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2076 景德传灯录
宋 道原纂
30卷
昔释迦文。以受然灯之夙记当贤劫之次补。降神演化四十九年。开权实顿渐之门。垂半满偏圆之教。随机悟理。爰有三乘之差。接物利生。乃度无边之众。其悲济广大矣。其轨式备具矣。而双林入灭。独顾于饮光。屈[日*旬]相传。首从于达磨。不立文字直指心源。不践楷梯径登佛地。逮五叶而始盛。分千灯而益繁。达宝所者盖多。转法轮者非一。盖大雄付嘱之旨。正眼流通之道。教外别行不可思议者也。
圣宋启运人灵幽赞
太祖以神武戡乱。而崇净刹。辟度门。
太宗以钦明御辩。而述秘诠。畅真谛。
皇上睿文继志而序圣教绎宗风。焕云章于义天。振金声于觉苑。莲藏之言密契。竺干之绪克昌。殖众善者滋多。传了义者间出。圆顿之化流于区域。有东吴僧道原者。冥心禅悦。索隐空宗。披弈世之祖图。采诸方之语录。次序其源派。错综其辞句。由七佛以至大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一千七百一人。成三十卷。目之曰景德传灯录。诣阙奉进冀于流布。
皇上为佛法之外护。嘉释子之勤业。载怀重慎。思致悠久。乃诏翰林学士左司谏知制诰臣杨亿。兵部员外郎知制诰臣李维。太常丞臣王曙等。同加刊削。俾之裁定。臣等昧三学之旨迷五性之方。乏临川翻译之能。懵毗邪语默之要。恭承严命。不敢牢让。窃用探索匪遑宁居。考其论撰之意。盖以真空为本。将以述曩圣入道之因。标昔人契理之说。机缘交激。若拄于箭锋。智藏发光。旁资于鞭影。诱道后学。敷畅玄猷。而捃摭之来。征引所出。糟粕多在。油素可寻。其有大士。示徒。以一音而开演。含灵耸听。乃千圣之证明。属概举之是资。取少分而斯可。若乃别加润色失其指归。既非华竺之殊言。颇近错雕之伤宝。如此之类悉仍其旧。况又事资纪实。必由于善叙。言以行远。非可以无文。其有标录事缘。缕详轨迹。或辞条之纷纠。或言筌之猥俗。并从刊削。俾之纶贯。至有儒臣居士之问答。爵位姓氏之著明。校岁历以愆殊。约史籍而差谬。咸用删去。以资传信。自非启投针之玄趣。驰激电之迅机。开示妙明之真心。祖述苦空之深理。即何以契传灯之喻。施刮膜之功。若乃但述感应之征符。专叙参游之辙迹。此已标于僧史。亦奚取于禅诠。聊存世系之名。庶纪师承之自然而旧录所载。或掇粗而遗精。别集具存。当寻文而补阙。率加采撷。爰从附益。逮于序论之作。或非古德之文。问厕编联徒增楦酿(楦酿二字出唐张燕公文集。谓冗长也)亦用简别多所屏去。汔兹周岁方遂终篇。臣等性识愧于冥烦。学问惭于涉猎。天机素浅。文力无余。妙道在人。虽刳心而斯久。玄言绝俗。固墙面以居多。滥膺推择之私。靡著发挥之效。已克终于紬绎。将仰奉于清间。莫副宸襟空尘睿览。谨上。
重刊景德传灯录状
湖州路。道场山。护圣万岁禅寺。耆旧僧希渭。系庆元路昌国州人氏俗姓董。自幼投礼本路在城观音禅寺绝照和尚为师。[利-禾 言]到法名投礼慈溪县开寿普光禅寺龙源和尚剃发为僧。仍礼五台律寺雪涯和尚受具戒。挟策西游。放包灵隐。后值先师龙源和尚。迁住兹山。随师参请。迨今有年。每念师恩未由报效。伏睹。从上佛祖景德传灯录三十卷。七佛至法眼之嗣。凡五十二世。景德至延祐丙辰。凡三百一十七年。旧板销朽无存。后学慕之罔及。为此发心重刊。忽得本路天圣禅寺松庐和尚所藏庐山稳庵古册。最为善本。良惬素志。遂于丙辰年正月初十日。将衣钵估唱得统金一万二千余缗。是日命工刊行于世。流通祖道。此录总计三十六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字。至当年腊月一日毕工。随即印舍三百部于两浙。安众名山。方丈蒙堂众寮各一部。以便湖海办道禅衲参究。集兹善利。用报四恩。并资三有者。
大元廷祐三年腊月一日
耆旧僧 希渭 谨状
小比丘 文雅 董役
当山住持嗣祖比丘 士洵 主缘
西来年表
南齐 太祖高皇帝姓萧讳道成受宋禅即位都金陵 后魏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姓拓跋氏。第六帝。即位改元延兴当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岁。至太和十八年。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
己未 建元元年 太和三年
庚申 二年 四年
辛酉 三年 五年
壬戌 四年帝崩 六年
世祖武帝 讳赜即位
癸亥 永明元年 七年
甲子 二年 八
乙丑 三 九
丙寅 四 十
丁卯 五 十一
戊辰 六 十二
己巳 七 十三
庚午 八 十四
辛未 九 十五
壬申 十 豫章王嶷薨 十六
癸酉 十一年 正月文惠太子薨 七月帝崩 十七
郁林王 讳昭业即位
甲戌 隆昌元年 七月帝废 十八 迁都洛阳
海陵王 讳昭文即位改元
延兴元年 十一月帝废
高宗明帝 讳鸾 十一月即位
建武元年 改元
乙亥 二年 十九
丙子 三 二十 改姓元氏
丁丑 四 傅大士生 二十一
戊寅 永泰元年 帝崩 二十二
东昏侯 讳宝卷即位
己卯 永元元年 二十三年 帝崩
世宗宣武皇帝 讳恪即位改元
庚辰 二年 景明元年
辛巳 三年 帝废 二年
和帝 讳宝融即位改元
中兴元年
壬午 二年 禅位于梁 右南齐萧氏七主合二十四年禅梁 三年
梁 都金陵
高祖武皇帝 讳衍姓萧受禅于齐 建元天监
天监元年
癸未 二 四年
甲申 三 正始元年
乙酉 四 二
丙戌 五 三
丁亥 六 四
戊子 七 永平元年
己丑 八 二
庚寅 九 三
辛卯 十 四
壬辰 十一 傅大士纳妻 延昌元年
癸巳 十二 二
甲午 十三 志公示灭 三
乙未 十四 四 帝崩
丙申 十五 肃宗孝明皇帝 讳翊即位改元
熙平元年
丁酉 十六年 二年
戊戌 十七 神龟元年
己亥 十八 二年
庚子 普通元年 达磨至傅大士逢嵩头陀 正光元年正宗记。依梁僧宝唱续法记云。此年达磨至梁。而入魏。于理可取
辛丑 二 傅大士唱卖妻子 二
壬寅 三 三
癸卯 四 四
甲辰 五 五
乙巳 六 诏迎傅大士 孝昌元年
丙午 七 二
丁未 大通元年三月改元。旧本传灯云。十月一日达磨至金陵。误也 三 传灯旧云。十一月二十三日。达磨届于洛阳误也
戊申 二 武泰元年二月帝崩。立幼主钊四月崩立庄帝五宗记引宝唱续法记云。达磨此年示灭。于理可取
敬宗孝庄皇帝 讳子攸。四月即位改元建义
建义元年九月又改元永安
永安元年
己酉 中大通元年 二
庚戌 二 三 十二月帝崩。若依宝唱续法传即魏使归洛。奏遇达磨西归。当在此年盖明帝已崩。而孝庄尚在位故也
辛亥 三 太子统薨 前废帝 讳恭。二月即位改元普泰
普泰元年
壬子 四 二 二月帝废
后废帝 讳朗。普泰元年六月高欢立帝于信都改元中兴元年至二年四月废之
出帝 讳修广。普泰二年四月即位改元太昌
太昌元年 十二月又改永熙
永熙元年
癸丑 五 二
甲寅 六 三年十月帝迫于其相高欢。出居关中。欢立清河王世子善见为主都邺。是为东魏。于是魏分为东西。十二月帝遇鸩崩
右后魏十二主。合一百四十九年分为东西魏
西魏 都长安 东魏 都邺
文皇帝 讳宝炬。京兆王愉之子宇文泰奉帝即位 孝静帝 讳善见。高欢奉帝即位。改元永熙。三年为天平
天平元年
乙卯 大同元年 大统元年 二年
丙辰 二年 二年 三年旧本传灯云。十月五日达磨卒。十二月葬洛阳熊耳山。时洛阳属东魏。误
丁巳 三年 三年 四年
戊午 四年 四年 元象元年
己未 五年 五年 兴和元年旧传灯云。奉使自西域回。奏启达磨圹。见空棺只履。误
庚申 六年 六年 二年
辛酉 七年 七年 三年
壬戌 八年 八年 四年
癸亥 九年 九年 武定元年
甲子 十年 十年 二年
乙丑 十一年 十一年 三年
丙寅 中大同元年 十二年 四年
丁卬 太清元年 十三年 五年
戊辰 二年侯景反 十四年 六年
己巳 三年五月帝崩 十五年 七年
简文帝 讳纲即位改元
庚午 大宝元年 十六年 八年五月禅于北齐
右东魏一主十七年
北齐 都邺
文宣帝 讳洋姓高。欢之第三子。五月受禅。建元天保
天保元年
辛未 二年侯景废帝。而立豫章王楝。寻弑帝。十一月景又废楝。自立僭号。元帝讨而斩之 十七年 二年三祖见二祖
废帝 讳钦。文帝长子。即位不改号
孝元帝 讳绎十一月即位于江陵
壬申 承圣元年 元年 三年
癸酉 二年 二年 四年
甲戌 三年十一月帝为魏军所执寻弑之 三年正月宇文泰废帝而立齐王廓 五年思大止大苏山
敬帝 讳方智。元帝既被执。萧[敕/言]自立为后梁。都江陵。王僧辩陈霸先。奉帝为梁主。承圣四年九月即位 恭帝 讳廓。文帝子。宇文泰立之。不改号。止称元年
元年
乙亥 绍泰元年 二年 六年
丙子 大平元年 三年 十二月帝逊位于周 七年
右西魏三主合二十三年
后周 都长安
闵帝 讳觉姓宇文。文帝泰之子。受禅于西魏即位止称元年
元年 南史以次年为元年
丁丑 二年 十月进丞相陈霸先爵。为陈王。帝逊位于陈 二年 九月宇文护贬帝为洛阳公。寻弑之 八年
右梁四主合五十六年
明帝 讳毓。文帝泰之长子。宇文护立之。即位改元武定
陈 都金陵 武定元年南史云亦称元年不改号
高祖武帝 讳霸先姓陈氏受禅于梁。即位建元永定
永定元年
戊寅 二年 智者进具 二年 九年
己卯 三年 六月帝崩 武成元年陈纪云方建年号 十年 十月帝崩
文帝 讳旧始兴王长子即位 废帝 讳殷。文宣帝长子
庚辰 天嘉元年 二年 乾明元年太后令废帝
智者谒思大于大苏山 武帝 讳邕。文帝第四子。以遗诏即位 昭帝 讳演。欢之第六子。八月即位。改元皇建
皇建元年
辛巳 二年 保定元年 二年帝崩
后梁宣帝崩。子岿立。是为明帝。改元天保 武成帝 讳湛。欢之第九子。即位改元大宁
大宁元年
壬午 三年 二年 清河元年
癸未 四年 三年 二年
甲申 五年 四年 三年
乙酉 六年 五年 四年帝禅位于太子。自称太上皇
后主 讳纬。受禅即位。改元天统
天统元年
丙戌 天康元年四月帝崩 天和元年 二年
废帝 讳伯宗。文帝长子
丁亥 光大元年思大迁南岳 二年 三年
戊子 二年帝废 三年 四年
宣帝 讳顼。昭烈王之子。以大后命即位
己丑 天建元年傅大士卒智者往金陵 四年 五年
庚寅 二年 五年 武平元年
辛卯 三年 六年 二年
壬辰 四年 建德元年 三年
癸巳 五年 二年 四年
甲午 六年 三年 废释道二教 五年
乙未 七年 智者隐天台 四年 六年
丙申 八年 五年 七年十二月为周武所败。改元隆化。隆化元年。德安王延宗。即位于晋阳。改元德昌。寻为周所虏
幼主 名恒。后主以望气者言有革易。故传位幼主。自称太上皇
丁酉 九年 思大卒 六年 承光元年正月幼主即位。在位十八日。与后主并为周所虏国灭
右北齐六主。合二十八年。为周所灭
戊戌 十年 宣政元年帝总戎北伐。六月崩于乘兴
宣帝 讳斌。武帝长子。即位
己亥 十一年 大成元年正月立鲁王衍。为皇太子二月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
静帝 讳衍。后改名阐。宣帝长子。宣帝于邺宫传位。改元大象
大象元年
庚子 十二年 二年宣帝崩。复释道二教。以大丞相杨坚为相国。进爵为王。备九钖
辛丑 十三年 大定元年正月改元。二月逊位于隋
右后周五主。合二十六年。禅于隋
隋 都长安
高祖文皇帝 讳坚。姓杨氏。大定元年二月。受禅于周。即位建元开皇
开皇元年
壬寅 十四年正月帝崩 二年
后主 讳叔宝。宣帝长子。即位
癸卯 至德元年 三年
甲辰 二年 四年
乙巳 三年 五年 后梁萧琮立
丙午 四年 六年 后梁改元广运
丁未 祯明元年 七年 后梁三主。合三十三年。是岁隋废之
戊申 二年 八年
己酉 三年正月隋将韩擒。入建业虏后主国亡 九年 平陈天下一统
右陈五主。合三十三年。隋灭之
庚戌 十年
辛亥 十一年
壬子 十二年 四祖见三祖
癸丑 十三年 二祖卒
甲寅 十四年
乙卯 十五年
丙辰 十六年
丁巳 十七年 智者卒
戊午 十八年
己未 十九年
庚申 二十年
辛酉 仁寿元年
壬戌 二年
癸亥 三年
甲子 四年 七月帝崩
炀帝 讳广。高祖第二子。即位
乙丑 大业元年
丙寅 二年 三祖卒
丁卯 三年
戊辰 四年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甲戌 乙亥 丙子 十年 十一年 十二年
丁丑 十三年 帝幸江都。遥尊为太上皇
恭帝 讳侑。炀帝之孙。元德太子昭之子。十一月唐公入京立帝。改元义宁
义宁元年
戊寅 二年二月炀帝崩。五月帝逊位于唐
右隋三主。合三十八年。禅于唐
达磨至中国。今取正宗记为定。盖依梁僧宝唱续法记。昔那连耶舍。与万天懿。译七佛至二十八祖传法事。梁简文帝。因使臣刘悬运往北齐取其书诏宝唱编入续法记也
七佛天竺祖师
七佛
·毗婆尸佛
·尸弃佛
·毗舍浮佛
·拘留孙佛
·拘那含牟尼佛
·迦叶佛
·释迦牟尼佛
天竺一十五祖(内一祖旁出无录)
·第一祖摩诃迦叶
·第二祖阿难(旁出末田底迦)
·第三祖商那和修
·第四祖优波鞠多
·第五祖提多迦
·第六祖弥遮迦
·第七祖婆须蜜
·第八祖佛陀难提
·第九祖伏驮蜜多
·第十祖胁尊者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
·第十四祖龙树大士
叙七佛
古佛应世。绵历无穷。不可以周知而悉数也。故近谭贤劫有千如来。暨于释迦。但纪七佛。案长阿含经云。七佛精进力。放光灭暗冥。各各坐诸树。于中成正觉。又曼殊室利为七佛祖师。金华善慧大士。登松山顶行道。感七佛引前维摩接后。今之撰述。断自七佛而下。
毗婆尸佛(过去庄严劫第九百九十八尊)偈曰。
身从无相中受生 犹如幻出诸形象
幻人心识本来无 罪福皆空无所住
长阿含经云。人寿八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槃头。母槃头婆提。居槃头婆提城。坐波波罗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三十四万八千人。神足二。一名骞茶。二名提舍。侍者无忧。子方膺。
尸弃佛(庄严劫第九百九十九尊)偈曰。
起诸善法本是幻 造诸恶业亦是幻
身如聚沫心如风 幻出无根无实性
长阿含经云。人寿七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明相。母光耀。居光相城。坐分陀利树下。说法三会。度人二十五万。神足二。一名阿毗浮。二名婆婆。侍者忍行。子无量。
毗舍浮佛(庄严劫第一千尊)偈曰。
假借四大以为身 心本无生因境有
前境若无心亦无 罪福如幻起亦灭
长阿含经云。人寿六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刹利。姓拘利若。父善灯。母称戒。居无喻城。坐婆罗树下。说法二会。度人一十三万。神足二。一扶游。二郁多摩。侍者寂灭。子妙觉。
拘留孙佛(见在贤劫第一尊)偈曰。
见身无实是佛身 了心如幻是佛幻
了得身心本性空 斯人与佛何殊别
长阿含经云。人寿四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礼得。母善枝。居安和城。坐尸利沙树下。说法一会。度人四万。神足二。一萨尼。二毗楼。侍者善觉。子上胜。
拘那含牟尼佛(贤劫第二尊)偈曰。
佛不见身知是佛 若实有知别无佛
智者能知罪性空 坦然不怖于生死
长阿含经云。人寿三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大德。母善胜。居清净城。坐乌暂婆罗门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三万。神足二。一舒槃那。二郁多楼。侍者安和。子道师。
迦叶佛(贤劫第三尊)偈曰。
一切众生性清净 从本无生无可灭
即此身心是幻生 幻化之中无罪福
长阿含经云。人寿二万岁时此佛出世。种婆罗门。姓迦叶。父梵德。母财主。居波罗柰城。坐尼拘律树下。说法一会。度人二万。神足二。一提舍。二婆罗婆。侍者善友。子集军。
释迦牟尼佛(贤劫第四尊)姓刹利。父净饭天。母大清净妙。位登补处生兜率天上。名曰胜善天人。亦名护明大士。度诸天众说补处行。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普耀经云。佛初生刹利王家。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地涌金莲华自然捧双足。东西及南北各行于七步。分手指天地作师子吼声。上下及四维无能尊我者。即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岁四月八日也。至四十二年二月八日。年十九欲求出家。而自念言。当复何遇。即于四门游观见四等事。心有悲喜而作思惟。此老病死终可厌离。于是夜子时有一天人。名曰净居。于窗牖中叉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太子闻已心生欢喜。即逾城而去。于檀特山中修道。始于阿蓝迦蓝处。三年学不用处定。知非便舍。复至郁头蓝弗处。三年学非非想定。知非亦舍。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于六年。故经云。以无心意无授行而悉摧伏诸外道。先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令至菩提。故普集经云。菩萨于二月八日明星出时。成佛号天人师。时年三十矣。即穆王三年癸未岁也。既而于鹿野苑中。为憍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论道果。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
法本法无法 无法法亦法
今付无法时 法法何曾法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尔时世尊至拘尸那城。告诸大众。吾今背痛欲入涅槃。即往熙连河侧娑罗双树下。右胁累足泊然宴寂。复从棺起为母说法。特示双足化婆耆。并说无常偈曰。
诸行无常 是生灭法 生灭灭已
寂灭为乐
时诸弟子即以香薪竞茶毗之。烬后金棺如故。尔时大众即于佛前以偈赞曰。
凡俗诸猛炽 何能致火爇
请尊三昧火 阇维金色身
尔时金棺从坐而举高七多罗树。往反空中化火三昧须臾灰生。得舍利八斛四斗。即穆王五十二年壬申岁二月十五日也。自世尊灭后一千一十七年教至中夏。即后汉永平十年戊辰岁也。
第一祖摩诃迦叶。摩竭陀国人也。姓婆罗门。父饮泽。母香志。昔为锻金师。善明金性使其柔伏。付法传云。尝于久远劫中毗婆尸佛入涅槃后。四众起塔。塔中像面上金色有少缺坏。时有贫女将金珠往金师所请饰佛面。既而因共发愿。愿我二人为无姻夫妻。由是因缘九十一劫身皆金色。后生梵天。天寿尽生中天摩竭陀国婆罗门家。名曰迦叶波。此云饮光胜尊。盖以金色为号也。繇是志求出家冀度诸有。佛言。善来比丘。须发自除袈裟著体。常于众中称叹第一。复言。吾以清净法眼将付于汝。汝可流布无令断绝。涅槃经云。尔时世尊欲涅槃时。迦叶不在众会。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尔时迦叶在耆阇堀山宾钵罗窟。睹胜光明即入三昧。以净天眼观见世尊。于熙连河侧入般涅槃。乃告其徒曰。如来涅槃也。何其驶哉。即至双树间悲恋号泣。佛于金棺内现双足。尔时迦叶告诸比丘。佛已茶毗。金刚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当结集法眼无令断绝。乃说偈曰。
如来弟子 且莫涅槃 得神通者
当赴结集
于是得神通者。悉集王舍耆阇堀山宾钵罗窟。时阿难为漏未尽不得入会。后证阿罗汉果。由是得入。迦叶乃白众言。此阿难比丘多闻总持有大智慧。常随如来梵行清净。所闻佛法如水传器无有遗余。佛所赞叹聪敏第一。宜可请彼集修多罗藏。大众默然。迦叶告阿难曰。汝今宜宣法眼。阿难闻语信受。观察众心。而宣偈言。
比丘诸眷属 离佛不庄严
犹如虚空中 众星之无月
说是偈已。礼众僧足升法坐而说是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处说某经教。乃至人天等作礼奉行。时迦叶问诸比丘。阿难所言不错谬乎。皆曰。不异世尊所说。迦叶乃告阿难言。我今年不久留。今将正法付嘱于汝。汝善守护。听吾偈言。
法法本来法 无法无非法
何于一法中 有法有不法
说偈已。乃持僧伽梨衣入鸡足山。俟慈氏下生。即周孝王五年丙辰岁也(五年当作四年自此至第十三祖迦毗摩罗年数错误今皆依史记年表中六甲改正)。
第二祖阿难。王舍城人也。姓刹利帝。父斛饭王。实佛之从弟也。梵语阿难陀。此云庆喜。亦云欢喜。如来成道夜生因为之名。多闻博达智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赞叹。加以宿世有大功德。受持法藏如水传器。佛乃命为侍者。后阿阇世王白言。仁者。如来迦叶尊胜二师皆已涅槃。而我多故悉不能睹。仁者。般涅槃时愿垂告别。阿难许之。后自念言。我身危脆犹如聚沫。况复衰老岂堪长久。又念。阿阇世王与吾有约。乃诣王宫告之曰。吾欲入涅槃来辞耳。门者曰。王寝不可以闻。阿难曰。俟王觉时当为我说。时阿阇世王梦中见一宝盖。七宝严饰千万亿众围绕瞻仰。俄而风雨暴至吹折其柄。珍宝璎珞悉坠于地。心甚惊异。既寤。门者具白上事王闻语已。失声号恸哀感天地。即至毗舍离城。见阿难在常河中流跏趺而坐。王乃作礼而说偈言。
稽首三界尊 弃我而至此
暂凭悲愿力 且莫般涅槃
时毗舍离王亦在河侧。复说偈言。
尊者一何速 而归寂灭场
愿住须臾间 而受于供养
尔时阿难见二国王咸来劝请。乃说偈言。
二王善严住 勿为苦悲恋
涅槃当我净(旧本作静此依宝林传正宗记易此一字)
而无诸有故
阿难复念。我若偏向一国而般涅槃。诸国争竞。无有是处。应以平等度诸有情。遂于常河中流将入寂灭。是时山河大地六种震动。雪山中有五百仙人。睹兹瑞应飞空而至。礼阿难足胡跪白言。我于长老当证佛法。愿垂大慈度脱我等。阿难默然受请。即变殑伽河悉为金地。为其仙众说诸大法。阿难复念。先所度脱弟子应当来集。须臾五百罗汉从空而下。为诸仙人出家受具。其仙众中有二罗汉。一名商那和修。二名末田底迦。阿难知是法器。乃告之曰。昔如来以大法眼付大迦叶。迦叶入定而付于我。我今将灭。用传于汝汝受吾教。当听偈言。
本来付有法 付了言无法
各各须自悟 悟了无无法
阿难付法眼藏竟。踊身虚空作十八变。入风奋迅三昧分身四分。一分奉忉利天。一分奉娑竭罗龙宫。一分奉毗舍离(旧本作毗舍离龙王今依宝林传正宗记除龙字)王。一分奉阿阇世王。各造宝塔而供养之。乃厉王十二年癸巳岁也(当作十年)。
第三祖商那和修者(正宗记云。梵语商诺迦此云自然服。以生时身自有衣也。洪觉范志林云。谓僧伽梨衣与云岩同也。而传灯曰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未详)摩突罗国人也。亦名舍那婆斯姓毗舍多。父林胜。母憍奢耶。在胎六年而生。梵云商诺迦。此云自然服。即西域九枝秀草名也。若罗汉圣人降生则此草生于净洁之地。和修生时瑞草斯应。昔如来行化至摩突罗国。见一青林枝叶茂盛。语阿难曰。此林地名优留茶。吾灭度后一百年。有比丘商那和修。于此地转妙法轮。后百岁果诞。和修出家证道。受庆喜尊者法眼。化导有情及止此林。降二火龙归顺佛教。龙因施其地以建梵宫。尊者化缘既久思付正法。寻于吒利国得优波鞠多以为给侍。因问鞠多曰。汝年几耶。答曰。我年十七。师曰。汝身十七性十七耶。答曰。师发已白。为发白耶。心白耶。师曰。我但发白。非心白耳。鞠多曰。我身十七。非性十七也。和修知是法器。后三载遂为落发受具。乃告曰昔如来以无上法眼藏付嘱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勿令断绝。汝受吾教。听吾偈言。
非法亦非心(旧本作非法亦非法今依宝林传正宗记改作非法亦非心也)
无心亦无法 说是心法时
是法非心法
说偈已。即隐于罽宾国南象白山中。后于三昧中见弟子鞠多。有五百徒众常多懈慢。尊者乃往彼。现龙奋迅三昧以调伏之。而说偈曰。
通达非彼此 至圣无长短
汝除轻慢意 疾得阿罗汉
五百比丘闻偈已。依教奉行皆获无漏。尊者乃作十八变火光三昧用焚其身。鞠多收舍利葬于梵迦罗山。五百比丘人持一幡。迎导至彼建塔供养。乃宣王二十三年乙未岁也(当作二十二年)。
第四祖优波鞠多者。吒利国人也。亦名优波崛多。又名邬波鞠多。姓首陀。父善意。十七出家。二十证果。随方行化至摩突罗国。得度者甚众。由是魔宫震动。波旬愁怖遂竭其魔力以害正法。尊者即入三昧观其所由。波旬复伺便。密持璎珞縻之于颈。及尊者出定。乃取人狗蛇三尸化为华鬘。软言慰谕波旬曰。汝与我璎珞甚是珍妙。吾有华鬘以相酬奉波旬大喜引颈受之。即变为三种臭尸虫蛆坏烂。波旬厌恶大生忧恼。尽己神力不能移动。乃升六欲天告诸天王。又诣梵王求其解免。彼各告言。十力弟子所作神变。我辈凡陋何能去之。波旬曰。然则奈何。梵王曰。汝可归心尊者即能除断。乃为说偈令其回向曰。
若因地倒 还因地起 离地求起
终无其理
波旬受教已。即下天宫礼尊者足哀露忏悔。鞠多告曰。汝自今去。于如来正法更不作娆害否。波旬曰。我誓回向佛道永断不善。鞠多曰。若然者汝可口自唱言归依三宝。魔王合掌三唱。华鬘悉除乃欢喜踊跃。作礼尊者而说偈曰。
稽首三昧尊 十力圣弟子
我今愿回向 勿令有劣弱
尊者在世化导证果最多。每度一人以一筹置于石室。其室纵十八肘。广十二肘。充满其间。最后有一长者子。名曰香众。来礼尊者志求出家。尊者问曰。汝身出家心出家。答曰。我来出家非为身心。尊者曰。不为身心复谁出家。答曰。夫出家者无我我故。无我我故即心不生灭。心不生灭即是常道。诸佛亦常。心无形相其体亦然。尊者曰。汝当大悟心自通达。宜依佛法僧绍隆圣种。即为剃度受具足戒仍告之曰。汝父尝梦金日而生汝。可名提多迦。复谓曰。如来以大法眼藏。次第传授以至于我。今复付汝。听吾偈言。
心自本来心 本心非有法
有法有本心 非心非本法
付法已。乃踊身虚空呈十八变。然复本坐跏趺而逝。多迦以室内筹用焚其躯。收舍利建塔供养即平王三十一年庚子岁也(当作三十年)。
第五祖提多迦者。摩伽陀国人也。初生之时父梦金日自屋而出照耀天地。前有大山诸宝严饰。山顶泉涌滂沱四流。后遇鞠多尊者。为解之曰。宝山者吾身也。泉涌者法无尽也。日从屋出者汝今入道之相也。照耀天地者汝智慧超越也。尊者本名香众。师因易今名焉。梵云提多迦。此云通真量也。多迦闻师说已欢喜踊跃。而唱偈言。
巍巍七宝山 常出智慧泉
回为真法味 能度诸有缘
鞠多尊者亦说偈曰。
我法传于汝 当现大智慧
金日从屋出 照耀于天地
提多迦闻师妙偈设礼奉持。后至中印度。彼国有八千大仙。弥遮迦为首。闻尊者至率众瞻礼。谓尊者曰。昔与师同生梵天。我遇阿私陀仙人授我仙法。师逢十力弟子修习禅那。自此报分殊涂已经六劫。尊者曰。支离累劫诚哉不虚。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弥遮迦曰。昔阿私陀仙人授我记云。汝却后六劫。当遇同学获无漏果。今也相遇非宿缘邪。愿师慈悲令我解脱。尊者即度出家命圣授戒余仙众始生我慢。尊者示大神通。于是俱发菩提心一时出家。乃告弥遮迦曰。昔如来以大法眼藏密付迦叶。展转相授而至于我。我今付汝当护念之。乃说偈曰。
通达本法心 无法无非法
悟了同未悟 无心亦无法
说偈已。踊身虚空作十八变火光三昧自焚其躯。弥遮迦与八千比丘同收舍利。于班茶山中起塔供养。即庄王七年己丑岁也(当作五年)。
第六祖弥遮迦者。中印度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北天竺国。见雉堞之上有金色祥云。叹曰。斯道人气也。必有大士为吾法嗣乃入城。于阛阓间有一人。手持酒器逆而问曰。师何方而来欲往何所。师曰。从自心来欲往无处。曰识我手中物否。师曰。此是触器而负净者。曰师还识我否。师曰。我即不识识即非我。又谓曰。汝试自称名氏。吾当后示本因。彼人说偈而答。我从无量劫。至于生此国。本姓颇罗堕。名字婆须蜜。师曰。我师提多迦说。世尊昔游北印度。语阿难言。此国中吾灭后三百年有一圣人。姓颇罗堕。名婆须蜜。而于禅祖当获第七。世尊记汝。汝应出家。彼乃置器礼师侧立而言曰。我思往劫尝作檀那。献一如来宝坐。彼佛记我云。汝于贤劫释迦法中宣传至教。今符师说。愿加度脱。师即与披剃复圆戒相。乃告之曰。正法眼藏今付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
无心无可得 说得不名法
若了心非心 始解心心法
师说偈已。入师子奋迅三昧。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却复本坐化火自焚。婆须蜜收灵骨贮七宝函。建浮图置于上级。即襄王十七年甲申岁也(当作十五年)。
第七祖婆须蜜者。北天竺国人也。姓颇罗堕。常服净衣执酒器游行里闬。或吟或啸人谓之狂。及遇弥遮迦尊者。宣如来往志。自惺前缘投器出家。授法行化至迦摩罗国广兴佛事。于法坐前忽有一智者。自称我名佛陀难提。今与师论义。师曰。仁者论即不义。义即不论。若拟论义终非义论。难提知师义胜。心即钦伏曰。我愿求道沾甘露味。尊者遂与剃度而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正法眼藏。我今付汝汝当护持。乃说偈曰。
心同虚空界 示等虚空法
证得虚空时 无是无非法
尊者即入慈心三昧。时梵王帝释及诸天众。俱来作礼。而说偈言。
贤劫众圣祖 而当第七位
尊者哀念我 请为宣佛地
尊者从三昧起示众云。我所得法而非有故。若识佛地离有无故。说此语已。还入三昧示涅槃相。难提即于本坐起七宝塔以葬全身。即定王十九年辛未岁也(当作十七年)。
第八祖佛陀难提者。迦摩罗国人也。姓瞿昙氏。顶有肉髻辩捷无碍。初遇婆须蜜尊者出家受教。既而领徒行化至提伽国城毗舍罗家。见舍上有白光上腾。谓其徒曰。此家当有圣人。口无言说真大乘器。不行四衢知触秽耳。言讫。长者出致礼问何所须。尊者曰。我求侍者。曰我有一子。名伏驮蜜多。年已五十。口未曾言足未曾履。尊者曰。如汝所说真吾弟子。尊者见之遽起礼拜。而说偈曰。
父母非我亲 谁是最亲者
诸佛非我道 谁为最道者
尊者以偈答曰。
汝言与心亲 父母非可比
汝行与道合 诸佛心即是
外求有相佛 与汝不相似
欲识汝本心 非合亦非离
伏驮蜜多闻师妙偈便行七步。师曰。此子昔曾值佛悲愿广大。虑父母爱情难舍故不言不履耳。时长者遂舍令出家。尊者寻授具戒。复告之曰。我今以如来正法眼藏付嘱于汝勿令断绝。乃说偈曰。
虚空无内外 心法亦如此
若了虚空故 是达真如理
伏驮蜜多承师付嘱。以偈赞曰。
我师禅祖中 当得为第八
法化众无量 悉获阿罗汉
尔时尊者佛陀难提。即现神变却复本坐俨然寂灭。众兴宝塔葬其全身。即景王十二年丙寅岁也(当作十年)。
第九祖伏驮蜜多者。提伽国人。姓毗舍罗。既受佛陀难提付嘱。后至中印度行化。时有长者香盖。携一子而来瞻礼尊者曰。此子处胎六十岁。因号难生。复尝会一仙者。谓此儿非凡当为法器。今遇尊者可令出家。尊者即与落发授戒。羯磨之际祥光烛坐。仍感舍利三十(一作七)粒现前。自此精进忘疲。既而师告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曰。
真理本无名 因名显真理
受得真实法 非真亦非伪
尊者付法已。即入灭尽三昧而般涅槃。众以香油旃檀阇维真体。收舍利建塔于那烂陀寺。即敬王三十五年甲寅岁也(当作三十三年)。
第十祖胁尊者。中印度人也。本名难生。初尊者将诞。父梦一白象背有宝坐坐上安一明珠。从门而入光照四众。既觉遂生。后值伏驮尊者。执侍左右未尝睡眠。谓其胁不至席。遂号胁尊者焉。初至华氏国憩一树下。右手指地而告众曰。此地变金色当有圣人入会。言讫即变金色。时有长者子富那夜奢。合掌前立。尊者问。汝从何来。夜奢曰。我心非往。尊者曰。汝何处住。曰我心非止。尊者曰。汝不定耶。曰诸佛亦然。尊者曰。汝非诸佛。曰诸佛亦非尊者。因说偈曰。
此地变金色 预知于圣至
当坐菩提树 觉华而成已
夜奢复说偈曰。
师坐金色地 常说真实义
回光而照我 令入三摩谛
尊者知其意。即度出家复具戒品。乃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汝护念之。乃说偈言。
真体自然真 因真说有理
领得真真法 无行亦无止
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而入涅槃。化火自焚。四众各以衣裓(古得切)盛舍利。随处兴塔而供养之。即贞王二十二年己亥岁也(当作二十七年)。
第十一祖富那夜奢。华氏国人也。姓瞿昙氏。父宝身。既得法于胁尊者。寻诣波罗柰国。有马鸣大士迎而作礼。因问曰。我欲识佛。何者即是。师曰。汝欲识佛。不识者是。曰佛既不识焉知是乎。师曰。既不识佛焉知不是。曰此是锯义。师曰。彼是木义。复问。锯义者何。曰与师平出。又问。木义者何。师曰。汝被我解。马鸣豁然惺悟。稽首归依遂求剃度。师谓众曰。此大士者。昔为毗舍离国王。其国有一类人如马裸露。王运神力分身为蚕。彼乃得衣。王后复生中印度。马人感恋悲鸣。因号马鸣焉。如来记云。吾灭度后六百年。当有贤者马鸣。于波罗柰国摧伏异道。度人无量继吾传化。今正是时。即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付于汝。即说偈曰。
迷悟如隐显 明暗不相离
今付隐显法 非一亦非二
尊者付法已。即现神变湛然圆寂。众兴宝塔以閟全身。即安王十四年戊戌岁也(当作十九年)。
第十二祖马鸣大士者。波罗柰国人也。亦名功胜。以有作无作诸功德最为殊胜故名焉。既受法于夜奢尊者。后于华氏国转妙法轮。忽有老人坐前仆地。师谓众曰。此非庸流当有异相。言讫不见。俄从地踊出一金色人。复化为女子右手指师。而说偈曰。
稽首长老尊 当受如来记
今于此地上 宣通第一义
说偈已瞥然不见。师曰。将有魔来与吾校力。有顷风雨暴至天地晦冥。师曰。魔之来信矣。吾当除之。即指空中现一大金龙。奋发威神震动山岳。师俨然于坐魔事随灭。经七日有一小虫。大若蟭螟潜形坐下。师以手取之示众曰。斯乃魔之所变。盗听吾法耳。乃放之令去。魔不能动。师告之曰。汝但归依三宝即得神通。遂复本形作礼忏悔。师问曰。汝名谁耶。眷属多少。曰我名迦毗摩罗有三千眷属。师。曰。汝尽神力变化若何。曰我化巨海极为小事。师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谓性海。我未尝知。师即为说性海云。山河大地皆依建立。三昧六通(旧云六神通依正宗记除神字)由兹发现。迦毗摩罗闻言遂发信心与徒众三千俱求剃度。师乃召五百罗汉与授具戒。复告之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汝听偈言。
隐显即本法 明暗元不二
今付悟了法 非取亦非离
付法已。即入龙奋迅三昧。挺身空中如日轮相。然后示灭。四众以真体藏之龙龛。即显王三十七年甲午岁也(当作四十二年)。
第十三祖迦毗摩罗者。华氏国人也。初为外道有徒三千通诸异论。后于马鸣尊者得法领徒至西印度。彼有太子。名云自在。仰尊者名请于宫中供养尊者曰。如来有教沙门不得亲近国王大臣权势之家。太子曰。今我国城之北有大山焉。山中有一石窟。师可禅寂于此否。尊者曰诺。即入彼山行数里逢一大蟒。尊者直进不顾。遂盘绕师身。师因与受三归依。蟒听讫而去。尊者将至石窟。复有一老人素服而出合掌问讯。尊者曰。汝何所止。答曰。我昔尝为比丘多乐寂静。有初学比丘数来请益。而我烦于应答起嗔恨想。命终堕为蟒身。住是窟中今已千载。适遇尊者。获闻戒法故来谢耳。尊者问曰。此山更有何人居止。曰北去十里有大树荫覆五百大龙。其树王名龙树。常为龙众说法。我亦听受耳。尊者遂与徒众诣彼。龙树出迎尊者曰。深山孤寂龙蟒所居。大德至尊何枉神足。师曰。吾非至尊来访贤者。龙树默念曰。此师得决定性明道眼否。是大圣继真乘否。师曰。汝虽心语吾已意知。但办出家。何虑吾之不圣。龙树闻已悔谢。尊者即与度脱。及五百龙众俱受具戒。复告龙树曰。今以如来大法眼藏付嘱于汝。谛听偈言。
非隐非显法 说是真实际
悟此隐显法 非愚亦非智
付法已。即现神变化火焚身。龙树收五色舍利建塔瘗之。即赧王四十一年壬辰岁也(当作四十六年)。
第十四祖龙树尊者。西天竺国人也。亦名龙胜。始于毗罗尊者得法。后至南印度。彼国之人多信福业。闻尊者为说妙法递相谓曰。人有福业世间第一。徒言佛信谁能睹之。尊者曰。汝欲见佛性先须除我慢。彼人曰。佛性大小。尊者曰。非大非小非广非狭。无福无报不死不生。彼闻理胜悉回初心。尊者复于座上现自在身如满月轮。一切众唯闻法音不睹师相。彼众中有长者子。名迦那提婆。谓众曰。识此相否。众曰。目所未睹安能辨识。提婆曰。此是尊者现佛性体相以示我等。何以知之。盖以。无相三昧形如满月。佛性之义廓然虚明。言讫。轮相即隐复居本座。而说偈言。
身现圆月相 以表诸佛体
说法无其形 用辨非声色
彼众闻偈顿悟无生。咸愿出家以求解脱。尊者即为剃发命诸圣授具。其国先有外道五千余人。作大幻术众皆宗仰。尊者悉为化之令归三宝。复造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垂之于世。后告上首弟子迦那提婆曰。如来大法眼藏今当付汝。听吾偈言。
为明隐显法 方说解脱理
于法心不证 无嗔亦无喜
付法讫入月轮三昧广现神变。复就本座凝然禅寂。迦那提婆与诸四众。共建宝塔以葬焉。即秦始皇三十五年己丑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