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大文第二。明器世间。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齐。就明所居器中有二。一别明小器。二总明大千。就明小器中有八。一明三轮。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狱。七明日月。八明天器。且初第一明三轮者。论云。如是已说有情世间。器世间今当说。颂曰。
安立器世间 风轮最居下
其量广无数 厚十六洛叉
次上水轮深 十一亿二万
下八洛叉水 余凝结成金
此水金轮广 径十二洛叉
三千四百半 周围此三倍
释曰。初句总标。余句别释。洛叉此云亿。论云。许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安立形量不同。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先于最下。依止虚空。有风轮生。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逾缮那。如是风轮其体坚密。假使有一大诺健那(此云露形神)。以金刚轮。奋威悬击。金刚有碎。风轮无损。又诸有情。业增上力。起大云雨。澍风轮上。渧如车轴。积水成轮。于未凝结位。深十一亿二万逾缮那。问如何水轮。不傍流散。答有余师说。一切有情业力所持。令不流散。如所饮食未熟变时。终不流移堕于熟藏。有余师说。由风力持。令不流散。如篅持谷。有情业力。感别风起。搏击此水。上结成金。如熟乳停上凝成瞙。故水轮减。唯厚八洛叉。余转成金轮。厚三亿二万二轮。广量其数是同。谓径十二亿。三千四百半。周围其边数成三倍。谓周围量。成三十六亿一万三百五十逾缮那。
从此第二。明九山。颂曰。
苏迷卢处中(此云妙高) 次逾健达罗(此云持双。山顶有二双迹。山能持故。故以名焉) 伊沙驮罗山(此云持轴。山峰上耸。犹如车轴。山能持故也) 竭地洛迦山(竭地洛迦。西国树名。此国南方。亦有此树。名檐木山。山上宝树。其形似彼。故以为名也) 蕴达黎舍那(此云善见见者称善) 頞湿缚羯拏(此云马耳。山形似彼也) 毗那怛迦山(此云象鼻山形似彼) 尼民达罗山(此是鱼名。其鱼觜尖。山形似彼)。
于大洲等外 有铁轮围山
前七金所成 苏迷卢四宝
入水皆八万 妙高出亦然
余八半半下 广皆等高量
释曰。前两行半明九山。次两句明山体。后一行明山量。论云。于金轮上。有九大山。妙高山王处中而住。余八周匝绕妙高山。于八山中前七名内。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复有铁轮围山。周匝如轮。围一世界。持双等七。唯金所成。妙高山王。四宝为体。谓如次四面。北东南西。金银。吠琉璃。颇胝迦宝。随宝威德。色显于空。故赡部洲空。似吠琉璃色。问如是宝等。从何而生。答亦诸有情。业增上力。复大云起雨金轮上。滴如车轴。积水涛奔。其水即为众宝种藏。由具种种威德。猛风钻击。变生众宝类等。如是变生金宝等。已复由业力。引起别风。简别宝等。摄令聚集。成山成洲。分水甘咸。令别成立内海外海。如是九山住金轮上。入水量皆等。八万逾缮那。苏迷卢山。出水亦尔。余八出水半半渐卑。谓初持双山。出水四万。乃至最后铁轮围山。出水三百一十二半。如是九山一一广量。各各自与出水量同。
从此第三。明八海。颂曰。
山间有八海 前七名为内
最初广八万 四边各三倍
余六半半陕 第八名为外
三洛叉二万 二千逾缮那
释曰。妙高为初。轮围为后。中间有八海。前七名为内。七中皆具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耎。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饮时不损喉。八饮已不伤腹。如是七海。初广八万。约持双山内边周围量。于其四面。数各三倍。谓各成二亿四万逾缮那。其余六海。量半半狭。谓第二海。量广四万。乃至第七量。广一千二百五十。此等不说周围量者。以烦多故。第八名外。碱水盈满。量广三亿二万二千。
从此第四。明四大洲。颂曰。
于中大洲相 南赡部如车
三边各二千 南边有三半
东毗提诃洲 其相如半月
三边如赡部 东边三百半
西瞿陀尼洲 其相圆无缺
径二千五百 周围此三倍
北俱卢畟方 面各二千等
中洲复有八 四洲边各二
释曰。前三行半。明大洲。后两句明中洲。论云。于外海中。大洲有四。谓于四面对妙高山。南赡部洲。北广南狭。三边量等。其相如车。南边唯广。三逾缮那半。三边各有二千逾缮那(解云。此言车者。是西国车。彼国车形。前狭后阔。如人面也)又论云。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上穷地际。下据金轮。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上。起金刚喻定。以无余依及余处所有。坚固力能持此故(解云。以无余依者。除菩萨身。外更无余依身。起此定也。无余处者。除金刚座外。无余处所也。此定力大。余依余处。无坚固力。可能持故) 东胜身洲。东狭西广。三边量等。形如半月。东三百五十。三边各二千。西牛货洲圆。如满月经二千五百。周围七千半。北俱卢洲。形如方座。四边量等。面各二千。等言为明无少增减。随其洲相。人面亦然 复有八中洲。是大洲眷属。谓四大洲侧。各有二中洲。赡部洲边二中洲者。一遮末罗洲。此云猫牛。二筏罗遮末罗洲。此云胜猫牛。东胜身洲。边二中洲者。一提诃洲。此云身。二毗提诃洲。此云胜身。西牛货洲。边二中洲者。一舍揥洲。此云谄。二嗢怛罗漫恒里拏洲。此云上仪。北俱卢洲。边二中洲者。一矩拉婆洲。此云胜边。二憍拉婆洲。此云有胜边。此八中洲。皆人所住。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说唯一洲。罗刹婆居。即是此方。遮末罗洲也。
从此第五。明黑山等。颂曰。
此北九黑山 雪香醉山内
无热池纵广 五十逾缮那
释曰。此赡部洲。从中向北。三处各有三重黑山。有大雪山。在黑山北。大雪山北。有香醉山。此山有香。人嗅便醉。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恼。出四大河。一殑伽河。从池东面。出绕池一匝。方入东海。二信度河。从池南面。出绕池一匝。方入南海。三徙多河。从池北面。出绕池一匝。方入北海。此云孟津河是也。四缚刍河。从池西面。出绕池一匝。方入西海。无热恼池。纵广正等。五十逾缮那量。八功德水。盈满其中。非得通人。无由能至。于此池例。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赡部洲。或依此果。以立洲号。
从此第六。明地狱。论云。复于何处。置捺落迦。大捺落迦。何量有几。颂曰。
此下过二万 无间深广同
上七捺落迦 八增皆十六
谓煻煨屎粪 锋刃列河增
各住彼四方 余八寒地狱
释曰。此赡部洲下。过二万。有阿鼻旨大捺落迦。深广同前。谓各二万。故彼底去此。四万逾缮那。以于其中。受苦无间。非如余七捺落迦受苦非恒。故名无间。且如等活捺落迦中。诸有情身。虽被种种斫刺磨捣。而彼暂遇凉风所吹。还活如本。由此理故。立等活名。阿鼻旨中。无如是事。有余师说。阿鼻旨中。无乐间苦。故名无间。余地狱中。虽无异熟而有等流。七捺落迦。在无间上。重累而住。其七者何。一极热。二炎热。三大号叫。四唬叫。五众合。六黑绳。七等活。有说。此七在无间傍。八捺落迦增。各十六故。薄伽梵说此颂曰 此八捺落迦 我说甚难越 以热铁为地 周匝有铁墙 四面有四门 开闭以铁扉 巧安布分量 各有十六增 多百逾缮那 满中造恶者 周遍暖交彻 猛火恒洞燃。
释曰十六增者。八捺落迦。四面门外。各有四所。一煻煨增。谓此增内。煻煨没膝。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燋烂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尸粪增。谓此增内。尸粪泥满于其中。多有娘矩吒虫。觜利如针。身白头黑。有情游彼。皆为此虫。钻皮破骨。[口*(一/巾)]食其髓。三锋刃增。谓此增内。复有三种。一刀刃路。谓于此中。仰布刀刃。以为大道。有情游彼。才下足时。皮肉与血。俱断碎坠。举足还生。平复如本。二剑叶林。谓此林上。纯以铦利剑刃为叶。有情游彼。风吹叶坠。斩刺支体。骨肉零落。有乌驳狗。揸掣食之。三铁刺林。谓此林上。有利铁刺。长十六指。有情被逼。上下树时。其刺铦锋。上下镵刺。有铁觜鸟。探啄有情眼睛心肝。争竞而食。刀刃路等。三种虽殊。而铁杖同。故一增摄。四烈河增。谓此增内。满热碱水。有情游中。或浮或没。或逆或顺。被蒸被煮。骨肉糜烂。设欲逃亡。于两岸上。有诸狱卒。手执刀枪。御捍令回。无由得出。此河如堑。前三似园四面各四增。故言皆十六。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说为增。本地狱中。适被害已。重遭苦故。有说。有情从地狱出。重遭苦。故说为增 问诸地狱。狱卒是有情不。答有说非情 问既是非情。如何动作。答有情业力。如成劫风。风虽非情。亦能成劫。问若尔云何。通彼大德法救善现说。如彼颂曰 心常怀忿毒 好集诸恶业 见他苦欣悦 死作琰魔卒(据此颂文。岂是非情) 答琰魔王使。
诸罗刹婆。掷诸有情。置地狱中者。名琰魔卒。是实有情。非地狱中害有情者。故地狱狱卒。非实有情 有说有情。问若尔何缘火不能烧彼。答此定由业力所隔碍故。或感异大种。故不被烧 复有余八寒捺落迦。一頞部陀(此云疱寒风逼身。故生疱也)。二尼刺部陀(此云疱裂)。三頞哳吒。四臛臛婆。五虎虎婆(此三忍寒声也)。六嗢钵罗(此云青莲华。寒逼身青故也)。七钵特摩(此云红莲华。身寒赤色。似红莲华故也)。八摩诃钵特摩(此云大红莲华。寒之更甚。身色弥红也) 论云。此中有情。严寒所逼。随身声色变。以立其名(解云。初二地狱。随身变立名。次三随声立名。后三随色变立名也) 此八并居赡部洲下。如前所说。大地狱傍。问此赡部洲。其量无几。下宁容受无间等耶。答洲如谷聚。上尖下阔。是故大海渐狭渐深也。如上所论十六地狱。一切有情。业增上力感。余孤地狱。各别业招。或多或少。或二或一。所止差别。多种处处不定。或近江河山边旷野。或在地下空及余处。诸地狱器安布如是。本处在下。支派不定。傍生住处。谓水陆空。本处大海。后渐流入余处。诸鬼本处。琰魔王国。于此赡部洲下。过五百逾缮那。有琰魔王国。纵广量亦然。从此展转。散居余处。或有端严具大威德。受诸富乐。自在如天。或有饥羸颜貌丑陋。如是等类。广说如经。
从此第七。明日月等。论云。日月所居。量等义者。颂曰。
日月迷卢半 五十一五十
夜半日没中 日出四洲等
雨际第二月 后九夜渐增
寒第四亦然 夜减昼翻此
昼夜增腊缚 行南北路时
近日自影覆 故见月轮缺
释曰。初句明日月近远。第二句明日月体量。次两句。明四时。后两行。明昼夜增减。论云。日月众星。依何而住。依风而住。谓诸有情。业增上力。共引风起。绕妙高山。空中旋环。运持日等。令不停坠。彼所住去此。四万逾缮那。持双山顶。齐妙高山半。日五十一。月唯五十。星最小者。唯一俱卢舍。其最大者十六逾缮那。日轮下面。颇胝迦宝。火珠所成。能热能照。月轮下面。颇胝迦宝。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于四洲。作所作事。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此四时等。余例应知 日行此洲。路有差别。故令昼夜有减有增。从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增。从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渐减也。昼时翻此。夜若渐增。昼便渐减。夜若渐减。昼则渐增。昼夜增时。增一腊缚。昼夜减时。减一腊缚。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释曰。西国之法。分十二月。以为三际谓寒热雨。各有四月。略述两释。泰法师云。从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为热际四月。从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为雨际四月。从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为寒际四月。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八月九日。从秋分已去。夜增昼减也。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二月九日。从春分已去。夜减昼增也。此约昼夜停等后。说增减也。光法师云。西方诸国。时节不定。还随方俗。以立三际。从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为热际。从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雨际。从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为寒际。雨际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五月九日。此与夏至。稍得相当。此时日极长。夜极短。从此已后。夜则渐增。若寒际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当此间十一月九日。此与冬至。稍得相当。此时昼极短。夜极长。从此已后。夜则渐减。昼则渐增。故婆沙一百三十六云。摩诃陀月(当此间十一月也)白半之日。夜有十八。昼有十二。从此已后。昼增夜减。室罗筏拏月(当此间五月也)白半之日。昼有十八。夜有十二。从此已后。夜增昼减。解云。言十八十二者。谓十八十二。牟呼栗多也。据此文证。明知夜极长。后方说昼增。昼极长后方说夜增也。又此论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昼增。故知五月。夏至已后。日则向南。说夜增也。十一月。冬至已后。日既向北。说昼增也。此上两释。泰法师意。约昼夜停等后。说有增减。光法师意。约昼夜极长后。说有增减。各据一义。任情取舍。更有多解。不能具叙 依此论文。一百二十刹那。为一怛刹那。六十怛刹那。为一腊缚。三十腊缚。为一牟呼栗多。若至极长。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极短。有十二牟呼栗多。故知中间。延促总有六牟呼栗多。从夏至日。已去至冬至日。已来有一百八十日。日夜增一腊缚。计一百八十腊缚。足成六牟呼栗多。故冬至日。夜有十八。昼有十二也。若从冬至日。已去至夏至日已来。成六牟呼栗多。义准前说。故夏至日。夜有十二。昼有十八。问何故月轮。于黑半末白半初位。见有缺。答世施设论中。作如是释。以月宫殿行近日轮。月轮被日轮光。所侵照。余边发影。白覆月轮。令于尔时。见不圆满。又经部宗。先旧师释。由日月轮。行度不同。现有圆缺。问日等宫殿。何有情居。答是四王天下。天众所居。若空居天。唯住如是。日月等宫殿。若地居天。住妙高山诸层级等。
从此第八。明天器。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远。就明天所居器。文复分二。初正明天器。二便显余义。初文分三。一明四天王天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器。且初第一明四天王天器者。论云。有几层级。其量云何。何等诸天。住何层级。颂曰。
妙高层有四 相去各十千
傍出十六千 八四二千量
坚手及持鬘 恒憍大王众
如次居四级 亦住余七山
释曰。苏迷卢山。有四层级。始从水际。尽第一层。相去十千。逾缮那量。如是乃至。从第三层级。尽第四层。亦十千量。此四层级。从妙高山。傍出围绕。尽其下半(妙高山下。四万名下半耳)最初层级。出十六千。第二第三。第四层级。如其次第。八四二千。有药叉神。名为坚手。住初层级。有名持鬘。住第二级。有名恒憍。住第三级。此三皆是。四大天王。所部天众。第四层级。四大天王。及诸眷属。共所居止。故经依此。说四大王众天。除层级外。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大天王。所部村邑。是名依地住。四大王众天。于欲天中。此天最广。
从此第二。明三十三天器。论云。三十三天住在何处。颂曰。
妙高顶八万 三十三天居
四角有四峰 金刚手所住
中宫名善见 周万逾缮那
高一半金城 杂饰地柔软
中有殊胜殿 周千逾缮那
外四苑庄严 众车粗杂喜
妙地居四方 相去各二千
东北圆生树 西南善法堂
释曰。三十三天。住苏迷卢顶。其顶四面。各八十千。与下四边。其量无别。山顶四角。各有一峰。其量纵广。各有五百。有药叉神。名金刚手。于中止住。守护诸天。于山顶中。有宫名善见。见者称善也。四面二千半。周万逾缮那。金城量高。一逾缮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地触柔软。如妒罗绵。于践蹑时。随足高下。是天帝释所都大城。于其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余天宫。故名殊胜。面二百五十。周千逾缮那。是谓城中诸可爱事。城外四面。四苑庄严。是彼诸天。共游戏处。一众车苑。随天福力。种种车现。二粗恶苑。天欲战时。甲仗等现。三杂林范。诸天入中。所玩皆同。俱生胜喜。四喜林苑。极妙境界。并集此苑。观此无厌名喜林也。此为外饰。庄严大城。四苑四边。有四妙地。中间各去苑。二千逾缮那。是彼诸天胜游戏处。诸天于彼捔指争胜欢娱。城外东北。有圆生树。是三十三天。受欲乐胜所也。其圆生树。盘根深广。五十逾缮那。耸干上升。枝条傍布。高广量等。百逾缮那。挺叶开华。妙香芬馥。顺风熏满。百逾缮那。若逆风时。犹遍五十。问顺风可尔。云何逆风熏。答有余师说。香无逆熏义。依不越树界故。说逆风熏(解云。言不越树界者谓树身外。枝条四面。各五十逾缮那。如在树下。近东边立去彼树身。五十逾缮那。若有东风。名为逆熏。此人由在树界。而得头上枝条等香故。言不越树界也)论主正解云。理实圆生。有如是德。所流香气。能逆风熏。虽天和风力所壅遏。然能相续。流趣余方。渐劣渐微。近处便歇。非能远至如顺风熏(五十逾缮那。名近处。百逾缮那。名远处也) 又论云。如是华香。为依自地。随风相续转趣余方。为但熏风别生香气(问也。自地者。华也。香依华发。说华为自地也) 此义无定。诸轨范师。于此二问。俱许无失(答也。依华依风名二问也)。若尔者何故。薄伽梵(此云功德聚也)。华香不能逆风熏根茎等香亦复尔。善士功德。香芬馥。逆风流美遍诸方(解云。引此颂意。难论主许华香。能逆风熏也。修善之士。名满四方。能逆风熏。华香不尔也) 论主通云。据人间香。故作是说。以世共了无如是能。若据天香。能逆熏也。化地部经。说此香气。顺风熏满。百逾缮那。若无风时。唯遍五十。城西南角。有善法堂。三十三天。于彼评论如法。不如法事。
从此第三。明空居天。论云。如是已辨三十三天。所居外器。余有色天众所住器。云何。颂曰。
此上有色天 住依空宫殿
释曰。此前所说。三十三天上有色诸天。住依空宫殿。谓夜摩天。都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及梵众天。等十六处。并前天合成二十二天。名有色天。二十住空居也。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淫。论云。如是所说诸天众中。六天行淫云何。颂曰。
六受欲交抱 执手笑视淫
释曰。唯六欲天。受妙欲境。于中初二。依地居天。形交成淫。与人无别。然风气泄热恼便除。非如人间有余不净。夜摩天众。才抱成淫。都史多天。但由执手。乐变化天。唯相向笑。他化自在天。相视成淫随彼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然化生。即说为彼天所生男女也。
从此第二。明诸天初生。论云。初生天众。身量云何。颂曰。
初如五至十 色圆满有衣
释曰。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如五六七八九十岁人。生已身形。速得圆满。色界天众。于初生时。身量周圆。具妙衣服。一切天众。皆作圣言。谓彼言词。同中印度。
从此第三。明欲生乐生。论云。欲生乐生。差别云何。应知颂曰。
欲生三人天 乐生三九处
释曰。欲生三者 第一依受如生现前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现前诸妙欲境。彼于如是现前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全人趣。及下四天 第二依受如乐自化妙欲境故。有诸有情。乐受自化诸妙欲境。彼于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五乐变化天 第三依受如乐他化妙欲境故。谓诸有情。乐受他化诸妙欲境。彼于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转。谓唯第六。他化自在天。此上人天。受欲界生。是谓欲生差别三种 乐生三者。三静虑中。于九处生。受三种乐 一于初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谓离生喜乐。离欲界恶。生喜乐故 第二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定生喜乐。从初禅定中。生二禅喜乐故 第三静虑。三处生中。受一种乐。名离喜妙乐。离第二禅喜。生第三禅乐。离喜之乐。名离喜妙乐。初静虑中。长时安住离生喜乐。第二静虑。长时离苦。第三静虑。长时受乐。故名乐生。
从此第二。明天器近远。于中有二。一明天器近远。二明下天见上。且初明天器近远者。论云。所说诸天。二十二处。上下相去。其量云何。颂曰。
如彼去下量 去上数亦然
释曰。随从何天去下海量。彼上所至与去下同。谓妙高山。从第四层级。去下大海。四万逾缮那。是四天王天。从彼上去三十三天。亦如彼天。去下海量。如三十三天。去下大海。上去夜摩天。其量亦复尔。如是乃至。如善见天下去大海。逾缮那量。从彼上至色究竟天。亦与彼天去下大海量等。从此向上。复无所居。此处最高。名色究竟天。
从此第二。明下见上天。论云。于下天处生。升见上不。颂曰。
离通力依他 下无升见上
释曰。三十三天。由自通力。能从本处。升夜摩天。或复依他。谓得通者。及上天者。接往夜摩天。所余诸天。升上例尔。若来若至。下见上天 然下眼不能睹上界地。非境界故。如不觉彼触。因此义便。复明天量。有余师说。夜摩等四依处量。同妙高山顶。有余师说。上倍倍增。有余师说。初静虑量。等一四大洲。第二静虑。等小千界。第三静虑。等中千界。第四静虑。等大千界。
从此大文第二。总辨大千。论云。齐何量。说小中大千。颂曰。
四大洲日月 苏迷卢欲天
梵世各一千 名一小千界
此小千千倍 说名一中千
此千倍大千 皆同一成坏
释曰。千四大洲。乃至千梵世。如是总说为一小千。千倍小千。名一中千界。千中千界总名大千界。如是大千。同成同坏。
从此大文第二。明能居量。一明身量。二明寿量。且初明身量者。论云。如外器量别。身量亦别耶。亦别云何。颂曰。
赡部洲人量 三肘半四肘
东西北洲人 倍倍增如次
欲天俱卢舍 四分一一增
色天逾缮那 初四增半半
此上增倍倍 唯无云减三
释曰。赡部洲。人身多分。长三肘半。于中少分。有长四肘。东胜身洲。人身长八肘。西牛货洲。人身长十六肘。北俱卢洲。人身长三十二肘。欲界六天。最下身量。一俱卢舍。四分之一。如是后后。一一分增。至第六天。一俱卢舍半 色天身量。初梵众天。半逾缮那。梵辅全一。大梵一半。少光二全。此上诸天皆增倍倍。唯无云天。减三逾缮那。谓遍净天。六十四逾缮那。至无云天。于一倍中。减三逾缮那。计成一百二十五逾缮那也 所以无云减三者。从第三禅变易受生。入第四禅不变易受。难故减三劫也。舍受名不变易受也。又解谓。顺色究竟天一万六千劫。故减三劫。谓无云天减三劫。已上倍倍增。乃至色究竟增。满一万六千逾缮那也。
从此第二。明寿量。一明善趣寿量。二明恶趣寿量。三明中夭不中夭。且善趣寿量者。论云。身量既殊。寿量亦别。不亦别云何。颂曰。
北洲定千年 西东半半减
此洲寿不定 后十初叵量
人间五十年 下天一昼夜
乘斯寿五百 上五倍倍增
色无昼夜殊 劫数等身量
无色初二万 后后二二增
少光上下天 大全半为劫
释曰。北俱卢洲人。定寿千岁。西牛货洲人。寿五百岁。东胜身洲人。寿二百五十岁。南赡部洲人。寿无定限。谓劫减位。极寿十年。于劫初时。人寿无量百千等数。不能计量。已说人间寿量长短。要先建立天上昼夜。方可计算天寿短长。天上云何。建立昼夜。且人间五十年。为四天王天一昼一夜。乘此昼夜。三十日为月。十二月为年。彼寿五百岁。上五欲天。渐俱增倍。谓人间百岁。为第二天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寿千岁。夜摩等四。随如次人二四八百千六百岁。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如次彼寿二四八千。一万六千岁。问持双已上。日月并无。诸天云何。建立昼夜及光明事。答依华开合。建立昼夜。又依诸鸟鸣静差别。或依天众寤寐不同。依已自身光明。成外光明事 色界诸天中。无昼夜别。但约劫数。知寿短长。彼寿短长与身量等。谓若身量。半逾缮那。寿量半劫。若彼身量。一逾缮那。寿量一劫。乃至身量。长万六千逾缮那。寿量亦同。万六千劫。无色寿量。从下如次。二四六八万大劫。谓空处二万劫。识处四万劫。无所有处。六万劫。非想非非想。八万大劫 应知如上所说劫量。少光已上。大全为劫。八十中劫。为一劫也。自此下诸天。大半为劫。四十中劫。为一劫也。由此理故。经说大梵。过梵辅天。寿一劫半。谓以成住坏各二十中劫。此六十中劫。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为下三天所寿劫量。言三天者。梵众。梵辅。大梵天也。
从此第二。明恶趣寿量。论云。已说善趣寿量短长。恶趣寿云何。颂曰。
等活等上六 如次以欲天
寿为一昼夜 寿量亦同彼
极热半中劫 无间中劫全
傍生极一中 鬼月日五百
頞部陀寿量 如一婆诃麻
百年除一尽 后后倍二十
释曰。四天王等。六欲天寿如其次第。为等活等六捺落迦一昼一夜。寿量如次亦同彼天。谓四天王天。寿量五百岁。于等活地狱。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以如是年。彼等活地狱寿五百岁。乃至他化天。寿万六千岁。于第六炎热地狱。为一昼一夜。乘此昼夜。成月及年。彼炎热地狱。寿一万六千岁。第七极热地狱寿。半中劫。无间地狱。寿一中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也 傍生寿量多少。无定限。若寿量极长。亦一中劫。故世尊言。大龙有八。谓难陀等。皆住一劫。而能持大地。鬼以人间一月。为一日。乘此成月岁。彼寿五百年 问寒捺落迦。寿量云何。答世尊寄喻。显彼寿言。如此人间佉黎二十。成摩揭陀一麻婆诃量。佉黎此云斛。婆诃此云篅。麻者巨藤也。一麻婆诃量者。意取婆诃量。不欲取麻。如言一谷篅。颂言婆诃麻者。意欲取麻。如言一篅谷。有置巨藤。平满其中。设复有人。百年除一。如是巨藤。易有尽期。生頞部陀。寿量难尽。此二十倍。为第二寒地狱寿。如是后后。二十倍增。是谓八寒地狱等寿量。
从此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论云。此诸寿量。有中夭耶。颂曰。
诸处有中夭 除北俱卢洲
释曰。诸处寿量。皆有中夭。除北俱卢洲。彼定千岁。此言诸处有中夭者约处所说。非别有情。以诸处中有别有情不中夭故。谓住睹史多天。一生所系菩萨。及最后有菩萨(谓王宫身也)佛记(树提伽也)佛使(耆婆也)随信随法行(见道圣人)菩萨。轮王。母怀彼二胎时。此等亦无中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