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藏 No. 1694 阴持入经注
吴 陈慧撰
2卷
密依自惟。宿祚淳幸。生远八难之蒙瞽。值睹三尊之景辉。洪润普逮群生蒙泽。使密铅铤之质。获厕圭壁之次。虽睹神化禀怀净诫。然以鲁钝之否学不精勤。夕夜[惏-木]愓。惧忝大道。命疾电耀。躬膬薄冰。疑滞之性学不通窈。今以萤烛之耿。裨天庭之日。盖阴持者。行之号也。与安般同原而别流。安侯世高者。普见菩萨也捐王位之荣。安贫乐道。夙兴夜寐。忧济涂炭。宣敷三宝。光于京师。于是。俊人云集。遂致滋盛。明哲之士靡不羡甘。厥义郁郁。渊泓难测。植之过乎清干。横之弥于八极。洪洞浩洋无以为伦。密睹其流。禀玩忘饥。因间麻缌为其注义。差次条贯。缕释[衛-韋 正]伍。令其章断句解。使否者情通渐以进智。才非生知。扬不尽景。犹以指渧之水。助洪海之润。贵令暂睹之者。差殊易晓。唯愿明哲留思。三人察其訧睡幸加润畅。共显三宝不误将来矣。
佛经所行亦教诫 师云。所[衛-韋 正]谓所当施[衛-韋 正]也。教化群生示之正真也。诫之。所以坏邪[衛-韋 正]凶。必有免己之祸矣。
皆在三部为合[衛-韋 正] 谓色声香味细滑邪荣。与眼耳鼻口身心合作。
何等为三。一为五阴 谓识神微妙。往来无诊。阴往默至出。入无间。莫睹其形故曰阴。
二为六本 本根也。魂灵以六情为根本。人之身受由教树。轮转无休。故曰本也。
三为所入 眼耳鼻舌身心斯六体。色声香味细滑邪念所由入矣。故曰入也。
五阴为何等。一为色 四大可见谓之色。
二为痛 志所存愿。惨怛惧失之情为情劳。谓之痛也。
三为想 想像也。默念日思在所志。若睹其像之处已则前。故曰思想矣。
四为[衛-韋 正] [衛-韋 正]行也。已处于此。心驰无极。思善存恶。周旋十方。靡不匝也。故曰[衛-韋 正]也。
五为识 识知也。至睹所[衛-韋 正]心即知之。故曰识也。
是为五阴色阴名为十现色入 师云。十现色入者。云。其内外相入。不相失也。视之可见。故曰现也。声无形云何色乎。曰声以耳为对。耳可见故云色矣又以声因四大而发。四大为色矣。愿与色违。心[病-丙 (止/(止*止))]悁痛。六情同义矣。
十现色入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声五鼻六香七舌八味九身十乐是为十现色入是名为色种 乐爱也。种栽也。谓六欲兴。即身栽生。随[衛-韋 正]受形。今之群生。皆[衛-韋 正]使然。故曰种也。
痛种为何等痛种为身六痛一眼知痛二耳知痛三鼻知痛四舌知痛五身知痛六心知痛是为身六痛名为痛种思想种为何等思想种为身六思想一色想 色义与上同矣。
二声想三香想四味想五更想六法想 心念善即善法兴。恶念生。即恶法兴。夫心者。众法之本也。法句经曰。心为法本斯也。
是为身六思想名为思想种行种为何等[衛-韋 正]种名为身六更 志之所往至辄更之。故曰更矣。
一色所更二声所更三香更四味所更五触所更 通身也。谓六情通著身。故曰通矣。
六法所更是为身六更是名为行种识种为何等识种名为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是为身六识是名为识种名为五阴种 师云。五阴种身也。身有六情。情有五阴。有习眼为好色转中色转恶色转三色。色有五阴。并习合为十八事。六情各然。凡为百八结。灭此生彼。犹谷种朽于下。栽受身生于上。又犹元气春生夏长秋萎冬枯。百谷草木。丧于土上。元气潜隐。禀身于下。春气之节至卦之和。元气悁躬于下。禀身于上。有识之灵。及草木之栽。与元气相含。升降废兴终而复始。轮转三界无有穷极。故曰种也。
当知是是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为慧知二为断知从慧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 乾巛有终始。群生有兴废。成者必败。盛者必衰。谓之非常。生老病死。履邪受罪。谓之苦。群生未有厥本自空。今有幼终成必空。谓之空。身为四大终各归本。非已常宝。谓之非身。深睹四事之原缕。别厥欲之归轮回三界。舍身受身积苦无量。持志于正观空三界。欲逮于本无。诸苦寂灭谓之慧知。明度经曰。痴者以非常苦空非身为常乐。有身明度变之。故曰大明。
阴貌为何等积为阴貌足为阴貌 积聚也。谓心默积聚五阴。盛满足六情众苦也。
譬如物种名为物种木种名为木种火种名为火种水种名为水种一切五阴亦如是 物木火水各有本名。木自名木。以譬五阴。六情本名亦然。
有十八本持 师云。心为众之本主。持诸欲故曰持。
十八本持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识 眼与识合识别好丑。六情义同。老母经曰。眼见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了本云。佛说为眼从色令识生。斯义如之也。
四耳.五声.六识.七鼻.八香.九识.十舌.十一味.十二识.十三身.十四更.十五识.十六心.十七法.十八识。是名为十八本持已知是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知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为从慧知。二为从已断知。从慧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彼为具足。具足为何等。或言无有余具足 师云彼彼[衛-韋 正]家也。众欲已断。三十七品即现矣。高[衛-韋 正]具者。邪向都尽无复有余也。
已无有余令眼明见明 明眼慧明也。见明天眼也天眼者。道明即足。道眼足者。即无不睹。目连谓魔曰。吾以道眼观内。天眼睹表。内外清净过天琉璃。何微尘而不睹乎。故曰眼明见明矣。
一[衛-韋 正]者说是已为断眼本耳本遍说如是 一道也。是二三十七品也本六欲本也遍诸也。道[衛-韋 正]者。云。夫得三十七品之净[衛-韋 正]者。五阴六本诸欲皆断。
卒名为本持 卒遂也。持六情与色声香味细滑。可心之荣相持。遂名之为本持矣。
譬是人为多热如是名遍 多热。譬时疾弥重通身皆热。由人已受十八本持识神轮转。更五阴六本诸入。以招忧悲苦。不如意恼合聚众苦。其为是足矣。
譬喻是为具足亦有十二入何等为十二自身六外有六自身六为何等。一为眼 师云。眼见色有三事。六情皆然也心意识为本也。一念二作三求。念属心。作属意。二不属识所为。善恶不过是三事。
耳鼻舌身心是为自身六入外有六为何等色声香味更法是为十二入一切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从是知 一切十二入。当从何知之乎。谓能还五阴觉四非常。知内六情受外六欲也。
亦有二知一从慧知二从断知从慧解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何等为入解从是致名为入 入谓十二入也。从内六致外六。当何以知之。多日当以四非常照之。
从入解譬从金入名为金地从银入名为银地如是各各应是譬喻所从所入 从所入者。各从其地是眼自入色。六情皆然。
是从是有如是从所意念 所意念者。谓意意念色便成[衛-韋 正]有罪。有罪为有苦具。
有行罪苦法如是 有作恶[衛-韋 正]即受罪。喻如[衛-韋 正]道者得道。
从所致是名为从是入 从所致者。譬六情从意所念致六欲也。入者。邪入于六情矣。
亦有从是入譬如王有入所有名是亦如是 亦如是者。谓更引譬重说六情事。王有入者。诸群县君。各以地所出。分别本名。贡入于王。六情所入亦然矣。
为有四谛苦习尽道苦名为要语身亦念 师云。夫身众苦之根。身苦与心涩。要在斯二事。故曰要也。
习名为要痴亦所世间爱 生死万端。勤苦无数。而愚者乐之之谓习。习之所由痴与爱也。故不知苦之为苦也。
尽名为要慧亦解脱 明者。睹四非常。卧灭痴爱。痴爱断者则结解。结解者。脱于三界。睹道门殃福尽也。
道名为要止亦观 痴爱尽心寂止观睹则空。三界还本无。谓之道。止与观道要也。
亦有三十七品经法 三十七品者。度世之明法也。
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衛-韋 正]是为三十七品经法过去佛亦有是现在佛亦有是未来佛亦有是辟支佛亦从是得度世道佛弟子亦从是是为度世无为道 师云。三十七品者。无上正真之明法也。佛先睹之以教知。士弟子承之而[衛-韋 正]矣。慧印曰。三尊中佛为尊。独能说七觉意为懈怠未现法。是三昧不可尽。佛以七觉净定。获无尽之明也。得一切愿。菩萨日已如净诫者。不犯三十七品。根株是闿。士大士所作。以至无极慧。世尊缘一觉应仪。皆由之得道。可谓无上慧者。
四意止为何等或见比丘自身身身相观行止外身身身相观[衛-韋 正]止内外身身身相观行止 师云。自身己身也。外身彼人身也。内外身谓草木身也。己身人身草木身。皆非常有。[衛-韋 正]家照然。止意著道故曰[衛-韋 正]止。安般解曰。息从内出。息中具有四大。而心在中。谓之内身也。息由外来。四大亦尔。禅家以息为身。系意在息。无令身想矣。
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 尽尽心也。用也。不便众邪也。[衛-韋 正]家尽心。教道力之大者。当用却三界痴贼主。误己心令不乐。三活之宝者也。一说云。痴[病-丙 歲]却道心。明心不便于[病-丙 歲]。故曰不便也。
自痛痛痛相观[衛-韋 正]止 夫心喜曰痒。忧曰痛。[衛-韋 正]家获六欲即不喜。失之不戚。法镜经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也。垢尽内净。心寂苦空。故曰痛痒止也。
外痛痛痛相观[衛-韋 正]止内外痛痛 痛相观[衛-韋 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自意意意相观[衛-韋 正]止 想像也。意所存曰思。仿佛如睹其容之处前曰想。自观己意。观彼人意。又观草木俱因四大为体。云为之类。睹其非己有。心即无所复欲矣。偈曰。吾我人及与寿。亦不计有是形。意不念有与无。智慧者当远离。斯所谓思想意止者也。
外意意意相观[衛-韋 正]止内外意意意相观[衛-韋 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自法法法相观[衛-韋 正]止外法法法观[衛-韋 正]止内外法法法相观[衛-韋 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不便 法。十二因缘法也。心所想即如想成形。以法观法其法一也。但以疾心造无量之想。而有无尽之身色痛痒。思想意止。生死意亦止。生死意止。识寂无往来想矣。安般曰。念因有分念尽无有。斯空不愿无想。定向泥洹门也。慧印经曰。空无所著是为泥洹。斯生死法止者。
何等为从四意正断或比丘有未生弊恶意法发方便令不生。劝意不舍方便[衛-韋 正] 师云。四意止也。或若也。法。十二因缘生死法。劝邪根深广惧其复生。当豫发道力进意。德守道无懈怠矣。
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一断意 谓[衛-韋 正]家精其心进其志。摄制六情舍众欲。散诸恶念进就根力。已生弊恶意发清净法欲断劝意求方便[衛-韋 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二断意 清净法谓止观也。制止邪念断诸欲根。观四非常。谓之净法。
未生清净法劝意发方便令生[衛-韋 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三断意已生清净法令止不忘令不减 止制止。净[衛-韋 正]情无忘之。勿令[衛-韋 正]减也。
令[衛-韋 正]不啻令[衛-韋 正]足 啻多也。足满也。当进德[衛-韋 正]就无尽之意。令道满足也。
发方便[衛-韋 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四意正断何等为四神足或有比丘为欲定断生死随[衛-韋 正]增神足 师云。欲得定意以断生死栽。随[衛-韋 正]而进。增益道志。以成神足也。
恶生死猗 猗。猗十二因缘轮转无宁。[衛-韋 正]家恶厌之。
却欲猗尽猗 欲六欲也。
从不便意生遣离去 十二因缘诸恶行之原矣。非便己者也。[衛-韋 正]家当疾遣之去。无令为己累。故曰遣也。
是为一神足精进定 师云。定定在进取深[衛-韋 正]也。
断生死随[衛-韋 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二神足意定断生死 师云。嫉恚疑灭。意即寂定。谓之意定。
随[衛-韋 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三神足戒定断生死随[衛-韋 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四神足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为已说具 师云。内[病-丙 歲]尽净明盛。眼能洞视无极之表。耳能彻听。身能飞行。变化万端。心明往古来今。已及众生心念口言。身诸所更。无微不察。佛缘一觉应仪四神已足。不师受故曰神足矣。
何等为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为五根 师云。树非根不生。道非信不成。为道德之根。信根立道乃成。故信为首。精进在[衛-韋 正]勤存身若绝邪[病-丙 歲]念。习志于净定。观四非常入三活门。慧印曰。是尊慧入慧门慧门所谓三活门者。
彼根应何义根为根义属为根义 根道根。属属道也。叶枝节华实。五事虽殊。俱属于根。信精进念定慧五德。皆属于道故曰属。
可喜为根义不为同事为根义 可。可根立也。喜悦也。不同事别流也。[衛-韋 正]家获道五根。喜以殖德。与俗相背。终始别流喜而自可。故曰可喜根也。
是名为根义何等为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为五力彼力应何义无有能得坏为力义 师云。夫已得四意止者。五根即立。五根立道力即成。天女玉色不能乱其目。名乐妓声不能灾其耳。众香上甘魔王之尊。飞行皇帝之荣。六情不为迷。志如虚空。莫能动者谓之力。
有所益为力义 道[衛-韋 正]曰降。德润群生谓之益矣。
有胆为力义 魔兵亿八千万。不能动菩萨一毛。道力隆赫。魔王降伏。谓之胆。
能得依为力义 依依空[衛-韋 正]四。渊不能没。由依船度海。
是名为力义有七觉意何等为七觉意一念觉意 师云。觉觉善恶也。恶念生即灭之。道念生即摄持。谓之念觉意矣。
二法分别观觉意 法善恶法。观寂谛观分别真伪。择取净法。可以免三界者矣。安般曰。择法觉意。
三精进觉意四爱可觉意 愚者爱六邪。可之以为宝。上明十二神照其必为[示*骨]。转心以受道。可三法之高[衛-韋 正]。十[山/(支*力)]法云。以直[衛-韋 正]消邪[衛-韋 正]。斯义如之也。
五猗觉意 智士常以意猗四意止。色痛想[衛-韋 正]四阴起即觉灭之。谓之猗觉意矣。
六定觉意 得止断神足根力意即寂定。在其所志分别除[病-丙 歲]守道净[衛-韋 正]究意。高德进心取道。雷震之向不能闻其耳。故曰定矣。
七护觉意 意危难护。其妙难制。若[衛-韋 正]在欲慎将护之。使其出欲。在色在无色。护之亦然。故曰护觉意。
是名为七觉意有得道者八种道[衛-韋 正]何等为八一直见 见三界非直。皆为幻化。唯道有常。进意取之。故曰直见也。
二直[衛-韋 正] 非三尊净[衛-韋 正]。终而不[衛-韋 正]也。
三直语 非佛教。不言之矣。
四直治 以无欲为治矣。
五直利 以道净[衛-韋 正]为利。
六直方便 诸佛以三十七品。为度世之方便。
七直意 意远三界。直出十二门。不复邪倾。谓之直意也。
八直定是名为八道[衛-韋 正] 定定在三十七品及三活。斯四十品者。佛之尊宝也。屯真经曰。心入泥洹从本。本寂而复寂。是则为宝。又曰。心合三十七品。用度诸苦。是则为宝。夫宝世事之谓。
八种道[衛-韋 正]为堕合三种一戒种二定种三慧种 三十七品。总为八道[衛-韋 正]。合为戒定慧。戒净度欲界。定净度色界。慧净度无色界。于戒定慧有愿想。谓之垢也。受三界欲色识。无出斯矣。
彼所直语直业直治是名为戒种彼所直方便直念直定是名为定种彼所直见直[衛-韋 正]是名为慧种皆从是教诫令不啻教诫令不啻教意令不啻慧教诫 不啻多也。[衛-韋 正]家由累劫持戒。积[衛-韋 正]不亏。故令戒多也。修禅累久故令意[衛-韋 正]。过四禅深入诸定。学于诸佛解慧无量。虽然。无以为足矣。当进其戒定慧至于得道。故曰不啻。
彼戒种比丘为拔嗔恚亦[卄/惡]本为散嗔恚结 散牵也。以恕已四等拔嗔恚毒。散诸怨解众结。兴慈悲喜护。普济群生也。
为合恚疮 恚毒兴。而身命危。谓之疮矣。恚灭疮合矣。
为识苦痛为度欲界 苦身也。身生老病死其痛难。云[衛-韋 正]家照之。厌身苦断欲灭恚。度欲界也。
彼定种比丘为拔悭[卄/惡]本为散欲结为合欲疮为知乐痛为度色界 定止也。获六情所欲谓之乐。失之即[病-丙 (止/(止*止))]。谓之痛。当以戒求道。而默存天乐。夫福祸之原。乐苦之门。[衛-韋 正]寂照远。知后必苦。拔六欲之悭。灭色身之想。定在四止。不受彼乐。谓之度色矣。
彼慧种比丘为拔痴[卄/惡]本为散痴结为合憍慢疮为知不乐不苦痛为得度无有色界是为三种 不苦不乐。谓意未念善。又未在[卄/惡]。中间瞢瞢后受[病-丙 (止/(止*止))]身。此身更苦。斯为痛矣。[衛-韋 正]家意在空。不能空空。不色天乐空。心结在之。世有佛如恒沙。而已不能受间。福尽入三[卄/惡]道更诸苦[病-丙 (止/(止*止))]。斯为痛矣。慧者以非常苦空非身。眼观视三界。无针鼻之土。可免死不受苦者。即念空灭愿。就净无想入三活门。慧印曰。空无所著是为泥洹也。
比丘止为拔三[卄/惡]本散三[卄/惡]使合四疮知三痛度三界 三[卄/惡]三毒也。四疮者。一欲疮。二见结疮。三戒愿疮。四身结[衛-韋 正]疮。心为三毒因。受彼四疮。其使难察故云使矣。三痛三界也。识神受[病-丙 (止/(止*止))]因流无际。[衛-韋 正]者当三毒积德莫休。趣至泥曰为限矣。明度经曰若内菩萨使入深法。当[衛-韋 正]空无想无愿无识无生灭。泥洹为限也。
何等为十二种 十二种因缘也。分为三部[衛-韋 正]。上四事属过去。中四事属当来也。
从求如求等生 从从痴也。如如其所求。等俱也。谓识舍本净。从未[病-丙 歲]。即如其所求。十二因缘次第同时俱生也。故曰等生也。
从痴因缘令有[衛-韋 正] 痴冥也。[衛-韋 正]也谓群生识神没在痴冥。由盲者不明安危。去福就祸。识神本痴。乐身苦。不知亲为己尊。而欲意向之。遂依受身。中心经曰。本从痴中来。今为人复痴。斯之谓矣。
从[衛-韋 正]令有识 识知也。魂灵受身。即知好恶。而有憎爱之心也。
从识令有名字 字色也。痛想[衛-韋 正]识名也。地水火风可见。谓之色矣。
从名字令有六入 由五阴受身。令六情生。而有六邪入。
从六入令有致 六情备。即致色声香味细滑众念。了本曰。更乐眼更色心乐之。谓之更乐矣。
从致令有痛痒从痛痒令有爱 老至身病。命终毒痛。痴心恋爱。言之哽噎。谓之爱也。
从爱令有受 以爱之故。五阴盛猛。受后生栽。其为无量。
从受令后有 由受盛阴。令有后身。殃祸轮转。缠绵不绝。
从有令有生 已有盛阴。识神因亲。受身更生。
从生令有老死忧悲苦不可心致[病-丙 (止/(止*止))]如是具足苦种为致习 四大萎枯曰老。命尽神迁曰死。内热心痛曰忧。存之嘘唏曰悲。荷负重祸曰苦。若斯众事心所不可。不乐而自来求离。而不勉。心满内结曰[病-丙 (止/(止*止))]。识为种生十二因缘。令苦备足。而不以苦者。以其说习之久矣。生死以苦习为本。道以尽为基。基立道焉得不成乎。
痴已尽便[衛-韋 正]尽已[衛-韋 正]尽便识尽已识尽便名字尽已名字尽便六入尽已六入尽便致尽已致尽便痛痒尽已痛痒尽便爱尽已爱尽便受尽已受尽便有尽已有尽便生尽已生尽便老死尽已老死尽忧悲苦不可心[病-丙 (止/(止*止))]便尽如是具足苦种便得尽 十二因缘尽。即泥洹矣。
彼痴名为不知四谛如有 谛谛有苦习重祸。已为之困而不知。止欲尽[病-丙 (止/(止*止))]。观净得道安康无患。而已不受谓之痴也。
不解不见不相应不受不解不解根是名为痴 道正而群生心邪。与佛教违。谓之不应矣。
彼痴因缘[衛-韋 正]为何等为六望受何等为六色声香味触法是为身六望受是名为[衛-韋 正] 六情望六邪。而心受之。以成法也。
彼[衛-韋 正]因缘识为六身识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六身识 六识所兴辄种身像。故曰六身识也。
彼识因缘名字字为色名为四不色阴痛想[衛-韋 正]识是为名 不无也。谓痛想[衛-韋 正]识无形可睹。故曰不色矣。
色为四大本谓地水火风是上为名是四为色是二相连共为名字 身强者地也。软湿水也。温暖火也。气息风也。斯四大可见。谓之色。识神为斯名色。因于三界也。
彼名字因缘身六入受眼耳鼻舌身心是名身六入受彼六入因缘身六思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身六思望彼思望因缘身六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身六痛彼痛因缘六身爱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名为六身爱彼爱因缘受为四受一欲受 谓处欲界。受欲身也。
二见结受 色天见色。心结受生死栽。不以身加。
三戒愿受 [衛-韋 正]家。戒当以求道。而乐天福愿升天。庶彼延寿。谓之愿受。
四身结[衛-韋 正]受 结心作[衛-韋 正]慕为身。为身由结[衛-韋 正]。得指解结。由愚者以不净为净。致受入欲渊。以苦为乐。致受入有渊以非常为常。致受入见渊。以非身为身。致受入不明渊。四受四渊二义同归矣。
是名为四受彼受因缘有为三有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是名为三有 三有有三界生死身。
彼有因缘生为上五阴六持六入 上谓上所说三部。已有三部。识神轮转受生。盖无宁矣。
己有如有 己有已有上三部邪识神。因之作[衛-韋 正]。如所种有有身像。故曰如有也。
生聚 痴舍聚五阴六入诸事。共依四大生。即有五道生死。
已住堕致分别根 往往至三部所。堕堕三部[衛-韋 正]。致致六情。分分别诸根。
已入得有 六情根具者。色则入眼。五情俱然。得者。六邪得六情也。六情不得见。故曰得也。有有生老病死三界。诸患众苦备矣。
是名为生死为何等名为人人所在在所往已往坏已过 人人群生也。所在所居。所往谓识神所往地不同也。坏败也。过去也。所往受身无不坏败。命无不过去。偈曰。非空非海中。亦非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死不受苦。斯义如之。
死时是命亦根已闭塞 是是群生也。命息也根六根也。群生死时息绝身冷。六情根都闭。于是魂灵从去曰死也。
是为死上本为老后要为死是故名为老死 偈曰。适生便病。次当老死斯义如之。
痴相为何等为冥中见冥 识神本没。在三毒五阴窈冥之渊。又以六情采受。六邪以自覆弊。谓之冥中见冥矣道地经曰。譬如夜极冥。人复于冥中闭目行。是何时当见明。斯痴之相矣。
如有不解 如冥也。神灵舍身受身。随[衛-韋 正]受报。其事真有而愚不解。中心经曰。不知生所来死灵所趣。谓之痴也。
令从是致堕[衛-韋 正]想处[衛-韋 正]相为何等为令后复有是为[衛-韋 正]相上从是发起 上痴也。从痴发起。遂至[衛-韋 正]相。故云上从是发起。法句经曰。痴十二因缘之母。
令从是致堕识处识相为何等为识物识事是为识相 识生分别事物。故六识相矣。
令从是致堕名字处名字相为何等为俱猗 云。五阴[衛-韋 正]相猗以成诸使。
是为名字相令从是致堕六入处六入相为何等为分别根是为六入相令从是致堕思望处思望相为何等为相会更生是为思望相。
眼与色会。识神乐之。谓之相会更也。了本云。父母识为三会更令从是致堕痛处痛相为何等为更觉是为痛相令从是致堕爱处爱相为何等为发往是为爱相 内情爱欲而心发往。
令从是致堕受处受相为何等为受持是为受相 受受诸欲。而心持之不舍。
令从是致堕有处有相为何等令堕若干处是为有相 已受则有身处若干。云其非一处受身。
令从是致堕生处生相为何等为已有五阴是为生相 生受身则五阴现。是为生相矣。
令从是致堕老处老相为何等为转熟是为老相令从是致堕死处死相为何等为命根尽是为死相令从是致堕苦处苦相为何等为身急是为苦相 谓命尽四大分诤。痛[病-丙 (止/(止*止))]无量。故言身急为苦也。
令从是致堕不可处不可相为何等为心意急是为不可相 不可处。谓老病死处也。命扰谓之急也。虽心不可。会必往之。维摩诘曰。身身为穷。道会老死故。斯义如之。
令干从是致堕悒悒忧悒悒相为何等为忧五阴 五阴为干。百八[衛-韋 正]为枝条。沸迦沙经曰。断其枝干。截其根茎。不复生栽。是之谓也。
令从是致堕愁[病-丙 (止/(止*止))]处悲愁相为何等口出声言令致悲[病-丙 (止/(止*止))]懑懑为[病-丙 (止/(止*止))][病-丙 (止/(止*止))]亦为懑 出声。谓为病者临亡。与恩爱辞别之悲声。
九绝处为一切[卄/惡][衛-韋 正]令部伴 九绝处者。其宜在下。
从流行 谓痴流行至生死。回流三界。故谓之流。
为有二本从有结罪。为三[卄/惡]本。亦有四倒。彼二本罪[病-丙 (止/(止*止))]为何等。一为痴。二为堕有爱。名为二本。三[卄/惡]本为何等。一为贪欲。二为嗔恚。三为痴惑。是名为三[卄/惡]本。有四倒。四倒为何等。非常念常。是为思想倒为意倒为见倒是为一倒。计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思想意见倒如上说是名为四倒。彼痴名为不解四谛不慧 背四谛向四颠倒。谓之不慧也。
不见 不见佛也。
不相应不解受为[卄/惡]是为痴 不解。不归命僧受佛深法。斯[卄/惡]莫大。谓之痴矣。
彼有爱为何等为所世间欲发往不舍是为有爱是名为二本 不舍者。谓之孝之不舍须臾也。
彼欲贪本为何等为所在所种贪 种殖也。所在者。谓在五道中。在在所种贪。
为奇珍宝为奇财产为奇严事为有嫉在奇 奇彼也。谓群生见可欲之物。靡不有贪嫉之心。在彼故谓之嫉在奇。
贪可贪欲可往爱相爱哀相往不舍是为贪[卄/惡]本 专愚小人。贪者可贪邪欲相投。彼此相爱。愚爱相哀。始有众生已来。传之不休。回流受祸更之至今。经曰。道[衛-韋 正]者。以道相然。相可相类类以道聚。高志相生。凡物以邪为正。以秽为净。党类相求以非相济。谓之本恶也。
是本为谁为所有贪为身非法[衛-韋 正]口非法[衛-韋 正]心非法行亦余俱相连[卄/惡]种所作意念是法本是故名为贪[卄/惡]本 谁者。问告斯诸恶谁乎。答云由身口心非法之[衛-韋 正]。余因缘亦然。法本者。真慧正法之本也。邪慧谓之[卄/惡]本矣。
彼嗔恚非法本为何等为在人为在[衛-韋 正]恚相恚 夫[衛-韋 正]在人也。小人贪六邪。己欲专焉。睹彼获之即嫉生。嫉盛即嗔恚发。贤者恕己[衛-韋 正]仁。小人专己[衛-韋 正]毒。己恚往即彼来。谓之恚相恚。
不忍不识 愚者无明为名色。狂不能以道力忍伏邪心。申愚遂非。不识祸难之害由贪嫉生。故曰不识矣。
因缘嗔嗔恚发评谆 评谆。由评弹嗔。恚之忿。缴凶气泄出。为谤讪矣。
念不可说不可所念说不好令意却 非三尊志之所存而念。之曰念不可。非十二部经法。而陈之。谓之说不可。不可所念。说而念说之。谓之不好。令心却入恶[衛-韋 正]。
是为恚非法本是本为谁为非法本所身罪所言罪所心罪亦余所相连意念为是法本是故为嗔名为非法本彼痴惑非法本为何等不知四贤者谛如有 四贤者谛谓贤者四谛也。自佛下至沟港。六双十二辈为十二。十二贤贤者。以无量之明。睹真有四谛。而愚者不知。曰不知也。
不解不见不相应不解受非法或随或受或在或不识或痴冥在冥蔽覆令冥令无眼令慧坏知尽不能致无为度世 痴冥心也。在冥处五阴也。云本痴冥。又处在五阴。重以五盖自覆。令其眼盲慧坏知尽没于四渊。流于诸海。转轮三界。不获度世无为之道。
是痴惑非法[衛-韋 正]本是本为谁为惑非法身[衛-韋 正]作口[衛-韋 正]作心[衛-韋 正]作亦所共相助非法意所念非法本是名为惑非法本 谓十恶辈助身口意失。为非法本。
彼当知倒亦当知所倒当知从所倒当知是 彼彼修家也。[衛-韋 正]家当知。世心广倒。与道心违。谓之知倒也。所倒者非一倒也。从所倒者。心愚无明从邪因缘。受倒逆倒。明者当知之。
彼有一倒从一倒为四倒从所有为三倒何等为一倒为对或受非常为常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是为一倒何等为四倒所有身痛意法是为四倒何等为三倒一为想二为意三为见是为三倒使 一想之中见有四倒。意见亦然。弹指之间。意九百六十转故曰使。
彼所可意根相连著 连著者。谓邪倒之想。首尾相属。谓之连著。
若色若像为受想是为欲想 痴意习所睹色人之像心即执存寻之成欲故曰欲想矣。
以为有欲想相随久不断 自有众生之来心邪[衛-韋 正]。或背净向痴望嬖为法。传之久远。于今不断。
在意念是为欲念种若彼所想分别受是名为想倒 分别谓六情各有所受。声色分流。中心经曰。目但能视。不能听。斯之谓矣。
彼惑意不如有受所从不应受解是名为意倒 如真也。真有四谛。彼愚心惑而不受也。所从从诸倒不应。不应道[衛-韋 正]而受六邪。谓之意倒。
所以受不舍在意念在色 不不舍诸倒。存之在意。在色色身也。存身亦尔。
不净意计净听可意念已快所见受往是名为见倒 听从也。受往往受也。从愚心所可。勤意念之。快目所见。往受诸欲。谓之倒见矣。
彼所见已为相分别应当为十二倒何等为十二在身有三在痛有三在意有三在法有三有四想倒意倒亦有四见倒亦有四亦为在入因缘相会色 在入谓色不入眼。眼往求色。是为会色。
令为十二倒身三痛三意三法三合为十二倒 在身有三者。谓一想倒。二意倒。三见倒。此倒中有四倒。四倒者。以四非常为常为四倒。
为如是六 已有十二因缘即有六入。
为七十二倒从本得因缘起随因缘多少无有量 虽有七十二倒。随因缘起。即是倒无有量数也。
不可数在人无有数无有数倒 在人意起。即是倒也。
彼五阴为四身有 四身者。身痛意法也。想阴与[衛-韋 正]阴。合为法身矣。
从所有色阴是属身 色阴为身。痛阴为身意阴为身。
从有痛阴是属痛身从有识阴是属意身 属意身者。为识阴属意也。
从有想阴亦[衛-韋 正]阴是属法身 法身者。谓身中六分法也。亦谓受若干生死法。
从有是五阴令受四身因缘有 四身上身四也。因缘十二因缘。已有五阴。则有四身。令十二因缘具足矣。
彼身不净计净是为身倒彼痛苦计为乐是为痛倒彼意非常计为常是为意倒彼法不为身计为身是为法倒为欲正四倒故佛为现四意止为说分别彼为身身相观[衛-韋 正]止为不净意念净倒得解 佛睹群生心。没盲冥之渊。以为直广倒反正故。分别说四意止令观。坏器实难保侑明者先寤即还三界[病-丙 歲]净其心入无谓之从倒得解也。
彼为痛痛相观为苦计为乐倒得解彼为意意相观非常计为常倒得解彼为法法相观非身计为身倒得解彼冥中冥如有不解是为痴相令堕所倒处欲得往是为爱相令从是受色为身故令欺奇是为贪相令堕不与取 奇他也。不与取盗也。以身之故。辄有欺心施于他人。谓之欺奇色。不来惠眼。而眼默往取色。六情皆往故曰不与取。
所可不如意是为恚相令堕杀处为不解事是为痴惑相令受邪堕邪处为作彼所[衛-韋 正]法不却受相 谓意不却诸恶。从其所施[衛-韋 正]。故受恶相。
是为令堕有常想不知身 四大谓之身也。
躯 躯者体也。六情谓之体。
物 物谓身中三十六物也。
为更相会相令计乐想为堕身处为不解 谓意不入三十七品解了之。
所法相为有身想令堕是为是我所处为堕受色像相令计是为净想令从是堕不摄守根处 谓不摄守六情根也。
是为九品为已分别为一切不可[衛-韋 正]非法伴已说 伴六情伴也。眼与色为伴。六情同义。
竟是多闻者能解 多闻博见。能解是耳。
不多闻者卒不解 卒遂也。不多闻。又不广见执行。陵迟遂不解是。
是为慧人能解不慧卒不解 谓愚痴之人。不广学多闻。始闻之卒不解。
是[衛-韋 正]者能解 谓[衛-韋 正]是者。能解之耳。不[衛-韋 正]终不解是。
不随行不解有九绝处令一切净法部堕聚合何等为九一止二观三不贪四不恚五不痴六非常七为苦八非身九不净是为九 师云绝。谓与恶意断绝也。得止观[衛-韋 正]。不贪世间爱欲。无嗔恚愚痴之心。觉知非常苦空非身。不净之谛也。
彼止名为意止在处能止已止正止摄止不失止不志心寂然一一向念是名为止 师云。谓在身处能止。在痛在意在法辄能止。意不志也。正止四意止。摄摄六情寂然得定意也。一向念者。如安般六情。在在一向也。
何等为观观名为了阴 识神微妙。诸阴难察。当谛了理观一息中有五阴也。谓初数息时为风气。谓之色阴。念息恐受为痛阴。有是二念想阴。从息至想为[衛-韋 正]阴。已知息意为识阴。是为一息中有五阴也。分别知五阴。是为了阴也。
为了持 总持六情。
为了入 当谛却六邪无令入六情。
了名字了从本生 四不色阴为名。四大为字也。从本生。言本从十二缘起。五阴六本从所入生也。
了从本法已生 法生死法也。当明了知之。
了苦了习了尽了道[衛-韋 正] 谓[衛-韋 正]道者。当晓了知苦习尽道。为了四谛。
了从善[卄/惡]从是法生 当了知。善从尽道生。[卄/惡]从苦习生。[衛-韋 正]家当谛了之。
了增复增 复增道行。
了白黑 道为清白。世为浊黑。黑冥也。
了是可随 谓道[衛-韋 正]可随也。
不可随 谓邪[衛-韋 正]不可随。分别知是白黑辈。
如有分别 谓谛分别白黑辈也。
为拖 拖拖[衛-韋 正]也。谓道可行。
不拖 谓邪欲不可[衛-韋 正]。
为下 下欲重担。
复下 复下下道思所[衛-韋 正]思复思慎无忘。
为念 念念数息。
复念 进[衛-韋 正]尽道原。谓之复念安般曰。念觉种意。是之谓。
为思观 谓诸所观常思念之。
为识 识忆也。谓与学者常忆识已所[衛-韋 正]也。
为慧 得还尽无不知。
为眼 眼道眼也。已得道心。眼无不见。
为谋 谋谓善慈权也。
为满 观已遍浃满足其[衛-韋 正]。
为解 解道奥。脱三界。
为慧为明 解道奥。度三界。得无不知。为一切见。重云慧明者。谓斯[衛-韋 正]为慧中之慧。明中之大明矣。慧即曰清净慧法。斯义如之也。
为欲 欲欲道也。其心常乐道[衛-韋 正]。
为光 御已满解慧。明心之乐斯法者。普慈弘润。光被十方。群生蒙泽。故曰为光。
为敢不离 一已解了不敢不离世诸秽垢。
为观法 法三十七品法也。
为觉意 从自觉得无不知也。
为直见 直八直也。见道迹也。
为道种 [衛-韋 正]三十七品。为下道种。
是名为观亦有若干二辈观 意已觉见。为下道种。是故名曰观。若干二辈者。谓道净世[病-丙 歲]。其事多故曰若干也。
一为净观 谓空闲寂净观三十七品为净观。
二为不净观 观三部[衛-韋 正]为不净观。
三为清净观 谓意念止为清垢尽为净故言清净。
四为不清净观五为黑观六为白观七为可[衛-韋 正]观 可[衛-韋 正]者。净法可[衛-韋 正]观业为宝矣。
八为不可[衛-韋 正]观九为罪[衛-韋 正]观 罪[衛-韋 正]观者。观履邪入三恶道以惑心。
十为殃福观 谓观知何[衛-韋 正]属殃福。
十一为缚观 观知识神缚在十二因缘。
十二为解脱观 知舍十二因缘当得解脱。
十三为有所益观 已得解脱为有所益。
十四为失无所益观 失失道[衛-韋 正]无益于己。
十五为往观 往观谓六情往至六倒。许色声香味细滑多念。
十六为还观 还还观身。
十七为受罪观 作十二因缘为受罪也。
十八为除罪观 观断十二因缘为除罪。
是故名为观亦为二因缘令有是说止为一切天下人有二病何等为二一为痴二为爱是二病故佛现二药何等为二一为止二为观若用二药为愈二病 止观为二药。痴爱为二病。佛以止观治二病。谓之愈病者。
令自证 止灭爱。观灭痴。痴灭得道之证。
贪爱欲不复贪 止观道满。痴爱即灭。饱于道者。不饥于俗。谓之不复贪矣。
念意得解脱痴已解令从慧得解脱 得四非常直净之[衛-韋 正]。即无三界志。谓之解脱矣。
彼爱欲药为何等为止爱已解意亦解意已解病便愈 爱之为病。止为下药。
彼痴药为何等为观痴已却解从慧解脱为病愈如是佛说如是二法当知一为字二为色二法当舍一为痴二为爱 痴与爱者。谓四阴为字。四大为色。合身中。但有痴爱名与字。[衛-韋 正]家当以止观往消索也。
二法当自知一为慧二为解脱二法可[衛-韋 正]一为止二为观彼止已[衛-韋 正]令识色已识令爱得舍 知四大为识色。意即不染色矣。不染色者。即不堕望。故言识色令爱得舍也。
爱已解意便得解脱自证知止已行满足便得舍痴 止[衛-韋 正]满足。便得舍痴。
已得舍痴便从慧得解脱自证知若比丘已二法自知字亦色已二法舍痴亦爱如是齐是便无所著应行毕 谓止观除痴爱。为[衛-韋 正]毕也。
欲度世是为尚有余无为未度 无为未度者。谓已泥洹未泥曰。
已无为竟 谓已得泥曰也。
命已竟毕 谓不复受生死寿命。
便为苦尽令后无苦彼以有是阴亦持亦入已尽止寂然从后无阴亦持亦入无相连不复起 谓恶意灭。不复起生死。
是为无余 谓恶意尽灭无微余。
已得度世无为毕是为二无为种彼不贪清净本为何等为三界中不得不望不求 已得三定者。六情不复于三界中有所求索也。谓之清净本。
是名为不贪清净本是本为谁为不贪身清净言清净亦余相连清净法意所念为本 谓无复邪起所念。在三十七品经也。
是为不贪清净本亦有清净本佛说为八种行是清净本彼为三清净道种是为不贪本何等为三一为直方便治二为直念三为直定是为三清净道种本是故名为不贪清净本彼无恚不犯法本为何等若忍所[衛-韋 正]未来为不出恚忍因缘为不恚不恚不受殃。无恚无嗔亦不嗔 有恚即嗔到。若无恚即无嗔也。
无怨亦不想怨是为无恚不犯法本是故名为无恚不犯法本亦有三清净道种一无恚不犯法本为正语二为正业三为正致利 谓得道者为致利也。从身意上前取八道[衛-韋 正]。亦谓从发意止至得道。为致利也。
是为三清净道种是故名为无恚不犯法本彼不惑清净本为何等为从慧见四谛如有如有应受清净不愚不惑不随惑亦不堕惑 谓以得三十七品。终不堕是诸惑事也。
慧明明相见 谓三毒已除为慧明。通八直道。为相见也。
从清净法是为不惑清净本是本为谁为不惑清净所身[衛-韋 正]所言[衛-韋 正]所心[衛-韋 正]亦所相连清净法为意思惟相念所法本 法本三十七品法也。
亦为从二清净道种为不惑本一为直见二为直[衛-韋 正]是为从二清净道种本是故名为不惑清净本是为三清净为八种道已份在所随应 份音如部分之分。随佛教应应三十七品[衛-韋 正]也。
非常为如是彼非常想为何等一切所[衛-韋 正]是非常想所想计知是为受 已有想计即自知。遂作不息为受也。
是为非常想亦从有世间八法何等为八有利 [衛-韋 正]家获极供之利心。不悦豫矣。
无利 修德而累耗。谓之无利也。
名闻 德馨远香。谓之名闻。
不名闻 [衛-韋 正]备德高。为群邪所遏。谓之不闻矣。
有论议 清净淡泊。邪党虚谤。谓之论议。
无论议 德高遏谤。不以憍也。
若苦 殖志守道。而艰患相绍。或有灰灭之祸。三涂之罪。谓之苦。
若乐 获天王之荣。从心之愿。谓之乐也。
为意不堕不受 堕乐也。处荣不憍。[衛-韋 正]不堕落。邪巧炫耀六情不受。利不为喜。耗即不忧。法镜经曰。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以倾动。斯净定之仰者矣。
从若干思不受。止护观思恶得止 护观不使失适也。止止不受上若干思想也。[衛-韋 正]是二意故恶止也。
是名为非常想彼苦想为何等为一切世间行是为苦所想觉知受 谓知苦而竟故受。[衛-韋 正]家当觉灭之也。
是名为苦想从是要为何等望苦想为已习已增所念已多 一切众苦从习增多矣。
为贪已足 贪从万物生。望从危生。嗔从嫉生。愚从不问生。痴从冥生。贪望嗔恚愚痴。是为足也。
为不堕贪 谓人从贪望得老。从嗔恚得病。从愚痴得死。从福德生故。[衛-韋 正]家已得三十七品妙[衛-韋 正]。即不堕贪。
为意不受不堕相牵不堕 牵连也。言道意连属。不使堕生死。
不念 不念恶也。
若干意护观为已 恶为得止 已德恶六情也。得止得止观也。
从是思望致是要彼非身想为何等为一切法不计身不堕身 言一切四大法。不计为身。身者非常之物。明者不堕身想也。
为想知想受是名为非身想从是为何等望致非身想已为念思为已增。令是是自计我 是是者。言自计是我身也。
为是为意不受舍若干态 态。八十四态也。言。已觉八十四态。即舍不受也。
不受跓为观。[病-丙 歲]恶得止 不受跓者。不跓息也。所以能却。八十四态者。正从观恶露得止意也。
是为从是要致 要者。为作非身想为要致。
彼恶不净想为何等为一切世间[衛-韋 正]为不净所想自知受是名为不净想从是想为何等望致不净想已为念为思为已增令世间五乐意却舍意不牵不受不复堕若干念以得护为[病-丙 歲]恶得跓是为从是要致 要致者。作非常想意。
彼为四思想念[衛-韋 正] 四思想。思想四禅也。念断不[衛-韋 正]也。
何以故。令知五阴 谓以得四禅。即知五阴所从起。
故佛说是分别见彼不净想[衛-韋 正]为令色阴从是解 谓四大恶露皆属色[衛-韋 正]家存身内[病-丙 歲]。以却色欲。故曰从是解也。
彼苦想[衛-韋 正]令痛阴从是解 [衛-韋 正]家觉身苦痛阴。即灭也。
彼非身想行。思想阴亦[衛-韋 正]阴从是解 得非身念。想[衛-韋 正]二阴灭也。
彼非常想行。令识阴从是解 识。识万物非常。意不贪著。故言识解也。
彼从止[衛-韋 正] 止摄也。摄六情还意不复受。是为止想也。
令爱从是解彼从观[衛-韋 正]令痴从是解彼从不贪为舍贪 舍去华贪。意无有微余也。
彼从不恚为舍恚彼从不惑为舍痴彼从非常想令解有常彼从苦想为解乐想彼从非身想为解身想彼从不净想为解净想彼从止摄意能得还是为止想令从是止禅 止跓也。跓意于四禅。
彼从一切法寂然能得解受是为观想令止跓一切知 从观得止住。观分别一切。为住一切知也。
从欲能得还想是为不贪相令还不与取止 色声香味细滑邪念。名之曰不与取也。[衛-韋 正]家已得四禅。还六情。不复受外六欲。故言还不与取也。
已后不复生痴是为无有恚想令从杀还得止识事亦物是为不惑相为令得止止所世间所[衛-韋 正]为所法能受相是为非常想令知从生亦知从灭 从生者。贪欲生。[衛-韋 正]者知所从生知所可灭也。
识为是处 识。识是三毒处也。
为世间[衛-韋 正]作世间更所所识想是为苦为所思想是为痛种处一切所法不住想是为非身想是为思想是已见身尸已坏青膀为受是相 谓是上说言受死相。
是为不净思想 思想念上说为不净也。
从是为悔却令寂然止是为九品处已分别说见 现九绝也。
为一切无为部 谓定部伴。
说具足是为谁知多闻少闻不为慧者不慧不为常意在经为意相连生为从不分别观令不得非常想。不受非常想。令从是堕五乐。令五乐覆盖从所应[衛-韋 正]失。令不解苦想。令堕五阴受入。令为意计是身若干本非一本不舍不观。令不堕非身想为意在颜色乐计是身为净不计是皮肌覆令不堕不净想不住受 不受愚者倒想矣也。
止是想不信令无有想不受喜为从是四种已除 四种四非常也。
堕得无为种处佛说信根比丘欲见知当求在四沟港种为清净法 [衛-韋 正]安般六事得[衛-韋 正]为清净乃堕四意止也。
不舍方便相令致清净从清净发起令堕四意止佛说精进根比丘欲见知当在四意断过去所更 更四意止矣。
相念不忘为从不忘发生堕四意止佛说念根比丘欲见知当观在四意止为一意想是为定从不惑起令堕四禅处佛说是比丘欲知定根当知在四禅 数息为身意止。相随为痛痒意止。止为意意止。观为法意止。是四身止。五阴便止。是为还。还净是应四禅也。
从本校计为慧如有能得持 持。持六情从是发起令堕四谛 由大智总持六情。令意堕四谛。
佛说慧根比丘欲见当在四谛为有四轮好郡县居轮依慧人轮自本正愿轮宿命有福轮 轮者喻车轮也能载致物。言人有是四轮。亦载致人于道也。四轮应四谛。四禅为属道[衛-韋 正]也。百法四轮义同也。
彼为道德共居相是为好郡县居令得贤者依止处以得道德依猗相是为依慧人从是为堕有正愿处以得正愿相是为身正愿令堕福处从清净行有所入相是名为福令致堕五乐处 谓五根为五乐处也。
彼为戒法十一本。一为色持戒无悔 色身也。身持戒不犯七恶。
二为已不悔令得喜意 谓身不犯恶故令意喜。
三为已有喜令爱生。四为已意得爱为身得猗。五为已身得猗便得乐 猗。猗四意止也。得乐得道乐。
六为已意得乐便得正止七为已意得正止便知如有。八为已知如有便寂然。九为已寂然便得离 离五阴冥。
十为已得离便得解脱。十一为已得解脱。便见慧 谓已解非常苦空非身为有慧。
有慧便知生死已尽 十二因缘灭即生死尽也。
道[衛-韋 正]已毕所作[衛-韋 正]已竟不复还受苦 得三活谓之毕净[衛-韋 正]。足意漏尽谓之竟。直入泥洹。不还三界受众苦也。
戒相为何等至命尽持戒令从是致无悔身不增罪相为无悔从是致喜令得喜处可意相为喜令致爱处喜足相为处 足满。
令致有猗处 猗三十七品。
从[衛-韋 正]为是为得猗相令致乐处已无[病-丙 (止/(止*止))]为乐相令从是致定处 致定处者谓在所得定处也。一说言。灭去恶意致善意著之处意随使不忘为定相 道力能制意。使之不忘也。
令致如有慧处不惑如有相随相是为寂然处若知非身是为寂然相 得非身念意即寂定。
令从是致相别离处不近会为相别离 意净即与秽离。德远不与恶会。
为从是致解脱已为非法[衛-韋 正]不受殃 若获不退转。及沟港道。不复于大山受宿殃也。
是为解脱相令致解脱慧见 慧见。见四谛慧也。
为有四道德地何等为四为四行者福彼若如有知智 谓世间人但知六入耳。道人所知者。知四意止。
是为见地为得道迹 道迹。谓须陀洹。
是为得道福彼如有如有知是为恶却离 如有知者。言如事[衛-韋 正]知三十七品。已知三十七品。其意清净。便恶六情所受。为却离三界。
是名为薄地为有往来福 往来者。谓斯陀含所住地。三毒薄少。义在安般。
彼以恶却为不用 恶恶是身。不用不用世荣。
是名为相离地彼已相离是为不复还福 不还阿那含也。终生天上不还人间。谓之不还也。
是名为欲竟地无所著亦[衛-韋 正]者福是何义 问义何趣。
为道弟子有八种道[衛-韋 正] 谓上四人。种道清净。皆得入道[衛-韋 正]。
是名为[衛-韋 正]者为是是福是故名为[衛-韋 正]者福何以故为[衛-韋 正]清净为名是为清净福是为道德有八种清净道[衛-韋 正]为是是福是故名为清净福彼为应得道迹云何已谛相应道 已得道迹。与四谛相应也。
弟子便断三缚结彼为三缚结为何等一为知身非身二为无疑三为不贸易[衛-韋 正]戒 持戒之士。以取三活。治无想定。救济三界。不以此戒贸易天上荣乐。
已断是三缚结道弟子便堕道迹不复堕恶道毕竟道七更天上亦人间已更所在往来便断苦从苦得解 谓沟港七死七生。乃得应仪。
是名为见地为得道迹福 见地见道地。
彼何等为令意堕是身亦知是身 问。何[衛-韋 正]令心或有身。以为有乎。答曰。五阴令惑矣。
痴为以不闻为世间人不见觉者亦不从闻者受教戒闻者亦为未分别现正法为意念是色为身遍睹色为身是色亦为身色亦是我身痛想[衛-韋 正]识亦如上说已如是得观便受五乐 得观。谓愚者邪见。堕五阴为身。即悦五欲。以为乐也。了本曰。为在疑中。令疑正要如是。佛说为痴。斯其义矣。
令为受是身 愚者以五乐为荣。乐受身想。如是舍身受身轮转苦也。
为堕身 堕没也。意没在身矣。
令意念我为是 是是身也。云我所见实为真正。其谛尔也。
我为以是著相连不得自在牵相随如是有所忍 愚者自可以为已志之所尚者是也。缚著于俗。随之生死。忍受罪庶无所辱颜矣。
所可为意为可受已受见随[衛-韋 正] 所可者。愚心所可。寻而受之。心为[衛-韋 正]首。
是为邪见堕受是身 邪见者。见五阴身。以为吾我也。
彼为见是五邪令堕疑无有 谓无有三尊。并罪福报也。
何等为五若为所色为见是身比前 比前者。前已说五阴。
更想行识亦尔是为五邪见令堕无有后有余十五令堕常 不止非常想。而堕常想也。
如是见是身已断便六十二邪见已舍 谓已得道者。五阴断已。五阴断六十二邪见便灭也。
令不堕常非常已非常常为舍便道弟子无倒邪见但为度世 夫五阴灭者。诸念寂尽无常非常之想。大明度经曰。汝无念者。今睹明度。明度所谓度世者也。
直见为何等令不堕邪见身若道弟子为闻 闻三十七品[衛-韋 正]之得度也。
为直见见通经家 谓如阿难通佛十二部经为已受度世无为为已解度世法 解三十七品。为解脱世法。
不复见是色为身遍睹色为身是色亦为身色色亦是我身痛想行识已不见如是 如是如上所说。五阴之害得四意止者。五阴即灭。下三结便都解矣。
便解三结使 使疾迅起哉无数也。
何等为三一为不见是身二为不恚三为不疑已如是道弟子为无疑 垢尽明大。众疑解也。
在佛亦无疑 在佛者。佛巍巍至尊。其为无量净行。弟子亦无疑焉。故偈云。已无所复净。始不疑不转。斯义如之也。
为信为喜为佛如是如来无所著正觉慧行已足为乐 生死绝向泥洹门。谓之乐也。
为世间已解 言。教化世间已毕。所度已度。无有遗余也。
无有过是法驭法随为师 驭止也。法随随法[衛-韋 正]。
为教天上天下为佛最上是得信不疑为随是法[衛-韋 正]为在法无结无疑为信为喜佛说是法现可学可致 谓可致于道也。
现自更见 言。诸善恶事佛悉见。故为人见之也。
已解为慧为是所贪饥渴相近已断 人情饥渴于六服。道[衛-韋 正]者已断之。
随已断 谓不随六情也。
空无所应得 空其心。净其内。志与[示*骨]违。故曰不应。不应邪也。得受不受。不受[示*骨]也。
爱已坏 坏尽言。爱欲已尽也。
已离已尽 离爱愿尽。无三界之志。斯谓不愿定。
为无为 谓欲无欲志寂。无三界想矣法镜经曰。不以意存求于泥洹。何况有劳想哉。斯无为之云矣。
以是第二无结 一谓饥渴。二相延。比第二结为无有。无十二因缘五阴之结也。
无疑 谓结已解。即于正法无所疑也。
得法随法[衛-韋 正] 法谓四意止法。随随其[衛-韋 正]。
为同学聚为无结无疑已有受有喜 受受道品之也。
如是受得道弟子为学聚 聚会也谓与同志尚偕三界欲学还本无之聚会也。
正受[衛-韋 正]为如应受戒已立定已定慧已得解脱已成解脱慧已现已致 正受[衛-韋 正]。谓受止[衛-韋 正]也。如如下事相应受之。谓戒定慧解脱度知见事。[衛-韋 正]者正受也。
是为佛弟子[衛-韋 正]者聚为四人从[衛-韋 正]四双名为八人道[衛-韋 正] 四双八人者。谓以得应仪向应仪道。已得不还向。不还者得频来。向频来者得沟港。向沟港者是谓四双。八人者也。
为世间所重所尊 谓斯八人。为世明者。所重爱敬而尊之。
为无有比可祠可事可恭为福地无过是天亦人所事 祠神以望福。莫若供养斯八圣。其福大也。
是为第三 第三者谓频来。
已为无疑法 安般解曰。频来在欲果中。已舍四广倒。无余疑结也。
随法[衛-韋 正]一切[衛-韋 正]为苦 殃[示*骨][衛-韋 正]为苦也。
已无疑结已受已喜从爱为习 信佛言即结解。受法喜爱之无倦为习。习道习也。道得道矣。
苦亦从爱习 苦由爱欲生。不知苦之为苦者。以其习之久矣。
已无疑结已受已解已喜已爱尽是为苦尽便无疑无结已得是受便得喜已爱尽是为苦尽无疑结已解受便得喜为八种道[衛-韋 正]从是受行令苦尽便不疑不疑不复结堕解得喜若本有疑不解在佛不解在法不解在[衛-韋 正]者聚 本宿也。有疑在佛法僧。今悉已解。不复疑也。
若本有疑在苦在习在尽在道 宿命。或有疑意在四谛。今悉已解。
[衛-韋 正]所惑所不解随志所疑惑是如是云何是疮为是已解本已断树不复住 疮。疑惑疮也。谓是五阴六衰三毒。经曰。六衰所向。夫受之者。剧被三百豸疮。人但不觉之耳。一人身中。凡千八百。豸疮谓眼。受色命身得苦。为眼罪也。六情俱尔。如是无数五阴本已解断。譬如树已擗地。不复住立也。
已散不复现 言五阴六衰已消散。不复现也。
从来本法不复生 五阴法。灭不复生也。
彼持[衛-韋 正]戒转摸贸为二辈一为渴爱堕二为不解避持[衛-韋 正]戒转摸贸 当以戒[衛-韋 正]道。而转意贸易天上。故言不解避也。又安般解曰。转戒本愿。当以戒求道。反求天上荣乐也。是谓转戒矣。本愿求道而违道就耶。不还之[衛-韋 正]无复有之。故曰尽也。
为意向从是[衛-韋 正]戒摄守从是当为得天亦天比当为天上彼字为甲玉女当为是俱相乐共居如是望如是可 可可天上玉女相乐共居也。
如是思结相见意向是为渴爱虽持[衛-韋 正]戒为堕摸贸彼为不解持[衛-韋 正]戒转摸贸为何等戒[衛-韋 正]者为转贸戒转贸为何等为意生从戒得净从戒得解脱从戒得要为从苦乐得度 不复更罪福之苦乐。得于泥洹。
或意生从愿得度是为不解持[衛-韋 正]戒转摸贸 已[衛-韋 正]戒当转上[衛-韋 正]三十七品。而止戒愿求望度世。故言不辞。
何因缘为不解转摸贸意生从被服 被服比丘三法衣也。一说云为天上被服。
亦从愿得度世从苦乐得却离 谓却离乐与苦也。
为从是二业被服亦愿为摸何等为摸为是二戒被服愿意计从是得解脱从是得要从是得过苦乐从是苦乐为得无为从是不正计法 不正计者。以邪为真也。
不从是解脱意计从是解脱不正计为是正随是[衛-韋 正]如是有 随是上诸行。如是便有生死。
忍可意望结见 忍生死也。意。意可天荣。如是为结见。非真见也。
是从是为解 从见合望解也。
是为不解持戒转摸贸是为二结得道弟子已舍 言。已得者为舍贸易之[衛-韋 正]也。
为无有本已断 无复戒愿本也。
树已拔不复现从后不复生是法便为已净戒如得道戒随[衛-韋 正]不为破 已得道者。谓持戒不破缺。
不为穿 穿漏也。谓己已具足三十七品。其[衛-韋 正]不漏。又安般解曰。精进在行。首尾相属。邪念不得入其中间。谓之不漏。是之谓矣。
不为失不为悔但有增如慧者可 言为慧者所可也。
无有能夺 所谓[衛-韋 正]如法。无有能夺其志。[衛-韋 正]便不得定。
为得从是致定是为三缚结道弟子为已断已堕道迹不复堕恶法必度世在七往来天上亦人中往来期毕 谓沟港七生七死。往来上天人中。如是七反。乃得应仪也。言往来生死期毕矣。
便得出苦要 出苦。出三界离诸苦。
有四相应可谓四相应一为已解相应 已解苦。言沟港已得道也。
二为已断舍相应三为自证相应 谓不还也言苦已尽。断之谓也。
四为增满相应 谓应仪[衛-韋 正]已具足满。
彼道德弟子从苦为已解相应 从苦已解。为应解苦谛也。
从习为已断舍相应从尽为自证相应 尽自证者。谓之五阴六衰十二因缘尽之证也。
从道为增满相应彼为止观俱随行 谓四谛止观一切俱行。
一处一时一意 处寂然无意也。
本来有是有意令为作四事何等为四一为苦从苦已解为苦相应二为习从习已断舍为习相应三为尽从尽自证为尽相应四为道从道增满令道相应何以故从苦已解相应何以故从习已断舍相应何以故从尽已自证相应何以故从道已增满相应 谓说四谛尽满相应也。
为有譬喻如水中沫行 言。水负沫使度。
上至竟为有四[衛-韋 正]从是岸边。致度岸边度就断脉 断水脉也。
是亦如是止观双俱行一处一时一意上要至竟 谓[衛-韋 正]家以止观二剑。断十二因缘之脉。截流取道矣。一处者泥洹。一时一意亦然。
为成四事譬如日出上至竟为现作四事致明坏冥现色现竟 此四事以譬四谛也。义与安般同矣。
譬如船渡舍是岸边致渡岸边 谓菩萨作[衛-韋 正]如波船师致人物于彼岸也。菩萨所度亦如是。
致物断脉止观亦如是双发行 发行俱行。
为一处一时一意上要至竟为作四事为解苦如应相烛。为断习如应相应。为尽自证如应解相应。为[衛-韋 正]道要如应相应。何以故。为苦从更解相应。习从断解相应。尽从苦证解相应。道行要解相应。止观亦如是双相连行一处一时一意止要至竟为[衛-韋 正]竟四事为苦更为习断为尽自证为[衛-韋 正]道满。譬如然灯烛上至竟为作四事。为作明.为去冥.为现色.为却疑 却消也。言。却疑不解。火能消却之也。
止观亦如是为作四事为识苦为断集 已得三十七品。为知不复受之。
为尽自证为行道满譬如然灯上至意为有四义为现明为去冥为现色为尽膏炷止观亦如是 世之为病。唯苦与习。道之为乐。止与观。如然膏炷至尽也。
双随行一处一时一意止至竟为作四事。为识苦苦相应。为断习习相应。为尽自证尽相应。为[衛-韋 正]道满道相应。何以故为识苦苦相应。何以故为断习习相应。何以故为尽自证尽相应。何以故为[衛-韋 正]道满道相应。为从谁应为从止观。何等为应。应云何持。意系观已意系观便见五阴苦。彼所意系是为止已见五阴为苦是为观 谓上分别四谛之成败也。
彼所为五阴相近 谓五阴与六情相依近也可发往欲著愿得相往不舍习所是已断已尽止观道亦如是令是道德四谛一处一时一意上至竟为令四谛相应如是道道德弟子为是法相法已应是名为见地。见道迹也。
已得道脉至道迹跓为复止观 复重观增[衛-韋 正]止。
令是欲恚使缚为复除 为欲爱尽所迹使也得道弟子为往来受以是[衛-韋 正]足已从往来便坏苦本是为薄地便已竟往来福已来得在德止。在道德止。
复增止观令余爱欲恚所使为毕舍欲恚未毕舍 未毕舍。为使结动。辄还入五阴冥中也。
使结令毕已毕为得道弟子便解下五结已毕何等为五一为见身是非二为解疑三为不惑不贸戒四为不望五为不恚是为五结已毕便得道弟子不复还世间彼度世不复还是世间是名为却地是为不还福已致得止不还福 却地。却诸恶地也。不还谓于彼得道。不还世间受苦身也。
复增翅止观令为解舍上五结何等为五一为色欲二为不色欲三为痴四为憍慢五为不解已上五[衛-韋 正]足为已舍五结便无所著已度世无有漏已竟从正得解脱是为毕地 言。应仪处世如虚空。故曰无所著。上五结[衛-韋 正]。皆已消尽故曰解脱毕。
无所著尚有妙无为为舍毕已世间命根尽亦世间苦尽不复生苦彼以为是阴持入已尽寂然不有阴持入不相连不复发 此经上已解之。不复相连者。谓与五阴六入绝不复发者。不复发起五阴六入也。是谓寂然矣。故曰不复发也。
是名为已毕无为为已说谛相应亦说份相应 份份部四谛也。
亦说地 四[虫*真]者地。
亦说福说断 断诸恶也。
说罪说离说二无为为一切如是说佛已更度世毕若人欲度世当[衛-韋 正]是彼何等为九次第思惟正定。为四禅亦无色正四定。亦已尽毕定。为九次第正定。彼第一禅已舍五种随正五种已舍五种为何等为五盖一欲爱。二嗔恚。三睡眠。四不了悔。五为疑。是为五种。上禅已舍彼爱欲盖。为何等爱欲名为所为五乐爱著发往可求随愿发不舍使发起是名为爱欲盖。彼嗔恚盖为何等。为若人为发行拖[病-丙 (止/(止*止))]恚相恚非法本所使所从起是名为嗔恚盖。彼睡瞑盖为何等。睡为身跓为意跓为身止为意止 谓得身意止不复随。是五盖也。
为身痴为意痴为身重为意重为身不便为意不便为身不使为意不使是为睡瞑为何等为意相从令瞑动相动 未毕舍为使结。重相动至瞑也。
令不作事是为瞑上头为睡后为暝是共名为睡暝盖 盖由膜覆眼。令目无所见。故曰盖也。
彼不了悔盖为何等为身不止悔为何等为所念可不可不得悔是上头为不了后为悔是共名为不了悔盖彼疑盖为何等若不信佛不信法不信[衛-韋 正]者聚 [衛-韋 正]者聚比丘僧。
不解苦习尽道比结使 比数有结使也。比亦比次也。
亦从发是名为疑盖亦有五疑有县聚疑 言。郡县多人说道不同。[衛-韋 正]者意疑也。
有发教疑有道分别疑 言。有人发口教不同。故曰疑也。
有欲[衛-韋 正]定疑有得道福疑如是是为说定疑是为五盖 五盖上已章句说之上人佛迦沙王经。亦说五盖。一为淫侄。二为嗔怒。三为睡暝。四为乐。五为悔疑。不止之心与此盖同也。
盖说为何等盖为却对 为却一切清净法却云何爱欲为却清净嗔恚为却等意睡为却止暝为却精进五乐为却[衛-韋 正]亦止结为却不悔疑为却慧不知本从起为却解明 不为五盖所惑。故曰明解也。
当知舍利弗。如来之身为无身.无作.无起.无灭.无从有.未曾造.无合.无游.无至.无知.无习.都清净.无畜.无憎.无行.无止.无生.无报.无见.无间.无臭.无尝.无更.无识.无晓.无喻.无知忍.无志.无思.非意离意意平无平去意无所与.无五道五道断要具无闺.无恼.无有.无畏.无可无不可.无业.无成.无言.无软不现非明非冥.非灭不灭离灭已灭.为净极净彼净不用.非悦非爱.非负离负已住应于无处.非逝非亡非没.非法非无法.非土非无土.非尽无有尽舍尽无怒.离于天.离于向.离于说.离于思.非合非不合.非极非不极.非去非不去.非二非不乐.无彼受.无所视.无相离相不求相明安徐无著离著造信亦无二称如为审如审如义不负人度无度除无除救无救说无说二无有等.无比等与空等.无处等.无生等.无得等.无休息离息已寂而寂满寂散解心善行转至要一切报断成具甚真身明质净无自惟无所行行解无解无应不齐.不长.不圆.不方.不赞阴不称种不誉入不是数不致数不复生不可见不有知亦不死不世因无不因身然不趺无有居处.非终非始.非念非忧.非事非诤.非恶相.非灭度.非灭讫.非所造.非不游。
此后一纸准品次录无。虽非阴持入。应是别经爱者节出寄之卷末。既已雕成不忍毁坏。