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受者。一乐受。二苦受。三不苦不乐受。乐受云何。答顺乐受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谓乐受。复次修初第二第三静虑时。顺乐受触所生身乐心乐平等受受所摄。是谓乐受。苦受云何。答顺苦受触所生身苦心苦不平等受受所摄。是谓苦受。不苦不乐受云何。答顺不苦不乐受触所生身舍心舍非平等非不平等受受所摄。是谓不苦不乐受。如世尊说。
具念定正知 诸佛真弟子
能正知诸受 令贪等不生
于诸受及道 俱令渐次灭
苾刍受尽故 无影般涅槃
三苦性者。一苦苦性。二坏苦性。三行苦性。苦苦性云何。答欲界诸行由苦苦故苦。坏苦性云何。答色界诸行由坏苦故苦。行苦性云何。答无色界诸行由行苦故苦。复次不可意诸行由苦苦故苦。可意诸行由坏苦故苦。顺舍诸行由行苦故苦。复次若诸苦受。若彼相应法。若彼俱有法。若从彼生。若彼种类不可爱异熟果由苦苦故苦。若诸乐受。若彼相应法。若彼俱有法。若从彼生。若彼种类可爱异熟果由坏苦故苦。若不苦不乐受。若彼相应法。若彼俱有法。若从彼生。若彼种类非可爱非不可爱异熟果由行苦故苦。复次苦苦性云何。答诸身所有由苦苦故苦。所以者何。依身生起老病死等种种苦故。坏苦性云何。答如世尊说可意朋友可意眷属可意境界。若变坏时。若遭毁谤陵蔑等时。发生愁叹忧苦悲恼。彼于尔时由坏苦故苦。行苦性云何。答除苦苦性及坏苦性。诸余有漏行由行苦故苦。三慢类者。一我胜慢类。二我等慢类。三我劣慢类。我胜慢类云何。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之种族形色作业工巧财位寿量力等。或总或别皆胜于彼。由此起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蔑。是谓我胜慢类。我等慢类云何。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之种族形色作业工巧财位寿量力等。或总或别皆等于彼。由别因缘而起于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蔑。是谓我等慢类。我劣慢类云何。答如有一类作是念言。我之种族形色作业工巧财位寿量力等。或总或别皆劣于彼。由别因缘而起于慢。已慢当慢。心高举心恃蔑。是谓我劣慢类。
第四嗢柁南曰。
四三法有十 谓火福欲乐
及慧根眼仗 六一火慧二
有三火三福业事三欲生三乐生三慧三根三眼三仗。火慧各二。余六各一。初三火者。一贪火。二嗔火。三痴火。贪火云何。答谓于欲境诸贪等贪。执藏防护坚著爱乐。迷闷耽嗜遍耽嗜内缚欲求耽湎。苦集贪类贪生。总名为贪。由此贪爱所蔽伏者。发生种种身热心热身心俱热。身烧心烧身心俱烧。身恼心恼身心俱恼。又由贪爱缠为缘故。长夜领受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异熟果。是谓贪火。嗔火云何。答谓于有情欲为损害。内怀栽杌欲为扰恼。已嗔当嗔现嗔。乐为过患极为过患意极忿恚于诸有情各相违戾欲为过患。已为过患当为过患现为过患。总名为嗔。由此嗔恚所蔽伏者。发生种种身热心热身心俱热。身烧心烧身心俱烧。身恼心恼身心俱恼又由嗔恚缠为缘故。长夜领受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异熟果。是谓嗔火。痴火云何。答谓于前际无知后际无知前后际无知。广说乃至痴类痴生改类改生。总名为痴。由此愚痴所蔽伏者。发生种种身热心热身心俱热。身烧心烧身心俱烧。身恼心恼身心俱恼。又由愚痴缠为缘故。长夜领受不可爱不可乐。不可欣不可意异熟果。是谓痴火。如世尊说。
诸有愚夫类 贪嗔痴火烧
如次耽欲境 害生憎圣法
于三毒炽火 若不如实知
便耽著有身 不能趣寂灭
由斯履邪路 堕三恶趣中
受剧苦沦回 不解脱魔缚
正等觉弟子 昼夜常精进
以秽想慈慧 如次灭三火
从斯入圣道 降伏诸魔军
证得二涅槃 清凉无取漏
后三火者。一应奉事火。二应给施火。三应供养火。应奉事火云何。答父母是子所应奉事。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为应奉事火。谓世父母应受其子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云何其子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应奉事火。谓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奉事供养父母。何故名为应奉事火。谓族姓子从彼而生。由彼长养乃得成立。是故父母诸佛说为应奉事火。应给施火云何。答妻子奴婢作使亲友。是其家主所应给施。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为应给施火。谓世妻子奴婢作使及诸亲友。应受家主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云何家主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应给施火。谓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给施妻子奴婢作使亲友。何故名为应给施火。谓族姓子如法居家。其妻子等无倒承事。如教为作所应作业。令无匮乏速得成办。是故妻子奴婢作使及诸亲友。诸佛说为应给施火。应供养火云何。答真沙门婆罗门。是诸施主所应供养。如世尊为高直身形婆罗门说。云何名为应供养火。谓沙门婆罗门。若已离贪或复修行调伏贪行。若已离嗔或复修行调伏嗔行。若已离痴或复修行调伏痴行。如是沙门及婆罗门。应受施主种种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云何施主以诸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应供养火。谓族姓子以精进力。及手足力若汗血力。如法所得财物乐具。随处随时无倒供养。如前所说。诸沙门婆罗门。何故名为应供养火谓族姓子供养阿罗汉及诸有学者。彼是世间真福田故。能令施主于中树福。感得最胜此世他世富乐异熟及解脱果。是故真沙门及真婆罗门。诸佛说为应供养火。余世间火非应奉事给施供养。彼不能令诸有情类得胜果故。如世尊说。
智者能如法 祭事前三火
生有乐世间 证无苦解脱
三福业事者。一施类福业事。二戒类福业事。三修类福业事。施类福业事者。云何施类云何福云何业云何事。而说施类福业事耶。答施类者。谓施主布施诸沙门婆罗门贫穷苦行道行乞者。饮食汤药衣服华鬘涂散等香。房舍卧具灯烛等物。是名施类。复次或由身布施。谓或施身或施身业。或施所舍物。或由语布施。谓或施语或施语业。或施所舍物或由意布施。谓或施意或施意业。或施舍心。是名施类。福者谓施俱行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名福。业者谓施俱行诸思等思现等思已思思类作心意业。是名业。事者谓施主受者及所施物。是名事。此中施类名施类亦名福亦名业亦名事。此中福名为福亦名业亦名事亦名施类。此中业名为业亦名事亦名施类亦名福。此中事唯名事。戒类福业事者。云何戒类云何福云何业云何事。而说戒类福业事耶。答戒类者。谓离害生命。离不与取。离欲邪行。离虚妄语。离饮窣罗迷丽耶末陀放逸处酒。是名戒类。福者。谓戒俱行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名福。业者谓戒俱行诸思等思。现等思已思思类作心意业。是名业。事者谓若防若止若遮。若离害生命事。是离害生命事。若防若止若遮。若离不与取事。是离不与取事。若防若止若遮。若离欲邪行事。是离欲邪行事。若防若止若遮。若离虚妄语事。是离虚妄语事。若防若止若遮。若离饮窣罗迷丽耶末陀放逸处酒事。是离饮诸酒事。是名事。此中戒类名为戒类。亦名福亦名业亦名事。此中福名为福亦名业亦名事亦名戒类。此中业名为业亦名事亦名戒类亦名福。此中事名为事亦名戒类亦名福亦名业。修类福业事者。云何修类云何福云何业云何事。而说修类福业事耶。答修类者。谓慈悲喜舍四无量。是名修类。福者谓无量俱行身律仪语律仪命清净。是名福。业者谓无量俱行诸思等思现等思已思思类作心意业。是名业。事者谓所缘事缘彼而起四无量。是名事。此中修类名为修类。亦名福亦名业亦名事。此中福名为福亦名业亦名事亦名修类。此中业名为业亦名事亦名修类亦名福。此中事唯名事。如世尊说。
智者能依法 勤学施戒修
生无苦世间 受三种乐果
三欲生者。有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现前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谓人全天一分是第一欲生。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谓乐变化天是第二欲生。有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谓他化自在天是第三欲生。此中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不可近得。非有非现有但于诸蕴界处。由想等想假言说转谓为有情那罗意生儒童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由斯故说有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者。谓彼有情恒乐受用藏护积集委寄安置。随本所生现前欲境。彼于现前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者。谓彼有情于所受用。藏护积集委寄安置。随本所生现前欲境。有势力得自在随意受用。谓人全者。显一切人。天一分者。显欲界下四天。是第一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一。欲生者。谓此于欲界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乐受自化诸妙欲境者。谓乐变化天造化增长如是类业。彼由此业随所爱乐。化作种种男女等事而自娱乐。谓若天女化作天男而自娱乐。若诸天男化作天女而自娱乐。彼于自化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者。谓乐变化天造作增上如是类业。彼由此业随所爱乐。化作种种男女等事。彼于此事有势力得自在随意受用。谓乐变化天者。显一切乐变化天。是第二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二。欲生者。谓此于欲界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乐受他化诸妙欲境者。谓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长如是类业。彼由此业与诸他化自在天。虽同一类身同一趣同一生同一进趣。而有高下胜劣差别。诸下劣天子化作种种色声香味触诸妙欲境。令高胜天子于中受用。彼于他化诸妙欲境富贵自在转者。谓他化自在天造作增长如是类业。彼由此业随所爱乐。令他下劣天子化作种种色声香味触诸妙欲境。彼高胜天子于此欲境有势力得自在随意受用。譬如梵天虽同类同一趣同一生同一进趣。而有高下胜劣差别。谓梵众天下劣梵辅天高胜。梵辅天下劣大梵天高胜。他化自在天亦复如是。造作增长如是类业。彼由此业。广说如前。谓他化自在天者。显一切他化自在天。是第三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三。欲生者。谓此于欲界生。
三乐生者有诸有情。即如是身离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梵众天是第一乐生。有诸有情。即如是身定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极光净天是第二乐生。有诸有情。即如是身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而住。谓遍净天是第三乐生。此中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不可近得非有非现有。但于诸蕴界处。由想等想假言说转。谓为有情那罗意生儒童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由斯故说有诸有情。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身业亦名身。身根亦名身。五有色根亦名身。四大种聚亦名身。今此义中意说四大种聚身。故说即如是身。离生喜乐者。谓初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离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梵众天于此离生喜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离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离生喜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梵众天。数现受离生喜乐。彼先住此入初静虑。亦数现受离生喜乐。彼先后所受离生喜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初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梵众天故。二所受离生喜乐品类相似。谓梵众天者显初静虑。梵众等天是第一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一。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乃至广说。定生喜乐者。谓第二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定生喜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极光净天于此定生喜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定生喜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定生喜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极光净天。数数现受定生喜乐。彼先住此入第二静虑。亦数现受定生喜乐。彼先后所受定生喜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第二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极光净天故。二所受定生喜乐品类相似。谓极光净天者。显第二静虑极光净等天。是第二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二。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复次有诸有情者。谓诸有情谛义胜义不可得。广说如前。即如是身者。身名为身乃至广说。离喜之乐者谓第三静虑中所可得乐平等受受所摄。是名离喜之乐之所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者。谓遍净天于此离喜之乐随欲而得。无艰无难即此离喜之乐。起等起。生等生。聚集出现。能令如是四大种聚身。滋润遍滋润。适悦遍适悦。充满遍充满。滋润乃至遍充满已安乐住者。谓彼尔时由离喜之乐。身心无苦恼安乐而住。如世尊于分别生记经中说。苾刍当知。如修定者。从此处没生遍净天。数数现受离喜之乐。彼先住此入第三静虑。亦数现受离喜之乐。彼先后所受离喜之乐。无异无差别。依定等故。谓先此间于第三静虑。若习若修若多所作。后方生彼遍净天故。二所受离喜之乐品类相似。谓遍净天者。显第三静虑遍净等天。是第二者。谓随算数渐次顺次相续次第。此居第三。乐生者。谓此生处长时受安隐乐。离苦乐乐受乐故名乐生。
初三慧者。一闻所成慧。二思所成慧。三修所成慧。闻所成慧云何。答因闻依闻由闻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如有苾刍。或受持素呾缆。或受持毗奈耶。或受持阿毗达磨。或闻亲教师说。或闻轨范师说。或闻展转传授藏说。或闻随一如理者说。是名为闻。因此闻依此闻由此闻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闻所成慧。思所成慧云何。答因思依思由思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如理思惟书数算印。或随一一所作事业。是名为思。因此思依此思由此思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云何。答因修依修由修建立。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其事如何。谓如有一方便善巧。自勤修习诸离染道。由此所修离染道故。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修。因此修依此修由此修建立故。于彼彼处有势力。得自在正遍通达。是名修所成慧。有作是说。如此亦是思所成慧。所以者何。唯依佛法不共所修。乃可名为修所成慧。今此义中依诸等引所起寂静慧。皆名修所成慧。
后三慧者。一学慧。二无学慧。三非学非无学慧。学慧云何。答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极栋择最极栋择。解了等了近了遍了。机黠通达审察聪睿。觉明慧行毗钵舍那。是名学慧。无学慧云何。答无学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无学慧。非学非无学慧云何。答有漏作意相应。于法栋择广说乃至毗钵舍那。是名非学非无学慧。
三根者。一未知当知根。二已知根。三具知根。如法蕴论广说其相。如世尊说。
学者学诸根 恒随正直道
常委勤精进 守护于自心
初慧根无间 生第二慧根
若第三慧根 解脱位方有
不动解脱位 诸有结永尽
无漏根圆满 乐止息诸根
将入永寂灭 任持最后身
降伏诸魔军 证毕竟常乐
三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圣慧眼。肉眼云何。答杂骨肉血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肉眼。天眼云何。答不杂骨肉血极净四大种所造眼界眼处眼根。是名天眼。圣慧眼云何。答诸有学慧及无学慧。并一切善非学非无学慧。是名圣慧眼。如世尊说。
肉眼最为劣 天眼名次上
圣慧眼最胜 有三种差别
诸世间善慧 能顺趣决择
学无学正知 尽生老病死
大觉天人中 名称最高远
亦由慧速证 妙觉庄严身
三仗者。一闻仗。二离仗。三慧仗。闻仗云何。答多闻闻持闻积集者。若所说法初中后善。文义巧妙纯一圆满清白梵行。于如是法具足多闻。忆持所闻言教纯熟专意观察所闻言教。于诸法义见善通达。是名为闻。因此闻由此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闻。亦名为仗。亦名闻仗。故名闻仗。离仗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为离。因此离依此离由此离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离。亦名为仗。亦名离仗。故名离仗。慧仗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为慧。因此慧依此慧由此慧建立故。能断不善法能修诸善法。此名为慧。亦名为仗。亦名慧仗。故名慧仗。如世尊说。
闻仗最为劣 离仗名次上
慧仗最为胜 精进力具足
具念乐静定 知世间生灭
于一切解胜 至世边彼岸
第五嗢柁南曰。
五三法有十 谓学修住定
导净默增上 无上明各三
有三学三修三住三定三示导三清净三寂默三增上三无上三明。
三学者。一增上戒学。二增上心学。三增上慧学。增上戒学云何。答安住具戒守护别解脱律仪。轨则所行悉皆具足。于微小罪见大怖畏。受学学处。是名增上戒学。增上心学云何。答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住。广说乃至入第四静虑具足住。是名增上心学。增上慧学云何。答如实了知此是苦圣谛。此是苦集圣谛。此是苦灭圣谛。此是趣苦灭道圣谛。是名增上慧学。如世尊说。
苾刍具三学 乐修如理行
增上戒心慧 恒相续现行
具精进势力 及明盛静虑
常守护诸根 勤行不放逸
如昼夜亦然 如夜昼亦尔
如前后亦尔 如后前亦然
如下上亦然 如上下亦尔
胜伏诸方所 由不放逸定
说此为学迹 不放逸而住
由能了能舍 故得心解脱
世说为等觉 雄猛至行边
明行俱圆满 恒住无忘失
命根不相续 爱尽解脱故
如灯火涅槃 究竟心解脱
三修者。一修戒。二修定。三修慧。修戒云何。答于诸善戒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戒。修定云何。答于诸善定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定。修慧云何。答于诸善慧亲近数习。殷重无间勤修不舍。是名修慧。如世尊说。
善修戒定慧 至极究竟者
已永尽诸有 无垢亦无忧
于著得解脱 具利慧深定
超众魔境界 遍照如日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