱出离至苦乐边。此非因计因。戒禁取。见苦所断。一边者。谓上所说是苦行边。受欲净者。有诸外道。起此见。立此论。诸欲净妙。快意受用。而无过失。此取劣法为胜。见取。见苦所断。第二者。谓此所说是乐行边。不见者。谓诸外道。于上二边。不如实见。极沈走者。谓彼外道。由不见故。一类起爱。故名极沈。一类起见。故名极走。复次一类懈怠。故名极沈。一类掉举。故名极走。复次一类起慢。故名极沈。一类起过慢。故名极走。明眼见者。明眼谓佛及佛弟子。见谓于上所说二边。如实知见。能异者。由如实知见故。不同彼极沈极走。以能不起爱见等故。于彼无尘者。谓于已得未得蕴界处。不起贪嗔痴尘。于彼无慢者。谓于二边。虽俱远离。而心不恃。绝路者。若能如是便绝三路。谓烦恼业苦。至苦边者。苦谓五取蕴苦。边谓涅槃。若绝三路。便得至此苦蕴边际。

见蕴第八中伽他纳息第六

见梵父胜网  车本信流转

母王慧脱根  此章愿具胜

已见者能见  已见及不见

不见者不见  不见及已见

已见者者。谓诸已见苦集灭道。能见已见及不见者。谓彼能见。诸余已见。及不见苦集灭道。不见者者。谓诸不见苦集灭道。不见不见及已见者。谓彼不见。诸余不见及以见苦集灭道。

不应害梵志  亦复不应舍

若害彼或舍  俱世智所诃

不应害梵志者。梵志即阿罗汉。谓不应以手块刀杖害阿罗汉。亦复不应舍者。谓于阿罗汉。应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及余资具。恭敬供养。不应弃舍。若害彼或舍俱世智所诃者。谓于阿罗汉。若以手块等害。或复弃舍而不敬养。俱为世间诸有智者诃责毁訾。

逆害于父母  王及二多闻

诛国及随行  无碍过梵志

逆害于父母王及二多闻者。母即喻爱。以能生故。如世尊说。

士夫爱所生  由心故驰走

有情处生死  苦为大怖畏

父即喻有漏业。以能引故。如世尊说。苾刍如是有情。造善有漏。修所成业。得生于彼。受果异熟。故我说彼随业而行。王即喻有取识。如世尊说。

第六增上王  染时染自取

无染而有染  染者谓愚夫

又世尊说。苾刍当知。我说城主。即有取识。二多闻。即喻见取戒禁取。如祠祀静默。二多闻士。于尘秽中。共为嬉戏。如是二取。于有漏法执。为第一胜上。或复净脱出离。弃舍永断爱业识取。故名逆害。国喻烦恼。随行喻彼相应寻伺。诛谓诛戮。弃舍永断烦恼寻伺。故名为诛。无碍者。碍有三种。谓贪嗔痴。彼于此三。已断遍知。故名无碍。过者出也。彼无碍故。出过三界。永除恶法。故名梵志。如世尊说。

佛恒住正念  游化于世间

灭恶法尽结  故名为梵志

逆害于父母  王及二多闻

除虎第五怨  是人说清净

此中上半义如前说。虎喻嗔缠。如虎禀性暴恶凶险饮啖血肉。嗔缠亦尔。暴恶凶险。灭诸善根。第五怨者。喻五盖中第五盖。或喻五顺下分结中第五结。弃舍永断。故说为除。是人永断贪嗔痴故。说为清净。

胜已不复胜  已胜无所随

佛所行无边  无迹由何往

胜已者。谓诸烦恼已断遍知。彼有复胜。有不复胜。谁复胜。谓已断烦恼后还退者。谁不复胜。谓已断烦恼不复退者。不复胜者。简异复胜。已胜无所随者。谓若烦恼未断遍知。即随三界。循环流转。既诸烦恼已断遍知。故无所随。佛所行无边者。谓佛世尊。无学智见。明觉菩提。慧照现观。起得成就。故名为佛。四种念住。名佛所行。此四念住。行相所缘。俱无边际。故名无边。无迹由何往者。迹谓足迹。即喻烦恼。若诸烦恼未断遍知。由彼往于三界恶趣。既诸烦恼已断遍知。故无由往。

诸网不可布  爱无何所将

佛所行无边  无迹由何往

诸网不可布者。网即喻爱。如世尊说。我说爱网弥覆林池。爱若未断遍知。则可弥布网罗三界。既已断遍知。故不可布。爱无何所将者。爱若未断遍知。则可将往三界。既已断遍知。故无所将往。颂中后半义。如前说。

已坏车断索  流注及随行

度堑于世间  唯佛称梵志

已坏车断索流注及随行者。车喻我慢。索即喻爱。如车所载物由车故高。以索缚持。远有所至。有情亦尔。由慢故高。爱所缚持。流转生死。流注即喻一切烦恼。随行喻彼相应寻伺。已断遍知慢爱烦恼相应寻伺。名已断坏。度堑者。堑喻无明。已断遍知。故名度。如世尊说。齐何名为已度堑。谓已断遍知无明。于世间唯佛称梵志者。佛与梵志。义如前释。于诸世间。唯佛得称真实梵志无上觉者。方能永灭诸恶法故。

一本二洄洑  三垢五流转

大海十二险  牟尼皆已度

一本者喻无明。是生死根本故。如世尊说。

诸所有恶趣  此世及后生

皆无明为本  欲贪等资助

二洄洑者。即喻名色。有情于中。难可出故。三垢者。谓贪嗔痴垢。五流转者。即喻五趣。有情于中。恒流转故。大海者。喻六内处。十二者。即十二相。此喻六内及六外处。险者。险坑喻诸烦恼。牟尼皆已度者。牟尼有二。一学。二无学。学于彼正度。无学于彼已度。

不信不知恩  断密无容处

恒希望变吐  是最上丈夫

不信者。谓阿罗汉。彼于三宝四谛。皆自证知。非信他语。不知恩者。恩谓有为。有作用故。涅槃名非恩。诸阿罗汉。有胜智见。知非恩故。名不知恩。断密者。密谓相续。此有二种。一欲色界相续。二色无色界相续。彼阿罗汉。离此相续。故名断密。无容处者。谓阿罗汉。离相续故。于三界中。无容生处。恒希望变吐者。希望有二。一希望财位。二希望寿命。彼阿罗汉。于此二种。已断遍知。故名变吐。即是弃舍恒希望义。是最上丈夫者。谓阿罗汉。得上所说最上最胜第一功德故。丈夫中名为第一最胜最上。

三十六驶流  意所引增盛

恶见者乘御  分别著所依

三十六驶流者。喻三十六爱行。意所引者。谓意为集。意所生起。是意种类。增盛者。谓上品猛利圆满。恶见者者。谓诸外道。彼乘御此。往捺洛迦傍生鬼界。故名乘御。分别者谓三种分别。一欲分别。二恚分别。三害分别。著所依者。著谓贪欲嗔恚愚痴。此依彼起。故名所依。

弃身恶行  及语恶行  弃意恶行

及余过失

弃身恶行者。谓断身三恶行。及语恶行者。谓断语四恶行。弃意恶行者。谓断意三恶行。及余过失者。谓断除前十种恶行诸余过失。

汝于所见闻  唯有所见闻

及于所觉知  唯有所觉知

由汝唯有故  无此彼近远

亦无二中间  便至苦边际

如是二颂。重显经中。佛告大母。汝于所见。唯有所见。汝于所闻。唯有所闻。汝于所觉。唯有所觉。汝于所知。唯有所知。由汝唯有所见闻等故汝无此。由汝无此故汝无彼。由汝无彼故。汝无近无远。无二中间。由是因缘。至苦边际。此中眼识所受所了别名所见。有于所见。唯有所见。有于所见非唯有所见。谁于所见。唯有所见。谓于眼识所受所了别。不起烦恼。谁于所见非唯有所见。谓于眼识所受所了。起诸烦恼。耳识所受所了别名所闻。有于所闻唯有所闻。有于所闻非唯有所闻。谁于所闻。唯有所闻。谓于耳识所受所了别。不起烦恼。谁于所闻非唯有所闻。谓于耳识所受所了别。起诸烦恼。鼻舌身三识所受所了别名所觉。有于所觉唯有所觉。有于所觉非唯有所觉。谁所觉唯有所觉。谓于三识所受所了别。不起烦恼。谁于所觉非唯有所觉。谓于三识所受所了别。起诸烦恼。意识所受所了别名所知。有于所知唯有所知。有于所知非唯有所知。谁于所知。唯有所知。谓于意识所受所了别。不起烦恼。谁于所知。非唯有所知。谓于意识所受所了别。起诸烦恼。由彼于所见闻觉知。唯有所见闻觉知。不起烦恼。故无有此。谓不起慢憍傲心高举心决勇。由其无此故无有彼。谓不起贪嗔痴。由其无彼故。无近无远。无二中间。谓于欲界色无色界。皆无生处。由如是理。便得至苦边际。苦者。谓五取蕴。此苦边际即是弃舍一切所依。爱尽离染永灭涅槃。

医泥及谜泥  蹋铺达鞢铺

勿希应喜寂  遍离至苦边

如是一颂。重显经中。佛为护世二王作蔑戾车语说四圣谛等。彼便领会。医泥者。显苦圣谛。谜泥者。显集圣谛。蹋铺者。显灭圣谛。达鞢铺者。显道圣谛。勿希者。劝彼勿希求欲界色无色界。应喜者。劝彼若闻佛证菩提法。是善说僧修妙行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善施设苦谛。善施设集灭道谛。应生欢喜。应寂者。劝彼若起贪嗔痴时。应寂等寂最极寂静。应遍离者。劝励彼心应离欲界色无色界。至苦边者。谓彼若能如是。便得至苦边际。苦边际言义如前说。

知身如聚沫  亦觉同阳焰

断魔花小花  不见死王使

知身如聚沫者。谓如实知身如聚沫。无力虚劣不可撮磨。亦觉同阳焰者。谓如实觉身同阳焰。因热恼生。迁流不住。断魔花小花者。魔有四种。谓烦恼魔。蕴魔。死魔。自在天魔。应知此中说烦恼魔。见所断者。名魔花。修所断者。名小花于彼弃舍永断名断。不见死王使者。无常能灭。名曰死王。老病迫逐。称死王使。

观住觉近远  应喜诸业无

知世有兴衰  善心普解脱

观住者。谓应观察。住有三种。一空。二无愿。三无相。觉近远者。觉谓觉慧。聪明委具。于内外境。应正生起。应喜者。谓若闻说佛证菩提法。是善说僧修妙行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善施设苦谛。善施设集灭道谛。应生欢喜。诸业无者。谓不成就。能感后生身语意业。知世有兴衰者。知谓了达。世谓五取蕴。兴衰谓生灭。即是随观有漏五蕴有起尽义。善心者。谓决择心。善巧心。调柔心。普解脱者。谓于诸趣诸有诸生。已解脱。遍解脱。极解脱。

虽脱而坠堕  饕餮复来还

得安仍乐乐  乘乐至乐所

虽脱者。谓诸外道。虽脱欲界。而坠堕者。谓彼而坠色无色界生。及堕彼受生贪。饕餮复来还者。谓彼于顺五下分结。虽少分断。而余多故。后必起贪。还生欲界。得安者。安谓有余依涅槃界。诸阿罗汉。已证故名得。仍乐乐者。乐谓无余依涅槃界。彼恒欣慕故名乐。乘乐至乐所者。谓乘道乐。至涅槃乐。

无根于地界  无叶亦无枝

彼雄猛脱缚  谁复应讥毁

根者。喻有取识。地界者。喻四识住。如世尊说。五种子者。显有取识。地界者。显四识住。叶者。喻我慢。如世尊说。云何烧叶。谓我慢已断已遍知。枝者。喻爱。如世尊说。

五妙色宫内  若有爱枝生

牟尼见彼生  以慧速除断

诸阿罗汉。于四识住中。无牵后有有取之识。无慢无爱。故说无根于地界无叶亦无枝。彼雄猛者。谓彼阿罗汉成就。能成雄猛法故。亦名雄猛。脱缚者。缚有三种。谓贪嗔痴。彼于此缚。已解脱。遍解脱。极解脱。谁复应讥毁者。谓如是类补特伽罗。唯应称誉。不应讥毁。若致讥毁。获罪无边。损坏世间真福田故。如世尊说。

若应毁而誉  及应誉而毁

彼口集殃祸  必不受安乐

说一切有部发智论卷第二十


返回目录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